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超声微泡对结肠癌新生血管分子成像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VEGFR2 (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为靶点的靶向超声微泡对裸鼠结肠癌新生血管的成像效果.方法 以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特异性结合VEGF主要受体KDR的小肽K237与脂质微泡耦联构建靶向微泡,用同样方法将对照肽与脂质微泡耦联,构建对照微泡.以KDR阴性表达的人结肠癌LS174T细胞株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12只荷瘤鼠经尾静脉随机先后注射靶向微泡、对照微泡,2种微泡注射间隔30 min.注射靶向微泡后5 min和注射对照微泡后5 min荷瘤鼠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各组微泡在肿瘤组织造影增强情况,测量肿瘤组织的声强度(Ⅵ).另取6只荷瘤鼠预先注射K237肽后再注射靶向微泡,观察微泡的成像效果.靶向微泡组、对照微泡组、小肽预先封闭组肿瘤组织的Ⅵ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t检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DR在肿瘤组织表达及分布规律.结果 成功制备了靶向微泡.注射超声微泡后5 min超声检查显示靶向微泡组肿瘤组织超声造影明显增强,对照微泡组及小肽预先封闭组仅见轻度的超声造影增强.3组Ⅵ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30,P<0.01).靶向微泡组与对照微泡组Ⅵ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8±9.56与8.28±4.74,t=6.91,P<0.01);小肽预先封闭组Ⅵ值与靶向微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3.44与30.18±9.56,t =4.91,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荷瘤鼠结肠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KDR表达较正常组织血管内皮细胞KDR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以KDR为靶点的靶向超声微泡可以与荷瘤鼠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特异性黏附并有效评价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其他文献
主要采取原位红外的手段对β催化剂上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上吸附的丙烯与吸附的苯和异丙苯发生烷基化反应。当丙烯在强吸附位吸附太
在研究FX-01催化剂上苯与二乙苯烷基转移反应的工艺条件以及寿命试验的基础上,对该过程进行了动力学试验和液-固反应器模拟。建立了一维拟均相反应器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
研究了苯乙烯在超临界CO2中的沉淀聚合反应,探讨了CO2压力、单体的体积分数、引发剂与单体的摩尔比及添加共溶剂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大CO2压力、减小苯乙烯的体积
“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耕作技术”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由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化工研究院共同承担,1998年通过专家鉴定,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采用
根据ZLC法测定晶内扩散系数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测量误差与参数L、吸附质最低检测浓度及其精度的理论关系。结合环己烷在HZSM-5、Hβ和ΗY中扩散系数的测定结果,讨论了为满足ZLC的基本假设和提高
目的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跨时间的诊断一致性,分析其误诊及漏诊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ASD的3 163例儿童就诊情况,其中483例相隔1年以后再次进行ASD的诊断评估,采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诊断月龄段(<24、24~、36~、>72月龄)2次诊断的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析不同诊断月龄段具体诊
2006年初本刊正式发表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牵头,十几家医院为期1年的有关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研究结果[1],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曾被评为国内
在一个来自20个国家的共1367名患者参加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Ⅲ期临床全球多中心研究中,使用特必夫定(telbivudine,LDT600)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一年后,通过使用所有可评估的病毒学指标衡量,患者的应答程度优于使用拉米夫定.该研究结果于2005年11月14日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度会议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