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两年因为综艺电影的高票房引发的口水战不断,根本原因无非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2014年《爸爸去哪儿》第一部大电影以7亿的票房收官,这导致了大批电影人的不满,短短一星期的拍摄两个月的后期,在粉丝经济的促使下竟得到如此之高的收益,确实伤了很多真正用心用诚意做电影人的心。
关键词:综艺电影;国产电影圈;跨界整合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30-01
随着《爸爸去哪儿》引来了一场真人秀时代,而伴着真人秀的剧烈发展,一种新的名词“综艺电影”诞生,很多火爆的真人秀节目纷纷制作综艺电影,想在电影圈里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当下,综艺事业蓬勃发展,综艺电影的诞生也会对整个电影行业带来新的影响。因此网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反“综艺电影”活动,很多资深电影人也说这是国产电影自杀现象。其实综艺电影的出现确实是给国产电影圈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电影从本身来说是一种艺术,而“综艺电影”这种只为了迎合受众而繁生出的速食经济下的电影,从艺术角度而言是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的。但它又确确实实的很让观众买账,这种事件的结果是让很多电影人、导演失去信心。冯小刚也说过,自己随意拍的《私人定制》成为了他所有电影票房最高的一部,而真正用心制作拍摄的《一九四二》却无人问津。于是很多电影人就为了票房而拍出一些无营养的纯粹为了粉丝而产出的电影,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东西。
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1》使得综艺电影在中国一炮打红,之后《奔跑吧!兄弟》、《爸爸的假期》等综艺电影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虽然2009年《快乐男声》的衍生电影《乐火男孩》票房口碑双失败意味着综艺电影不一定就会成功,但是“综艺电影”带着电视、电影的双重优势,张扬着跨界之美。每部综艺电影后面都必然是电视、电影公司的合作。电影作为21世纪的生活主流之一极大地推动着传媒行业的发展,而电影整体行业的发展又需要各类各样的电影共同努力。类似综艺电影这样的电影和电视的跨界整合,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客观上会丰富中国电影的类型。
但我认为单单就“综艺电影”或者“粉丝经济”也不足以使电影市场走入快餐式商业模式。因为“综艺电影”并不是这两年才新兴出的一种形式。早在几年前快乐男声、我们结婚吧等一系列以选秀和婚恋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很火时,就拍出了《乐火男孩》、《我们约会吧》、《好声音之为你转身》这些电影,但全都票房惨淡,中国好声音也算是国内综艺节目的佼佼者,粉丝数量不可小觑,可它的大电影出来后却不尽人意。反观《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票房直线压过当期的好莱坞大片,并且据观众反映《奔跑吧兄弟》电影制作水准甚至还不及平时电视节目的水准。那这些小成本低制作的“大电影”又是怎么吸引人心的呢?我觉得和粉丝经济毫无关系,起主导作用的是当今压力过大下国人真正的电影需求。
相比较而言,近两年真人秀大电影比之前选秀类综艺拍出的电影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都是以娱乐性为首要,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电影的核心都是简单的引人发笑。而之前的《快乐男生》与《中国好声音》给人带来的更多是一种紧张感与悬念。
抛开综艺电影,看一下这两年国内票房冠军,一部是《泰囧》一部是《捉妖记》,从情节与构造上而言这两部都是情节简单,笑点多,而结尾又温馨感人的轻喜剧。并且从技术层面说的话,这两部电影既没有特别宏观的场面,也没有强大的特技,很多观众在观影结束后也大呼“不过如此”。但即使这样,下一次如果出现此类的电影,很多观众包括我还是愿意掏钱去电影院看。
