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泾源县中小河流坡陡流急,洪水冲刷能力强,洪枯变幅大,水土流失和因灾损失严重。以往人们注重河段防洪和水资源开发,忽视河流生态系统建设与维护,不从根本上整治水患,必将导致严重后果。只有认清河流在防洪、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用新的治水思路、先进的理念来规划治理,才能高效推进今后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问题;模式探讨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县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海拔1608米-2942米,有新民河、泾河、颉河等八条中小河流,均属径河水系,全长194.4 km。流域面积在100km2 以上的有6条,控制流域面积1021 km2,占总面积的90%。泾源县的四乡三镇大部分村庄、良田集中分布在中小河流两岸。由于泾源县中小河流受地形影响,河流坡陡流急,源短湍急,洪水冲刷能力强,对两岸村镇和农田危害极大,水土流失和因灾损失严重。因此,洪灾损失一直是我县灾害的重点。“十一五”以来,我县对流经人口密集区的河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在防洪保安和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但以往人们注重河段防洪和水资源开发,忽视河流生态系统建设与维护,不从根本上整治水患,必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只有认清河流在防洪、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用新的治水思路、先进的理念来规划设计,探寻适用于自身的科学治理模式,才能高效推进当前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一、泾源县中小河流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河流治理任务仍然很艰巨
现有的八条中小河流分布范围广、洪水峰高量大,暴雨后一般2-5小时即出现洪峰,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河流上游多缺乏较大洪水拦蓄调控性工程,中、下游除泾河和香水河卧龙山水库上游段建有1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防洪堤外,其余河流仍处于未设防的自然状态,且河道淤积严重,90%的河段行洪能力为5-10年一遇,有些河段甚至达不到5年一遇,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二) 管理薄弱,河流功能衰减
泾源县南部的新民河、泾河等河流流域内泥岩裸露,堤防单薄,加之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采砂、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较多,洪水来时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而中北部的盛义河、香水河、颉河、沙塘河、羊槽河等河流沿岸群众在河道内耕种、弃渣堆土现象严重,造成河道萎缩严重,一遇大雨,极易发生洪灾。且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增加,两岸村庄生活污水、垃圾直排河道的情况相当突出,河道生态破坏严重。
(三)长期投入不足是中小河流治理的瓶颈
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面广投入大,中央、自治区对水利项目的补助资金比例低,由于群众投劳减少,加之我县属欠发达县,地方配套资金无力到位,给泾源县水利项目争取带来一定的难度,影响河流治理项目推进积极性。加之现有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短缺、年龄老化现象普遍存在,难以适应大建设的需要。
二、泾源县中小河流治理模式探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改善水环境要求日益增强,必须加快转变认识误区,重新认知河流,探讨新的治理模式,抛弃防洪和资源开发的固化意识,营造资源、生态、景观等多功能河流,还河于自然,服务于社会,实现人、水、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为此,结合国家提出的生态治河要求和泾源县实际,提出“流域统筹、重点防护、生态优先、兼顾景观”的治理思路,在治理形式上坚持工程水利与生态水利有机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下多项措施:
1、统筹规划,分期实施
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要以流域为单位将流域内气象水文、地质、水资源和人口、产业、经济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考虑,结合泾源“生态旅游县城”和“美丽乡村”等主题,统筹协调城乡、生态环境、农田、农村河沟整治等项目建设布置,强化规划蓝线运用,保护河流生态用地,退还被占用滩地,逐步恢复河流健康。要根据《泾源县中小河流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实施中小河流的治理,在满足河流的防洪安全和资源功能的前提下,强调河流的自然、生态和舒适性。遇山体段及满足防洪要求的公路段,原则上不采取措施,保持原貌,尽可能减少对河流生态及当地环境的影响。在适宜地段建造亲水平台,休闲设施,活动空间等,更多的实现了水利建设与泾源县城镇建设、环境整治、人文休闲、交通物流等相融合,即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
2、修复主要河流
由于固原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的实施在泾源县中小河流中上游修建了多处截引点,致使中下游部分河道基流难以满足自身生态用水需求,甚至某些河段经常干涸。为保障河道水源,必须多渠道开源,要求固原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截引点要保证下泄生态流量,还要充分利用区间水资源、再生水资源提供补充。首先在建水利工程应为缓坡、橡胶坝、翻板坝等可控拦水物,恢复河道连续性。其次要遵循“宜弯则弯,宜宽则宽”的思想,用蜿蜒、曲缓代替直线,因势导流,回复自然河态。再者要营造多样水域空间,后撤堤线,清除底泥,改良急流浅滩、深潭、湿地等多样水环境,为多种水生物提供生存空间,重建河流生态系统。
3、防止水土流失
