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课的“导入教学技能与课尾教学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对导入教学技能的探究。导入教学技能,是“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这个大课题下,一个十分重要的具体课题,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课尾教学策略运用得是否恰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运用得好,可收到“锦上添花”之功。所以,切莫只重视导入教学的设计而轻视课尾教学的设计。
  【关键词】有效教学导入教学技能课尾教学策略综合导入课尾教学策略
  一、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教学技能有以下七种:
  1.1实验导入
  这种导入新课的特征是教师从演示新的物理现象入手,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一般在演示终了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解释这一新的现象,或要他们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例如,在学习失重现象时,在饮料瓶的下方戳一个小孔,瓶中灌水,手持饮料瓶,小孔中有水喷射出。放手让瓶子自由下落,观察喷水的变化情况,发现瓶子在自由下落过程中没有水喷出来了。
  又如,让一个学生站在体重计上,下蹲、起立,并用实物投影仪把指针变化情况投影到屏幕上,观察人对体重计压力的变化情况,发现体重计的读数有时比重力小,有时比重力大。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现象呢?同学们顿时兴趣昂然。
  由于演示实验所提供现象的新颖性和生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寻根究底,积极思考。
  1.2用生活现象导入
  这种方式的特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技术、自然现象中所观察过的、并与新课有关的物理现象中的典型问题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们给以科学的解释,并由此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一课题时,向学生提出:下雨时,你想越过一片空地从一栋房子到另一栋房子去,假设你没有带雨伞,是跑着过去还是走着过去好呢?毫无疑问,这样的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去追求答案,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感到亲切而自然。
  1.3故事导入
  这种方法是教师通过用科学史料性的故事,提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其最大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能培养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探究发明的思路。是颇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共振现象”时可采用“塔科马狭桥的倒塌”来引入。从前在美国塔科马有一座著名的狭桥。这座桥在施工时发生过摆动,不时的振动使修桥工人感到晕眩。桥竣工通车后,摇摆得更厉害。它吸引了不少远方的客人驾车到此一游,为的是寻求刺激,尝试汽车驶过摇摇晃晃的狭桥时的滋味。在某些日子里,桥身上下振动的幅度达1.5m,使得驾驶员看不见在他前面行驶的汽车。一天早上,桥突然停止振动,不一会儿它疯狂地扭转振动越来。30min后第一块路面开始坠入水中,接着有200m长的路面断开,然后振动停止了几分钟,最后又发生新的振动,将残留的桥面全部掀到水里。事后人们对狭桥的设计总是找不出可以指责的地方,因为当时人们对于吊桥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知道很少。这场灾难在当时说来是属于不可预测的(或是将不可抗拒的),但它对以后的大桥设计影响颇大由这个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听讲必定更加专注投入。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些关于物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发展和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设疑导入
  这种方法是穿插在以上三种方法之中的,也可独立使用。
  例如,在学习“透镜成像作图法”时,可先设置第一个疑点:显示一张投影片,问大家是否能看清上面的字?(当然看不清),在不走近的情况下,有无办法使大家都能看清呢?接着用投影仪解决了这个问题,说明这是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再通过回忆透镜成像的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透镜成像规律。接着通过实例,设置第二个疑点,说明实验法的不足,从而引入较简便的易操作的研究方法──作图法。
  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除了使学生感到引入新的概念或方法的必要性以外,还有助于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可以把新知识和学生既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教材之间的内存联系,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1.5复习导入
  由既有知识导入新课就是利用物理学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新知识作为既有知识在逻辑上必然的继续和发展,显示出学习新课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动力学”的开始,教师向学生指出,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只研究了运动的各种形式,没有涉及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运动或那种运动。我们不仅要知道这种和那种运动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而且还必须知道产生这种运动或那种运动的原因。这种要求不仅是物理学的要求,而且也是实践上的要求。例如,控制机器的运转、交通工具的速度和人造卫星的转轨等等,这就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要使物体的运动符合人们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物理运动规律去思考和设计。
  1.6直接导入
  这种导入只起“开门见山”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本课的目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尽量不采用。
  1.7综合导入
  事实上,很多新课的导入都不可能是仅限于前面的六种导入方式,六种导课方式还可以加以综合运用、灵活选择。不少教师还有所发明创新。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采用,导入方式変得愈来愈丰富多样。例如,在学习“功率”时,提出:把汽车轮胎换大些是否会跑得更快?就是既有生活现象的导入,又有设疑导入两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课尾教学策略有以下四种:
  2.1概括型
  对当堂所学内容加以梳理、概括,排列组合,使所学知识由零散变为集中,同时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所授内容更为清晰,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例如,学完“弹力”这一课后,可作如下概括:   弹力1.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2.大小方向:⑴大小:略⑵方向:略3.判断方法:⑴直观法⑵假设法(撤离法)4.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kx
