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我校开始在新高一实行新的课堂改革措施,学校要求“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的高效课堂范式,把教学分为四个步骤:以案导学,查知学情;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提升认知;当堂检测,实现迁移。下面谈谈我们数学组的一些做法。
一、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数学组各位老师群策群力共同合作,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将一周的任务分配下去然后研究每节课的重难点例题、习题等等。按照统一的模板对导学案进行编制。导学案分为新授案和复习案两种类型。
(一)新授课导学案
(1)课程目标。包括使用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需要预习教材的哪一部分。
(2)课前预习案。包括预习自测、我的疑问。课前预习案将书本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定义定理性质以问题的形式或者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自己完成,并让学生记录我的疑问,听课时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为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好铺垫。第二部分的预习自测是将围绕定义定理性质设置3~4道习题,题目不宜过难或过偏,这两部分学生在头一天完成。教师每节课前要收上来批改,掌握学生的预习状况,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课上由教师或者做对的同学释疑解答。
(3)课堂探究案。包括探究问题,精选例题和变式,巩固提高。就数学新授课导学案而言,导学案编制的重点是自主探究。自主探究的内容可以是问题情境的形式,设置2~3个与新知相关的问题。以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为例,我们设置了探究问题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怎样推导?探究问题二:怎样用函数的观点来分析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1)d(n∈N*)?典型例题的内容主要是选择一些既能巩固新知又能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经典例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知识问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析问题,巩固新知识,总结数学思想方法。根据题目的难度,题量控制在2~3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时间在二十分钟左右。每个问题都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得教学模式。知识点由老师讲解板书强调变成了由学生探究形成结论,学生明确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运用起来就更会得心应手。在每个探究问题后都配有相应的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知识点在题中得到了练习和升华。对于好的同学,我们设置了1~2道巩固提高题目,起到拔高和试炼高考的作用。
(4)当堂检测。题量控制在3~4个,时间约为5~8分钟,编制题目的数量视题目的难度而定,该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水平,重点例题可以变式后再次出现,基础题可以进一步延伸或拓展,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并达到对题目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这部分就考查本节课所学所讲,随堂考随堂讲,学生的问题暴漏明显,教师反馈及时。
(5)我的反思。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学生对课前预习时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再思考,在导学案的空白部分写上自己的学习反思,重点问题要进行后续性矫正并记入自己的纠错本或笔记本上。
(二)复习课导学案
(1)知识点回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本节课知识点的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2)链接教材易错易混。题量为8个题左右,难度适中,可以在教材中选题进行改编。学生在完成这部分题目时要把每道题要考查的知识点写清楚,即发现了自己知识点上存在的漏洞,又提醒学生无论何时都要重视教材。这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选编题目,教师在每节课前收上来批改,对于学生共性的错误,上课重点强调。
(3)考点互动典型例题。精选4~5道例题,对接高考。每道例题考查什么,学生的易错点在哪里,教师都要有提前的预判,每道例题都配有1~2道变式题,学生即听及练,效果明显。
(4)课堂总结。学生把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思想方法总结升华。学生要把易错题整理清楚,做好课后反思总结。
(5)跟踪联系试炼高考。教师选择这部分内容的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近5年的高考题2~3道,让学生知道高考这部分要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难度,让学生有自信,不畏惧高考,迎头赶上。
(6)实战演练课后作业。作业要配合本节课复习内容,教师要全批全改,批改及时反馈到位。
二、成效和思考
通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老师和学生都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得精,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参与面广,学生学得比较扎实,课堂学习效率高。同时由于知识掌握好了,解题速度及准确性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激发了学习兴趣、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我才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由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执行训练向主动追求知识、主动探究知识转化。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潜能,学习的合作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地激发和表现。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逐渐摆脱了依赖性和惰性,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表现出的能力让老师刮目相看。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触动较大,促使教师重新认识、定位学生。
第三,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问题意识;转变学习方式,增强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并进行小组记分评比,每月总结,对优胜小组班级进行奖励,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改变了学习方式。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置于一种探究的学习状态之下,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第一是学生预习模式,实行以教学案为线索的实实在在的预习,使整个学习前移;第二是学生学习模式由以前的课堂解决一切的“一餐制”改为现在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的“三餐制”。所体现的是:教师讲的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第一,学案的编制要更加规范,题目选择、知识点的设置更有针对性和实效,还需要备课组教师更加精心,经过摸索实践后能够编制成书。
第二,备课组老师分工要明确,认真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一个人耽误拖延就会影响整个教育教學过程。
第三,教师在使用学案教学时要能够紧紧把控学生,不能因为辅导批改检查督促不到位而影响教学效果。
