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何谓“亚健康”呢?专家认为,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处在第三状态时,如果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亚健康状态分为躯体亚健康和精神亚健康。现实生活中,紧张的工作节奏、繁忙的学业、激烈的岗位竞争、纷繁的矛盾关系、多变的社会环境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增多,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焦虑、不安、烦躁、人际关系紧张、抑郁、失眠等问题。从精神医学讲,这些介于精神健康与精神疾患之间的状态被称为“精神亚健康状态”,以大中学生、女性、老年人居多。与躯体疾病所不同的是,这些精神疾患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和认识,许多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因为没有及时调整和治疗而发病。也就是说,假如这些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严重时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精神亚健康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的潜在杀手,而呵护心灵就成了重要的社会课题。
大、中学生因心理问题对自身或他人造成的伤害比比皆是,造成的社会事件也不胜枚举,因为心理亚健康问题如今已侵袭到了他们。上海市某重点中学近日对150名高三学生进行了关于亚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75.66%的学生自述疲劳至极,63.82%的学生对没有新收获的学习心生厌倦,39.47%的学生在考前出现焦虑。其实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只是这些,还有更多的学习困难、网络成瘾、孤独自闭、自卑抑郁、极端自私、暴力倾向、孤僻冷漠、自残自杀、离家出走等。他们的心理变得非常脆弱,容不下批评和指导,承受不了挫折和失败,一贯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享受,不知奉献,稍不顺心,不合意,就大发脾气,甚至做出过头的事情。
专家分析,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特别激烈,一些家长往往把自己对社会压力的理解和感受不自觉地贯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而忽视了孩子对这些压力的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一味地希望孩子超过自己,或者对孩子的成长预期过高,时间一长,必然在孩子心中隐隐地形成一种压力。而孩子们之间也往往会交流这些由父母和社会其他方面传递来的压力,并不自觉地互相渲染。久而久之,这种也许很正常的竞争压力,通过社会传导机制层层传递,也就层层递增、放大,以至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们承受了很多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社会竞争压力。
妇女也是受危害最广泛的人群。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中显示,上海高校的女知识分子45%有失眠现象,59%有身心疲惫感,55%常有烦躁易怒情绪。表明心理亚健康已在妇女中出现。广州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州成年女性神经症患病率为40.15%,居全国之首。估计约80%的妇女处在心理亚健康状态,但向心理医生求助的三分之二是有较好工作的职业女性,较低社会阶层的女性很少向社会寻求帮助。
相对来说,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比较单一,多是空巢家庭和退休综合征惹的祸。因为他们见多识广,一般心理承受力是比较大的,但面对每天都空落落的家和一双闲下来的手,多少还会产生孤独、凄凉、悲伤、抑郁、烦躁、易怒等心理问题。所以需要家人或朋友多帮助、陪伴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老有所好老有所为。
目前,我国有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我国,精神疾病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到2020年将上升到25%。因此,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遏止这种上升势头,让每个人都远离精神亚健康。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尚不到30%。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和与之相伴随的心理问题的明显增长,我国精神卫生工作队伍无论在人才和经费投入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依靠学校现有的工作队伍和网络,在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所有辅导和咨询人员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保证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矛盾和冲突,关键在于个人平衡矛盾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人因为自身的原因或者是客观矛盾激化,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还有一些人因为失恋产生苦恼和忧伤等等。但这些心理问题、情绪困扰与心理疾病并不是一个概念。考前的焦虑、择业的茫然、失恋的苦恼等烦心事,自我排解不了的时候,找朋友聊聊,或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一下心理调节,可能就过去了。但有的人有了心理问题,羞于向他人提起,长期郁闷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使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假如这种心理障碍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形成心理疾病。生活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神经症,临床表现有焦虑、恐惧、忧郁、强迫、神经衰弱等。
自觉有心理问题的人可以尝试“自救”。比如进行生活习惯和行为的调整,使自己的作息趋于规律;进行松弛训练,把一只气球吹得很大,然后将所感到的压力事项写在气球上,用针轻轻戳破,精神就可能有所放松。还可以采取音乐疗法、旅游疗法、艺术疗法等等;进行情绪调整,努力运用情绪智慧,认识自己及他人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在行为上把握一个“度”;进行职业心理调整,审视自己是否能够从职业中发现乐趣,或是发现创新的能力,如果不能,则要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补偿机制,如单调乏味的工作是否能在休闲娱乐的时候体验到快乐;如果觉得自己有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请鼓起勇气,尽快向心理医生咨询,早诊断才能早恢复。
对于亚健康有一种自我检测,可以了解自己是不是亚健康或是亚健康到了什么状态。如果总分超过30分,就表明健康已敲响警钟;如果总分超过50分,就需要好好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并加强锻炼和营养搭配;如果总分超过80分,赶紧去医院找医生。
1.早上起床时,有持续的头发丝掉落。(5分)
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发呆。(3分)
3.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10分)
4.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5分)
5.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自闭症式的渴望。(5分)
6.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表达了对你的不满。(5分)
7.工作1个小时后,就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10分)
8.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5分)
9.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如嚼干蜡。(5分)
10.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5分)
1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5分)
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2分)
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睡眠质量也很糟糕。(10分)
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10分)