  2.2思考型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因此,在授完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启发学生思索,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条理化,而且使知识得到升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完“牛顿第三定律”这节内容后,可留给学生这样一道思考题:“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那么物体是否也吸引地球呢?”通过这个思考题的引导和启迪,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得以激发,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从而牢固地明确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的规律。
  2.3实验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一堂课结尾时,可布置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课外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这样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可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完“光的折射”这节内容后,让学生课后作如下观察:放置盛满的一盆水,首先观察盆底的视深是否比不满水时浅了,考虑:视深比实深变浅了多少?然后再将一只竹筷的一部分斜插入水中,观察竹筷是否和原来一样直,如果不一样,那又是为什么?你能作出光路图分析吗?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再如,还可以让学生课后找一块厚玻璃砖压住书上的字,现在不从正上方观察,而改成在玻璃砖的侧面观察能发现什么现象?(不可能看到字的像!)你能否用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证明这一现象?
  这样不仅扩展学生知识领域、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物理兴趣、爱好和独立操作能力。
  2.4悬念型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前后课联系非常密切的知识,常采用方法为:嘎然而止,留有余地,这样能开启才智,鼓励求索。先设“悬”立“疑”,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对新知识的强力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完“力的合成”之后,提出疑问:一个力可以代替几个力并能使作用效果不变,反过来,几个力是否也可以代替一个力,其作用效果不变吗?
  设置这一疑问,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去探求下一堂课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带着悬念去研究、学习新的问题,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
  总之,课尾教学策略运用是否恰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运用得好,可收到“锦上添花”之功;策略失当,又会留下“虎头蛇尾”之感。因此,要想使一堂课更完美、更成功、更具有效性,就应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其他文献
罗晓东简介罗晓东,字云天。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淄博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主任。1943年10月出生
一堂优质的课堂主题呈现,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准确地掌握课堂的基本思想和重点内容;一堂优质的课堂主题呈现,能化难为易,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课堂知识.本文从三位老师三堂公
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历经生物教学几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甚多,确实有些浅陋的见解和体会,还望各位同仁来帮助探讨和提升。  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
期刊
【摘要】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和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和作风。但在中学物理教师中存在“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观点。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关注,改变他们的看法。  【关键词】实验思想和方法中学物理试验的重要性物理实验  90年代初实行了教师定量工作制,在物理教师工作的定量中未考虑实验这项繁琐复杂的工作任务。削弱了实验这一环
11月11日至14日,交通运输部党组在部党校组织开展了两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轮训班,部党组在部全体成员和来自部机关、在京直属单位的810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当今,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化学课的有效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
期刊
【摘要】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实验为基础。科学探究是贯穿于化学新课程的主要特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化学实验探究是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方式,也是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因而设计实施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课教学创新设计创新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它
【摘要】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为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帮助。  【关键词】课堂教学积极参与方法  1课堂教学积极参与的涵义  1.1积极参与是指课堂上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使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特定时
【摘要】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现今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仍是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配套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
【摘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师需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拓宽教学内容,挖掘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升华生命教育的情感体验;整合广阔的教学资源,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实践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球上包括人在内的生命。社会发展、生物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