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团体系”是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一大创造。长期以来,“职团体系”是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与墨西哥社会各阶层进行利益表达与政策输出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革命制度党实现其对主要社会阶层进行整合与控制的重要途径。“职团体系”一度被誉为革命制度党成功的重要条件。可是,这一体系并没有按照设计的那样平稳地发挥作用,随着执政时间的推延,它反倒成为统治集团的“软肋”,成为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腐败问题集中爆发的突破点,更是执政党权力丧失的导火索。革命制度党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众支持率一路走低,最终大选败北,丧失政权,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其原因发人深省。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一个如此强大的执政党由兴盛走向衰落?本文以革命制度党最具特色的“职团体系”为考察对象,分析论证了“职团体系”是影响革命制度党兴衰的重要因素,并从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一、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是一个按职团组织起来的党,职团成为它多年来保持自身执政地位的制度基础。墨西哥政治模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个权力体系,就是革命制度党的职团主义组织体系。①它是基于墨西哥自身政治环境所创建的一种利益代表结构体系的制度设计。
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地方“考迪略”②又借机把控制工农组织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在这种情况下,拉萨罗·卡德纳斯总统(1934—1940年在任)开始考虑工农组织的制度化参政问题。1938年3月,拉萨罗·卡德纳斯解散了国民革命党,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官方党——墨西哥革命党,同时把以前建立的地区结构的党改造成“职团体系”的党,在党内成立了4个职业部门——工人部、农民部、人民部和军人部,分别由各个工会、农会以及联合会性质的团体组成。从此,工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属下的各个工会、农会和联合会都有从基层到中央的垂直组织系统,地方各部门的职团利益都依附于其所属的全国职团部门,而不是地方各州,反映民众主张政策取向的“职团体系”在官方党内初步确立。
20世纪40年代,在曼努埃尔·阿维拉·卡马乔总统(1940—1946在任)的任内,官方党的职团结构又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军人部被取消,官方党由原来的4个部变成了3个部。其次,人民部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原来力量薄弱的人民部随着中产阶级势力和影响的扩大,迅速取得足以与工人部、农民部相抗衡的地位。在1943年的议会选举中,人民部尽管在数量上还是党内的少数,但在党的领导机构和新的议会中已变成了多数。
1950年,革命制度党重新恢复了部门提名制度,“职团体系”再度得到承认。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有政治意识的公民和专门化利益集团的参政要求,革命制度党扩展了职团结构的外延,在党的外围创立特殊的组织,把更多的政治力量整合到党的周围。譬如,为了保持与军人的团结一致,革命制度党建立了“全国荣誉和公正委员会”;为了鼓励妇女和青年加入官方党,又成立了“全国妇女参政委员会”和“全国青年组织”。
经过几度反复,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职团组织体系及其制度框架终于形成并稳定下来,成为墨西哥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和力量源泉,成为墨西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组织体系很具特色,工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这三个职业部门实际上就是由相关的众多团体按层级序列所组成的。长期以来,“职团体系”一直是革命制度党对墨西哥主要社会阶级实现联合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该党对墨西哥主要社会阶级进行整合与控制的重要途径。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职团体系”构成了在行业利益集团基础上的党内协商政治。“职团体系”将墨西哥社会主要的利益集团吸收进官方党内,以职团组织来代表它们所属各行业部门的利益,同时又通过职团部门,使这些利益集团服从政党和政府的控制。官方党“职团体系”具有着极强的社会整合作用,能够把社会各阶级之间无节制的斗争转化为党内部门间程序性的谈判,在党内实现协商政治,避免其分化为党派之间的纷争,从而使革命制度党超越各个具体阶级,成为整个社会利益协调的核心。
2、政党与职团精英之间形成利惠关系。革命制度党在保持职团结构体系的过程中,培植了一部分职团精英,形成了一个精英圈子,形成了革命制度党与工会精英和农民联合会精英间的利惠关系。③为了使职团所代表的阶层民众服从党的领导,革命制度党给予了职团精英们不少的好处,职团精英们在党和政府内也担任各种重要的政治职位。
3、“职团体系”形成了以纵向关系为主导的网格化组织体系。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组织结构分作两个系统:阵线和州市,前者以职能行业集团为基础,后者以行政区域为组织单位。如此广泛的罗织,当然使革命制度党拥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与此同时,革命制度党还根据行政区划建有州、市两级领导委员会,分别负责协调本地区各阵线、团体之间的关系和工作。
