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我这次英语考试正好59分。
乙:囧
甲:昨晚梦到自己掉进粪坑了。
乙:囧
甲:我今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地上。
乙:囧rz
在生活中,有很多甲这样的“囧”人,做出很多“囧”事。在网络上,有很多乙这样的“囧”人,在无法用言语表达感受时一律用“囧”代替。“满眼尽是囧”可谓今日今时之网络特色。而“囧”背后随之而来的非主流文化也正在网络上暗潮涌动……
“囧”是什么?
“囧(jiǒng)”不是网络符号,它是一个冷僻的古汉字。这个90%以上的中国人不知其读音的汉字早年躺在字典里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时候,肯定没有料到自己有朝一日会风靡中国互联网。
囧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囧是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
囧是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
囧是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囧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囧是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
囧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囧是一种新人类的热忱和气度,
囧是一种对新生命的爱惜。
囧是一种态度,
囧是一门艺术,
囧是一种哲学。
囧是平凡的,却又包含着万般语言。
囧是神奇的,囧中有着对世界的探索。
囧是伟大的,
囧是需要膜拜的。
囧,就是囧,其他语言无法表达囧的万分之一。
囧……
这是网络上一段流传甚广的关于“囧”的文字,堪称囧情告白。就在这段文字辗转于互联网的同时,大大小小的囧村、囧部落、囧论坛开始在网络上冒头。有些囧论坛甚至以囧值、囧金币和囧银币作为论坛奖惩的度量单位,激励成员们“一日一囧”,将“囧”家族发展壮大。
字典中的“囧”是一个象形字,形似窗口,寓意明亮而通彻。网络中的“囧”也是一个象形字,但它却有全新的意义:方框里的“八”很像一对耷拉着的眼睛,“口”就像一张嘴,组合起来就是一张十分形象的苦瓜脸。当我们碰上无可奈何又没法解释的事的时候,一个“囧”就足以表达我们的所有心情。不过网友又给这个字赋予了新的引申含义:
1、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无敌、变态、猥琐。
2、表示“我真是服了你”的意思。
3、形容听到某件事情时无奈、哭笑不得和彻底无语的心情。用途类似早年流行的“汗”、“寒”等。
“囧”带来的网络非主流
说到“囧”,就不得不提到“Orz”和火星文。
Orz(失意体前屈),是源自于日本的网络文字,堪称网络象形文字的鼻祖。它看起来像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副五体投地的神态,表达悲愤、无力回天的心情,后来又被引申出无可奈何、拜服以及无语的意思,虽然简单却很传神。
2004年后,Orz开始风靡中国互联网。甚至登上了中国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的试卷,引得争议一片,Orz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受Orz的影响,中国网民不但从字典中挖出了象形文字“囧”,还常常将二者混合使用,生成了代表无可奈何程度更深的“囧rz”。
与“囧”和“Orz”以简单传神的外形方便读者理解所不同的是,火星文是通过符号、错别字以及方言等混合的方式故意造成阅读困难,满足一部分网友从辨别文字的艰难中获取快感,因此它的流行范围更为狭窄。不接受火星文的人通喜欢五指分开遮住脸庞。女生要么戴一副大得遮去半张脸的墨镜,要么将眼睛瞪得又圆又大,喜欢将嘴嘟起。同时还配有很吵的背景音乐。
这种以“Orz”与“囧”为发端,以自恋型大头照为表现形式的网络文化,被80后以及更大年龄段的网民称之为“非主流”。
非主流是这样“变态”的
和大部分网络群体文化一样,非主流的发展也经历了有趣、无聊、变态三个阶段。
最早一批非主流流行,是80后中年龄偏小(或者称其为85后)的一批人走向网络舞台。但是,他们当初的表现与今天的“非主流”的涵义有着较大的距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热衷于网络交流,喜欢用一些网络特有的手段表达对现实和传统的不满。他们不喜欢规规矩矩,提倡酷、炫、时尚;他们不喜欢啰啰嗦嗦,提倡用“囧”之类的象形文字和QQ表情简单明了地表达意思,他们不喜欢死板的照片,数码相机和常将其斥为“脑残体”,寓意使用火星文的人都是大脑残废之人。
无论是“囧”和“Orz”的传神,还是火星文的艰涩,它们都当之无愧地堪称当今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标签,领引着一种新的网络文化。一位90后的男生告诉笔者,在他和他同学的QQ空间或博客里,如果谁没有“囧”和“Orz”这样的象形文字或者火星文,那一定会被其他同学嘲笑为老土和落伍。“我的爸妈,甚至我的表哥表姐们,都觉得‘囧’和火星文既难看又乏味,这就是代沟。”这位男生说。
