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推动我区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下,来探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和方向。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南京“十二五”经济工作的重心,也是市委市政府确保实现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当前,随着“跨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浦口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今年以来“四个第一”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更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面提升浦口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同传统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宽泛而深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特别是提高科技应用对增加经济总量的贡献,但是这种转变主要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实现,依然在追求数量扩张,并没有必然要求提高质量和效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更没有要求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即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是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全面涵盖的,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而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浦口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困难
自然、人文资源、产业支撑和政策支持,为浦口未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很大机遇,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客观和历史原因,浦口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仍旧突出,制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因素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每年均保持在45%以上,“十一五”末该比重较“十五”末增加了6个百分点。“十一五”末,我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9:49.2:43.9。截至今年9月份,全区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为40.7%,这不仅落后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大部分区县,也落后于南京市主城区,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商贸业、物流业、旅游业等一些可能发挥更大效能的服务业资源及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辐射、带动功能尚未完全释放,整体服务经济发展程度低于市区,资源利用程度有待提高。服务业如不能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必将影响我区GDP的总体质量,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规模工业实力不强,缺乏新增长点。受宏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近来我区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在逐步增大。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我区规模工业增幅有较为明显的回落。
3.经济发展模式亟待改进。“十一五”期间,全区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但是投入产出比却于五年间下降超过30%。产值、利税的稳步增长跟投资效率的稳步下降形成鲜明对比,这主要是因为全区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经济转型没有跟上步调,还处于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阶段,没有实现行业的规模经济。
4.区域经济发展地位仍显尴尬。虽然纵向看我区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率,但是和其它郊县相比,我区的一些经济发展指标仍显薄弱,以今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为例: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幅全市排名第10,落后于高淳(第3)、溧水(第6)和六合(第10),经济增长力表现出一定的劣势;我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幅全市排名第8,落后于高淳(第2)、溧水(第4)、江宁(第5)和六合(第6),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三、相关建议
在加快落实转变经济发展的具体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坚持理念先行,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以创新解决目前发展中的问题,解放思想,打破固有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结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对照全市构建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1 8”系列文件政策,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强化规划先导,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延续性。坚持以科学的规划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眼全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土地利用情况,高度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规划建设中驱利避害,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构筑以城市发展战略为导向,产业优化发展为核心,土地集约利用为基础,专项规划相配套的总体规划体系,逐步实现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之间的协调统一,保障经济发展的良好空间。
3.以提升产业内在素质为主导,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致力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致力于“调高、调轻、调优”,努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总体功能,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硬件支撑。道路、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5.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努力清除妨碍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借助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各个经济运行环节的效率。尤其要把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流通体制改革和企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使财政、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向优势产业倾斜,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创新诱导作用,充分激发微观主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梳理全区各类资源,理顺各种关系,实现区域资源优化整合。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南京“十二五”经济工作的重心,也是市委市政府确保实现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当前,随着“跨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浦口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今年以来“四个第一”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更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面提升浦口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同传统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宽泛而深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要求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特别是提高科技应用对增加经济总量的贡献,但是这种转变主要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实现,依然在追求数量扩张,并没有必然要求提高质量和效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更没有要求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即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是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全面涵盖的,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而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浦口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困难
自然、人文资源、产业支撑和政策支持,为浦口未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很大机遇,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客观和历史原因,浦口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仍旧突出,制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因素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每年均保持在45%以上,“十一五”末该比重较“十五”末增加了6个百分点。“十一五”末,我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9:49.2:43.9。截至今年9月份,全区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为40.7%,这不仅落后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大部分区县,也落后于南京市主城区,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商贸业、物流业、旅游业等一些可能发挥更大效能的服务业资源及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辐射、带动功能尚未完全释放,整体服务经济发展程度低于市区,资源利用程度有待提高。服务业如不能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必将影响我区GDP的总体质量,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规模工业实力不强,缺乏新增长点。受宏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近来我区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在逐步增大。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我区规模工业增幅有较为明显的回落。
3.经济发展模式亟待改进。“十一五”期间,全区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但是投入产出比却于五年间下降超过30%。产值、利税的稳步增长跟投资效率的稳步下降形成鲜明对比,这主要是因为全区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经济转型没有跟上步调,还处于粗放型的扩大再生产阶段,没有实现行业的规模经济。
4.区域经济发展地位仍显尴尬。虽然纵向看我区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率,但是和其它郊县相比,我区的一些经济发展指标仍显薄弱,以今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为例: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幅全市排名第10,落后于高淳(第3)、溧水(第6)和六合(第10),经济增长力表现出一定的劣势;我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幅全市排名第8,落后于高淳(第2)、溧水(第4)、江宁(第5)和六合(第6),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三、相关建议
在加快落实转变经济发展的具体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坚持理念先行,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以创新解决目前发展中的问题,解放思想,打破固有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结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对照全市构建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1 8”系列文件政策,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强化规划先导,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延续性。坚持以科学的规划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眼全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土地利用情况,高度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规划建设中驱利避害,按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构筑以城市发展战略为导向,产业优化发展为核心,土地集约利用为基础,专项规划相配套的总体规划体系,逐步实现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之间的协调统一,保障经济发展的良好空间。
3.以提升产业内在素质为主导,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致力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致力于“调高、调轻、调优”,努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总体功能,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硬件支撑。道路、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5.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努力清除妨碍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借助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各个经济运行环节的效率。尤其要把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流通体制改革和企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使财政、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向优势产业倾斜,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创新诱导作用,充分激发微观主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梳理全区各类资源,理顺各种关系,实现区域资源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