二、“职团体系”的兴衰及其对革命制度党的影响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长达71年之久,是世界各国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还曾经创造过“墨西哥奇迹”。革命制度党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并长期得到民众的拥护和信任,“职团体系”所起的作用不可忽略。“职团体系”构成了革命制度党能在墨西哥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这种体系将阶级利益与政党利益加以整合,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保持墨西哥政治的稳定和巩固革命制度党的执政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排除了地方“考迪略”和军队势力的干预,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的形成,首要目的就是要排除地方“考迪略”势力和军队对政治的干预,保证国家权力能够实现制度化的运行,使墨西哥政治走上现代化轨道。“职团体系”的形成使地方“考迪略”势力丧失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从而使政治权力运行不受非制度化的暴力因素干扰。随着党的军人部的取消,作为民主政治重要标志的文人政府开始领导国家建设。这一切都为革命制度党顺利推行国内外政策、控制国家选举从而长期执政创造了条件。
2、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国内各阶级、阶层,使官方党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职团体系”将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转化为党内部门间的谈判,使革命制度党超越各个具体阶级成为整个社会利益协调的核心,使得革命制度党对社会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工人部由许多州一级和全国一级的行业工会联合会组成;农民部主要由占全国成年农村居民98%的全国农民联合会组成;人民部所代表的社会层面最广泛,它由全国小土地所有者联合会、全国合作社联合会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联合会等13个团体组成。④通过职团部门,革命制度党就把全国大多数阶级和阶层的民众都吸纳到自己的组织框架中,使得这些新的利益集团由党外的压力集团转化为支持革命制度党的党内力量。
3、职能部门成为政党与民众沟通的桥梁,提高了政党决策水平,增强了政党利益整合的能力。职能部门的存在,使政党比较容易了解民众的疾苦和要求,从而及时地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解决问题,缓解矛盾。反过来,也使政策能够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除此之外,革命制度党还注意满足行业利益集团的参与决策的要求,甚至让非职团部门内的利益集团参与决策,增强了政党的决策水平和强化了政党利益整合的能力。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的制度建构,是基于它对墨西哥国情和民众需求的了解,“职团体系”一度被誉为革命制度党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这一体系并没有按照设计的那样平稳地发挥作用,随着执政时间的推延,当社会发生重大变迁时,“职团体系”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便突出地显露出来,成为导致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自身下台的原因之一。
1、“职团体系”体制僵化、派别斗争严重,革命制度党的阶级基础被削弱
革命制度党长期的一党执政,使得由官方党长期保持的“职团体系”出现了体制保守和僵化、内部派别斗争日益严重的趋向。在国家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时,便日益显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从而导致党的阶级基础被削弱。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后,3个职团部门组织的离心倾向愈发严重,派别斗争愈演愈烈。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爆发了金融危机和恰帕斯州农民暴动。当广大民众感到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不再反映他们利益的时候,以往较为稳定的“职团体系”便难以得到维持。
2、职团的基层组织趋于瓦解,革命制度党的社会基础逐渐丧失
国家通过与三大职团部门建立了与社会各界民众尤其是与工人、农民的联系,这种建立在薄弱经济基础上的国家提供过多保护的关系加重了工人、农民在经济生活方面对政府的依赖,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一旦此种庇护关系出现松弛,“职团体系”就可能受到影响。另外,由于长期执政,党和政府对各职团部门的过分控制,加之党内以及职团部门的一些领导人逐渐脱离群众,致使职团反映本行业利益要求的积极性大大受挫,“职团体系”功能日益丧失,基层组织趋于瓦解,削弱了革命制度党自身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
3、职团精英的腐败加速了革命制度党的衰落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培植了一部分职团精英,这些精英在维护革命制度党的统治方面发挥了作用,但也在此过程中为自己赢得了利益。当国家经济发生转型、进入市场化的过程时,这些职团精英感到自身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便转而反对执政党,从而威胁到革命制度党的执政地位。同时,由于革命制度党长期执政,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职团部门日益官僚化,职团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前途与既得利益的考虑,越来越多地对上负责,对来自下层普通民众的要求与呼声敷衍塞责,党的要员和政府高官卷入重大贪污腐败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也加重了民众对革命制度党的不满和失望。