泾源县河流大都河道陡、切割深,洪水来势迅猛,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中小河流治理应与上游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对上游山丘区采取退耕还林、封沙植草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修建谷坊、沉沙池等以减少泥沙入河,利用水保工程削减洪峰流量,减低冲刷强度。
4、控制水环境污染
治河先治污,工农业和生活污染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最大因素,必须有效控制污染源,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防止农田面源污染,建设两岸植物缓冲带,有条件的可营造小型人工湿地,恢复河流水体自净能力。
5、建设生态岸滩
岸滩是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的水陆边界。护坡堤防尽量采用柔性材料,利于水土渗透交互,使工程措施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既能满足河道防洪要求,又不影响“堤身”植物种植和利用。生态护岸水下部分宜采用抛石、石笼等,为各类水生动物创造适宜栖息繁衍的环境,水上部分宜在柔性垫层上种植草本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固滩效果显著的特性,既可达到防洪目的,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6、注重景观效果
结合景观学建设绿色廊道,与泾源县植被、村镇绿化带、田园作物交错融合,形成多级生态河岸,满足民众亲近河流的需求,以安全性、开放性、舒适性为原则,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当地民俗文化,历史风貌。如泾源县香水河城市段上的缓坡仿古碇步、各种造型跌水坝已成了泾源县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它是将河流整治与县城生态景观轴、城区交通复合轴建设有机结合,形成贯穿城区的连续水面,提高了泾源县城的品位。香水河卧山公园和苗圃河段治理结合卧龙山景区环境治理将河滩打造成具有滨水特色的绿色亲水空间也是河道治理工程结合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成功范例。
三、泾源县中小河流治理保障措施
(一)加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
要加强中央2011年一号文件以及区、市相关文件的贯彻实施,充实调整中小河流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完成时限、工作责任等,建立健全中小河流治理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中小河流治理投资强度大,年度安排建设内容多,前期工作是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必须认真抓好。首先要确保前期工作投入。其次要加强前期工作组织,择优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编制工作。
(二)注重项目建设管理
抓好项目法人组建、招投标、项目管理、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工作,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及时竣工验收。同时,加快制定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制度,明确建后管护责任、管护主体、管护经费等。要建立河道综合治理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新的水土流失,减少污水入河,加大无序采砂整治力度,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项目建设。要针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的特点,积极创新建管模式,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三)强化监督检查
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要在开工前、竣工后公示,县水利局应组织力量全过程跟踪监督、检查和指导项目实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推进治理建设项目有力有序有效实施。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出台的《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在项目全过程贯穿绩效管理,作为加强管理的重要抓手,实行绩效评价结果的报告和公开制度,既为决策服务,又增强政策的社会公信力。
(四)加强协调工作
综合治理中小河流,必须加强协调,同心协力,广开门路,多渠道筹资,积极争取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受益单位自筹,社会集资,群众投劳等多层次、多渠道筹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保障中小河流治理建设所需资金。要针对项目特点,建立健全新形势下政策处理机制,充分调动乡镇、村干部群众参与河流治理的积极性。
四、结语
泾源县中小河流因缺乏资金和科学治理方案而治理步伐缓慢,治理效果不明显,致使水患频繁、环境恶化,生态型治理对充分发挥治河工程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治理工作应着眼于在充分总结以往水利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抓住当前水利发展的大好机遇,更新治河理念,使工程水利与生态水利有机融合,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还河流以碧波荡漾、自然生态的本来面目,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创造良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水环境,让人们能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河流边。
参考文献:
[1] 张晓兰.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05, 5(1):68-70.
[2]王明军,包广来,许月光.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1):125-126.
[3]张振权.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和探讨[J].吉林水利,2007(8):48-49.
