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牛人”奇迹,6个集装箱里的“世外桃源”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繁华都市里生活的人们越来越向往朴实、自然的田园生活。于是有人开始逃离城市的“钢筋森林”,找一处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过起“房前种花屋后种菜”的悠闲日子。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和条件选择这样的生活,更多的人只能在心中默默怀念。
  可是,在北京却有一个环保牛人,用6个集装箱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了一个城市中的“世外桃源”。这里不仅绿意盎然,从水稻到瓜果蔬菜一律都自给自足,而且处处体现着低碳、环保、无污染和可持续的理念。

为了梦想,

搬离钢筋森林


  牛健,现年52岁,一家三口居住在北京中关村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就这样一个小房子,每月月租也近万元。
  17岁时,牛健无意中被一本杂志上对欧洲田园生活的描述吸引,从此在他心里就埋下了一个关于田园生活的梦。此后几十年,他所学的专业和工作都与“田园”息息相关。
  从2005年开始,牛健就在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事阳台绿化研究。十年来,他一直在北京多个企业、学校、小区进行阳台绿化推广,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阳台绿化仍然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不少人都梦想回归田园生活,但又因各种现实原因不能离开城市。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牛健被美国展馆里一部关于社区环保的无声的电影深深地震撼。电影的主题与牛健多年的梦想不谋而合:让更多人享受绿色,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牛健甚至设想:如果城市中每个家庭的阳台都绿葱葱的,城市俨然就会成为一片森林;如果每个居室都摆满绿色植物,那么城市就会成为一个天然氧吧,而非现在的“热岛”和“雾霾之城”。
  可是,当他坐车环绕北京二环、三环后,感到的只有失落。因为他绕二环一圈,直线距离约28公里,却只看到10个阳台露出绿色;绕三环一圈,约50公里,也只有5个阳台露出绿色。
  牛健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后院是个荒芜的花园,自己常常去那里移种花草,追蝴蝶、逗昆虫,非常快乐。再看看现在的生活,每天面对的是高楼大厦,灰蒙蒙的天空,生存的压力大不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的冷漠,所有这些让他更怀念儿时的快乐时光。他常常想:要是能打造一个城市中的“世外桃源”该有多好啊!
  可是如何能实现这个梦想呢?牛健虽然在此领域研究多年,可是理论知识毕竟只是纸上谈兵,要想梦想成真,还得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大家眼见为实。牛健决定率先创造一个“世外桃源”,为向往田园的都市人开启一条实现梦想的捷径。