三、对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衰落的反思
作为执政长达71年之久、曾创造过“墨西哥奇迹”的著名政党,革命制度党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众支持率一路走低,最终大选败北,丧失政权。如今,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正从原来作为执政的官方党过渡为多党制竞争中的一个普通政党。这种角色转变既是对革命制度党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又是对其职团结构生命力与适应性的考验。分析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的兴衰历程,可以得到以下的几点启示:
1、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改革过程中既未能有效阻止传统支持力量和职团的衰落,又未能进行制度创新,以将新生的社会阶层纳入新的制度结构轨道,结果造成了党的社会基础的式微。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阶级分层和社会流动加速,这就需要执政党在吸收和融合本国历史经验、汲取他国有益因素的基础上提高制度创新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政治参与体系,将新生的社会阶层纳入新的制度结构轨道。
2、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最初能够反映广大民众的利益,但是后来在改革中牺牲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国内贫富分化现象日益加剧,诸多社会问题爆发,党因此而失去民心,导致自身的下台。由此看出,执政党必须具备吸纳社会各阶层、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着力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3、墨西哥革命制度党长期一党执政,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致使党内腐败现象严重,最终失去执政地位,其教训引人深思。因此执政党需要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更好地加强对执政党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防止权力的变质和腐化的盛行。
注释:
①所谓“职团主义”(Corporatism)一般是指“把整个社会纳入国家指挥下的各种‘社团’的理论和实践”。参见曾昭耀:《政治稳定与现代化——墨西哥政治模式的历史考察》,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82页。
②“考迪略”一词西班牙语为“首领”之意,原指独立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首领,后泛指拉丁美洲各国取得全国或某一地区政权的军事独裁者以及仰仗于军队支持的独裁统治者。
③谭融:《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兴衰及给我们的启示》,《南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第47页。
④刘德威:《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历史兴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年第1期,第73页。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 责任编辑:王关兴
一、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是一个按职团组织起来的党,职团成为它多年来保持自身执政地位的制度基础。墨西哥政治模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个权力体系,就是革命制度党的职团主义组织体系。①它是基于墨西哥自身政治环境所创建的一种利益代表结构体系的制度设计。
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地方“考迪略”②又借机把控制工农组织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在这种情况下,拉萨罗·卡德纳斯总统(1934—1940年在任)开始考虑工农组织的制度化参政问题。1938年3月,拉萨罗·卡德纳斯解散了国民革命党,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官方党——墨西哥革命党,同时把以前建立的地区结构的党改造成“职团体系”的党,在党内成立了4个职业部门——工人部、农民部、人民部和军人部,分别由各个工会、农会以及联合会性质的团体组成。从此,工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属下的各个工会、农会和联合会都有从基层到中央的垂直组织系统,地方各部门的职团利益都依附于其所属的全国职团部门,而不是地方各州,反映民众主张政策取向的“职团体系”在官方党内初步确立。
20世纪40年代,在曼努埃尔·阿维拉·卡马乔总统(1940—1946在任)的任内,官方党的职团结构又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军人部被取消,官方党由原来的4个部变成了3个部。其次,人民部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原来力量薄弱的人民部随着中产阶级势力和影响的扩大,迅速取得足以与工人部、农民部相抗衡的地位。在1943年的议会选举中,人民部尽管在数量上还是党内的少数,但在党的领导机构和新的议会中已变成了多数。
1950年,革命制度党重新恢复了部门提名制度,“职团体系”再度得到承认。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有政治意识的公民和专门化利益集团的参政要求,革命制度党扩展了职团结构的外延,在党的外围创立特殊的组织,把更多的政治力量整合到党的周围。譬如,为了保持与军人的团结一致,革命制度党建立了“全国荣誉和公正委员会”;为了鼓励妇女和青年加入官方党,又成立了“全国妇女参政委员会”和“全国青年组织”。
