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分析通胀膨胀成因时我们往往只考虑货币供应量和投资,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制度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中国1978~2011年数据发现了货币供应量增加和投资过度背后财政分权这个制度性因素,实证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和通货膨胀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国式财政分权 VAR模型 政治锦标赛 通货膨胀
一、引言
国外流行的“财政联邦制”理论认为财政分权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通货膨胀,在居民“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压力下,地方政府不得不致力于降低通货膨胀,以此来吸引投资以及获得选民支持。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是在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背景下进行的,其特点是仅仅在经济上分权,而在政治上却仍是高度集权。在这种制度下,西方财政分权理论中的“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在中国并不成立。地方官员的晋升由上级政府决定,经济绩效排名靠前的地方官员将获得晋升机会,这就产生了著名的政治锦标赛。随着政治锦标赛的出现,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吸引企业落户和投资。以GDP增长为基础的晋升博弈是一个“零和博弈”,处于经济和政治双重竞争中的地方官员之间难以有合作的空间,地方政府之间会不择手段去抢占资金和市场,从而造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的后果。
可以看出,我国财政分权制度下的“政治锦标赛”会激发投资以及增加货币发行,这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通货膨胀。
二、实证研究
本文利用VAR模型对通货膨胀率、财政分权以及经济增长率进行分析。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我们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外生变量引入VAR模型。财政分权的度量方法有很多种,财政支出最能反映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选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作为对财政分权的度量。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本文样本数据为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1.经济增长率RGDP。我们用不变价的GDP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率,本文所用数据为其取对数后的值,表示为LNRGDP。
2.财政分权。FD=■。
3.通货膨胀率。INF=■*100。
4.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我们选用的流通中的现金是M0来表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用RM0表示。RM0=(■-1)*100%。
(二)平稳性检验
对选取的变量做单位根检验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LNRGDP、INF和都能通过标准的ADF检验,序列是平稳的,而FD是一阶差分平稳的。
(三)实证分析
VAR模型中Cholesky分解次序对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分析财政分权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所以先按照FD-INF-LNRGDP的顺序进行VAR估计,然后改变顺序对VAR模型进行稳健性分析。AIC值在滞后期为5时最小,所以5是最合适的滞后期。VAR模型参数的OLS估计量只具有一致性,单个参数估计值的经济解释很困难。所以利用VAR模型做分析,我们一般是观察其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可以看出,财政分权(FD)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发生后,LNRGDP立刻就有增大的反应,并在第3期达到最大冲击0.15,但在第5期和第6年期有个短暂的减小趋势,随后又恢复正向影响。通货膨胀率(INF)从第二期开始产生明显的向上反映,且不断增强,并在第4期达到最大影响6.2。
可以看出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相对于对经济增长率正向的冲击,财政分权对于通货膨胀率的正向冲击更强,持续时间更久。
2.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是通过观察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来进一步分析特定变量的变化中各种冲击的重要程度。
LNRGDP的方差分解表显示:在10期内LNRGDP的自身冲击是LNRGDP预测误差的第一方差来源。从第11期开始,FD的冲击成为了LNRGDP的第一位方差来源,其对LNRGDP的预测误差方差贡献率在第22期达到最高的48.1%。
INF的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在3期内INF的自身冲击是INF预测误差的第一方差来源,但从第4期开始FD就会取代INF成为其第一方差来源,而且从数值上看,FD的方差贡献会远远超过INF,在第11期达到最高贡献率60.9%。
根据上面的方差分解结果我们可以知道财政分权冲击对于经济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對通货膨胀影响更为显著。
3.稳健性分析。变量顺序的选择会对VAR估计产生很大影响,接下来,我们改变变量顺序,按照INF-FD-LNRGDP的顺序进行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分权的变动能引起未来实际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同向变化,并在一定时期后会成为GDP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的主要方差来源。财政分权的变动在即期就会对GDP增长率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而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大约有一年的滞后性。相对于GDP增长率,财政分权对于通货膨胀的正向影响更加稳定。
三、结论和建议
我国财政分权通过政治锦标赛对投资以及货币发行量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通过VAR模型对我国1978-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通胀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改革现有的政绩评价体系。单一的GDP考核机制使得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增长而进行投资扩张,这不仅是造成地方通胀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且政治锦标赛的存在也大大降低了地方政府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因此,要尽快调整现有的考核机制,重视经济发展而非经济增长,要综合考虑通胀的危害,提出类似“绿色GDP”的概念。
参考文献
[1]Barro Robert J,David B.Gordon,1983.“Rules,Discretion and Reputation in 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2,101-120.
[2]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6).
[3]尚长风,许煜,王成思.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机制和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8(1).
[4]皮建才.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地方官员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2012(10).
