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纳西族谚语是纳西族人民智慧的所在,是纳西族人民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结晶,它包含了人民大众的智慧、经验以及劝诫教训作用等。本文将通过纳西族谚语分析纳西族谚语与纳西族人民的关系与作用。
【关键词】:纳西族;谚语;关系;作用
谚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关于谚语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对谚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调查,对谚语做了重新的定义。根据这些学者对谚语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谚语不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概括总结出来的。谚语来源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它在人民大众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和传播,包含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经验教训以及思想情感等等,并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认同,同时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了下来。谚语的题材非常广泛,内容也极其的丰富,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纳西族的谚语同样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通过日常生产生活经验不断总结出来并世世代代口耳相传下来的,它是纳西族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经验的规律性总结。纳西族谚语可谓是纳西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始终伴随着纳西族人民的生活,它在指导纳西族人民分辨善恶是非、鼓舞斗志、培养纳西族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纳西族谚语与纳西人民的关系
纳西族谚语可谓是纳西族生产生活中的百科全书,它的题材很广泛、内容也及其丰富,几乎涉及到纳西族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医药、衣饰、饮食、生活、家庭形态、民族关系等等。
纳西族谚语短小精炼,却蕴藏着强大的魅力。但是纳西族谚语作为历史的产物,受到一定程度上封建思想的影响,避免不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封建思想的束缚。在纳西族谚语中有一些反映唯心主义思想的谚语,例如“种不种田在人,活不活苗在天”等,虽然这一类的谚语所占数目不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西族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显而易见,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纳西族谚语文化,同时纳西族谚语对纳西族人民也起着反作用,即积极的、向上的纳西族谚语不断激励着纳西族人民勇往直前;而那些消极的、有害的纳西族谚语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民族的发展。所以,研究纳西族谚语,应该从实际出发,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积极的纳西族谚语的同时也要摒弃那些落后而又不利于本民族发展的谚语,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纳西族谚语对纳西人民的作用
纳西族谚语以准确、精炼、生动、通俗的语言,揭示了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纳西族的谚语是以口头流传为基础的民间教化教材,其影响和作用是及其深远而不可估量的。
(一)教育作用
纳西族历来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纳西先祖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纳西文化,受到万世的瞩目。其中,纳西族谚语是纳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纳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纳西人民起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1、文化教育
纳西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具有积极向上、谦虚好学的民族特点。纳西族谚语在纳西族地区口耳相传、妇孺皆知,它始终伴随着纳西族人民的生活,成为纳西族最朴素的教科书。“父不教,子不贤;母不教,女不淑。”“剑钝石上磨,人笨世上学。”纳西族人民认为一个人的成才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受教育的程度。“老不教,少不知;老不做,少不学。”纳西族人民很注意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火塘的火,不吹不燃;人再聪明,不学不懂。”“不会要勤学,不知要好问。”“刀不磨不快,人不学不会。”“猴子掰包谷,两手空空;粗人学手艺,心里空空。”等这一类的谚语都无一不是在反映纳西人民注重知识学习,深刻的揭示了学习知识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同时也起到了教人尊重知识、勤于学习的特点。
2、道德教育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还将我们养育成人,我们的成长凝聚了父母不少的心血。在纳西族传统观念中认为,父母养育儿女一生,子女应该好好报答父母。“父是天,母是地,天地父母养儿女”“饥饿才知粮食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儿大应替父,女大应替母。”这一系列的谚语都告诉人们,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与艰辛。尊老爱幼同样是纳西族的传统美德,纳西人民除了自家的老人外,对家庭以外的长者也很尊敬,如“老者放在老者的位置,幼者放在幼者的位置。”“莫出手打老人,莫开口骂老人。”“遇见长者随长者,遇见晚辈应晚辈。”等,这些充分体现了纳西族尊老爱幼的崇高道德风尚。“做生意要精打细算,帮亲友得不拘小节。”“帮人除病己长寿,替人搭桥己路畅。”纳西族是一个互帮互助的民族,纳西族地区至今仍流传着很多体现纳西族人民相帮共济的淳朴民风。
