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6E教学模式设计并实施了以“解救小鲸鱼”为主题情境的环境教育课程。教师通过引入、探究、解释、工程、丰富与评估6E教学模式步骤将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使学生们意识到维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并利用工程思维搭建海洋垃圾打捞设备,避免小鲸鱼被人类产生的垃圾所困住,达到解救小鲸鱼的目的,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该课程也为小学STEM环境教育的落实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6E教学模式;STEM;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70-03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急剧增加,能源消耗愈发严重,随之而来的是重大的生态危机,如大气污染、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森林退化、海洋酸化、微塑料污染等问题。生态问题是当今各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环境教育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工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传统的学校并未开设环境教育主题相关课程,学生只是通过科学与思政课了解基本知识点,并不能很好地增加人与环境的关联度,提升对环境的态度与行为。STEM是多学科的融合,学生能将孤立的、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到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主观及专业特性解决基于真实情境的环境问题,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终目的。
相关理论
1.STEM教育
STEM起源于美国,它是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以及数学(Mathematics)这四门学科首字母组合而成[2]。其中科学的意思是让人们客观地认识世界,掌握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规律;技术和工程则建立在客观规律上,促使人们更加了解世界,并能改造和利用环境以解决现实中的难题;数学是技术和工程的基石,它为人类改造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STEM将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看待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工程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6E教学模式
5E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生物学科,是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提出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3]。为了更好地体现“工程设计”概念,美国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学会(ITEEA)在5E教学法中加入“工程”环节,于2014年提出6E教学模式[4](表1)。其六个阶段分别为:Engage(引入)、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释)、Engineer(工程)、Enrich(丰富)与Evaluate(评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并对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和项目进行科学探究。
“解救小鲸鱼”案例设计与实施
我们的海洋覆盖了全球绝大多数的面积,是人类的生命摇篮,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但是近些年,人类无节制的活动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没有干净的海洋,我们就无法拥有健康的未来。本研究聚焦海洋污染物,学生们作为环保志愿者模拟前往海洋进行科研,在途中碰到遇险的小鲸鱼,最终巧妙地搭建垃圾打捞器顺利解救了小鲸鱼。课程使用乐高WEDO2.0套件进行跨学科知识迁移和解决挑战性任务,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及人类对海洋造成的危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加他们绿色行为的次数。课程分为如下6个环节。
1.階段一:引入(Engage)
本环节先从公益纪录片One Ocean展开,教师向学生展示缤纷多彩的珊瑚和美丽的海底世界,接着创设情境并播放动画:鲸鱼被大网缠住尾巴,大量的垃圾被收集在大网内,最终垃圾太多它游不动了,我们需要帮它解开身上的垃圾!通过创设“解救小鲸鱼”情境,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课堂,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出对海洋和污染的思考。
2.阶段二:探究(Explore)
教师首先询问学生海洋大约占整个地球的比例,学生根据学习手册的资料推算出数值。接着教师进一步询问“如果把地球上的水都汇总在一起,变为一滴,会有多大呢?”学生联系生活和阅读学习材料后举手回答,分享观点并说明理由。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打捞小鲸鱼身上的垃圾?打捞设备的原理是什么?鼓励学生将草图绘制在学习手册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身边的材料简单模拟打捞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头脑风暴讨论打捞设备的工作原理。最后,学生通过互联网探究海洋污染的原因,并摘录防范污染的措施。
3.阶段三:解释(Explain)
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到所有水汇总到一滴也十分渺小。教师又通过一桶水、一杯水和一勺水,呈现出地球的总水量、淡水量和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淡水量,呼吁学生节约用水。接着,教师讲解打捞设备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起重臂、立柱和转台,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与教师的讲解,认识了齿轮转动与定滑轮。教师通过轮播图展示了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藏,带领学生们领略更多未知的生物。学生们分享查阅到的海洋污染原因及危害,教师辅以视频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解释与汇总:(1)肆意排放污染物影响海洋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有毒物质进入海洋,被鱼和海草吸收,最终还是会重回人类的餐桌。(2)石油泄漏不仅危害海洋生物,鸟类也会因为翅膀被污染而不能飞翔。(3)各种人类生活垃圾充斥在海洋中,致使吸管堵塞乌龟的鼻孔,垃圾填满鲸鱼的肚子。最后,教师总结学生汇报的防范污染的方法,呼吁大家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理念。
4.阶段四:工程(Engineer)
工程设计包括“设计图纸—制作模型—调试设备—维修模型”四大步骤,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改进已有的方案,并在草图上标明位置、尺寸和功能,学生利用乐高WEDO2.0套件合作进行搭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只能解答学生遇到的概念问题,对搭建过程不能进行过多干预。只有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才能在不断失败中发现与解决问题,并将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及改进的地方记录在学习手册上。此外,教师需要关注动手能力较差的小组,发放搭建模型图纸,增加学生信心和推进工程的进度。 5.阶段五:丰富(Enrich)