[4]魏恒文.北京市中小河流治理模式探讨[J].中国水利,2010(4):34-36,33.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问题;模式探讨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县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海拔1608米-2942米,有新民河、泾河、颉河等八条中小河流,均属径河水系,全长194.4 km。流域面积在100km2 以上的有6条,控制流域面积1021 km2,占总面积的90%。泾源县的四乡三镇大部分村庄、良田集中分布在中小河流两岸。由于泾源县中小河流受地形影响,河流坡陡流急,源短湍急,洪水冲刷能力强,对两岸村镇和农田危害极大,水土流失和因灾损失严重。因此,洪灾损失一直是我县灾害的重点。“十一五”以来,我县对流经人口密集区的河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在防洪保安和保障民生方面发挥了一些作用。但以往人们注重河段防洪和水资源开发,忽视河流生态系统建设与维护,不从根本上整治水患,必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只有认清河流在防洪、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用新的治水思路、先进的理念来规划设计,探寻适用于自身的科学治理模式,才能高效推进当前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一、泾源县中小河流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河流治理任务仍然很艰巨
现有的八条中小河流分布范围广、洪水峰高量大,暴雨后一般2-5小时即出现洪峰,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河流上游多缺乏较大洪水拦蓄调控性工程,中、下游除泾河和香水河卧龙山水库上游段建有1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防洪堤外,其余河流仍处于未设防的自然状态,且河道淤积严重,90%的河段行洪能力为5-10年一遇,有些河段甚至达不到5年一遇,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二) 管理薄弱,河流功能衰减
泾源县南部的新民河、泾河等河流流域内泥岩裸露,堤防单薄,加之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采砂、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较多,洪水来时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而中北部的盛义河、香水河、颉河、沙塘河、羊槽河等河流沿岸群众在河道内耕种、弃渣堆土现象严重,造成河道萎缩严重,一遇大雨,极易发生洪灾。且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增加,两岸村庄生活污水、垃圾直排河道的情况相当突出,河道生态破坏严重。
(三)长期投入不足是中小河流治理的瓶颈
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面广投入大,中央、自治区对水利项目的补助资金比例低,由于群众投劳减少,加之我县属欠发达县,地方配套资金无力到位,给泾源县水利项目争取带来一定的难度,影响河流治理项目推进积极性。加之现有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短缺、年龄老化现象普遍存在,难以适应大建设的需要。
二、泾源县中小河流治理模式探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改善水环境要求日益增强,必须加快转变认识误区,重新认知河流,探讨新的治理模式,抛弃防洪和资源开发的固化意识,营造资源、生态、景观等多功能河流,还河于自然,服务于社会,实现人、水、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为此,结合国家提出的生态治河要求和泾源县实际,提出“流域统筹、重点防护、生态优先、兼顾景观”的治理思路,在治理形式上坚持工程水利与生态水利有机结合的原则,采取以下多项措施:
1、统筹规划,分期实施
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要以流域为单位将流域内气象水文、地质、水资源和人口、产业、经济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考虑,结合泾源“生态旅游县城”和“美丽乡村”等主题,统筹协调城乡、生态环境、农田、农村河沟整治等项目建设布置,强化规划蓝线运用,保护河流生态用地,退还被占用滩地,逐步恢复河流健康。要根据《泾源县中小河流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实施中小河流的治理,在满足河流的防洪安全和资源功能的前提下,强调河流的自然、生态和舒适性。遇山体段及满足防洪要求的公路段,原则上不采取措施,保持原貌,尽可能减少对河流生态及当地环境的影响。在适宜地段建造亲水平台,休闲设施,活动空间等,更多的实现了水利建设与泾源县城镇建设、环境整治、人文休闲、交通物流等相融合,即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
2、修复主要河流
由于固原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的实施在泾源县中小河流中上游修建了多处截引点,致使中下游部分河道基流难以满足自身生态用水需求,甚至某些河段经常干涸。为保障河道水源,必须多渠道开源,要求固原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截引点要保证下泄生态流量,还要充分利用区间水资源、再生水资源提供补充。首先在建水利工程应为缓坡、橡胶坝、翻板坝等可控拦水物,恢复河道连续性。其次要遵循“宜弯则弯,宜宽则宽”的思想,用蜿蜒、曲缓代替直线,因势导流,回复自然河态。再者要营造多样水域空间,后撤堤线,清除底泥,改良急流浅滩、深潭、湿地等多样水环境,为多种水生物提供生存空间,重建河流生态系统。
3、防止水土流失
泾源县河流大都河道陡、切割深,洪水来势迅猛,泥沙含量大,易对下游治理工程造成淤积和水毁。中小河流治理应与上游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对上游山丘区采取退耕还林、封沙植草等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修建谷坊、沉沙池等以减少泥沙入河,利用水保工程削减洪峰流量,减低冲刷强度。
4、控制水环境污染
