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变革,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幼儿园的教育作用是有限的,要想充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应发挥家庭的作用。幼儿园与家庭进行充分合作,在家园合作努力下可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本文针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深入探究,旨在培养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自理;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家庭教育必须要和幼儿园教育保持有机融合,围绕着公共的目的进行幼儿教育。要保证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就必要让家庭教育内容与幼儿园教育互相联系起来,促进幼儿教育的顺利实施。假如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内容互相抵触,就会对幼儿园教育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孩子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一、构建家庭教育平台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教育中要激发幼儿主动思考,自己动手操作。这种教育思想在现今的教育中仍然适用,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应注重幼儿园与家庭的双重作用,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保障教育效果。 如在家庭生活中,幼儿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失误破坏家中的物品,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通常的做法是阻止幼儿动手,这样并不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因此,家园互动平台的构建很有必要性。幼儿园可通过班级家长园地、学园宣传小报、亲子活动、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或者是抖音等多种形式,通过平台的推文、名师讲座、小视频等的推送,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幼儿天生对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需要在动手中探索感知世界,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家长必须呵护幼儿对外界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动手,为幼儿探索外界提供自由的空间,这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十分有帮助。通过全方位的宣传让家长明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家园互动平台,幼儿园教师还可经常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在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方面为家长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幼儿园也可开展绘画等各种亲子活动,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与,幼儿与家长可以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可以画人物,也可画自然风景,可让幼儿将作品带到教室与教师以及其他幼儿进行分享,从中获得不同的画画经验,也能够学到多元的知识,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和家长可针对幼儿的情况在平台中及时进行沟通,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幼儿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也可有效解决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幼儿园与家长的良性沟通关系也可逐步建立起来。
二、创设教育活动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育活动情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教育环境,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各项能力的锻炼。幼儿园以及家庭应为幼儿创建良性的动手操作环境,引发动手操作的兴趣,进而主动投入到动手操作活动中。比如在幼儿每日的穿衣服活动中,一些家长缺乏耐心,面对幼儿用较长时间也穿不好衣服的情况,家长会亲自动手帮助幼儿。长期替代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违背的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穿衣服活动中,幼儿园可设置生活区域,在“给娃娃穿衣”“喂饭”“洗澡”等活动区中动手操作,还可教给幼儿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熟练后开展穿脱衣服鞋袜自理能力比赛活动等,教师则在关注全体幼儿能力提升的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星星等奖品,对幼儿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并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幼儿园教师可让家长观看幼儿穿衣服比赛活动,让家长亲历目睹幼儿的进步,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的认识,用正确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家庭日常习惯培养。教师还可以指导家长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材料,满足操作需求,选择多种形式的游戏材料,比如拼搭、剪、粘贴等方面的材料,为幼儿创建完善的材料使用环境;创建特定的活动情境,通过让幼儿做家务的形式培养动手能力,可以扫地、整理衣服等,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 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动手操作情境的创建是不可忽视的,幼儿教师与家长应在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达成一致,共同采用科学的方法创建培养情境,鼓励幼儿自己手动做一些事情,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的动手能力真正得到发展。
三、保持动手操作动力
对幼儿动手操作方面进行鼓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鹤琴认为应让幼儿在做中进行学习,需要充分运用各方面的资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幼儿对于一些东西感到新奇,就会有想要触摸的欲望,具有较强的探究精神。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应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提高幼儿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保持幼儿继续动手操作的动力。
比如在幼儿园中有些幼儿会从家中带来玩具,这些玩具会对其他幼儿产生吸引,当一位幼儿将拼插玩具带到幼儿园,其他幼儿会对该玩具产生好奇心,并有想动手玩的欲望。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困难,幼儿园教师可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幼儿掌握拼插的技巧。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拼插玩具比赛活动,营建热烈的比赛氛围,调动幼儿参与拼插比赛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记录,将记录反馈给家长,这样家长可以通过反馈更多地了解幼儿,深入认识到幼儿的真正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极易对陌生事物产生好奇心,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可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让幼儿对生活进行充分体验。
四、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在幼儿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幼儿动手兴趣的激發。兴趣的培养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升幼儿的动手积极性。幼儿园与家庭应充分发挥作用,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优化,避免使用单一的培养方法,增强幼儿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幼儿各項能力的提升。
比如,幼儿园可将动手能力培养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在音乐教学中可设置动手操作活动区,教师可将打击乐器等相关的乐器带进音乐课堂中,让幼儿了解打击乐器的知识,并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幼儿可自主使用打击乐器,对音乐进行感知,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会发现乐器的魅力,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如,幼儿园开展“六一节制作快乐帽”的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教师戴着节日快乐帽提问:“老师今天戴了一顶神奇的帽子,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的吗?”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好奇心,接着把准备好的制作材料分发给家长与幼儿,让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节日快乐帽,体验动手制作过程的乐趣,让幼儿喜欢上动手的快乐,并通过类似亲子活动在无形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另外,幼儿教师还可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动手能力培养活动,可寻求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到游戏过程中,与幼儿共同进行游戏。教师可让家长与幼儿搜集布带、塑料藤条、饮料罐等材料,用这些材料制作新的玩具,如制成渔网、高跷等玩具,游戏过程中在培养幼儿动手,并对幼儿的智力进行训练。亲子活动不仅能增加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增进父母对孩子的进一步了解,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可以增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使家庭和学校能够保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进行互补。
综上所述幼儿园与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活动,两者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具体来说,可构建家园共育平台,为幼儿创建相应的动手操作情境,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对培养方法进行持续优化,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从而切实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超.浅谈小班幼教自理能力的现状与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7):167-168.