该环节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从模型的功能设计上进行拓展制作。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们知识迁移:将打捞机器与平板相连接,编写代码控制打捞机器的运行,进一步说明上升与下降要编写声音和颜色的代码。同时,教师还补充问题:如果小鲸鱼身上的垃圾很重,目前的设备还能顺利解救它吗?学生通过讨论与改装,不断地编写调试代码、增重打捞臂末端重量、调整零件组合、减少齿轮数量,使模型更加完善。
6.阶段六:评估(Evaluate)
教师准备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塑料盒,用吸铁石与回形针模拟海洋中的垃圾,根据垃圾大小赋予不同的分值。首先,学生们依次展示搭建的模型,阐述模型的分工、特点、功能以及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提出问题。随后学生运行垃圾打捞器,计算在90秒内获得的分值,教师根据“美观性”“实用性”和“创意性”对作品进行评估。最后的小组总分是将打捞分数与教师评分相结合,所有小组演示结束后,教师根据总分选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与奖励。在学生汇报演示过程中,学生们都觉得清理垃圾刻不容缓,人类不应该乱扔垃圾,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搭建经验交流环节,学生们还分享了遇到的困难,并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了原理,如第二组打捞模型设计失误,忽视了水的浮力,从而不能下潜;第六组代码逻辑异常,打捞设备动作缓慢;第八组因为摩擦力太大,设备无法拖动垃圾。课程表明,在6E教学模式下,STEM课程层层递进且互相关联,学生们不但掌握了海洋的知識,而且通过团队合作搭建模型解决真实情景的问题,最终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总结反思
本次环境教育STEM课程采用6E教学模式,聚焦“打捞海洋垃圾”,学生不仅加深了与海洋的关联性,了解海洋的资源与目前存在的污染,同时运用工程思维开展科学探究,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最终顺利解救了小鲸鱼。由此可见,STEM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成长必备的品质与能力。本课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应该增加学生探究与讨论的时间,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知识与策略。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生学习支架的构建,将复杂的任务转变为多个小项目,在提供模拟软件的同时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将重心放在学习单的设计上,由于学生们不愿意填写大量文字内容,教师可以精简知识点并提高学习单整体的美观性与趣味性。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多学科知识,提高STEM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将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渗透进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们的潜能,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莉莉. 幼儿英语教学中寓以环保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索——评《只有一个地球》[J]. 环境工程,2020,38(3): 198.
李天露. 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政策解读及其启示[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Rodger W. Bybee. Guest Editorial: The BSCS 5E Instructional Model: Personal Reflections and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s[J]. Science and Children,2014,51(8):10-13.
Burke, B.N. The ITEEA 6E Learning By Design Model: Maximizing Informed Design and Inquiry in the Integrative STEM Classroom[J].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Teacher,2014,73:14-19.
【关键词】6E教学模式;STEM;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11-070-03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急剧增加,能源消耗愈发严重,随之而来的是重大的生态危机,如大气污染、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森林退化、海洋酸化、微塑料污染等问题。生态问题是当今各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环境教育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工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传统的学校并未开设环境教育主题相关课程,学生只是通过科学与思政课了解基本知识点,并不能很好地增加人与环境的关联度,提升对环境的态度与行为。STEM是多学科的融合,学生能将孤立的、分散的知识点整合到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主观及专业特性解决基于真实情境的环境问题,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终目的。
相关理论
1.STEM教育
STEM起源于美国,它是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以及数学(Mathematics)这四门学科首字母组合而成[2]。其中科学的意思是让人们客观地认识世界,掌握自然界的客观变化规律;技术和工程则建立在客观规律上,促使人们更加了解世界,并能改造和利用环境以解决现实中的难题;数学是技术和工程的基石,它为人类改造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STEM将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看待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工程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6E教学模式
5E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生物学科,是由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提出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3]。为了更好地体现“工程设计”概念,美国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学会(ITEEA)在5E教学法中加入“工程”环节,于2014年提出6E教学模式[4](表1)。其六个阶段分别为:Engage(引入)、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释)、Engineer(工程)、Enrich(丰富)与Evaluate(评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并对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和项目进行科学探究。
“解救小鲸鱼”案例设计与实施
我们的海洋覆盖了全球绝大多数的面积,是人类的生命摇篮,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但是近些年,人类无节制的活动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没有干净的海洋,我们就无法拥有健康的未来。本研究聚焦海洋污染物,学生们作为环保志愿者模拟前往海洋进行科研,在途中碰到遇险的小鲸鱼,最终巧妙地搭建垃圾打捞器顺利解救了小鲸鱼。课程使用乐高WEDO2.0套件进行跨学科知识迁移和解决挑战性任务,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及人类对海洋造成的危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加他们绿色行为的次数。课程分为如下6个环节。