第四,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走过场流于形式,问题设置要到位有效,才能收到教学效果。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探究更加适合于本校的新课改实施方案,为提高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努力。
一、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数学组各位老师群策群力共同合作,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将一周的任务分配下去然后研究每节课的重难点例题、习题等等。按照统一的模板对导学案进行编制。导学案分为新授案和复习案两种类型。
(一)新授课导学案
(1)课程目标。包括使用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需要预习教材的哪一部分。
(2)课前预习案。包括预习自测、我的疑问。课前预习案将书本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定义定理性质以问题的形式或者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自己完成,并让学生记录我的疑问,听课时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为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好铺垫。第二部分的预习自测是将围绕定义定理性质设置3~4道习题,题目不宜过难或过偏,这两部分学生在头一天完成。教师每节课前要收上来批改,掌握学生的预习状况,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课上由教师或者做对的同学释疑解答。
(3)课堂探究案。包括探究问题,精选例题和变式,巩固提高。就数学新授课导学案而言,导学案编制的重点是自主探究。自主探究的内容可以是问题情境的形式,设置2~3个与新知相关的问题。以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为例,我们设置了探究问题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怎样推导?探究问题二:怎样用函数的观点来分析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n~1)d(n∈N*)?典型例题的内容主要是选择一些既能巩固新知又能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经典例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知识问题化,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析问题,巩固新知识,总结数学思想方法。根据题目的难度,题量控制在2~3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时间在二十分钟左右。每个问题都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得教学模式。知识点由老师讲解板书强调变成了由学生探究形成结论,学生明确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运用起来就更会得心应手。在每个探究问题后都配有相应的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知识点在题中得到了练习和升华。对于好的同学,我们设置了1~2道巩固提高题目,起到拔高和试炼高考的作用。
(4)当堂检测。题量控制在3~4个,时间约为5~8分钟,编制题目的数量视题目的难度而定,该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水平,重点例题可以变式后再次出现,基础题可以进一步延伸或拓展,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并达到对题目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这部分就考查本节课所学所讲,随堂考随堂讲,学生的问题暴漏明显,教师反馈及时。
(5)我的反思。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学生对课前预习时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再思考,在导学案的空白部分写上自己的学习反思,重点问题要进行后续性矫正并记入自己的纠错本或笔记本上。
(二)复习课导学案
(1)知识点回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本节课知识点的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2)链接教材易错易混。题量为8个题左右,难度适中,可以在教材中选题进行改编。学生在完成这部分题目时要把每道题要考查的知识点写清楚,即发现了自己知识点上存在的漏洞,又提醒学生无论何时都要重视教材。这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选编题目,教师在每节课前收上来批改,对于学生共性的错误,上课重点强调。
(3)考点互动典型例题。精选4~5道例题,对接高考。每道例题考查什么,学生的易错点在哪里,教师都要有提前的预判,每道例题都配有1~2道变式题,学生即听及练,效果明显。
(4)课堂总结。学生把这节课的重点知识,思想方法总结升华。学生要把易错题整理清楚,做好课后反思总结。
(5)跟踪联系试炼高考。教师选择这部分内容的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近5年的高考题2~3道,让学生知道高考这部分要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难度,让学生有自信,不畏惧高考,迎头赶上。
(6)实战演练课后作业。作业要配合本节课复习内容,教师要全批全改,批改及时反馈到位。
二、成效和思考
通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老师和学生都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得精,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参与面广,学生学得比较扎实,课堂学习效率高。同时由于知识掌握好了,解题速度及准确性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激发了学习兴趣、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我才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由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执行训练向主动追求知识、主动探究知识转化。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潜能,学习的合作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地激发和表现。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逐渐摆脱了依赖性和惰性,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表现出的能力让老师刮目相看。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触动较大,促使教师重新认识、定位学生。
第三,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问题意识;转变学习方式,增强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并进行小组记分评比,每月总结,对优胜小组班级进行奖励,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改变了学习方式。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置于一种探究的学习状态之下,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第一是学生预习模式,实行以教学案为线索的实实在在的预习,使整个学习前移;第二是学生学习模式由以前的课堂解决一切的“一餐制”改为现在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的“三餐制”。所体现的是:教师讲的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第一,学案的编制要更加规范,题目选择、知识点的设置更有针对性和实效,还需要备课组教师更加精心,经过摸索实践后能够编制成书。
第二,备课组老师分工要明确,认真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一个人耽误拖延就会影响整个教育教學过程。
第三,教师在使用学案教学时要能够紧紧把控学生,不能因为辅导批改检查督促不到位而影响教学效果。
第四,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走过场流于形式,问题设置要到位有效,才能收到教学效果。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我们不断摸索探究更加适合于本校的新课改实施方案,为提高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