[2]王红梅.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探讨[J].新课程,2021(27):222.
[3]王夏珺.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1(27):226.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自理;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家庭教育必须要和幼儿园教育保持有机融合,围绕着公共的目的进行幼儿教育。要保证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就必要让家庭教育内容与幼儿园教育互相联系起来,促进幼儿教育的顺利实施。假如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内容互相抵触,就会对幼儿园教育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孩子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一、构建家庭教育平台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教育中要激发幼儿主动思考,自己动手操作。这种教育思想在现今的教育中仍然适用,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应注重幼儿园与家庭的双重作用,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保障教育效果。 如在家庭生活中,幼儿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失误破坏家中的物品,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通常的做法是阻止幼儿动手,这样并不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因此,家园互动平台的构建很有必要性。幼儿园可通过班级家长园地、学园宣传小报、亲子活动、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或者是抖音等多种形式,通过平台的推文、名师讲座、小视频等的推送,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幼儿天生对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需要在动手中探索感知世界,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家长必须呵护幼儿对外界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动手,为幼儿探索外界提供自由的空间,这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十分有帮助。通过全方位的宣传让家长明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家园互动平台,幼儿园教师还可经常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在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方面为家长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幼儿园也可开展绘画等各种亲子活动,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与,幼儿与家长可以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可以画人物,也可画自然风景,可让幼儿将作品带到教室与教师以及其他幼儿进行分享,从中获得不同的画画经验,也能够学到多元的知识,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和家长可针对幼儿的情况在平台中及时进行沟通,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幼儿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也可有效解决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幼儿园与家长的良性沟通关系也可逐步建立起来。
二、创设教育活动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育活动情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教育环境,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各项能力的锻炼。幼儿园以及家庭应为幼儿创建良性的动手操作环境,引发动手操作的兴趣,进而主动投入到动手操作活动中。比如在幼儿每日的穿衣服活动中,一些家长缺乏耐心,面对幼儿用较长时间也穿不好衣服的情况,家长会亲自动手帮助幼儿。长期替代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违背的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幼儿自己动手穿衣服活动中,幼儿园可设置生活区域,在“给娃娃穿衣”“喂饭”“洗澡”等活动区中动手操作,还可教给幼儿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熟练后开展穿脱衣服鞋袜自理能力比赛活动等,教师则在关注全体幼儿能力提升的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星星等奖品,对幼儿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并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幼儿园教师可让家长观看幼儿穿衣服比赛活动,让家长亲历目睹幼儿的进步,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的认识,用正确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家庭日常习惯培养。教师还可以指导家长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材料,满足操作需求,选择多种形式的游戏材料,比如拼搭、剪、粘贴等方面的材料,为幼儿创建完善的材料使用环境;创建特定的活动情境,通过让幼儿做家务的形式培养动手能力,可以扫地、整理衣服等,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 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动手操作情境的创建是不可忽视的,幼儿教师与家长应在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达成一致,共同采用科学的方法创建培养情境,鼓励幼儿自己手动做一些事情,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的动手能力真正得到发展。
三、保持动手操作动力
对幼儿动手操作方面进行鼓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鹤琴认为应让幼儿在做中进行学习,需要充分运用各方面的资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幼儿对于一些东西感到新奇,就会有想要触摸的欲望,具有较强的探究精神。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应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提高幼儿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保持幼儿继续动手操作的动力。
比如在幼儿园中有些幼儿会从家中带来玩具,这些玩具会对其他幼儿产生吸引,当一位幼儿将拼插玩具带到幼儿园,其他幼儿会对该玩具产生好奇心,并有想动手玩的欲望。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困难,幼儿园教师可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幼儿掌握拼插的技巧。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拼插玩具比赛活动,营建热烈的比赛氛围,调动幼儿参与拼插比赛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记录,将记录反馈给家长,这样家长可以通过反馈更多地了解幼儿,深入认识到幼儿的真正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极易对陌生事物产生好奇心,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可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让幼儿对生活进行充分体验。
四、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在幼儿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幼儿动手兴趣的激發。兴趣的培养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升幼儿的动手积极性。幼儿园与家庭应充分发挥作用,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优化,避免使用单一的培养方法,增强幼儿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幼儿各項能力的提升。
比如,幼儿园可将动手能力培养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在音乐教学中可设置动手操作活动区,教师可将打击乐器等相关的乐器带进音乐课堂中,让幼儿了解打击乐器的知识,并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幼儿可自主使用打击乐器,对音乐进行感知,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会发现乐器的魅力,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如,幼儿园开展“六一节制作快乐帽”的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教师戴着节日快乐帽提问:“老师今天戴了一顶神奇的帽子,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的吗?”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好奇心,接着把准备好的制作材料分发给家长与幼儿,让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节日快乐帽,体验动手制作过程的乐趣,让幼儿喜欢上动手的快乐,并通过类似亲子活动在无形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另外,幼儿教师还可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动手能力培养活动,可寻求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到游戏过程中,与幼儿共同进行游戏。教师可让家长与幼儿搜集布带、塑料藤条、饮料罐等材料,用这些材料制作新的玩具,如制成渔网、高跷等玩具,游戏过程中在培养幼儿动手,并对幼儿的智力进行训练。亲子活动不仅能增加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增进父母对孩子的进一步了解,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可以增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使家庭和学校能够保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进行互补。
综上所述幼儿园与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活动,两者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具体来说,可构建家园共育平台,为幼儿创建相应的动手操作情境,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对培养方法进行持续优化,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从而切实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超.浅谈小班幼教自理能力的现状与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7):167-168.
[2]王红梅.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探讨[J].新课程,2021(27):222.
[3]王夏珺.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1(2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