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盲目选择企业、随意投递简历、漫无目的地面试和求职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现象。鉴于此,本文以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二者“双赢”的思想为主线,利用何见得先生的“过程环”原理,结合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理论”论证大学生求职之前“自我定位”环节的重要性,并提出该环节的应对策略,以便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为国家“保增长,促就业”大政方针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赢”思想的内涵及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理论”
1.有关“双赢”的思想
对用人单位而言,从企业战略出发,通过招聘活动招到企业真正需要的人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乃为用人单位之“赢”;对大学生而言,依据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在发挥其外显优势的同时,亦能使其各方面的潜能得以最充分地发掘和实现,方可称为大学生之“赢”。
2.有关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素质冰山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水面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 “水面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属于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这部分是对任职者基础素质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这一部分也称为基准性素质(Threshold Competence)。基准性素质是容易被测量和观察的,因而也是容易被模仿的,换言之,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习得。内驱力、社会动机、个性品质、自我形象、态度等属于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的素质,这部分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e), 它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职位越高,鉴别性素质的作用比例就越大。相对于知识和技能而言,鉴别性素质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也难于改变和评价,这部分素质很难通过后天的培训得以形成。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将“冰山以下部分”分为动机序列特征、价值观、内外倾向性以及潜能四部分(该四部分为基本构成,根据差异性原理,个体或组织可结合需要添加其它项目)。具体而言,根据麦克利兰的“三种动机”理论,个体具备三种基本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以及归属动机,从而构成了个体的动机序列。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具体某一动机的强烈程度也是不同的,因而每一个体的动机序列各具特点,构成了其独有的动机序列特征(具体内容请参考麦克利兰的human motivation)。关于价值观,笔者在这里引用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对价值观的分类,即将个体价值观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和宗教型6种。另外,所谓内外倾向性是对个体在性格上的简单划分,即内向人和外向人。显然,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具体就体现在“冰山以上部分”和“冰山以下四个部分”所表现出的不同特性上。
大学生求职的“过程环”分析
首先,笔者结合大学生求职的实际状况以及规范化的求职过程,借用何见得先生的“过程环”原理,构建出着眼于大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求职过程环”(参考图1)将求职过程分为5个环节,其中自我定位为第一环节。其次,笔者将“双赢”思想和修改后的麦克利兰冰山模型贯穿于“过程环”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界定大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核心工作。
(图1)大学生求职过程环
1.求职环节(第二环节)
根据“双赢”的思想,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想完成其外显优势及各方面潜能的充分发挥,在该阶段就要尽最大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并了解有关企业和岗位的准确信息(该阶段核心工作),以便最终实现“人—岗对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全面发展的企业。接下来的问题是,大学生究竟需要了解有关企业和岗位的哪些信息?“人—岗对接”如何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后文研究的需要,本文对应着麦克利兰针对个人的冰山模型,特别提出了针对企业的“企业特质冰山模型”——“水面上的部分”即外显特质,变为规章制度、岗位规范、岗位说明书;“水面下的部分”即内隐特质,变化为企业发展阶段、员工职业通道、优势与劣势、企业文化。
2.面试环节(第三环节)
招聘中的筛选环节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针对面试而言更是如此,且相对于试用期,面试具有时间短的特点,因而求职者不太可能在面试环节对企业的深层特质做到深入的了解,鉴于此,笔者认为可将主要精力用于了解企业的外显特质,以便寻求大学生和企业在外显特质上的互补,即实现二者在外显特质上的“双赢”。
3.试用期环节(第四环节)
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劳资双方经过多轮博弈,必然导致一种结果,即用人单位会利用各种方法加大对求职者在试用期间的筛选力度。因此,不适合企业的求职者迟早会被企业淘汰,所以大学生切勿怀有盲目和侥幸心理。而顺利通过该阶段的前提,从根本上讲是要做好第一环节的基础工作。
对比面试而言,试用期的特点是时间较长。从“双赢”的理念出发,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在该环节应注重对企业内隐特质的了解,并与自身内隐特质相比较,寻求二者之间的互补或“相融之处”。在和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之后,如果无法找到二者的“交汇点”,大学生应在恰当的时候选择退出。
4.发展与更新环节(第五环节)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的需求层级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大学生工作时间的延长,其价值取向、动机特性、知识结构及技能特点等均会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同时,新的潜能会被发现,新的劣势会被认知。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当然,企业也在变化,但当企业的变化与大学生变化后的特点不相符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考虑重新进入第一环节。
5.通过分析“过程环”环节间的相互作用论证第一环节的重要性并界定其核心工作
第一,第二环节与第一环节之间的关系
根据前文,大学生第二环节的核心工作是尽可能地了解有关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但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将企业特质和个人特质进行“对接”,进而对企业进行筛选。因此,要想做好第二环节的工作,大学生就必须在第一环节精确而全面地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质,否则将无法在第二环节进行“对接”。其实,第一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将会大大降低第二环节的工作成本。
第二,第二、三环节与第一环节之间的关系
根据前文,大学生第二、三环节的核心工作是了解企业不同层次上的相关信息。同样,这样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求职,而是着眼于大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这两个环节同样存在“对接”问题,所以它们必然对第一环节的工作提出要求,即要求大学生对自身各层次的特质(经笔者修改后的麦克利兰冰山模型)进行准确而充分的了解。
第三,第一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核心工作
综上可知,第一环节的工作是其他各环节工作的基础。考虑到求职过程中的机会和运气成份,第一环节的工作做得好,其他环节的工作不一定会顺利进行,但如果第一环节出现漏洞,其他环节的工作将必然受到消极影响,最终无法达到“双赢”的目的。