(二)劝训作用
纳西族谚语简明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纳西人民经常将纳西谚语挂在嘴边,用来自我反省或是劝训晚辈。“人活到老,就应该学习到老。”“不会刺绣要学,学会了要学好,学好了要学快,学快了要学精美。”等,用来劝诫晚辈要注重学习、积极向上、追求知识。“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勤劳致富裕,节约免饥渴。”纳西族谚语主要是从生活生产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以上谚语用于劝诫晚辈要勤劳,只有勤劳才能幸福,才会有收获。“是朋友就要相帮,是兄弟就要团结。”“牛奶里不能放糖,好朋友不能说假话。”纳西族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民族,告诫纳西人民要珍视友谊,朋友之间要真心相处,肝胆相照。“雪上不折,语音不回。”“汉子说出的话,不会再收回;老虎吞下的肉,不会又吐出。”納西族人民以诚信至上理念源远流长,劝诫晚辈要诚实守信,恪守信用。
(三)激励作用
纳西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创造了独具魅力的纳西文化。纳西族谚语从侧面反映出纳西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艰苦卓绝、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斗争精神。“青草靠阳光沐浴,人间凭双手造就”“瓢泼大雨任它落,身上穿的不是纸衣裳”“云飘走了,山仍站着不动;水流走了,谷仍躺着不移”展示了纳西人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激励纳西人民征服自然、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金沙江容纳百川长流不断,玉龙山堆积白雪万古洁白”“是白鹤,要去云天翱翔;是好汉,要去开天辟地”这些言语具有开阔舒朗和高扬向上的思想境界,不断激励着纳西人民要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乐观自信。
纳西族谚语经过了世世代代的洗练与修饰,像警句,箴言一样寓意深刻,含蕴无穷,至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纳西族谚语是纳西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容丰富多彩的纳西族谚语承载着深厚的纳西文化。纳西族谚语作为历史的生产,大部分内容是优秀以及积极向上的,但是有数量相当少的一部分还是挣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消极的唯心主义思想。因此,在发展与继承纳西族谚语的过程中,应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和晓花.纳西族谚语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3]武占坤.中华谚语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4]李新宝.云龙山地白族的谚语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纳西族;谚语;关系;作用
谚语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关于谚语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对谚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调查,对谚语做了重新的定义。根据这些学者对谚语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谚语不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概括总结出来的。谚语来源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它在人民大众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和传播,包含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经验教训以及思想情感等等,并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认同,同时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了下来。谚语的题材非常广泛,内容也极其的丰富,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纳西族的谚语同样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通过日常生产生活经验不断总结出来并世世代代口耳相传下来的,它是纳西族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经验的规律性总结。纳西族谚语可谓是纳西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始终伴随着纳西族人民的生活,它在指导纳西族人民分辨善恶是非、鼓舞斗志、培养纳西族人民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纳西族谚语与纳西人民的关系
纳西族谚语可谓是纳西族生产生活中的百科全书,它的题材很广泛、内容也及其丰富,几乎涉及到纳西族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医药、衣饰、饮食、生活、家庭形态、民族关系等等。
纳西族谚语短小精炼,却蕴藏着强大的魅力。但是纳西族谚语作为历史的产物,受到一定程度上封建思想的影响,避免不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封建思想的束缚。在纳西族谚语中有一些反映唯心主义思想的谚语,例如“种不种田在人,活不活苗在天”等,虽然这一类的谚语所占数目不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西族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显而易见,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纳西族谚语文化,同时纳西族谚语对纳西族人民也起着反作用,即积极的、向上的纳西族谚语不断激励着纳西族人民勇往直前;而那些消极的、有害的纳西族谚语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民族的发展。所以,研究纳西族谚语,应该从实际出发,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积极的纳西族谚语的同时也要摒弃那些落后而又不利于本民族发展的谚语,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纳西族谚语对纳西人民的作用
