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表现形式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35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表现多元化,建筑艺术被大众观者更好的展示与接受。建筑表现形式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手绘制图,制作简易模型,到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虚拟模型与建筑动画,其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建筑表现与建筑漫游的分析,来简要剖析现今建筑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建筑表现;建筑漫游;符号;视觉传达
  1建筑表现
  建筑是构建一种人为的环境,为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提供适宜场所。在哲学范畴,建筑的本质就是空间,其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具有功能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建筑造型可以是复杂多变的。随着社会进程的推进,建筑也紧密关联时代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文化艺术特征以及人类精神风貌与审美需求,从另一个侧面体现着整个时代的风貌。建筑艺术是作用于建筑群体,立足于平面,对建筑群体的形态构成,色彩处理、材质运用等方面进行设计加工,最终形成了一种实用性综合造型艺术。而建筑表现即是这种实用性综合造型艺术的前期展现方式。在计算机还未如此发达的时期,建筑表现主要通过手绘的方式来完成。手绘制图对于设计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如建筑速写,速写草图可以快速记录和表现设计师的想法,速写则是绘制技法之一,利用线条的虚实、疏密,来表现建筑体或建筑群体的形态特征和前后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表现的形式更加拓宽了,不再局限于手绘制图,又衍生出了有电脑模拟现实参数所渲染出的效果图和三维漫游,将原有的手绘效果图纸转化为视觉表现形式。相较于手绘制图,计算机绘制的效果图更加逼真,是将模型在真实的环境数据下渲染而成,给观者的感受更直观。利用计算机来制作出的效果图,在当今建筑业中已经成为了建筑表现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建筑表现效果图中,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是最基本的要素,通过构成中不同手法的理解,来表现所要求的主体。例如在后期配景中,植物的疏密分布,排列方式整齐或组团分散,色彩鲜艳或厚重,这些因素都可以丰富效果图的层次,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建筑表现效果图不用于普遍意义上的平面设计作品,它不仅着眼形式,更要求抓住设计作品的重点,使得图中主题鲜明。针对这种特殊性,效果图必须在确定大基调的情况下,更加注重虚实与主次。加之一定的技术辅助,将设计作品细致呈现。
  2建筑漫游的概念
  (1)建筑漫游的产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建筑师多采用水粉、水彩及喷笔工具来辅助设计,或制作木质、纸质的简易立体模型,依靠透视学和人体工程学等手段来设计表现建筑。其一,由于有些绘图工具的特性,导致了绘制效果图难度增加,如马克笔绘制的建筑效果图都要求一遍成形,很难修改。其二,这样的建筑表现形式虽可以体现一定的空间感,但只能局限于某一个角度,不能让观者深入了解和感受建筑本身。其三,也局限于画材画具,很难表达出建筑的特殊立面材质。九十年代,“CAD”等系列软件开发和应用,同时“3DS”、“PHOTOSHOP”及“3DMAX”等多种图形软件的出现,结束只依靠设计师手绘效果图的历史,将建筑表现二维平面转向三维立体。计算机中的建筑模型,可多视角转动,拥有逼真的视觉效果,细节表现丰富。为建筑设计师与客户沟通上提供了巨大的便捷。但是这样的效果图也存在着弊端,有模型经过渲染而得的效果图,视觉角度还是有限制,观者在观看效果图时,可能会产生抽象感,不能真切体会建筑群体间的空间关系。建筑动画虚拟技术的产生与广泛的运用,可以增强建筑作品给观众的直观感受,不仅是观者走进建筑作品,获得想要的信息,同时也提高了双方的效率,对后期施工、宣传起到了巨大作用。
  (2)建筑漫游的现实意义。建筑漫游是指为表现建筑以及建筑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动画影片,是动画体系中将动画技术应用在建筑表现领域的一个分支。在其中,包含了诸多因素,如剧本设计、镜头切换、音效、字幕、后期配音等。建筑动画是建筑设计作品的一种动态演示,能够全方位、直观地给观者提供有关虚拟建筑的仿真空间效果。建筑漫游能够节省物资、快速表现的。通过建筑漫游,建筑设计师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不受空间、工具的限制,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实环境,在虚拟空间中构筑具有创意的设计作品,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可以做出不同的方案来比较,分析不足,及时补充改善方案。建筑漫游能够提高项目开发的成功率。通过生动形象的三维动态模型,建筑设计师可以像甲方全方位展示了建筑内外部空间与周边地理环境,使甲方能够身临其境,提出修改意见,决定最终方案。在确定方案后,建筑动画也可以为项目进行宣传,为大众所知。消费者也可预先了解项目和订购方式,刺激产生的购买欲望,达到一种全新的数字化营销模式。
  3建筑漫游的表达方法
  (1)建筑漫游的视觉符号系统。建筑漫游主要是通过视觉符号系统来传达的,根据皮尔斯的定义,符号形体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符号对象就是符号形体所代表的那个“某一事物”;符号解释也称为解释项,即符号使用者对符号形体所传达的关于符號对象的讯息,亦即意义。[1]将建筑漫游中的视觉对象被归纳为一个个符号,并最终区别于其他形式。这一概念建立在符号三元关系的基础之上。在建筑漫游中包含了大量的符号,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比如,建筑、天空即为静态符号,而飞翔的小鸟、飘动的植物、行走的路人等都为动态符号。建筑漫游的视觉符号之所以产生,其实是以认知为目的。真实建筑空间中的体验和感受是一种包括五官感知的综合形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让观者更加亲身体验建筑群体,建筑漫游中所要包含的内容就极为重要了。这其中,视觉符号就发挥了充分的认知功能,使得观者能够从建筑漫游中迅速地对建筑深入了解,对其周边环境直观而准确清晰的认识。
