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也就是说幼儿艺术教育首先要让幼儿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健全人格,其次要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积累经验,提高艺术技能。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浅述。
关键词 : 幼儿艺术教育;创意涂鸦;培养人格;
一、满足幼儿情感的需求,在涂鸦中感受美的绘画情趣
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我们设计了涂鸦角为孩子们提供自由涂鸦的机会,可擦洗的粉笔涂鸦、随意印印画画的印泥画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也为我们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如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涂画符号——线圈、散点、短线等,都在孩子涂画的过程中被赋予特定的意义,边画边自言自语,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许,我们无法看懂孩子的画,但无疑,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绘画表现的乐趣。在幼儿初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之后,我们开始以蜡笔代替粉笔,以画纸代替可以擦洗的泥工板,引导幼儿开始初步的绘画活动。在幼儿涂画的基础上提炼各种线条的表现,逐步开始组合点、线、面表达一些具体的物象。如在草坪上玩游戏之后用细细的短斜线表现小草的柔软;用粗细不一的散点表现沙滩的景象;玩吹泡泡游戏之后用大小不一的圆形表现彩色的泡泡世界……这些活动,均在孩子们的生活和游戏体验之后开展,孩子们在美的生活体验之中,用自己的画笔余兴未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满足表现欲望的同时感受到美的绘画情趣。孩子们还为这些线条取了形象而极富童趣的名字——小草线、沙线、泡泡线、波浪线、长城线、螺旋线、面包线……简单的线条也由此而情趣横生,变得有生命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验最深的就是在涂鸦绘画过程中的愉悦情绪,他们常常重复某个图象,或者模仿同伴的作品,甚至覆盖掉已经完成的内容,最后连他们也看不明白自己画了些什么,却能够滔滔不绝讲述,那种情感得到满足的快乐溢于言表。随着绘画的内容日渐丰富,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大胆的想象与创造成为儿童绘画最重要的价值。
二、适时提供技能的支架,在涂鸦中尝试美的绘画语言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繪画技能的习得与想象创造的培养往往会成为一组矛盾,我们常常为是否示范提供范例而困惑,“教”得多了,限制孩子的想象和创造,使孩子的画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教”得少了,阻碍孩子的表现和发挥,使孩子的绘画技能无法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借助有效的教学指导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必须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首先教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再给刺激,使他产生对于知识的渴求,通过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成为孩子智慧闪光的过程。由此,把握“教”的时机,适时给予孩子技能学习的支架,成为幼儿涂鸦绘画教学最重要的一项策略。在图形宝宝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实施了小鱼游呀游的美术活动,活动的要求是结合粘贴和涂鸦,为了产生学习技能的欲望,我给小鱼们编了一个故事,美丽的小鱼一直生活在海洋里,有一天它们想结伴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他们游呀游,游到了海面上,看到什么呀?孩子听了老师的提问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看到花看到草,看到小动物看到了怪物等等五花八门的答案,于是我说那我应该怎么样把小鱼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呢?假如看到了一点点该怎么画呢?只要画一点点就可以了,自然而然的小朋友习得了画部分来表示物品的方法了,之后小朋友把画好的作品来给教师看,老师,听我讲给你听!小鱼看到什么还看到什么等”于是,我把孩子们的画贴出来,让大家互相讲讲自己的小鱼看到什么,这样一比较,孩子们从同伴的画中观察发现了自己在绘画表达中技能的欠缺、同伴新的画法,从而学习到不同的绘画技能,还从不同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我们借助情景化的过程设计来唤醒孩子的情感,用教师的机智激励他们主动去观察,并借机鼓舞孩子主动学习绘画表现技能,发现美的绘画语言,使孩子们在人文情感的熏陶下获得表现美的技能和情趣。
三、慧心解析作品的情感,在欣赏中体验美的涂鸦绘画内涵
美术是一个互动的整体,虽然涂鸦绘画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却折射出教育的整体价值。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涂鸦绘画、培养其艺术表现能力的同时,也拓展着孩子观察、想象、思维、情感、人格、合作等能力的发展。由此,一幅儿童画的评价标准,绝非以其外在表现形式可断言,更不能以“像”或“不像”来判断。很多时候,画面外的价值更为重要。用孩子的眼光理解孩子的作品,引导幼儿在欣赏中体验充满情感美的绘画内涵,是幼儿绘画教学最重要的价值,孩子涂鸦画的最可爱之处,是成人无法模仿的稚拙和童趣,这一方面来自于孩子无拘无束的大胆想象,一方面来自于孩子生理特点所导致的绘画表现特点。但孩子往往容易受成人的影响而把“画得像”作为自己绘画的标准。有一次绘画活动《飞机飞上天了》,坤坤在画纸上用黑色画了一团乱七八糟的线条,在周围散乱地点出大大小小的黑点,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小朋友们都觉得这幅画糟透了,异口同声地说:“这画的是什么呀?全是黑色,乱糟糟的。”坤坤觉得很委屈,低着头给大家讲他的画:“我画的是飞机在起飞时发出的雾气……”听坤坤一说,孩子们都被震撼了:画面上的那团扭曲纠结的黑线条正飞机起飞发生的尾气,了解幼儿绘画创作的思维过程,我们就会感叹孩子的艺术表现,并为其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所感动。欣赏孩子的画,要点便是善于发现孩子画面中的情感,用孩子的眼光看懂孩子的画。对于正处在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用笔画画是他们的内在需求,从涂鸦期到蚂蚁人时期再到稻草人时期,我们给予孩子成长最大的帮助就是倾听他们的心灵之语,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艺术之美,在情感熏陶中提升审美情趣,在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获得心灵感悟。
