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修文县城,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会钦佩地竖起大拇指。这位老人叫刘钦向,现已79岁,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清匪反霸斗争,解放后担任过修文县工商局局长等职。1985年离休后,“闲不住”的他经常投身于修桥、补路、捡垃圾、种花草树木等公益事业。有人问他图什么,老人说:“我啥也不图,离休后不能白吃白喝国家的,比起在炮火中牺牲的战友们,我这点奉献算什么。”
20年,守望一条路
1987年夏季的一天清晨,天正下着小雨,刘老出门晨练。
当他走到城边时,看到一名小学生摔倒在泥泞的路上。刘老发现,从县城通往城郊沙溪村的这条700米长的小道,坡陡路滑,崎岖不平,每天都有不少学生和进城的村民从此经过,人们途经这里时很容易被摔伤。刘老暗下决心:改造这条路。
第二天,刘老就买来锄头、十字镐、撮箕等工具,挎上水壶、戴上草帽,一个人开始在这条小路上挖刨起来。此后,刘老不分寒暑,每天在这条路上一锄一锄地挖,一撮一撮地运……一干就是整整10个春秋,终于把这条崎岖小道变成了一条两米多宽的平直大路。
1997年夏天,一场山洪把老人花10年时间辛辛苦苦修好的这条路冲毁了5处,每处长达30米。当时刘老正生病发高烧,他想,被水毁的道路不修通,孩子们上学就会受到影响。于是,他不顾病痛和家人的反对,带着工具就朝现场走去。
经过8天的抢修,道路终于恢复了通畅。此后,刘老又在道路两边挖了排水沟,并在容易坍塌的路段种了50多棵护路树。此后,刘老一直坚持维护这条路至今。
捐养老钱,建“情深桥”
在修文县龙场镇沙溪村上田坝有条河,河两岸的学生和村民多年以来都是靠踩着河里的跳礅过河,稍一涨水,河两岸数百户村民只有望河兴叹,曾发生学生和牲畜涉水过河被大水冲走的悲剧,村民们祖祖辈辈都盼望架通一座桥。
1997年10月,刘老想为乡亲们完成这一夙愿。老人写好报告,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请求国家拨款修桥,但因财政困难未果。老人就带头捐出了自己的数千元养老钱,然后找离退休的老哥们捐,找社会各界捐。
终于筹到建桥资金,上田坝桥动工了。在修桥的5个月时间里,他整天都在为建桥操心,还亲自参加劳动,经常是天一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手上打起了老茧,老茧上开了裂口,体重也下降了。
当建桥工程进展到一半时,后续资金没有着落,刘老看着停工的工地,老人不禁流下了眼泪。他和一些老人又到县里找部门、企业、个体户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城乡居民求援。老人们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大家,工地的炮声又炸响了。
为纪念刘老和社会各界的好心人,乡亲们将这座桥取名为“情深桥”。
“不能白吃白喝国家的”
我们在刘老家一间屋里看到,墙上、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有挖锄、十字镐、撮箕、绳子、铁锹、竹丫扫、水桶,甚至还有钢钎等“重型”工具。粗略数了一下,共有近20件。老人说:“离休后也不能白吃白喝国家的。”
如今,刘老患有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可他仍然“闲不住”,每天在修文车站“转悠”,一手拿着喇叭,一手拿火钳,一会在车站门口捡垃圾,一会拿起喇叭喊路上行人不要乱横穿马路,忙得不亦乐乎。“车站是县城的窗口,卫生要靠责任单位也要靠大家爱护。”刘老说。
20年,守望一条路
1987年夏季的一天清晨,天正下着小雨,刘老出门晨练。
当他走到城边时,看到一名小学生摔倒在泥泞的路上。刘老发现,从县城通往城郊沙溪村的这条700米长的小道,坡陡路滑,崎岖不平,每天都有不少学生和进城的村民从此经过,人们途经这里时很容易被摔伤。刘老暗下决心:改造这条路。
第二天,刘老就买来锄头、十字镐、撮箕等工具,挎上水壶、戴上草帽,一个人开始在这条小路上挖刨起来。此后,刘老不分寒暑,每天在这条路上一锄一锄地挖,一撮一撮地运……一干就是整整10个春秋,终于把这条崎岖小道变成了一条两米多宽的平直大路。
1997年夏天,一场山洪把老人花10年时间辛辛苦苦修好的这条路冲毁了5处,每处长达30米。当时刘老正生病发高烧,他想,被水毁的道路不修通,孩子们上学就会受到影响。于是,他不顾病痛和家人的反对,带着工具就朝现场走去。
经过8天的抢修,道路终于恢复了通畅。此后,刘老又在道路两边挖了排水沟,并在容易坍塌的路段种了50多棵护路树。此后,刘老一直坚持维护这条路至今。
捐养老钱,建“情深桥”
在修文县龙场镇沙溪村上田坝有条河,河两岸的学生和村民多年以来都是靠踩着河里的跳礅过河,稍一涨水,河两岸数百户村民只有望河兴叹,曾发生学生和牲畜涉水过河被大水冲走的悲剧,村民们祖祖辈辈都盼望架通一座桥。
1997年10月,刘老想为乡亲们完成这一夙愿。老人写好报告,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请求国家拨款修桥,但因财政困难未果。老人就带头捐出了自己的数千元养老钱,然后找离退休的老哥们捐,找社会各界捐。
终于筹到建桥资金,上田坝桥动工了。在修桥的5个月时间里,他整天都在为建桥操心,还亲自参加劳动,经常是天一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手上打起了老茧,老茧上开了裂口,体重也下降了。
当建桥工程进展到一半时,后续资金没有着落,刘老看着停工的工地,老人不禁流下了眼泪。他和一些老人又到县里找部门、企业、个体户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城乡居民求援。老人们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大家,工地的炮声又炸响了。
为纪念刘老和社会各界的好心人,乡亲们将这座桥取名为“情深桥”。
“不能白吃白喝国家的”
我们在刘老家一间屋里看到,墙上、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有挖锄、十字镐、撮箕、绳子、铁锹、竹丫扫、水桶,甚至还有钢钎等“重型”工具。粗略数了一下,共有近20件。老人说:“离休后也不能白吃白喝国家的。”
如今,刘老患有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可他仍然“闲不住”,每天在修文车站“转悠”,一手拿着喇叭,一手拿火钳,一会在车站门口捡垃圾,一会拿起喇叭喊路上行人不要乱横穿马路,忙得不亦乐乎。“车站是县城的窗口,卫生要靠责任单位也要靠大家爱护。”刘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