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C++程序设计课堂效率的行动研究

来源 :教育信息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C++程序设计教学大多数采用语法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高中生、大学生来说,能较好地保证所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呈现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改善小学C++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是当务之急.文章在构建小学C++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行动研究,分析出促进教学模式有效要素,改进并得出了适合小学C++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小学C++程序设计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其他文献
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智能时代下的政策要求,更是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人工智能赋能理念,参考了师范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调查了广东省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发现所调查的师范生目前还存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协作智能信息技术科研创新能力欠缺和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顺德乡土音乐》是顺德地区的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录了顺德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众多传唱较广的乡土民谣及传统唱法,力争复原与传承顺德地区的优秀乡土音乐文化.新时代背景之下,《顺德乡土音乐》的传播面临着新的难题与困境,文章通过分析其发展、传播现状以及传播过程所遇到的问题,阐述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及特点促进《顺德乡土音乐》的传播,实现其美育价值,以期让“乡音传承”焕发新的活力,让文化美育打造文化自信.
在“互联网+教研”成为教师研训热点背景下,迫切需要形成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研训格局.文章基于天河部落区域教研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训案例,从问题提出、概念界定、理论依据、方式构建的原理和方法等方面提炼设计出研训一体化混合式主题教研方式,探析该方式对教师深入研训和专业成长等关键问题的促进作用,启示该方式的内容是学科核心概念的课堂教学,本质是教师社群共享的深度学习,目标是指向教师社群的共同成长.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媒体技术不断在教育领域中涌现,文章聚焦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价值,结合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分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方案,以期创新丰富教学方式,使小学生体验到更新颖的学习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
疫情防控常态下教师对在线教学有怎样的认识?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实施在线教学?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态度、运用频率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基于此,文章选取甘肃省L县农村初中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目前农村初中教师在线教学的现状,从在线教学面临的问题、在线教学态度、使用的教学资源与平台、网络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以提高农村教师在线组织教学的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我国开始重视编程教育并出台了多项发展编程教育的政策,兴起了“编程热潮”,幼儿编程教育迅速在国内扩大发展.文章以广州市花都区幼儿园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幼儿编程教育的发展前景较好,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提出相关策略:更加重视编程教育的发展,健全幼儿编程教育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编程课程内容,以多项措施合力促进国内幼儿编程教育的发展,为推广幼儿编程教育提供参考.
永乐五年(1407),明朝中央政府设立杂谷安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在土司制度时期,杂谷土司辖区首次由“外化”迈入中央“内属”的管理体系,与内地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随着改土归屯政策的实施,杂谷地区的职官制度、百姓的生计方式等均发生了系列变化,直接或间接关系到杂谷屯、甘堡屯、上孟董屯、下孟董屯和九子屯等五屯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值得指出的是,明清中央政府与杂谷地区羌、藏少数民族通过土司制度实现了有效的双向互动,这种良性的双向互动在实施土屯制度后得以延续,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社会经
校园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使得“教学资源孤岛”现象日益突出,教学资源的整合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新方向.文章通过文献了解非结构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同时通过文献和调研分析高校非结构化教学资源整合现状,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实际情况,参考“来—管—用”模式,从教学资源来源、教学资源管理及教学资源使用三方面系统论述高职学校建设非结构化教学资源中心的需求及场景.
长期以来,在工具理性教育价值取向影响下,我国的教育改革被当作社会改革进行,教育改革被看作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教育改革由各级政府主导,要求教育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由此导致改革推进困难,改革措施不能落地,改革成效甚微甚至不了了之等问题.要使教育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转变教育改革价值取向,以价值理性为主导,遵循教育规律,社会为改革提供所需的政策支持、经费保证以及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空间转向”是20世纪的重要文化事件之一,从空间角度观照当代锡伯族诗歌创作,不仅可以解释其代表性意象的生成背景,还可以探寻意象的深层内涵和现实意义.作为当代锡伯族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幸福空间”意象,“牛录”“山河”和“国家”聚合了锡伯族人深厚的族群情感和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在上述三种意象的相互参照中,当代锡伯族诗歌为逗留于物的当代人建构了一个诗意的栖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