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不再审美疲劳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同一个老师、同一种教学风格,学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审美不疲劳,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呢?从老师“走穴”到学生“客串”的表面文章开始做起,再改变教学风格,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审美 调动 兴趣
  前不久,有代表团来我校学习,其中有我的一节观摩课。为了保证课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时能更顺畅一些,在上课前,我去隔壁班试上了一下,原本只是想把整节课教一遍,结果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热情非常高,学生的参与面广,每个孩子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都想得到我这位邻班老师的亲睐和表扬。这节课孩子们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反馈可以看出,几乎百分之百的孩子都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我非常震惊!课后我跟这个班的老师了解他们班学生平时上课的情况,发现在我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孩子,平时并不怎么样,也没有我所说的这些出色的表现。这让我感到很奇怪,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有这样两个方面。
  一、换了一个老师。换了一张新的面孔上课,孩子们觉得很新鲜,努力表现,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更想获得老师的表扬。而平时本班的老师上课,因为一些固有的印象,有些平时学习不好或者一般的同学,在本班老师的课堂上就不想有积极的表现了,因为可能连孩子自己都给自己定位了,似乎也默认了自己各方面的状况。可是,遇到新的老师,在新老师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于是他们想拼命表现一下,以获得一些肯定,得到一些满足。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在自己班上课收不到如此的效果呢?我想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了免疫力,出现了“审美疲劳”,没有新鲜感了,很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二、换了一种教法。因为有专家听课,所以这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还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环节,跟平时的课堂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能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无意间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了。因为注意力集中,他们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有了以上的分析以后,我觉得,我们平时的课堂不能一层不变,那样学生每天也就疲劳地应付而已,确实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不能很好地调动每个孩子积极参与,必须让课堂保持新鲜感,不断刺激孩子的各种感官,不让他们的审美出现疲劳状态。怎样才能让学生审美不疲劳呢?
  一、做“表面文章”
  这里的做表面文章,其实是从形式上来丰富我们的课堂,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换了一件新衣服,不但能吸引别人的关注,也能使自己的心情愉悦。传统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每天都在重复相同的故事,这样就从形式上造成了学生审美疲劳的可能,因此,换一种形式上课,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多一些刺激,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口味”,让数学课堂保持一份新鲜感。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1.教师“走穴”。
  每个学期,教研组的每个老师都要准备1~2节组内教研课,因此,抓住这个契机,每个人精心准备好自己的教研课,到年级组的各个班级都巡回上一遍。这样,在一次次上课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案不断完善,并且根据各个班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进行一些调整,不但可以打造一节精品课,而且还能调动各个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比如,这个学期,有老师来我们班“走穴”,上了一节课,她一上课就对学生说:“今天课堂上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认真作业的同学,我想认识他们,和他们交朋友。”这句话一说,学生们立刻齐刷刷地坐直了,眼睛紧盯着老师看,课上,他们不漏过老师的每一句话,抢着回答每一个问题,下课的时候,追在老师的身后,把自己的作业本给老师看,问:“老师,今天我作业写得认真吗?我能和你交朋友吗?”得到老师的肯定以后,一溜烟地回班炫耀去了。再比如,我去一个班“走穴”,课堂上,我对踊跃发言的同学大势表扬,可以说到夸张的程度,下课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让我再讲一会,最后围着我问:“老师,你什么时候还来我们班上课啊?”我说:“一有机会我就来!”孩子们一听,都“耶”了起来,表现出了极度的兴奋。像这样,偶尔地给学生换换老师,让他们平静的课堂多一点花絮,使他们对数学这个学科的兴趣更加浓一些。
  2.学生“客串”。
  我们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其主要形式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在教育制度改革全面深入、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的今天,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走上讲台,“客串”一把教师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师的“一言堂”,变成“百家讲坛”,首先从形式上丰富了课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当老师,一改往常的学习模式,学生就会对它充满了新奇和学习尝试的兴趣,在它的带动下,主动地去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而主动获得的知识将是最牢固的。
  当然,不是每节课都安排学生来讲,而是选择合适的课例中的某个环节,并且教师还要做好引导和帮助工作。比如,在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节课,因为之前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很丰富的认识,这节课就可以安排学生来做老师讲解。于是课前,我安排学生先回家自学,并且提出要求:明天这节课我请你们来做小老师,比一比,看看哪个小老师讲得最棒。有了这个铺垫工作,孩子们立刻投入到准备中去。课上我先请一个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讲,下面的孩子因为也做了充分的准备,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一个孩子讲完后,我还让其他孩子来补充,这样就弥补了一个孩子讲授的不足,同时也让更多的孩子得到了锻炼,让更多的孩子得到了认可。虽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机会走上讲台,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别人的成功,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这样的课堂跟平时总是教师在讲更能调动他们,只有真正地参与,学到的知识才更深刻,更长久。
  二、修“内在功夫”   要想让课堂保持新鲜感,不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除了在形式上进行改革,吸引学生的眼球,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本身下功夫。首先要从教师自身提高开始,尝试不同的教学风格;其次从钻研教材入手,制作精美的课件,多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课堂本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1.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性、抽象性和逻辑性,不如语文那样可以抒情,在大多数人看来,数学学科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且长时间以来,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以一种一本正经、一脸严肃和不苟言笑的感觉。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其实许多专家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现在的教材,版面活泼,图文并茂,但是仅有教材的变化还是不能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数学的奥妙与美是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揭示出来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要靠教师去培养的。因此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幽默风格去营造一个和谐愉悦学习环境,就能给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锦上添花的良好作用。这个需要我们数学老师有内在修炼,做一个有着高尚师德、渊博知识和幽默风趣的有魅力的人,使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下,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2.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比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让学生事先每人准备了一本2015年的台历或挂历,让学生先自己观察,了解月历是怎样制作的,并且从中去发现一些年月日的知识,这样学生因为手中有了年历,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自然就高涨了起来,同时,教师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当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后,探讨出的知识掌握得就更加牢固了。接着,在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掌握透彻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2016年2月10日是星期三”这一条件,制作2016年的月历,这里不仅涉及到学生对闰年和平年的判断,同时也让学生刚刚熟悉的月历的制作有了一次巩固,这样的一个观察年历、制作月历的一个循环,学生不仅学得开心,而且学习的效率实实在在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变换不同的教学形式,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数学的审美永远不会疲劳。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