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只有道德高尚、学术精湛的人才可以真正称之为“人才”,才能真正的造福社会。笔者就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素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高中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变化大,矛盾多,但同时也是接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道德素养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确立班级总体道德素质目标
班主任是指挥棒,要带领全班同学,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产生渗透作用,使学生自然而然接受薰陶感染并且同化。
班级目标可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一两个月或一个学期为期限。确立长期目标后再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为短期目标。我们不要苛求学生一天就会养成良好的品德,而是要经过长期坚持反复巩固,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才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比如针对学生不尊重他人这个缺点,可用两周或一个月时间反复强调,并随时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不时的指导,并使之成为学生个人固定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不断促进学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我觉得,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能养成三到四个好习惯,那么班级的德育教育就是成功的。只要每位班主任和老师都如此细致要求学生,那么高中三年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必会有所成就。
二、加强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提高与完善
1.要加强学习,充实自己
学习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务,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新知识,努力充实自己,发展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2.调整心态,注重道德修养
高中生在升学和就业压力面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当学习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挫折袭来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要立志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责任公民”。
3.在实践中提升道德责任意识
很多高中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是认同的,但在实际生活中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却不协调。因此高中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具体应做到:在家里做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的“好儿女”;在学校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在社会做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爱护环境、遵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特殊学生教育要因材施教
对发展特别优秀或存在严重不足的学生要区别教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可采用班会课鼓励表扬同学中的德育先进分子,介绍他们的突出表现,也可以利用板报宣传,设立道德风尚栏目为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巩固好的品德行为,并使之形成一种固定的习惯。对于那些问题学生,要讲究方法,要采用耐心教育感化,争取学生的信任,不在公共场合批评他们,让他们懂得受人尊敬爱戴是很幸福的事,良好的品德会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理解。其实一个班集体,把班上几个品德上的“困难户”工作做好了,整个班班风就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四、班主任要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桥梁
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方面,家庭是“第一个学校”,父母长辈是最直接的老师。班主任要和家长联合攻关,大家都来重视学生的品德建设,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见不得孩子受苦是大多数父母的通病,自己固然不舍得管教,就连老师管教也觉得心疼。溺爱是害,学生之所以能长成无法无天的性格,与父母的骄纵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教育学生,一定要和家长一定要沟通好,为提高高中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提供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
五、班级德育工作开展要全面化、系统化
班主任要与各学科的科任老师相互配合,通过科学、系统的规划,在课堂上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还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教学。所有的老师都要慎重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特别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善可以成德,教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积累善行,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
各科任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进行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并且要重视学生的活动实践。这样,学生的品德培养处在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环境中按计划进行,比空喊口号实用得多。各位老师都重视,就会引起学生的重视。
总之,高中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但也正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左右,从而导致他们不道德意识和行为的产生。所以我们在加强知识素养教育的同时,要注重道德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在道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及时教育,正确引导,同时通过学校、家庭和班级的力量齐抓共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使高中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225300)
高中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变化大,矛盾多,但同时也是接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道德素养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确立班级总体道德素质目标
班主任是指挥棒,要带领全班同学,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优良的班风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产生渗透作用,使学生自然而然接受薰陶感染并且同化。
班级目标可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一两个月或一个学期为期限。确立长期目标后再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为短期目标。我们不要苛求学生一天就会养成良好的品德,而是要经过长期坚持反复巩固,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才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比如针对学生不尊重他人这个缺点,可用两周或一个月时间反复强调,并随时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不时的指导,并使之成为学生个人固定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不断促进学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我觉得,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能养成三到四个好习惯,那么班级的德育教育就是成功的。只要每位班主任和老师都如此细致要求学生,那么高中三年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必会有所成就。
二、加强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提高与完善
1.要加强学习,充实自己
学习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务,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新知识,努力充实自己,发展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2.调整心态,注重道德修养
高中生在升学和就业压力面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当学习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挫折袭来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要立志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责任公民”。
3.在实践中提升道德责任意识
很多高中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是认同的,但在实际生活中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却不协调。因此高中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具体应做到:在家里做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的“好儿女”;在学校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在社会做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爱护环境、遵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特殊学生教育要因材施教
对发展特别优秀或存在严重不足的学生要区别教育,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可采用班会课鼓励表扬同学中的德育先进分子,介绍他们的突出表现,也可以利用板报宣传,设立道德风尚栏目为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巩固好的品德行为,并使之形成一种固定的习惯。对于那些问题学生,要讲究方法,要采用耐心教育感化,争取学生的信任,不在公共场合批评他们,让他们懂得受人尊敬爱戴是很幸福的事,良好的品德会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理解。其实一个班集体,把班上几个品德上的“困难户”工作做好了,整个班班风就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四、班主任要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桥梁
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方面,家庭是“第一个学校”,父母长辈是最直接的老师。班主任要和家长联合攻关,大家都来重视学生的品德建设,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见不得孩子受苦是大多数父母的通病,自己固然不舍得管教,就连老师管教也觉得心疼。溺爱是害,学生之所以能长成无法无天的性格,与父母的骄纵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教育学生,一定要和家长一定要沟通好,为提高高中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提供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
五、班级德育工作开展要全面化、系统化
班主任要与各学科的科任老师相互配合,通过科学、系统的规划,在课堂上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还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教学。所有的老师都要慎重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特别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善可以成德,教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积累善行,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
各科任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进行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并且要重视学生的活动实践。这样,学生的品德培养处在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环境中按计划进行,比空喊口号实用得多。各位老师都重视,就会引起学生的重视。
总之,高中生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但也正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左右,从而导致他们不道德意识和行为的产生。所以我们在加强知识素养教育的同时,要注重道德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在道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及时教育,正确引导,同时通过学校、家庭和班级的力量齐抓共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使高中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