1.階段一:引入(Engage)
本环节先从公益纪录片One Ocean展开,教师向学生展示缤纷多彩的珊瑚和美丽的海底世界,接着创设情境并播放动画:鲸鱼被大网缠住尾巴,大量的垃圾被收集在大网内,最终垃圾太多它游不动了,我们需要帮它解开身上的垃圾!通过创设“解救小鲸鱼”情境,学生能更好地融入课堂,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出对海洋和污染的思考。
2.阶段二:探究(Explore)
教师首先询问学生海洋大约占整个地球的比例,学生根据学习手册的资料推算出数值。接着教师进一步询问“如果把地球上的水都汇总在一起,变为一滴,会有多大呢?”学生联系生活和阅读学习材料后举手回答,分享观点并说明理由。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打捞小鲸鱼身上的垃圾?打捞设备的原理是什么?鼓励学生将草图绘制在学习手册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身边的材料简单模拟打捞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头脑风暴讨论打捞设备的工作原理。最后,学生通过互联网探究海洋污染的原因,并摘录防范污染的措施。
3.阶段三:解释(Explain)
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到所有水汇总到一滴也十分渺小。教师又通过一桶水、一杯水和一勺水,呈现出地球的总水量、淡水量和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淡水量,呼吁学生节约用水。接着,教师讲解打捞设备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起重臂、立柱和转台,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与教师的讲解,认识了齿轮转动与定滑轮。教师通过轮播图展示了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藏,带领学生们领略更多未知的生物。学生们分享查阅到的海洋污染原因及危害,教师辅以视频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解释与汇总:(1)肆意排放污染物影响海洋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有毒物质进入海洋,被鱼和海草吸收,最终还是会重回人类的餐桌。(2)石油泄漏不仅危害海洋生物,鸟类也会因为翅膀被污染而不能飞翔。(3)各种人类生活垃圾充斥在海洋中,致使吸管堵塞乌龟的鼻孔,垃圾填满鲸鱼的肚子。最后,教师总结学生汇报的防范污染的方法,呼吁大家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理念。
4.阶段四:工程(Engineer)
工程设计包括“设计图纸—制作模型—调试设备—维修模型”四大步骤,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改进已有的方案,并在草图上标明位置、尺寸和功能,学生利用乐高WEDO2.0套件合作进行搭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只能解答学生遇到的概念问题,对搭建过程不能进行过多干预。只有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才能在不断失败中发现与解决问题,并将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及改进的地方记录在学习手册上。此外,教师需要关注动手能力较差的小组,发放搭建模型图纸,增加学生信心和推进工程的进度。 5.阶段五:丰富(Enrich)
该环节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从模型的功能设计上进行拓展制作。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们知识迁移:将打捞机器与平板相连接,编写代码控制打捞机器的运行,进一步说明上升与下降要编写声音和颜色的代码。同时,教师还补充问题:如果小鲸鱼身上的垃圾很重,目前的设备还能顺利解救它吗?学生通过讨论与改装,不断地编写调试代码、增重打捞臂末端重量、调整零件组合、减少齿轮数量,使模型更加完善。
6.阶段六:评估(Evaluate)
教师准备一个装满水的透明塑料盒,用吸铁石与回形针模拟海洋中的垃圾,根据垃圾大小赋予不同的分值。首先,学生们依次展示搭建的模型,阐述模型的分工、特点、功能以及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提出问题。随后学生运行垃圾打捞器,计算在90秒内获得的分值,教师根据“美观性”“实用性”和“创意性”对作品进行评估。最后的小组总分是将打捞分数与教师评分相结合,所有小组演示结束后,教师根据总分选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与奖励。在学生汇报演示过程中,学生们都觉得清理垃圾刻不容缓,人类不应该乱扔垃圾,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搭建经验交流环节,学生们还分享了遇到的困难,并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了原理,如第二组打捞模型设计失误,忽视了水的浮力,从而不能下潜;第六组代码逻辑异常,打捞设备动作缓慢;第八组因为摩擦力太大,设备无法拖动垃圾。课程表明,在6E教学模式下,STEM课程层层递进且互相关联,学生们不但掌握了海洋的知識,而且通过团队合作搭建模型解决真实情景的问题,最终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总结反思
本次环境教育STEM课程采用6E教学模式,聚焦“打捞海洋垃圾”,学生不仅加深了与海洋的关联性,了解海洋的资源与目前存在的污染,同时运用工程思维开展科学探究,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最终顺利解救了小鲸鱼。由此可见,STEM课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成长必备的品质与能力。本课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应该增加学生探究与讨论的时间,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知识与策略。此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生学习支架的构建,将复杂的任务转变为多个小项目,在提供模拟软件的同时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教师需要将重心放在学习单的设计上,由于学生们不愿意填写大量文字内容,教师可以精简知识点并提高学习单整体的美观性与趣味性。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多学科知识,提高STEM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将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渗透进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们的潜能,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莉莉. 幼儿英语教学中寓以环保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索——评《只有一个地球》[J]. 环境工程,2020,38(3): 198.
李天露. 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政策解读及其启示[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Rodger W. Bybee. Guest Editorial: The BSCS 5E Instructional Model: Personal Reflections and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s[J]. Science and Children,2014,51(8):10-13.
Burke, B.N. The ITEEA 6E Learning By Design Model: Maximizing Informed Design and Inquiry in the Integrative STEM Classroom[J].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Teacher,2014,7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