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5分)
16.性能力下降,妻子(或丈夫)对你表示了性要求,但你却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没有欲望。(10分)
亚健康状态分为躯体亚健康和精神亚健康。现实生活中,紧张的工作节奏、繁忙的学业、激烈的岗位竞争、纷繁的矛盾关系、多变的社会环境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增多,出现一些不明原因的焦虑、不安、烦躁、人际关系紧张、抑郁、失眠等问题。从精神医学讲,这些介于精神健康与精神疾患之间的状态被称为“精神亚健康状态”,以大中学生、女性、老年人居多。与躯体疾病所不同的是,这些精神疾患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和认识,许多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因为没有及时调整和治疗而发病。也就是说,假如这些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严重时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精神亚健康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的潜在杀手,而呵护心灵就成了重要的社会课题。
大、中学生因心理问题对自身或他人造成的伤害比比皆是,造成的社会事件也不胜枚举,因为心理亚健康问题如今已侵袭到了他们。上海市某重点中学近日对150名高三学生进行了关于亚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75.66%的学生自述疲劳至极,63.82%的学生对没有新收获的学习心生厌倦,39.47%的学生在考前出现焦虑。其实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只是这些,还有更多的学习困难、网络成瘾、孤独自闭、自卑抑郁、极端自私、暴力倾向、孤僻冷漠、自残自杀、离家出走等。他们的心理变得非常脆弱,容不下批评和指导,承受不了挫折和失败,一贯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享受,不知奉献,稍不顺心,不合意,就大发脾气,甚至做出过头的事情。
专家分析,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特别激烈,一些家长往往把自己对社会压力的理解和感受不自觉地贯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而忽视了孩子对这些压力的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一味地希望孩子超过自己,或者对孩子的成长预期过高,时间一长,必然在孩子心中隐隐地形成一种压力。而孩子们之间也往往会交流这些由父母和社会其他方面传递来的压力,并不自觉地互相渲染。久而久之,这种也许很正常的竞争压力,通过社会传导机制层层传递,也就层层递增、放大,以至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们承受了很多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不该承受的社会竞争压力。
妇女也是受危害最广泛的人群。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中显示,上海高校的女知识分子45%有失眠现象,59%有身心疲惫感,55%常有烦躁易怒情绪。表明心理亚健康已在妇女中出现。广州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州成年女性神经症患病率为40.15%,居全国之首。估计约80%的妇女处在心理亚健康状态,但向心理医生求助的三分之二是有较好工作的职业女性,较低社会阶层的女性很少向社会寻求帮助。
相对来说,老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就比较单一,多是空巢家庭和退休综合征惹的祸。因为他们见多识广,一般心理承受力是比较大的,但面对每天都空落落的家和一双闲下来的手,多少还会产生孤独、凄凉、悲伤、抑郁、烦躁、易怒等心理问题。所以需要家人或朋友多帮助、陪伴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老有所好老有所为。
目前,我国有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我国,精神疾病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到2020年将上升到25%。因此,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遏止这种上升势头,让每个人都远离精神亚健康。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尚不到30%。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和与之相伴随的心理问题的明显增长,我国精神卫生工作队伍无论在人才和经费投入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依靠学校现有的工作队伍和网络,在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实现所有辅导和咨询人员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保证其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矛盾和冲突,关键在于个人平衡矛盾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人因为自身的原因或者是客观矛盾激化,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还有一些人因为失恋产生苦恼和忧伤等等。但这些心理问题、情绪困扰与心理疾病并不是一个概念。考前的焦虑、择业的茫然、失恋的苦恼等烦心事,自我排解不了的时候,找朋友聊聊,或找心理咨询师进行一下心理调节,可能就过去了。但有的人有了心理问题,羞于向他人提起,长期郁闷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使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假如这种心理障碍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形成心理疾病。生活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神经症,临床表现有焦虑、恐惧、忧郁、强迫、神经衰弱等。
自觉有心理问题的人可以尝试“自救”。比如进行生活习惯和行为的调整,使自己的作息趋于规律;进行松弛训练,把一只气球吹得很大,然后将所感到的压力事项写在气球上,用针轻轻戳破,精神就可能有所放松。还可以采取音乐疗法、旅游疗法、艺术疗法等等;进行情绪调整,努力运用情绪智慧,认识自己及他人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在行为上把握一个“度”;进行职业心理调整,审视自己是否能够从职业中发现乐趣,或是发现创新的能力,如果不能,则要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补偿机制,如单调乏味的工作是否能在休闲娱乐的时候体验到快乐;如果觉得自己有更为复杂的心理问题,请鼓起勇气,尽快向心理医生咨询,早诊断才能早恢复。
对于亚健康有一种自我检测,可以了解自己是不是亚健康或是亚健康到了什么状态。如果总分超过30分,就表明健康已敲响警钟;如果总分超过50分,就需要好好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并加强锻炼和营养搭配;如果总分超过80分,赶紧去医院找医生。
1.早上起床时,有持续的头发丝掉落。(5分)
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发呆。(3分)
3.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10分)
4.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5分)
5.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自闭症式的渴望。(5分)
6.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表达了对你的不满。(5分)
7.工作1个小时后,就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10分)
8.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5分)
9.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如嚼干蜡。(5分)
10.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5分)
1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5分)
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2分)
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睡眠质量也很糟糕。(10分)
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10分)
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5分)
16.性能力下降,妻子(或丈夫)对你表示了性要求,但你却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没有欲望。(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