  (2)建筑漫游的视觉传达。建筑漫游生成方式是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在计算机上制作出虚拟的三维建筑环境。可以根据实际地形的等高线生成虚拟的数字化三维地形,并将各种三维建筑模型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布置其上。在这其中,用于建筑漫游中的每一个虚拟模型都具有可观、可感性,虽然漫游中的一些建筑要素,如楼梯、窗、门等都没有很细致,精确的模拟出来,但是也毫不影响整体给予观者的感知。在建筑漫游中,每一个建筑形象的视觉符号都必须有相对应的那个真实建筑构件,而各个元素之间的尺寸比例也会符合建筑图纸所标示的尺寸比例,材质表现更是贴近于现实存在。这样才会给观者以最直接的视觉传达。建筑物外形、周围景观、自然现象等都是动态地存在于建筑环境中。在建筑漫游中利用电脑软件中随意可调的镜头运动,创建一个漫游路径,画面可以由对建筑形象的特写开始。在建筑漫游的初期会指定一个脚本,并相对画出一些分镜,例如随着时间的展开,画面主体逐渐由建筑细节过渡到宏观的整个场景,或者从人视角出发,游走于整个场景。通过观察距离与观察角度的变化,将整个建筑环境的宏伟气势充分地展现出来。其中还可以进行俯视,鸟瞰,穿梭,远近距离游览镜头,来虚拟各种场景。
  参考文献:
  [1] 孟妍.建筑动画视觉语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
  [2] 杜宇.建筑动画虚拟技术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3] 张莹.三维建筑表现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4] 高师.三维数字校园虚拟漫游的硏究与实现[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7).
  [5] 薛骏峰,王君泽,瞿畅.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建筑漫游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6):9697.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学习中,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听、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之一,而且社会对于口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业内外人士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口语教学状况和收效不容乐观,在实践中,很多学生感到与外国人进行口语交际有困难,表现得非常胆怯和无法开口,实际交际能力和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差甚远。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的影响下,小学数学不能仅仅只关注学生们的成绩高低,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高效课堂中应该有的状态。数学能力与数学成绩的关系非常密切,并且对于学生以后的实践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运用,还有数学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
摘 要: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和美好家园的必需品。试想,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色彩,那么世界将是一片灰暗,生活将毫无生机;广告作为社会发展的一大产物,它与色彩密切相关,在广告色彩设计中,除了关心公共的审美观念,还要结合受众的各方面特点来进行定位,还要利用色彩的手段来将广告融入受众的生活,引起受众的注意,增强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渲染、烘托广告设计的内容,达到宣传的目的。  关键词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新时期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对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并在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提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鉴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农村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 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总是离不开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也是离不开数学的运用与服务。本文主要描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生活情境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都是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也可以富有趣味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提升小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 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