其实我认为现在的真人秀节目火爆,真人秀大电影票房高,小成本制作《泰囧》登上票房宝座,都只是简单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近年来,国人的压力在逐步增大,无论是从孩子上学,青年就业,老人养老,看病就医,都是现代中国最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一重重的压着我们的生活。人口压力下的比拼压力也过大,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所以我们更需要去娱乐场所放松自己的身心,所以我们更多希望的是在影院里看到轻松的、欢乐的、能使我们感觉到人间有真情的温馨轻喜剧。
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的喜剧電影在走下坡路,不说制作优良的喜剧电影,就连简单的一般制作的喜剧电影都很难在影院看到。现今很多电影都是励志的、追梦的、引人深思的、大成本制作的商业片。但是这些电影的泛滥已经让国人审美疲劳,观众最缺的最需要的也是现在最稀少的喜剧电影。
其实喜剧电影在中国90年代后出现了兴旺趋势,当时有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以语言上的讽刺幽默为主,大受国人喜爱,无论是《甲方乙方》、《没完没了》、还是《大腕》、《手机》等,都被称为了喜剧史的经典。之后又出现香港无厘头风格喜剧,领军人物为周星驰和刘镇伟,他们又一次把喜剧推上了电影屏幕的高峰。甚至名噪一时的周星驰还被外媒封为了“中国的卓别林”,无厘头主要以身体行为和语言的夸张为主,大受观众喜爱。众所周知在最早古希腊起源戏剧时就分为喜剧与悲剧,当时的喜剧具有平民性,悲剧具有贵族性,喜剧一般沦为滑稽戏,是区别于悲剧的一种较为低下的剧种。可是在今天来看却大不一样,悲剧更成了一种人为的刻意的煽情片,喜剧在近些年来擅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不仅是把喜剧的感觉突出了,更加深化了它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最缺失的就是喜剧,每年的上映的几百部影片里,优秀的喜剧寥寥无几,即使出现也很难再续上个世纪经典喜剧的热潮。而国人在如今快速的经济增长下随之增加的压力越发明显,人们急需的就是找到一个压力的抒发口。电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方式,作为大众文化,只有少数的专业人士会对其进行深度与反复的研究,普通受众只会把它作为一种抒发压力、缓解心情的娱乐工具。所以这就引发了综艺电影狂潮。究其真正原因,不过只是一时社会转型期引发国人对于娱乐的需求而出现的暂时综艺电影的繁荣。
关键词:综艺电影;国产电影圈;跨界整合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30-01
随着《爸爸去哪儿》引来了一场真人秀时代,而伴着真人秀的剧烈发展,一种新的名词“综艺电影”诞生,很多火爆的真人秀节目纷纷制作综艺电影,想在电影圈里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当下,综艺事业蓬勃发展,综艺电影的诞生也会对整个电影行业带来新的影响。因此网上出现了大规模的反“综艺电影”活动,很多资深电影人也说这是国产电影自杀现象。其实综艺电影的出现确实是给国产电影圈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电影从本身来说是一种艺术,而“综艺电影”这种只为了迎合受众而繁生出的速食经济下的电影,从艺术角度而言是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的。但它又确确实实的很让观众买账,这种事件的结果是让很多电影人、导演失去信心。冯小刚也说过,自己随意拍的《私人定制》成为了他所有电影票房最高的一部,而真正用心制作拍摄的《一九四二》却无人问津。于是很多电影人就为了票房而拍出一些无营养的纯粹为了粉丝而产出的电影,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东西。
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1》使得综艺电影在中国一炮打红,之后《奔跑吧!兄弟》、《爸爸的假期》等综艺电影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虽然2009年《快乐男声》的衍生电影《乐火男孩》票房口碑双失败意味着综艺电影不一定就会成功,但是“综艺电影”带着电视、电影的双重优势,张扬着跨界之美。每部综艺电影后面都必然是电视、电影公司的合作。电影作为21世纪的生活主流之一极大地推动着传媒行业的发展,而电影整体行业的发展又需要各类各样的电影共同努力。类似综艺电影这样的电影和电视的跨界整合,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客观上会丰富中国电影的类型。