全球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亦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转变就业模式、调整就业心态实属当务之急,并且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张 雯 实习编辑:祖 迪]
“双赢”思想的内涵及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理论”
1.有关“双赢”的思想
对用人单位而言,从企业战略出发,通过招聘活动招到企业真正需要的人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乃为用人单位之“赢”;对大学生而言,依据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在发挥其外显优势的同时,亦能使其各方面的潜能得以最充分地发掘和实现,方可称为大学生之“赢”。
2.有关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素质冰山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水面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 “水面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属于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这部分是对任职者基础素质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这一部分也称为基准性素质(Threshold Competence)。基准性素质是容易被测量和观察的,因而也是容易被模仿的,换言之,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习得。内驱力、社会动机、个性品质、自我形象、态度等属于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的素质,这部分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e), 它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职位越高,鉴别性素质的作用比例就越大。相对于知识和技能而言,鉴别性素质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也难于改变和评价,这部分素质很难通过后天的培训得以形成。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将“冰山以下部分”分为动机序列特征、价值观、内外倾向性以及潜能四部分(该四部分为基本构成,根据差异性原理,个体或组织可结合需要添加其它项目)。具体而言,根据麦克利兰的“三种动机”理论,个体具备三种基本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以及归属动机,从而构成了个体的动机序列。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具体某一动机的强烈程度也是不同的,因而每一个体的动机序列各具特点,构成了其独有的动机序列特征(具体内容请参考麦克利兰的human motivation)。关于价值观,笔者在这里引用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对价值观的分类,即将个体价值观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和宗教型6种。另外,所谓内外倾向性是对个体在性格上的简单划分,即内向人和外向人。显然,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具体就体现在“冰山以上部分”和“冰山以下四个部分”所表现出的不同特性上。
大学生求职的“过程环”分析
首先,笔者结合大学生求职的实际状况以及规范化的求职过程,借用何见得先生的“过程环”原理,构建出着眼于大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求职过程环”(参考图1)将求职过程分为5个环节,其中自我定位为第一环节。其次,笔者将“双赢”思想和修改后的麦克利兰冰山模型贯穿于“过程环”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界定大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核心工作。
(图1)大学生求职过程环
1.求职环节(第二环节)
根据“双赢”的思想,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想完成其外显优势及各方面潜能的充分发挥,在该阶段就要尽最大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并了解有关企业和岗位的准确信息(该阶段核心工作),以便最终实现“人—岗对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全面发展的企业。接下来的问题是,大学生究竟需要了解有关企业和岗位的哪些信息?“人—岗对接”如何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也为后文研究的需要,本文对应着麦克利兰针对个人的冰山模型,特别提出了针对企业的“企业特质冰山模型”——“水面上的部分”即外显特质,变为规章制度、岗位规范、岗位说明书;“水面下的部分”即内隐特质,变化为企业发展阶段、员工职业通道、优势与劣势、企业文化。
2.面试环节(第三环节)
招聘中的筛选环节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针对面试而言更是如此,且相对于试用期,面试具有时间短的特点,因而求职者不太可能在面试环节对企业的深层特质做到深入的了解,鉴于此,笔者认为可将主要精力用于了解企业的外显特质,以便寻求大学生和企业在外显特质上的互补,即实现二者在外显特质上的“双赢”。
3.试用期环节(第四环节)
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劳资双方经过多轮博弈,必然导致一种结果,即用人单位会利用各种方法加大对求职者在试用期间的筛选力度。因此,不适合企业的求职者迟早会被企业淘汰,所以大学生切勿怀有盲目和侥幸心理。而顺利通过该阶段的前提,从根本上讲是要做好第一环节的基础工作。
对比面试而言,试用期的特点是时间较长。从“双赢”的理念出发,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在该环节应注重对企业内隐特质的了解,并与自身内隐特质相比较,寻求二者之间的互补或“相融之处”。在和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之后,如果无法找到二者的“交汇点”,大学生应在恰当的时候选择退出。
4.发展与更新环节(第五环节)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的需求层级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大学生工作时间的延长,其价值取向、动机特性、知识结构及技能特点等均会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同时,新的潜能会被发现,新的劣势会被认知。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当然,企业也在变化,但当企业的变化与大学生变化后的特点不相符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考虑重新进入第一环节。
5.通过分析“过程环”环节间的相互作用论证第一环节的重要性并界定其核心工作
第一,第二环节与第一环节之间的关系
根据前文,大学生第二环节的核心工作是尽可能地了解有关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但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将企业特质和个人特质进行“对接”,进而对企业进行筛选。因此,要想做好第二环节的工作,大学生就必须在第一环节精确而全面地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质,否则将无法在第二环节进行“对接”。其实,第一环节的工作做好了,将会大大降低第二环节的工作成本。
第二,第二、三环节与第一环节之间的关系
根据前文,大学生第二、三环节的核心工作是了解企业不同层次上的相关信息。同样,这样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求职,而是着眼于大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这两个环节同样存在“对接”问题,所以它们必然对第一环节的工作提出要求,即要求大学生对自身各层次的特质(经笔者修改后的麦克利兰冰山模型)进行准确而充分的了解。
第三,第一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核心工作
综上可知,第一环节的工作是其他各环节工作的基础。考虑到求职过程中的机会和运气成份,第一环节的工作做得好,其他环节的工作不一定会顺利进行,但如果第一环节出现漏洞,其他环节的工作将必然受到消极影响,最终无法达到“双赢”的目的。
全球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亦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转变就业模式、调整就业心态实属当务之急,并且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张 雯 实习编辑:祖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