关键词 : 幼儿艺术教育;创意涂鸦;培养人格;
一、满足幼儿情感的需求,在涂鸦中感受美的绘画情趣
在小班幼儿入园初期,我们设计了涂鸦角为孩子们提供自由涂鸦的机会,可擦洗的粉笔涂鸦、随意印印画画的印泥画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也为我们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如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涂画符号——线圈、散点、短线等,都在孩子涂画的过程中被赋予特定的意义,边画边自言自语,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许,我们无法看懂孩子的画,但无疑,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绘画表现的乐趣。在幼儿初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之后,我们开始以蜡笔代替粉笔,以画纸代替可以擦洗的泥工板,引导幼儿开始初步的绘画活动。在幼儿涂画的基础上提炼各种线条的表现,逐步开始组合点、线、面表达一些具体的物象。如在草坪上玩游戏之后用细细的短斜线表现小草的柔软;用粗细不一的散点表现沙滩的景象;玩吹泡泡游戏之后用大小不一的圆形表现彩色的泡泡世界……这些活动,均在孩子们的生活和游戏体验之后开展,孩子们在美的生活体验之中,用自己的画笔余兴未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满足表现欲望的同时感受到美的绘画情趣。孩子们还为这些线条取了形象而极富童趣的名字——小草线、沙线、泡泡线、波浪线、长城线、螺旋线、面包线……简单的线条也由此而情趣横生,变得有生命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验最深的就是在涂鸦绘画过程中的愉悦情绪,他们常常重复某个图象,或者模仿同伴的作品,甚至覆盖掉已经完成的内容,最后连他们也看不明白自己画了些什么,却能够滔滔不绝讲述,那种情感得到满足的快乐溢于言表。随着绘画的内容日渐丰富,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大胆的想象与创造成为儿童绘画最重要的价值。
二、适时提供技能的支架,在涂鸦中尝试美的绘画语言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繪画技能的习得与想象创造的培养往往会成为一组矛盾,我们常常为是否示范提供范例而困惑,“教”得多了,限制孩子的想象和创造,使孩子的画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教”得少了,阻碍孩子的表现和发挥,使孩子的绘画技能无法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借助有效的教学指导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必须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首先教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环境,再给刺激,使他产生对于知识的渴求,通过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成为孩子智慧闪光的过程。由此,把握“教”的时机,适时给予孩子技能学习的支架,成为幼儿涂鸦绘画教学最重要的一项策略。在图形宝宝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实施了小鱼游呀游的美术活动,活动的要求是结合粘贴和涂鸦,为了产生学习技能的欲望,我给小鱼们编了一个故事,美丽的小鱼一直生活在海洋里,有一天它们想结伴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他们游呀游,游到了海面上,看到什么呀?孩子听了老师的提问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看到花看到草,看到小动物看到了怪物等等五花八门的答案,于是我说那我应该怎么样把小鱼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呢?假如看到了一点点该怎么画呢?只要画一点点就可以了,自然而然的小朋友习得了画部分来表示物品的方法了,之后小朋友把画好的作品来给教师看,老师,听我讲给你听!小鱼看到什么还看到什么等”于是,我把孩子们的画贴出来,让大家互相讲讲自己的小鱼看到什么,这样一比较,孩子们从同伴的画中观察发现了自己在绘画表达中技能的欠缺、同伴新的画法,从而学习到不同的绘画技能,还从不同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我们借助情景化的过程设计来唤醒孩子的情感,用教师的机智激励他们主动去观察,并借机鼓舞孩子主动学习绘画表现技能,发现美的绘画语言,使孩子们在人文情感的熏陶下获得表现美的技能和情趣。
三、慧心解析作品的情感,在欣赏中体验美的涂鸦绘画内涵
美术是一个互动的整体,虽然涂鸦绘画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却折射出教育的整体价值。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涂鸦绘画、培养其艺术表现能力的同时,也拓展着孩子观察、想象、思维、情感、人格、合作等能力的发展。由此,一幅儿童画的评价标准,绝非以其外在表现形式可断言,更不能以“像”或“不像”来判断。很多时候,画面外的价值更为重要。用孩子的眼光理解孩子的作品,引导幼儿在欣赏中体验充满情感美的绘画内涵,是幼儿绘画教学最重要的价值,孩子涂鸦画的最可爱之处,是成人无法模仿的稚拙和童趣,这一方面来自于孩子无拘无束的大胆想象,一方面来自于孩子生理特点所导致的绘画表现特点。但孩子往往容易受成人的影响而把“画得像”作为自己绘画的标准。有一次绘画活动《飞机飞上天了》,坤坤在画纸上用黑色画了一团乱七八糟的线条,在周围散乱地点出大大小小的黑点,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小朋友们都觉得这幅画糟透了,异口同声地说:“这画的是什么呀?全是黑色,乱糟糟的。”坤坤觉得很委屈,低着头给大家讲他的画:“我画的是飞机在起飞时发出的雾气……”听坤坤一说,孩子们都被震撼了:画面上的那团扭曲纠结的黑线条正飞机起飞发生的尾气,了解幼儿绘画创作的思维过程,我们就会感叹孩子的艺术表现,并为其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所感动。欣赏孩子的画,要点便是善于发现孩子画面中的情感,用孩子的眼光看懂孩子的画。对于正处在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用笔画画是他们的内在需求,从涂鸦期到蚂蚁人时期再到稻草人时期,我们给予孩子成长最大的帮助就是倾听他们的心灵之语,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艺术之美,在情感熏陶中提升审美情趣,在活动中提高绘画技能,获得心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