但我认为单单就“综艺电影”或者“粉丝经济”也不足以使电影市场走入快餐式商业模式。因为“综艺电影”并不是这两年才新兴出的一种形式。早在几年前快乐男声、我们结婚吧等一系列以选秀和婚恋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很火时,就拍出了《乐火男孩》、《我们约会吧》、《好声音之为你转身》这些电影,但全都票房惨淡,中国好声音也算是国内综艺节目的佼佼者,粉丝数量不可小觑,可它的大电影出来后却不尽人意。反观《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票房直线压过当期的好莱坞大片,并且据观众反映《奔跑吧兄弟》电影制作水准甚至还不及平时电视节目的水准。那这些小成本低制作的“大电影”又是怎么吸引人心的呢?我觉得和粉丝经济毫无关系,起主导作用的是当今压力过大下国人真正的电影需求。
相比较而言,近两年真人秀大电影比之前选秀类综艺拍出的电影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都是以娱乐性为首要,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电影的核心都是简单的引人发笑。而之前的《快乐男生》与《中国好声音》给人带来的更多是一种紧张感与悬念。
抛开综艺电影,看一下这两年国内票房冠军,一部是《泰囧》一部是《捉妖记》,从情节与构造上而言这两部都是情节简单,笑点多,而结尾又温馨感人的轻喜剧。并且从技术层面说的话,这两部电影既没有特别宏观的场面,也没有强大的特技,很多观众在观影结束后也大呼“不过如此”。但即使这样,下一次如果出现此类的电影,很多观众包括我还是愿意掏钱去电影院看。
其实我认为现在的真人秀节目火爆,真人秀大电影票房高,小成本制作《泰囧》登上票房宝座,都只是简单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近年来,国人的压力在逐步增大,无论是从孩子上学,青年就业,老人养老,看病就医,都是现代中国最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一重重的压着我们的生活。人口压力下的比拼压力也过大,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所以我们更需要去娱乐场所放松自己的身心,所以我们更多希望的是在影院里看到轻松的、欢乐的、能使我们感觉到人间有真情的温馨轻喜剧。
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的喜剧電影在走下坡路,不说制作优良的喜剧电影,就连简单的一般制作的喜剧电影都很难在影院看到。现今很多电影都是励志的、追梦的、引人深思的、大成本制作的商业片。但是这些电影的泛滥已经让国人审美疲劳,观众最缺的最需要的也是现在最稀少的喜剧电影。
其实喜剧电影在中国90年代后出现了兴旺趋势,当时有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以语言上的讽刺幽默为主,大受国人喜爱,无论是《甲方乙方》、《没完没了》、还是《大腕》、《手机》等,都被称为了喜剧史的经典。之后又出现香港无厘头风格喜剧,领军人物为周星驰和刘镇伟,他们又一次把喜剧推上了电影屏幕的高峰。甚至名噪一时的周星驰还被外媒封为了“中国的卓别林”,无厘头主要以身体行为和语言的夸张为主,大受观众喜爱。众所周知在最早古希腊起源戏剧时就分为喜剧与悲剧,当时的喜剧具有平民性,悲剧具有贵族性,喜剧一般沦为滑稽戏,是区别于悲剧的一种较为低下的剧种。可是在今天来看却大不一样,悲剧更成了一种人为的刻意的煽情片,喜剧在近些年来擅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不仅是把喜剧的感觉突出了,更加深化了它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最缺失的就是喜剧,每年的上映的几百部影片里,优秀的喜剧寥寥无几,即使出现也很难再续上个世纪经典喜剧的热潮。而国人在如今快速的经济增长下随之增加的压力越发明显,人们急需的就是找到一个压力的抒发口。电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方式,作为大众文化,只有少数的专业人士会对其进行深度与反复的研究,普通受众只会把它作为一种抒发压力、缓解心情的娱乐工具。所以这就引发了综艺电影狂潮。究其真正原因,不过只是一时社会转型期引发国人对于娱乐的需求而出现的暂时综艺电影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