笔者在这些非主流90后的空间里发现,他们除了喜欢象形文字和火星文,另一大特点就是热衷于大头照。拍照时,男生手机的普及,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拍出各种Pose,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迹。
这个阶段的非主流,只不过是青春期叛逆的表现。他们除了衣着比较前卫外,其实和所有人都一样,热爱生活,可爱,又有点小小的自恋。
随着85后的长大,渐渐回归主流,非主流的发展到了中期。这个时候的非主流渐渐有些变质,大概是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质变。年轻的90后们在继续追求“与众不同”的时候,火星文开始出现,自恋照也继续盛行,但是风格开始变得沧桑。明明是年轻人,却故意装出疲惫的老态,摆出一副貌似深沉的神情,再加上一段不知所云的文字。颓废、自残,让他们觉得很酷。同时,他们不满足早期非主流的单调,开始对“囧”进行大规模改造,“囧”在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作为一个表情文字出现,各种各样的“囧”图涌现。这个阶段的非主流,已经从早期为了发泄而“囧”发展到为了“囧”而“囧”,空虚与无聊开始显现。
非主流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背离了最初风格。“囧”和颓废都不足以填充空虚,色情开始出现。
“Loli有三好,身娇腰柔易推倒。正太有三宝,天真,可爱,皮肤好……(此处删去120字)”
这是一篇据称是某省高考作文的文章中的部分语句,后期非主流的色情、变态之风,一览无余。同时,笔者在某些“囧”群的招募页面中看到诸如“本团只接受愿意混浴的宅男腐女”之类的文字。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后宫群”等QQ团体,据“天涯观光团”的“卧底”网友们称,在“后官群”里,皇帝、皇后、妃子、侍女等宫廷角色一应俱全,“妃子”们争风吃醋等待“皇帝”临幸,仅仅是那些聊天记录就足够写一本色情小说。
这种变态的非主流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为了不被一竿子打死,很多早、中期的非主流也站出来对其表示抵制,他们拍出更多健康好看的照片,抵制后期非主流。
人人争说非主流
关于非主流,笔者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网民。
凡凡:女,16岁,高中生
我不知道什么非主流,但是我非常喜欢用各种各样形状的“囧”。火星文我也喜欢啊,可以显得很有个性!和同学聊天我一般都用火星文,大家都用,不用就会显得落伍。
小琪:男,22岁,大学生
我最恶心那群非主流。好好的汉字不写,搞些模棱两可的火星文。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是我们几千年文化的结晶,火星文完全是在糟蹋我们的文化!他们以为这样很另类吗?不过是“标榜”罢了!
后宫群就不用说了,完全就是脑残!
小柯:男。27岁,某大型国企管理人员
非主流其实不能算作一种文化,但是它对传统主流文化多多少少有影响,不会太大。
不过,我认为时间能改变一些东西,让某些事物趋于成熟,包括人。从单纯的个人角度来说,非主流是特立独行和不成熟的表现。但是社会现实可以荡涤一切。10年以后,如果那些非主流还在坚持,那么他们要么成为社会的造粪机器,要么成为社会多样性的见证。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有一些异类样板的存在,未必不是好事。
我能理解非主流,但是我很不愿意看到我身边的人成为非主流。
面对非主流队伍的日益壮大,笔者不禁想起曾经读过至今难忘的一段话:互联网的过度繁荣,映照出的是现实的无奈。若不是现实不如人意,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若不是没有相濡以沫的爱情,何苦要天遥地远地网恋?网络更像是现实世界的流放之地,寄居其中也不过是在失乐园后的自慰与自救。当人们无力种好现实中的田地,只好对着小小的鼠标称颂不已,仿佛那是漂荡在浩瀚波涛之中、装载着人生未来的夜航船。
同理,非主流的过度繁荣映照出的难道不是主流文化的无奈么?若不是主流不如人意,何苦要在非主流中沉沦?与其批判非主流,倒不如想想,我们到底能带给90后怎样的主流文化。毕竟,每个人都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光、叛逆的青春。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从非主流皈依主流的涅槃。
乙:囧
甲:昨晚梦到自己掉进粪坑了。
乙:囧
甲:我今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地上。
乙:囧rz
在生活中,有很多甲这样的“囧”人,做出很多“囧”事。在网络上,有很多乙这样的“囧”人,在无法用言语表达感受时一律用“囧”代替。“满眼尽是囧”可谓今日今时之网络特色。而“囧”背后随之而来的非主流文化也正在网络上暗潮涌动……
“囧”是什么?