治河先治污,工农业和生活污染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最大因素,必须有效控制污染源,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防止农田面源污染,建设两岸植物缓冲带,有条件的可营造小型人工湿地,恢复河流水体自净能力。
5、建设生态岸滩
岸滩是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的水陆边界。护坡堤防尽量采用柔性材料,利于水土渗透交互,使工程措施融入当地的自然环境。既能满足河道防洪要求,又不影响“堤身”植物种植和利用。生态护岸水下部分宜采用抛石、石笼等,为各类水生动物创造适宜栖息繁衍的环境,水上部分宜在柔性垫层上种植草本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固滩效果显著的特性,既可达到防洪目的,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6、注重景观效果
结合景观学建设绿色廊道,与泾源县植被、村镇绿化带、田园作物交错融合,形成多级生态河岸,满足民众亲近河流的需求,以安全性、开放性、舒适性为原则,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当地民俗文化,历史风貌。如泾源县香水河城市段上的缓坡仿古碇步、各种造型跌水坝已成了泾源县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它是将河流整治与县城生态景观轴、城区交通复合轴建设有机结合,形成贯穿城区的连续水面,提高了泾源县城的品位。香水河卧山公园和苗圃河段治理结合卧龙山景区环境治理将河滩打造成具有滨水特色的绿色亲水空间也是河道治理工程结合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成功范例。
三、泾源县中小河流治理保障措施
(一)加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
要加强中央2011年一号文件以及区、市相关文件的贯彻实施,充实调整中小河流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完成时限、工作责任等,建立健全中小河流治理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中小河流治理投资强度大,年度安排建设内容多,前期工作是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必须认真抓好。首先要确保前期工作投入。其次要加强前期工作组织,择优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编制工作。
(二)注重项目建设管理
抓好项目法人组建、招投标、项目管理、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工作,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及时竣工验收。同时,加快制定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后管护制度,明确建后管护责任、管护主体、管护经费等。要建立河道综合治理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新的水土流失,减少污水入河,加大无序采砂整治力度,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项目建设。要针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的特点,积极创新建管模式,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三)强化监督检查
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要在开工前、竣工后公示,县水利局应组织力量全过程跟踪监督、检查和指导项目实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推进治理建设项目有力有序有效实施。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出台的《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在项目全过程贯穿绩效管理,作为加强管理的重要抓手,实行绩效评价结果的报告和公开制度,既为决策服务,又增强政策的社会公信力。
(四)加强协调工作
综合治理中小河流,必须加强协调,同心协力,广开门路,多渠道筹资,积极争取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受益单位自筹,社会集资,群众投劳等多层次、多渠道筹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保障中小河流治理建设所需资金。要针对项目特点,建立健全新形势下政策处理机制,充分调动乡镇、村干部群众参与河流治理的积极性。
四、结语
泾源县中小河流因缺乏资金和科学治理方案而治理步伐缓慢,治理效果不明显,致使水患频繁、环境恶化,生态型治理对充分发挥治河工程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治理工作应着眼于在充分总结以往水利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水利建设的需求,抓住当前水利发展的大好机遇,更新治河理念,使工程水利与生态水利有机融合,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环境,还河流以碧波荡漾、自然生态的本来面目,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创造良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水环境,让人们能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河流边。
参考文献:
[1] 张晓兰.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05, 5(1):68-70.
[2]王明军,包广来,许月光.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1):125-126.
[3]张振权.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和探讨[J].吉林水利,2007(8):48-49.
[4]魏恒文.北京市中小河流治理模式探讨[J].中国水利,2010(4):34-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