【摘 要】
: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逐渐普及,临床上胆管损伤的病例时有发生,为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及时处理术后损伤,现将我们近年来经治的6例术中发现的病人加以报告,重点就损伤后的术中即时诊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机 构】
:
400037,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400037,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400037,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400037,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逐渐普及,临床上胆管损伤的病例时有发生,为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及时处理术后损伤,现将我们近年来经治的6例术中发现的病人加以报告,重点就损伤后的术中即时诊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是一种钙调蛋白调节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编码的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参与γ-干扰素、Fas、p53、肿瘤坏死因子等多条凋亡途径[1,2],是细胞凋亡的正性调节因子之一,其5'端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甲基化已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被发现[3],并可致凋亡途径异常,导致细胞恶变。
自1977年文献首次报道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toma)以来,截止2001年底的英文文献共报道胰母细胞瘤约60例.据Cubilla等[1]统计,胰母细胞瘤占胰腺恶性肿瘤的0.16%.因胰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年龄为2~5岁的儿童,故亦称为儿童胰腺癌,而成人胰母细胞瘤则非常罕见.为提高成人胰母细胞瘤诊疗水平,作者报道1例并复习近20年国内文献报道,对成人胰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9月至2004年8月13000例LC临床资料.结果13000例LC中转416例,中转率3.2%,发生并发症127例(0.98%),其中腹腔内出血21例,胆管损伤11例,胃肠道损伤7例,胆漏26例,遗漏腹腔内病变9例,胆管残留结石47例,腹腔感染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结论术前注意鉴别诊断,术中轻柔操作,辨明胆囊三角
目的 分析《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2006年引文情况,探讨其引文规律.方法 采用引文计量分析法按文章发表的时序逐篇统计,对2002-2006年间所刊载1770篇文章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其引文率为85.99%,篇均引文7.41条,引文类型分别为期刊(95.87%)和图书(4.13%),普赖斯指数41.62%,作者自引率3.32%,期刊自引率为5.25%,被引用频次前10位的中文
胆囊息肉病变(PLG)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主要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证各家医院掌握也不一致.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胆囊息肉病人128例,其中手术切除胆囊119例,具体分析如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动脉(cystic artery,CA)及其分支大出血是一较为棘手的问题,增加了中转开腹的比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腹内脏器及肝外胆管的损伤.LC下CA的解剖所见不同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我们对LC时CA的走行进行研究,提出一种腹腔镜下CA的分型方法,现报告如下。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主办,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协办的"2007中华肝胆胰脾外科学术论坛"于2007年6月15-18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尾叶肝管为肝内结石的好发部之一,各种常规检查方法几乎对其都不敏感,特别是原发性胆固醇性结石术前、术中更极易于漏诊,同时外科处理也极其复杂.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8例尾叶肝管原发性胆固醇结石的诊断和外科处理,现报告如下。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胆道外科的急诊,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如果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继续恶化,将发生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OSF),严重者可以在短期内死亡。
随着胆道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生物相容性缝合线的应用,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胆管在临床上已有应用,但目前对该术式的效果评价仍有争议.我们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320例胆总管疾病行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发生并发症5例(1.6%).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