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诊断依据泌尿系B超、IVU、CT、膀胱镜检及病理.23
【机 构】
:
厦门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 福建,361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诊断依据泌尿系B超、IVU、CT、膀胱镜检及病理.2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膀胱规律灌注2年,10例术后行膀胱内即刻灌注1次.结果 25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25例随访3月~15年,3例膀胱内复发.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非浸润性泌尿上皮良性肿瘤,TURBT是其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但需定期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对膜性肾病患者TRPC6与Podocalyx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8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
背景 长期住院的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大多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由检查、治疗等措施造成的贫血被称为“医源性贫血”.因医源性贫血常需输血治疗,而异体输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的水平及复方861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LN患者83例,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
背景 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引起肌阵挛日益引起关注,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就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为临床上对该副作用预防策略的选用提供参考. 内容 综述
骨性关节炎(O A )是一种由于老年及可能的其他创伤引起的非炎症性退行性疾病,目前在全球属于常见疾病,患者分布广泛。该病致病因素繁杂,可能的致病机制有多种,其确切致病机制的研究
背景 近几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URI)造成神经元凋亡的机制被广泛研究.钙离子平衡发生紊乱、活性氧生成增多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内质网内大量的未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是新发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第一个同系物,ACE2与ACE结构虽部分相似,但功能特性却不同.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ACE2与ACE共同参与血管紧张素代谢,调节心血管系统活动,研究发现ACE2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脏、生殖等系统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