“囧(jiǒng)”不是网络符号,它是一个冷僻的古汉字。这个90%以上的中国人不知其读音的汉字早年躺在字典里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时候,肯定没有料到自己有朝一日会风靡中国互联网。
囧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囧是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
囧是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
囧是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囧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囧是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
囧是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囧是一种新人类的热忱和气度,
囧是一种对新生命的爱惜。
囧是一种态度,
囧是一门艺术,
囧是一种哲学。
囧是平凡的,却又包含着万般语言。
囧是神奇的,囧中有着对世界的探索。
囧是伟大的,
囧是需要膜拜的。
囧,就是囧,其他语言无法表达囧的万分之一。
囧……
这是网络上一段流传甚广的关于“囧”的文字,堪称囧情告白。就在这段文字辗转于互联网的同时,大大小小的囧村、囧部落、囧论坛开始在网络上冒头。有些囧论坛甚至以囧值、囧金币和囧银币作为论坛奖惩的度量单位,激励成员们“一日一囧”,将“囧”家族发展壮大。
字典中的“囧”是一个象形字,形似窗口,寓意明亮而通彻。网络中的“囧”也是一个象形字,但它却有全新的意义:方框里的“八”很像一对耷拉着的眼睛,“口”就像一张嘴,组合起来就是一张十分形象的苦瓜脸。当我们碰上无可奈何又没法解释的事的时候,一个“囧”就足以表达我们的所有心情。不过网友又给这个字赋予了新的引申含义:
1、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无敌、变态、猥琐。
2、表示“我真是服了你”的意思。
3、形容听到某件事情时无奈、哭笑不得和彻底无语的心情。用途类似早年流行的“汗”、“寒”等。
“囧”带来的网络非主流
说到“囧”,就不得不提到“Orz”和火星文。
Orz(失意体前屈),是源自于日本的网络文字,堪称网络象形文字的鼻祖。它看起来像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副五体投地的神态,表达悲愤、无力回天的心情,后来又被引申出无可奈何、拜服以及无语的意思,虽然简单却很传神。
2004年后,Orz开始风靡中国互联网。甚至登上了中国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的试卷,引得争议一片,Orz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受Orz的影响,中国网民不但从字典中挖出了象形文字“囧”,还常常将二者混合使用,生成了代表无可奈何程度更深的“囧rz”。
与“囧”和“Orz”以简单传神的外形方便读者理解所不同的是,火星文是通过符号、错别字以及方言等混合的方式故意造成阅读困难,满足一部分网友从辨别文字的艰难中获取快感,因此它的流行范围更为狭窄。不接受火星文的人通喜欢五指分开遮住脸庞。女生要么戴一副大得遮去半张脸的墨镜,要么将眼睛瞪得又圆又大,喜欢将嘴嘟起。同时还配有很吵的背景音乐。
这种以“Orz”与“囧”为发端,以自恋型大头照为表现形式的网络文化,被80后以及更大年龄段的网民称之为“非主流”。
非主流是这样“变态”的
和大部分网络群体文化一样,非主流的发展也经历了有趣、无聊、变态三个阶段。
最早一批非主流流行,是80后中年龄偏小(或者称其为85后)的一批人走向网络舞台。但是,他们当初的表现与今天的“非主流”的涵义有着较大的距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热衷于网络交流,喜欢用一些网络特有的手段表达对现实和传统的不满。他们不喜欢规规矩矩,提倡酷、炫、时尚;他们不喜欢啰啰嗦嗦,提倡用“囧”之类的象形文字和QQ表情简单明了地表达意思,他们不喜欢死板的照片,数码相机和常将其斥为“脑残体”,寓意使用火星文的人都是大脑残废之人。
无论是“囧”和“Orz”的传神,还是火星文的艰涩,它们都当之无愧地堪称当今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标签,领引着一种新的网络文化。一位90后的男生告诉笔者,在他和他同学的QQ空间或博客里,如果谁没有“囧”和“Orz”这样的象形文字或者火星文,那一定会被其他同学嘲笑为老土和落伍。“我的爸妈,甚至我的表哥表姐们,都觉得‘囧’和火星文既难看又乏味,这就是代沟。”这位男生说。