自建乐居,

让生活充满绿色


  2014年春天,牛健终于行动起来了。
  要建“世外桃源”首先得有地,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用低廉的价格租用了北京顺义区泥河村一个工厂的荒地。
  接下来是建房子呢?可是,自建一栋房子的成本高不说,还得办理许多相关的复杂手续。经过多方研究,牛健决定购买6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约十五六平方米,6个集装箱大约90平米,正好够一家人居住,而且造价不到30万。
  很快,牛健联系好了集装箱厂家,从签订合到,到集装箱运输、起吊和安装,总共耗费了两个月时间。牛健把这6个白色的集装箱平层排列:1个办公箱,1个生态创意制作实验多功能箱,1个厨卫垃圾沼气化处理、农业种植、绿色能源、污水处理综合生态循环示范箱,3个居住及贮存箱,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6月19日,牛健一家三口退掉中关村的租房,带上一些生活必需品搬进了集装箱打造的“乐居”。
  既然是“世外桃源”,就得有桃源的样子。接下来,一家三口种花种草、铺石修路,忙得不亦乐乎。
  牛健首先对集装箱外部进行改造。由于集装箱不隔热,温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必须在屋顶做防水和隔热层。弄完后,牛健还在集装箱上面装了高一米左右的防护网,便于以后种花种草。他还给各个集装箱四周安装了楼梯,便于以后上下。
  接下来就是整个“桃源”的生态改造,这可是整个“世外桃源”的精华所在。牛健根据自己的毕生所学,决定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
  第一步,铺设生态小路。牛健用旧砖、旧安全网、打地基余下的石子,和朋友一起亲手铺建起一条生态小路。这样的小路不仅草可以生长、小虫也能住,而且环保,成本低不说,还晒不热雨水还可下渗。随后他又忙着给自己的“亭楼阁院”安装木地板,之所以选择实木地板,是因为它不仅美观,而且最为环保,适合一年四季在上面活动。
  第二步,给小屋种植各种绿色植物。一家三口总动员,各自分工有序地忙乎起来。牛健一边种花,一边告诉儿子,在家里要选择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如果选择了娇贵的植物,一旦照顾不周就会导致植物枯死,不利于室内绿化。常见的绿萝、吊兰、富贵竹、金钻(金钻蔓绿绒)、密叶朱蕉、开花的红掌和白掌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而種植植物的容器最好选择“可视”花盆,而且容器底下不要留孔,避免浇水时污染居室。花器选择透明或半透明的最好,这样可以便于观察植物是否需要浇水。在牛健的指导下,全家人收集了不少废旧的塑料漱口杯、饮料瓶、糖果盒等作为盆摘容器。这样不仅省了买花盆的钱,又让废弃物能够再利用,真是两全其美。为了让这些植物在室内就可以完成光合作用,他又安装了许多LED植物生长灯。
  接着,他又在院里的每条小路上种满各种花草,就连每个集装箱的外墙上都挂满了绿色植物。不仅如此,他还把室内各面墙壁上设计了多层立体壁槽,方便随时种植植物。
  经过不懈地努力,牛健一家终于把这个6个集装箱打造成西班牙式的花园了。
  家里家外虽然充满了绿色,可是这些花都是要浇水的,而且必须要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这就是牛健的第三步工程:打造可持续生活研究室。所谓的可持续生活是从清洁能源利用、生活垃圾处理、中水设施与沼气系统应用、有机种植等等环节入手,构建一套综合的供水、过滤、收集和灌溉系统。   在牛健这个总指挥下,两个月后,他的生态雨水花园初见端倪。当一切就绪后,牛健选择了最环保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安装在这个生态雨水花园里。
  转眼两个多月过去,辛苦而繁忙的装修工程终于结束了, 2014年8月26日,桃花源初见雏形,一家人开门迎客。