经过几度反复,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职团组织体系及其制度框架终于形成并稳定下来,成为墨西哥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和力量源泉,成为墨西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组织体系很具特色,工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这三个职业部门实际上就是由相关的众多团体按层级序列所组成的。长期以来,“职团体系”一直是革命制度党对墨西哥主要社会阶级实现联合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该党对墨西哥主要社会阶级进行整合与控制的重要途径。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职团体系”构成了在行业利益集团基础上的党内协商政治。“职团体系”将墨西哥社会主要的利益集团吸收进官方党内,以职团组织来代表它们所属各行业部门的利益,同时又通过职团部门,使这些利益集团服从政党和政府的控制。官方党“职团体系”具有着极强的社会整合作用,能够把社会各阶级之间无节制的斗争转化为党内部门间程序性的谈判,在党内实现协商政治,避免其分化为党派之间的纷争,从而使革命制度党超越各个具体阶级,成为整个社会利益协调的核心。
2、政党与职团精英之间形成利惠关系。革命制度党在保持职团结构体系的过程中,培植了一部分职团精英,形成了一个精英圈子,形成了革命制度党与工会精英和农民联合会精英间的利惠关系。③为了使职团所代表的阶层民众服从党的领导,革命制度党给予了职团精英们不少的好处,职团精英们在党和政府内也担任各种重要的政治职位。
3、“职团体系”形成了以纵向关系为主导的网格化组织体系。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组织结构分作两个系统:阵线和州市,前者以职能行业集团为基础,后者以行政区域为组织单位。如此广泛的罗织,当然使革命制度党拥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与此同时,革命制度党还根据行政区划建有州、市两级领导委员会,分别负责协调本地区各阵线、团体之间的关系和工作。
二、“职团体系”的兴衰及其对革命制度党的影响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长达71年之久,是世界各国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还曾经创造过“墨西哥奇迹”。革命制度党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并长期得到民众的拥护和信任,“职团体系”所起的作用不可忽略。“职团体系”构成了革命制度党能在墨西哥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这种体系将阶级利益与政党利益加以整合,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保持墨西哥政治的稳定和巩固革命制度党的执政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排除了地方“考迪略”和军队势力的干预,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的形成,首要目的就是要排除地方“考迪略”势力和军队对政治的干预,保证国家权力能够实现制度化的运行,使墨西哥政治走上现代化轨道。“职团体系”的形成使地方“考迪略”势力丧失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从而使政治权力运行不受非制度化的暴力因素干扰。随着党的军人部的取消,作为民主政治重要标志的文人政府开始领导国家建设。这一切都为革命制度党顺利推行国内外政策、控制国家选举从而长期执政创造了条件。
2、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国内各阶级、阶层,使官方党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职团体系”将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转化为党内部门间的谈判,使革命制度党超越各个具体阶级成为整个社会利益协调的核心,使得革命制度党对社会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工人部由许多州一级和全国一级的行业工会联合会组成;农民部主要由占全国成年农村居民98%的全国农民联合会组成;人民部所代表的社会层面最广泛,它由全国小土地所有者联合会、全国合作社联合会以及国家工作人员联合会等13个团体组成。④通过职团部门,革命制度党就把全国大多数阶级和阶层的民众都吸纳到自己的组织框架中,使得这些新的利益集团由党外的压力集团转化为支持革命制度党的党内力量。
3、职能部门成为政党与民众沟通的桥梁,提高了政党决策水平,增强了政党利益整合的能力。职能部门的存在,使政党比较容易了解民众的疾苦和要求,从而及时地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解决问题,缓解矛盾。反过来,也使政策能够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除此之外,革命制度党还注意满足行业利益集团的参与决策的要求,甚至让非职团部门内的利益集团参与决策,增强了政党的决策水平和强化了政党利益整合的能力。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的制度建构,是基于它对墨西哥国情和民众需求的了解,“职团体系”一度被誉为革命制度党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这一体系并没有按照设计的那样平稳地发挥作用,随着执政时间的推延,当社会发生重大变迁时,“职团体系”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便突出地显露出来,成为导致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自身下台的原因之一。
1、“职团体系”体制僵化、派别斗争严重,革命制度党的阶级基础被削弱
