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钦县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之一。全县辖8个乡镇,总面积7273平方公里,主要居住民族是藏族、傈僳族等,其中藏族占80%左右,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平均海拔4270米,是以农业、牧业为主的农业县,也是滇金丝猴的故乡。
2015年,农行云南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部署,用心、用情、用力帮扶挂钩扶贫点--德钦县佛山乡辖属溜筒江、纳古2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58个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工作。目前挂包帮的53户贫困户均实现德钦县2017年底前脱贫出列目标。
因地制宜施策 突出产业扶贫
德钦县佛山乡可称为云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块硬骨头。该乡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族宗教文化独特等情况相互交织,脱贫攻坚工作复杂而艰巨。
农行云南省分行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带领中层干部深入扶贫点调研督导,针对以往扶贫工作中简单地“给钱”“给物”等单纯“输血”的模式,通过认真分析和反复论证,发现导致佛山乡贫困群众贫困的原因虽然千差万别,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家庭经营规模小、商品生产能力弱。为此,该行找准“贫根”,开准“药方”,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佛山乡金融扶贫模式”,即以发展股份合作经济为重点,用合作社为链接点,构建产业扶贫链基础,发展佛山乡股份合作经济培育区域产业支撑、壮大区域商品生产能力、带动藏区贫困人员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具体做法是:根据当地资源、群众意愿、市场供求等实际,由农行云南省分行为2个村公所分别出资10万元、为建档立卡农户每户出资9000元入股,在溜筒江村成立牦牛养殖合作社;在纳古村成立生猪养殖合作社,由社员代表选举村公所负责人担任合作社理事长,表决通过管理制度。同时,以合作社为链接点,构建“农户+合作社+村公所+龙头企业+农行”的产业扶贫链,由农行云南省分行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香格里拉藏龙生物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农产品收购和养殖技术支持,并贷款支持该公司壮大加工销售实力、拓展销售渠道等环节,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的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个合作社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分红,其中:牦牛养殖合作社分红28万元,户均分红7000元;生猪养殖合作社分红4.8万元,户均分红3000元。可持续、良好的金融扶贫格局初步形成,探索出一条“产业造血”的产业化扶贫的路子。
截至2017年11月末,农行云南省分行对上述2个合作社已累计无偿投入扶贫资金140余万元。
扶志扶智融合 引导转变观念
抓党建促扶志。农行云南省分行强化政策宣传,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和依托省分行机关党支部与挂钩乡村党支部微信群,加强对扶贫政策宣导、推广经验;工作队积极主动参加驻村党支部活动,通过讲党课,引导党员摒弃“等靠要”思想,带领贫困户树立“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积极观念;建立党员活动室,投入8万余元给4个党支部配置电脑、影像设备、影像资料、党旗党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和党支部工作手册等。
抓教育促扶智。农行云南省分行目前资助贫困户大中专学生学费4.3万元,惠及16人;资助1人学习挖机驾驶技术,组织贫困户培训畜禽技术1次;实例宣传引导贫困户外出务工。
推进普惠金融 有力改善民生
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等民生问题是长期制约云南藏区脱贫致富的一大“瓶颈”。只有打通这一“瓶颈”,才能将金融“活水”注入扶贫“清渠”。农行云南省分行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农总行的要求,围绕支持包括佛山乡在内的整个迪庆藏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制定一系列金融扶贫措施,不断加大金融扶贫的支持力度。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针对每个贫困人员具体情况,优惠贷款条件,整合扶贫资金政策,着力推动建立贫困户与产业主体、项目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到服务精准、带动精准、脱贫精准。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着力推进“互联网+”扶贫模式、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扶贫模式、行司联动扶贫模式等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扶贫模式,有效提高金融扶贫产品与贫困人员的匹配和适应程度,使金融扶贫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力提升。
抓好金融配套服务。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重大生态建设扶贫、企业扶贫重点、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百万农村公路等11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工程,着力做好配套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放大器”作用。
抗洪救灾献爱心。2017年7月上旬,佛山乡遭遇特大洪災,造成大水漫灌进部分农户家中并致使多处道路塌方和损毁,农行云南省分行扶贫工作队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与乡村政府和村民一道搬运物品、疏散村民,奋战在洪灾抢险第一线,确保国家和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急灾区所急,想灾民所想,在短短两天时间就组织党员捐款10万余元送到受灾村民手中。