种花种菜,

做个快乐的城市农民


  可是新鲜劲一过,生活的麻烦出现了。由于住的远离闹市,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到很远的地方买新鲜蔬菜。牛健就在心里问自己:世外桃源就要自给自足,既然拥有这么好的土地,就不应该只种花草,不种蔬菜!
  于是,他和妻子儿子宣布:我们要种菜种粮自给自足,过真正的世外桃源生活。
  牛健首先把自己的试验田选在了屋顶,他在屋顶种植了白苏、空心菜、苦菊、芝麻菜、荆芥、生菜等等多种蔬菜,把整个屋顶填补得满满当当的。
  可是这么多种蔬菜,所需要的肥料从哪里来呢?原来,奥秘就在洗手间里。卫生间的马桶边有四个大桶,其中一个是灰水桶,另一个则是用来收集灰水处理后得到的中水(中水可冲厕所或灌溉),另外两个桶则是两级发酵的沼气桶。沼气燃烧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作为气体肥料,不仅可促进植物的生长,还可抑制许多病虫害的发生。这对牛健家来说,是最难能可贵的肥料。
  另外一个秘密就是厨房水池下面的厨余粉碎机,牛健在家里共安装了两台这样的机器,还有一台藏在下水池管道的接口处。只要开动粉碎机,苹果核、香蕉皮等都会被打成碎末,流入卫生间里的塑料大桶,这也将成为肥料系统的一部分。
  屋顶菜园的肥料问题解决了,可是如何浇灌呢?总不能一家三口人,每天轮流提水上去浇菜吧?其实这个秘密就藏在雨水收集系统里。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废水再利用,然后再利用微喷技术节约用水。每当牛健打开微喷灌溉时,整个屋顶远远看去,笼罩在像雾像风像雨的仙境里。
  没多久,在牛健一家人的辛勤劳作下,那些蔬菜都如雨后春笋般一棵棵冒了出来。他们的餐桌上每天都有吃不完的绿色无污染蔬菜,不仅如此,而且品种繁多,每天可以变着花样,换着口味吃。
  牛健还收养了一只流浪的小狗,名叫小乖。小乖很喜欢在菜地旁围着干活的牛健跳跃,更喜欢在午后的时光里,蜷缩在牛健的怀抱里晒太阳。每逢天气好的时候,牛健会满足小乖的愿望,坐在自家的辣椒地里,面朝小屋,春暖花开。
  如果此时,有人从城市来访,就会看到一幅无比惬意的画面:掩映在两株参天大树下的“桃花源”,屋舍外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而集装箱屋子外墙被红花绿草点缀着,屋顶上,由各种蔬菜、花草组成的“屋顶花园”就在眼前。
  北京的酷暑下,城市人只能依靠空调,牛健的家里却透着阵阵清凉。电视背景墙上、门框旁、吊灯下、窗边、墙角,到处都种着生机盎然的植物,俨然一座“植物园”。特别是墙角那个一平方米左右、单门衣柜形状的“森林小屋”,打开带着嫩绿色窗帘的玻璃“柜门”,三面墙上均匀地镶嵌着木质的种植槽,里面摆满了随意伸展枝叶的绿萝。“柜顶”上一盏照明灯辅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张单人沙发内隐藏着的大水箱通过种植槽向绿萝供水。
  每当牛健心情烦躁时,他都会坐在这个沙发上,然后闭上眼睛,瞬间感觉自己被整个绿色环绕着,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身心放松,随意伸出手都能触碰到绿萝的枝叶,仿佛置身于大森林中一般,城市的喧囂顿时悄然散去。
  在这个“桃花源”里生活了几个月后,牛健更加爱上了这里,他们没有真正离开城市,但又仿佛回归了真正的田园生活。他们怡然自得,过得踏实而快乐。虽然硬件设施和便利程度不如市中心,但是享受到的快乐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按牛健规划,他的“桃花源”式家庭实验将分步骤实现,一期是以牛健一家进行粗放式的实验;二期将选择10户人家,进行持续性生活实验;三期则以100户共建社区的模式实现真实的生活……牛健说,如果这种桃花源式的社区运行良好,将在全国复制。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他心中的梦想——让都市人过上“桃花源”般的生活。 编辑/贺长虹
其他文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美地睡上一觉是一件乐事,可如果一睡就是几天或者更长時间就难说了。近年来,这样的事情在哈萨克斯坦的卡拉奇村不断上演……  2010年10月的一天,卡拉奇村村民柳博芙·贝克娃像往常一样在田间劳作,突然她晕倒在田埂边,邻居立刻把她送到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表示,贝克娃一切指标都正常,她只是因为太累而睡着了,过几个小时就会醒来。两天后,贝克娃缓缓睁开眼睛,可是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认
期刊