革命制度党长期的一党执政,使得由官方党长期保持的“职团体系”出现了体制保守和僵化、内部派别斗争日益严重的趋向。在国家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时,便日益显现出了它的不适应性,从而导致党的阶级基础被削弱。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后,3个职团部门组织的离心倾向愈发严重,派别斗争愈演愈烈。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爆发了金融危机和恰帕斯州农民暴动。当广大民众感到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不再反映他们利益的时候,以往较为稳定的“职团体系”便难以得到维持。
2、职团的基层组织趋于瓦解,革命制度党的社会基础逐渐丧失
国家通过与三大职团部门建立了与社会各界民众尤其是与工人、农民的联系,这种建立在薄弱经济基础上的国家提供过多保护的关系加重了工人、农民在经济生活方面对政府的依赖,表现出一定的脆弱性,一旦此种庇护关系出现松弛,“职团体系”就可能受到影响。另外,由于长期执政,党和政府对各职团部门的过分控制,加之党内以及职团部门的一些领导人逐渐脱离群众,致使职团反映本行业利益要求的积极性大大受挫,“职团体系”功能日益丧失,基层组织趋于瓦解,削弱了革命制度党自身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
3、职团精英的腐败加速了革命制度党的衰落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培植了一部分职团精英,这些精英在维护革命制度党的统治方面发挥了作用,但也在此过程中为自己赢得了利益。当国家经济发生转型、进入市场化的过程时,这些职团精英感到自身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便转而反对执政党,从而威胁到革命制度党的执政地位。同时,由于革命制度党长期执政,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职团部门日益官僚化,职团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前途与既得利益的考虑,越来越多地对上负责,对来自下层普通民众的要求与呼声敷衍塞责,党的要员和政府高官卷入重大贪污腐败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也加重了民众对革命制度党的不满和失望。
三、对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衰落的反思
作为执政长达71年之久、曾创造过“墨西哥奇迹”的著名政党,革命制度党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众支持率一路走低,最终大选败北,丧失政权。如今,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正从原来作为执政的官方党过渡为多党制竞争中的一个普通政党。这种角色转变既是对革命制度党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又是对其职团结构生命力与适应性的考验。分析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的兴衰历程,可以得到以下的几点启示:
1、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改革过程中既未能有效阻止传统支持力量和职团的衰落,又未能进行制度创新,以将新生的社会阶层纳入新的制度结构轨道,结果造成了党的社会基础的式微。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阶级分层和社会流动加速,这就需要执政党在吸收和融合本国历史经验、汲取他国有益因素的基础上提高制度创新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政治参与体系,将新生的社会阶层纳入新的制度结构轨道。
2、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最初能够反映广大民众的利益,但是后来在改革中牺牲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国内贫富分化现象日益加剧,诸多社会问题爆发,党因此而失去民心,导致自身的下台。由此看出,执政党必须具备吸纳社会各阶层、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着力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3、墨西哥革命制度党长期一党执政,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致使党内腐败现象严重,最终失去执政地位,其教训引人深思。因此执政党需要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更好地加强对执政党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防止权力的变质和腐化的盛行。
注释:
①所谓“职团主义”(Corporatism)一般是指“把整个社会纳入国家指挥下的各种‘社团’的理论和实践”。参见曾昭耀:《政治稳定与现代化——墨西哥政治模式的历史考察》,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82页。
②“考迪略”一词西班牙语为“首领”之意,原指独立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首领,后泛指拉丁美洲各国取得全国或某一地区政权的军事独裁者以及仰仗于军队支持的独裁统治者。
③谭融:《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兴衰及给我们的启示》,《南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4期,第47页。
④刘德威:《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历史兴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0年第1期,第73页。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 责任编辑:王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