笔者在这些非主流90后的空间里发现,他们除了喜欢象形文字和火星文,另一大特点就是热衷于大头照。拍照时,男生手机的普及,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拍出各种Pose,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迹。
这个阶段的非主流,只不过是青春期叛逆的表现。他们除了衣着比较前卫外,其实和所有人都一样,热爱生活,可爱,又有点小小的自恋。
随着85后的长大,渐渐回归主流,非主流的发展到了中期。这个时候的非主流渐渐有些变质,大概是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质变。年轻的90后们在继续追求“与众不同”的时候,火星文开始出现,自恋照也继续盛行,但是风格开始变得沧桑。明明是年轻人,却故意装出疲惫的老态,摆出一副貌似深沉的神情,再加上一段不知所云的文字。颓废、自残,让他们觉得很酷。同时,他们不满足早期非主流的单调,开始对“囧”进行大规模改造,“囧”在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作为一个表情文字出现,各种各样的“囧”图涌现。这个阶段的非主流,已经从早期为了发泄而“囧”发展到为了“囧”而“囧”,空虚与无聊开始显现。
非主流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背离了最初风格。“囧”和颓废都不足以填充空虚,色情开始出现。
“Loli有三好,身娇腰柔易推倒。正太有三宝,天真,可爱,皮肤好……(此处删去120字)”
这是一篇据称是某省高考作文的文章中的部分语句,后期非主流的色情、变态之风,一览无余。同时,笔者在某些“囧”群的招募页面中看到诸如“本团只接受愿意混浴的宅男腐女”之类的文字。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后宫群”等QQ团体,据“天涯观光团”的“卧底”网友们称,在“后官群”里,皇帝、皇后、妃子、侍女等宫廷角色一应俱全,“妃子”们争风吃醋等待“皇帝”临幸,仅仅是那些聊天记录就足够写一本色情小说。
这种变态的非主流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为了不被一竿子打死,很多早、中期的非主流也站出来对其表示抵制,他们拍出更多健康好看的照片,抵制后期非主流。
人人争说非主流
关于非主流,笔者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网民。
凡凡:女,16岁,高中生
我不知道什么非主流,但是我非常喜欢用各种各样形状的“囧”。火星文我也喜欢啊,可以显得很有个性!和同学聊天我一般都用火星文,大家都用,不用就会显得落伍。
小琪:男,22岁,大学生
我最恶心那群非主流。好好的汉字不写,搞些模棱两可的火星文。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是我们几千年文化的结晶,火星文完全是在糟蹋我们的文化!他们以为这样很另类吗?不过是“标榜”罢了!
后宫群就不用说了,完全就是脑残!
小柯:男。27岁,某大型国企管理人员
非主流其实不能算作一种文化,但是它对传统主流文化多多少少有影响,不会太大。
不过,我认为时间能改变一些东西,让某些事物趋于成熟,包括人。从单纯的个人角度来说,非主流是特立独行和不成熟的表现。但是社会现实可以荡涤一切。10年以后,如果那些非主流还在坚持,那么他们要么成为社会的造粪机器,要么成为社会多样性的见证。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有一些异类样板的存在,未必不是好事。
我能理解非主流,但是我很不愿意看到我身边的人成为非主流。
面对非主流队伍的日益壮大,笔者不禁想起曾经读过至今难忘的一段话:互联网的过度繁荣,映照出的是现实的无奈。若不是现实不如人意,谁会整天泡在网上?若不是没有相濡以沫的爱情,何苦要天遥地远地网恋?网络更像是现实世界的流放之地,寄居其中也不过是在失乐园后的自慰与自救。当人们无力种好现实中的田地,只好对着小小的鼠标称颂不已,仿佛那是漂荡在浩瀚波涛之中、装载着人生未来的夜航船。
同理,非主流的过度繁荣映照出的难道不是主流文化的无奈么?若不是主流不如人意,何苦要在非主流中沉沦?与其批判非主流,倒不如想想,我们到底能带给90后怎样的主流文化。毕竟,每个人都有过年少轻狂的时光、叛逆的青春。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从非主流皈依主流的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