出生于德国卡塞尔市的弗雷德与哈雷德是一对孪生兄弟,除了弗雷德大腿上多出一塊褐色胎记外,两人长相和举止就像是克隆出来的一样。高中毕业后,哥俩加盟了汉利莎长途货运公司,轮换着开车运货,日子过得还算平稳。  2008年8月,弗雷德送完货后去酒吧消遣,没想到酒后乱性,竟把一个跳舞女郎拖到货车里实施了强奸。  酒醒后的弗雷德明白自己闯下了大祸,他连夜回家,向兄弟哈雷德求助。果然没多久,警察就找上门来。然而出
期刊
2015年开年以来,随着电视剧《大清盐商》的热播,剧中有关富甲一方的盐商供养“扬州瘦马”贿赂官员的剧情被人们津津乐道。无独有偶,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瘦马”:江苏一个女开发商为了开拓生意,提前就圈养了一批娇美的江南女子,按照“扬州瘦马”的标准培训其琴棋书画,并四处寻找达官显贵,用“瘦马”冲锋陷阵,谋取利益。  于是,江西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被这群人相中了……最帅校长,却“被情人”  20
期刊
英迪一直梦想有一条金项链,可是结婚时,赫本没有送她金项链。好几次,英迪都在赫本面前提到金项链,但赫本总是说等以后再买。  英迪决定自己买金项链,于是她开始凑钱。有一天,一个小伙子来到了英迪的家门前,小伙子是来推销金项链的。小伙子的金项链很便宜,只是城里金店的一半价钱。英迪觉得有问题。小伙子说,因为他进货渠道不同,成本更低,所以价钱便宜。听小伙子一解释,英迪就相信了,刚好她有足够多的钱,于是就买了一
期刊
这个世界上,男人杀掉妻子的第一原因是金钱,第二原因才是妻子出轨。  ——题记  据英媒2015年1月报道,叱咤纽约商界的富豪安里斯·鲍尔,拥有令世人艳羡的金钱、地位、权势和名誉,唯独妻子对他总是客气而冷淡。他虽然深爱着年轻貌美的妻子克罗伊,但高傲的他从不表达爱意,并时时处处掌控她,两人的感情渐渐崩塌。充满活力的克罗伊要的是热情如火的爱情。她趁工作之便,偷偷和贫穷画家肖恩来往。肖恩带给她前所未有的激
期刊
生活在加拿大的艾伦与妻子玛丽曾经过着忙碌而富足的平静生活,可随着玛丽突患重疾,他们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而在数度就医无果,玛丽濒临死亡时,一株艾伦亲手采自雪山的毫不起眼的小草却拯救了她的生命!从此,艾伦夫妇顿悟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财富、金钱和地位之外还有很多被人忽视,美丽而顽强的生命。从那时起,艾伦夫妇开始环游世界,投身于寻找世界最奇特的植物,并建起了世界最美花园!一株仙草 竟能起死回生  现年38岁
期刊
他,是一个“研漂族”,出身贫寒的他,经受着考研的艰辛和苦涩。她,是一个美女窃贼,却在机缘巧合时,得到了他的包庇。穷书生和女贼相约,两人携手前行。从此,孤独的考研路上,多了份资助,也多了份爱情。他一直走在黑白地带之间,当他想洗白曾经的过往时,他却忘了,她曾是一个行窃的女贼,而且来自他完全不了解的黑暗世界……穷书生遇上窃贼女  2009年10月,重庆某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张利民,在杨家坪租住了间
期刊
“云端”储存是目前智能手机最先进的自动存储方式。用户可免费申请云端账号,设置成自动云端储存。当手机和无线wifi连接时,会自动将手机里的图片、通讯录等数据上传储存到云端网络服务器硬盘,而不占据手机内存空间。即便更换手机,只要登陆云端,就可将原账号储存的数据下载到新手机里。  2015年1月9日,西安警方接到当地某大型国企副总孙峰的报警电话,称自己手机里的私密信息因“云端”外泄,有人借此向他勒索巨款
期刊
当今社会,微信已成为国人最强大的社交工具,它强大的功能甚至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这点最深有感触的可能是中国的家长们,从孩子读幼儿园起就会建立“家长微信群”,老师的各种指示都会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布置下去:辅导作业、做手工、出席活动……有家长苦笑着说:感觉自己被无孔不入的微信群给绑架了。  2014年12月,河南开封一名叫郑亚茹的家长,因老师屡次在微信群里点名批评而心生怨恨。当她利用工作之便
期刊
摩洛哥顶级富翁雷蒙拥有巨额财富,然而不幸的是,自从2013年他唯一的孙子兰迪突发意外去世后,他们家似乎就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的妻子、女儿接二连三地去世,令雷蒙悲痛万分。他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的秘密情人琳达。为了找出幕后真凶,他不惜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丑闻,并将琳达送进了监狱。然而,琳达却坚持自己是被冤枉的……那么毒杀雷蒙一家的神秘凶手到底是谁呢?万众瞩目,建大富之家  现年62岁的雷蒙·希瑟斯是摩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