2013年至今,该行累计向迪庆藏区投放贷款34.3亿元,仅2017年1月至9月,新增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贷款5.4亿元,有力支持了藏区民生工程建设。
2015年,农行云南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部署,用心、用情、用力帮扶挂钩扶贫点--德钦县佛山乡辖属溜筒江、纳古2个行政村4个村民小组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58个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工作。目前挂包帮的53户贫困户均实现德钦县2017年底前脱贫出列目标。
因地制宜施策 突出产业扶贫
德钦县佛山乡可称为云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块硬骨头。该乡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族宗教文化独特等情况相互交织,脱贫攻坚工作复杂而艰巨。
农行云南省分行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带领中层干部深入扶贫点调研督导,针对以往扶贫工作中简单地“给钱”“给物”等单纯“输血”的模式,通过认真分析和反复论证,发现导致佛山乡贫困群众贫困的原因虽然千差万别,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家庭经营规模小、商品生产能力弱。为此,该行找准“贫根”,开准“药方”,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佛山乡金融扶贫模式”,即以发展股份合作经济为重点,用合作社为链接点,构建产业扶贫链基础,发展佛山乡股份合作经济培育区域产业支撑、壮大区域商品生产能力、带动藏区贫困人员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具体做法是:根据当地资源、群众意愿、市场供求等实际,由农行云南省分行为2个村公所分别出资10万元、为建档立卡农户每户出资9000元入股,在溜筒江村成立牦牛养殖合作社;在纳古村成立生猪养殖合作社,由社员代表选举村公所负责人担任合作社理事长,表决通过管理制度。同时,以合作社为链接点,构建“农户+合作社+村公所+龙头企业+农行”的产业扶贫链,由农行云南省分行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香格里拉藏龙生物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农产品收购和养殖技术支持,并贷款支持该公司壮大加工销售实力、拓展销售渠道等环节,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的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个合作社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分红,其中:牦牛养殖合作社分红28万元,户均分红7000元;生猪养殖合作社分红4.8万元,户均分红3000元。可持续、良好的金融扶贫格局初步形成,探索出一条“产业造血”的产业化扶贫的路子。
截至2017年11月末,农行云南省分行对上述2个合作社已累计无偿投入扶贫资金140余万元。
扶志扶智融合 引导转变观念
抓党建促扶志。农行云南省分行强化政策宣传,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和依托省分行机关党支部与挂钩乡村党支部微信群,加强对扶贫政策宣导、推广经验;工作队积极主动参加驻村党支部活动,通过讲党课,引导党员摒弃“等靠要”思想,带领贫困户树立“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积极观念;建立党员活动室,投入8万余元给4个党支部配置电脑、影像设备、影像资料、党旗党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和党支部工作手册等。
抓教育促扶智。农行云南省分行目前资助贫困户大中专学生学费4.3万元,惠及16人;资助1人学习挖机驾驶技术,组织贫困户培训畜禽技术1次;实例宣传引导贫困户外出务工。
推进普惠金融 有力改善民生
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等民生问题是长期制约云南藏区脱贫致富的一大“瓶颈”。只有打通这一“瓶颈”,才能将金融“活水”注入扶贫“清渠”。农行云南省分行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农总行的要求,围绕支持包括佛山乡在内的整个迪庆藏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制定一系列金融扶贫措施,不断加大金融扶贫的支持力度。
实施金融精准扶贫。针对每个贫困人员具体情况,优惠贷款条件,整合扶贫资金政策,着力推动建立贫困户与产业主体、项目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到服务精准、带动精准、脱贫精准。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着力推进“互联网+”扶贫模式、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扶贫模式、行司联动扶贫模式等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扶贫模式,有效提高金融扶贫产品与贫困人员的匹配和适应程度,使金融扶贫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力提升。
抓好金融配套服务。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重大生态建设扶贫、企业扶贫重点、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百万农村公路等11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工程,着力做好配套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扶贫“放大器”作用。
抗洪救灾献爱心。2017年7月上旬,佛山乡遭遇特大洪災,造成大水漫灌进部分农户家中并致使多处道路塌方和损毁,农行云南省分行扶贫工作队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与乡村政府和村民一道搬运物品、疏散村民,奋战在洪灾抢险第一线,确保国家和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急灾区所急,想灾民所想,在短短两天时间就组织党员捐款10万余元送到受灾村民手中。
2013年至今,该行累计向迪庆藏区投放贷款34.3亿元,仅2017年1月至9月,新增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贷款5.4亿元,有力支持了藏区民生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