纳西族谚语以准确、精炼、生动、通俗的语言,揭示了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纳西族的谚语是以口头流传为基础的民间教化教材,其影响和作用是及其深远而不可估量的。
(一)教育作用
纳西族历来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纳西先祖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纳西文化,受到万世的瞩目。其中,纳西族谚语是纳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纳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纳西人民起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1、文化教育
纳西族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具有积极向上、谦虚好学的民族特点。纳西族谚语在纳西族地区口耳相传、妇孺皆知,它始终伴随着纳西族人民的生活,成为纳西族最朴素的教科书。“父不教,子不贤;母不教,女不淑。”“剑钝石上磨,人笨世上学。”纳西族人民认为一个人的成才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受教育的程度。“老不教,少不知;老不做,少不学。”纳西族人民很注意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火塘的火,不吹不燃;人再聪明,不学不懂。”“不会要勤学,不知要好问。”“刀不磨不快,人不学不会。”“猴子掰包谷,两手空空;粗人学手艺,心里空空。”等这一类的谚语都无一不是在反映纳西人民注重知识学习,深刻的揭示了学习知识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同时也起到了教人尊重知识、勤于学习的特点。
2、道德教育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还将我们养育成人,我们的成长凝聚了父母不少的心血。在纳西族传统观念中认为,父母养育儿女一生,子女应该好好报答父母。“父是天,母是地,天地父母养儿女”“饥饿才知粮食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儿大应替父,女大应替母。”这一系列的谚语都告诉人们,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与艰辛。尊老爱幼同样是纳西族的传统美德,纳西人民除了自家的老人外,对家庭以外的长者也很尊敬,如“老者放在老者的位置,幼者放在幼者的位置。”“莫出手打老人,莫开口骂老人。”“遇见长者随长者,遇见晚辈应晚辈。”等,这些充分体现了纳西族尊老爱幼的崇高道德风尚。“做生意要精打细算,帮亲友得不拘小节。”“帮人除病己长寿,替人搭桥己路畅。”纳西族是一个互帮互助的民族,纳西族地区至今仍流传着很多体现纳西族人民相帮共济的淳朴民风。
(二)劝训作用
纳西族谚语简明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纳西人民经常将纳西谚语挂在嘴边,用来自我反省或是劝训晚辈。“人活到老,就应该学习到老。”“不会刺绣要学,学会了要学好,学好了要学快,学快了要学精美。”等,用来劝诫晚辈要注重学习、积极向上、追求知识。“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勤劳致富裕,节约免饥渴。”纳西族谚语主要是从生活生产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以上谚语用于劝诫晚辈要勤劳,只有勤劳才能幸福,才会有收获。“是朋友就要相帮,是兄弟就要团结。”“牛奶里不能放糖,好朋友不能说假话。”纳西族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民族,告诫纳西人民要珍视友谊,朋友之间要真心相处,肝胆相照。“雪上不折,语音不回。”“汉子说出的话,不会再收回;老虎吞下的肉,不会又吐出。”納西族人民以诚信至上理念源远流长,劝诫晚辈要诚实守信,恪守信用。
(三)激励作用
纳西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创造了独具魅力的纳西文化。纳西族谚语从侧面反映出纳西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艰苦卓绝、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斗争精神。“青草靠阳光沐浴,人间凭双手造就”“瓢泼大雨任它落,身上穿的不是纸衣裳”“云飘走了,山仍站着不动;水流走了,谷仍躺着不移”展示了纳西人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激励纳西人民征服自然、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金沙江容纳百川长流不断,玉龙山堆积白雪万古洁白”“是白鹤,要去云天翱翔;是好汉,要去开天辟地”这些言语具有开阔舒朗和高扬向上的思想境界,不断激励着纳西人民要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乐观自信。
纳西族谚语经过了世世代代的洗练与修饰,像警句,箴言一样寓意深刻,含蕴无穷,至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纳西族谚语是纳西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容丰富多彩的纳西族谚语承载着深厚的纳西文化。纳西族谚语作为历史的生产,大部分内容是优秀以及积极向上的,但是有数量相当少的一部分还是挣脱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消极的唯心主义思想。因此,在发展与继承纳西族谚语的过程中,应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和晓花.纳西族谚语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3]武占坤.中华谚语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4]李新宝.云龙山地白族的谚语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