[5]柳庆刚,姚洋.地方政府竞争和结构失衡[J].世界经济,2012(12).
【关键词】中国式财政分权 VAR模型 政治锦标赛 通货膨胀
一、引言
国外流行的“财政联邦制”理论认为财政分权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通货膨胀,在居民“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压力下,地方政府不得不致力于降低通货膨胀,以此来吸引投资以及获得选民支持。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是在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背景下进行的,其特点是仅仅在经济上分权,而在政治上却仍是高度集权。在这种制度下,西方财政分权理论中的“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在中国并不成立。地方官员的晋升由上级政府决定,经济绩效排名靠前的地方官员将获得晋升机会,这就产生了著名的政治锦标赛。随着政治锦标赛的出现,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吸引企业落户和投资。以GDP增长为基础的晋升博弈是一个“零和博弈”,处于经济和政治双重竞争中的地方官员之间难以有合作的空间,地方政府之间会不择手段去抢占资金和市场,从而造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的后果。
可以看出,我国财政分权制度下的“政治锦标赛”会激发投资以及增加货币发行,这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通货膨胀。
二、实证研究
本文利用VAR模型对通货膨胀率、财政分权以及经济增长率进行分析。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我们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外生变量引入VAR模型。财政分权的度量方法有很多种,财政支出最能反映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因此本文选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作为对财政分权的度量。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本文样本数据为1978-2011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1.经济增长率RGDP。我们用不变价的GDP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率,本文所用数据为其取对数后的值,表示为LNRGDP。
2.财政分权。FD=■。
3.通货膨胀率。INF=■*100。
4.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我们选用的流通中的现金是M0来表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用RM0表示。RM0=(■-1)*100%。
(二)平稳性检验
对选取的变量做单位根检验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LNRGDP、INF和都能通过标准的ADF检验,序列是平稳的,而FD是一阶差分平稳的。
(三)实证分析
VAR模型中Cholesky分解次序对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分析财政分权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所以先按照FD-INF-LNRGDP的顺序进行VAR估计,然后改变顺序对VAR模型进行稳健性分析。AIC值在滞后期为5时最小,所以5是最合适的滞后期。VAR模型参数的OLS估计量只具有一致性,单个参数估计值的经济解释很困难。所以利用VAR模型做分析,我们一般是观察其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可以看出,财政分权(FD)的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发生后,LNRGDP立刻就有增大的反应,并在第3期达到最大冲击0.15,但在第5期和第6年期有个短暂的减小趋势,随后又恢复正向影响。通货膨胀率(INF)从第二期开始产生明显的向上反映,且不断增强,并在第4期达到最大影响6.2。
可以看出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相对于对经济增长率正向的冲击,财政分权对于通货膨胀率的正向冲击更强,持续时间更久。
2.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是通过观察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来进一步分析特定变量的变化中各种冲击的重要程度。
LNRGDP的方差分解表显示:在10期内LNRGDP的自身冲击是LNRGDP预测误差的第一方差来源。从第11期开始,FD的冲击成为了LNRGDP的第一位方差来源,其对LNRGDP的预测误差方差贡献率在第22期达到最高的48.1%。
INF的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在3期内INF的自身冲击是INF预测误差的第一方差来源,但从第4期开始FD就会取代INF成为其第一方差来源,而且从数值上看,FD的方差贡献会远远超过INF,在第11期达到最高贡献率60.9%。
根据上面的方差分解结果我们可以知道财政分权冲击对于经济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對通货膨胀影响更为显著。
3.稳健性分析。变量顺序的选择会对VAR估计产生很大影响,接下来,我们改变变量顺序,按照INF-FD-LNRGDP的顺序进行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分权的变动能引起未来实际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同向变化,并在一定时期后会成为GDP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的主要方差来源。财政分权的变动在即期就会对GDP增长率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而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大约有一年的滞后性。相对于GDP增长率,财政分权对于通货膨胀的正向影响更加稳定。
三、结论和建议
我国财政分权通过政治锦标赛对投资以及货币发行量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通过VAR模型对我国1978-2011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通胀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改革现有的政绩评价体系。单一的GDP考核机制使得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增长而进行投资扩张,这不仅是造成地方通胀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且政治锦标赛的存在也大大降低了地方政府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因此,要尽快调整现有的考核机制,重视经济发展而非经济增长,要综合考虑通胀的危害,提出类似“绿色GDP”的概念。
参考文献
[1]Barro Robert J,David B.Gordon,1983.“Rules,Discretion and Reputation in 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2,101-120.
[2]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6).
[3]尚长风,许煜,王成思.中国式财政分权与通货膨胀:机制和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8(1).
[4]皮建才.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地方官员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2012(10).
[5]柳庆刚,姚洋.地方政府竞争和结构失衡[J].世界经济,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