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文创产品,不是只有造型和美感,而是以其特有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传承一种文化传统,传递一种价值理念,传播一个文化故事。
近年来,我国文创产业异军突起,并被城市视作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域发展模式与产业整体规划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正常运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达2543家。此外,还有近万个正在筹建或直接更名的产业园区。
在如火如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背后,是一个个城市要加快发展文创产业的急切性和急于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紧迫感。
文创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上世纪90年代,韩国就将文创产业定性为“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课题”;二十世纪末,新加坡对文创产业的重视,使其逐步摆脱了过去“文化沙漠”的传统印象;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2006年前后,文创产业成为日本产业结构向新兴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文创产业为什么如此受青睐?文创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意往往代表着智慧和价值。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倡导文化产业,增强国家软实力,文创产业正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文创产业可以跟旅游、金融、科技等多个行业相互融合,是极具扩张性、开放性、带动性的产业。“它不仅能创造出无穷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新就业机会、新社会财富,而且能极大地提升产业能级。”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说:“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放眼国外,文创产业是伦敦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则在纽约的GDP占比中占据首位。回到国内,各大城市无不希望加快文创产业的发展步伐,让这一新兴产业迅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国内部分已走到经济转型“窗口”的城市,也敏锐洞察到文化创意产业背后的高附加值和强大产业融合性,并开始抓紧布局。这些城市包括上海,也包括成都、西安、重庆、苏州、青岛等城市。
2018年,成都提出打造“世界文创名城”,并在未来的5年里,成为全国文创产业发展标杆城市和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国际创意城市;2018年,青岛市确立九大重点文创产业发展计划,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上海在2017年底,提出了“文创发展50条”,将文创产业视作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但文创产业的发展,真的越快越好吗?纵观各地的文创产业和文創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产品品质没有精致感,设计风格没有辨识度,文创品牌没有影响力”。所以,有人呼吁,做好中国文创,既要对供给侧(生产者)进行“工匠精神”“创意设计”“品牌建设”的赋能,也要在需求侧(消费者)加强市场培育,让市场形成“物美价高”的普遍认知。
的确,如今市场上的大多数文创产品,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缺乏高质量的内容和创意。好的文创产品,不只是“卖产品”,更是“讲故事”,有着更持久的生命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它不是只有造型和美感,而是以其特有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传承一种文化传统,传递一种价值理念,传播一个文化故事。它既要传承,又要创新,而不是紧随时代潮流,亦步亦趋,成为“快消品”“仿制品”。
要把“有意义”的故事变成“有意思”的产品,就要慢下来,而不是一味求快。各大城市方兴未艾的文创产业园也是如此,要慢下来,形成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园区特色,而不是追求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
在创意已成为一种潮流的当下,文创产业的发展要快,更要慢。
近年来,我国文创产业异军突起,并被城市视作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域发展模式与产业整体规划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正常运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达2543家。此外,还有近万个正在筹建或直接更名的产业园区。
在如火如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背后,是一个个城市要加快发展文创产业的急切性和急于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紧迫感。
文创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上世纪90年代,韩国就将文创产业定性为“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课题”;二十世纪末,新加坡对文创产业的重视,使其逐步摆脱了过去“文化沙漠”的传统印象;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2006年前后,文创产业成为日本产业结构向新兴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文创产业为什么如此受青睐?文创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意往往代表着智慧和价值。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倡导文化产业,增强国家软实力,文创产业正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文创产业可以跟旅游、金融、科技等多个行业相互融合,是极具扩张性、开放性、带动性的产业。“它不仅能创造出无穷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新就业机会、新社会财富,而且能极大地提升产业能级。”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说:“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放眼国外,文创产业是伦敦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则在纽约的GDP占比中占据首位。回到国内,各大城市无不希望加快文创产业的发展步伐,让这一新兴产业迅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
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国内部分已走到经济转型“窗口”的城市,也敏锐洞察到文化创意产业背后的高附加值和强大产业融合性,并开始抓紧布局。这些城市包括上海,也包括成都、西安、重庆、苏州、青岛等城市。
2018年,成都提出打造“世界文创名城”,并在未来的5年里,成为全国文创产业发展标杆城市和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国际创意城市;2018年,青岛市确立九大重点文创产业发展计划,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上海在2017年底,提出了“文创发展50条”,将文创产业视作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但文创产业的发展,真的越快越好吗?纵观各地的文创产业和文創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产品品质没有精致感,设计风格没有辨识度,文创品牌没有影响力”。所以,有人呼吁,做好中国文创,既要对供给侧(生产者)进行“工匠精神”“创意设计”“品牌建设”的赋能,也要在需求侧(消费者)加强市场培育,让市场形成“物美价高”的普遍认知。
的确,如今市场上的大多数文创产品,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缺乏高质量的内容和创意。好的文创产品,不只是“卖产品”,更是“讲故事”,有着更持久的生命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它不是只有造型和美感,而是以其特有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传承一种文化传统,传递一种价值理念,传播一个文化故事。它既要传承,又要创新,而不是紧随时代潮流,亦步亦趋,成为“快消品”“仿制品”。
要把“有意义”的故事变成“有意思”的产品,就要慢下来,而不是一味求快。各大城市方兴未艾的文创产业园也是如此,要慢下来,形成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园区特色,而不是追求数量多、规模大、速度快。
在创意已成为一种潮流的当下,文创产业的发展要快,更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