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涨价虽然可以把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缓解利润压力,但是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销售压力,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来自进口葡萄酒方面的威胁。
作为一件事实,长城涨价已经存在,虽然张裕、王朝等几大国产葡萄酒巨头表示,近期暂无提价计划,但是由此而引发的余波还远远没有过去。排除内因,长城涨价的外部环境,是所有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共同面对的。
价格已触底
自2002年中粮华夏以“离经叛道”般的方式推出15—18元一瓶的解百纳以来,高高在上的葡萄酒降价风潮开始愈演愈烈。2008年底,张裕创立之初的子品牌——麟球重出江湖,万众推测会“与奢侈品挂上钩”的它,市场售价竟然是18元一瓶,最贵也仅卖到32元。如今,市场上10元左右的葡萄酒依旧不在少数。
与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截然相反的是,葡萄酒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前不久,张裕公司公布了2010年葡萄收购价格,其中赤霞珠糖度18.5度每公斤为4.0元,20.5度5元;蛇龙珠18度4.2元,20度5.2元,与往年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云南弥勒葡萄收购价维持在4—5元/公斤,宁夏糖度在22度以上的葡萄收购价每公斤最低4.2元,比去年增加0.4元,糖度23度以上的达到了6元,比去年增加0.4至0.8元。
除了葡萄外,生产一瓶葡萄酒还需要酒瓶、酒标、胶帽、木塞等原材料,另外还有机器损耗、水电气费用、工人工资、管理费用以及税收等。在记者采访时,多位葡萄酒生产商表示:“好多都涨了,员工工资、水电燃气、包材价格等,每一项均摊到一瓶葡萄酒上单看都不算多,积少成多,所有的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还需要借助销售网络才能分销到消费者的手中。再加上渠道费用和宣传推广费用,河北昌黎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葡萄酒酿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各种成本加在一起,一瓶普通干红的成本最低也要近20元。”
“在北京超市,我竟然看到一些国产葡萄酒才卖十几块钱,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从事过白酒、进口红酒销售的柳雅缤提出质疑,“这么低的价格,让人不得不怀疑产品品质。” 他分析认为,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是国内酒水企业在低端市场惯用的竞争手法,“卖这么低,说明国内葡萄酒低端市场的竞争何其激烈。只不过,这样的价格企业基本上没有任何利润可言。”
涨与不涨的难题
在通胀预期环境下,涨价几乎成为所有行业面临的议题。对于国产葡萄酒行业来说,除此之外,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难题——原酒短缺。
葡萄酒行业中有一句俗语叫“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源,国内原酒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局面,“近年来,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急剧增长,葡萄酒生产量一直在放大,虽然葡萄种植面积也在拓展,但是整体存在吃不饱的现象。”致力于葡萄酒原浆的生产销售和OEM代加工业务的丘比特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戚立昌告诉记者。据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的《2009—2010年度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葡萄酒产量96万吨,在酒类产品中占比1.6%。虽然所占比例的基数低,但是产量却连续七年来一直保持了18.8%的复合增长率。根据国家葡萄、葡萄酒发展规划,2010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66.67千公顷,到2015年将达到100千公顷。依此推算,原酒供不应求的局面将继续维持,只能靠进口来解决原酒不足的缺口。戚立昌告诉记者:“受葡萄收购价格上涨影响,国内原酒价格总体上涨,增长幅度约10%,明年将在15%以上。”
近日,北大光华葡萄酒协会秘书长朱东飞预测:“年底前葡萄酒可能会再次涨价,涨价的幅度不会大,应该在10%以内。”威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砚田表示,近阶段,物价几乎全线上涨,酒行业也有压力。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也直言:“企业在规模扩大过程中,投资者要求回报,员工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整个物价指数的变化,尤其是原料价格的变动,企业都会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企业所在行业的地位,以及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通过价格的调整来实现企业利润。”对于是否存在涨价意向,周洪江并未明确表态。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可敬告诉记者,王朝的价格尚无调整,自己也未曾听到公司涨价信息。孙砚田也表示,威龙可以通过科学管理转化成本上涨压力,暂时不会涨价,“以后还要根据市场变化再做调整。”
不过,张裕副总经理孙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袒露心声:“现在物价涨得太厉害了,粮、油的价格都在涨,葡萄酒产品价格不涨能行吗?其实大家都想涨,但涨价是把双刃剑。”
进口酒压力
涨价虽然可以把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缓解利润压力,但是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销售压力,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来自进口葡萄酒方面的威胁。
虽然依靠价格、地缘等优势的国产葡萄酒目前仍然占据着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随着近年来进口酒在中国市场推广力度的增进,高、中、低价位阶梯的逐渐分明,进口酒以愈来愈强的姿态对国产葡萄酒进行着有力冲击。这种冲击,正在从高端葡萄酒市场向中低端蔓延,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度仅大陆在售的进口葡萄酒品牌就达到1386个,专门从事进口葡萄酒经销与流动业务的企业达到24137家,今年上半年沿海省份葡萄酒进口额同比增长七成以上。
据孙砚田介绍,葡萄酒文化起源于国外,进口酒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普遍优于国产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高端市场相对国产酒品类的单一,几百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酒给予消费者很大的选择空间。并且,近两年进口葡萄酒价格整体重心下移,部分中低价位的进口酒性价比甚至优于同价位的国产酒。在低端产品上,由于关税等因素,进口酒远远比不上国产葡萄酒的价格优势。不过,人民币升值使得国外1—2欧元的餐酒过关进入中国后成本可控制在20元左右,有的批发商30元左右就可以发货。显然,在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口葡萄酒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给国产葡萄酒的压力不小。
一旦国产葡萄酒提价,进口葡萄酒是否会“趁虚而入”?这是国产葡萄酒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孙砚田认为,想要规避成本过高的风险,国产葡萄酒应该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比如威龙打造有机酒,就是期望借助酿造优秀品质的产品,提高自己的中高端品牌形象。”面对进口酒的威胁,刘可敬则认为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应该摒弃单兵作战,相互协作,“不过,市场是国际化的大市场,保护民族产业需要好好谋划。”
作为一件事实,长城涨价已经存在,虽然张裕、王朝等几大国产葡萄酒巨头表示,近期暂无提价计划,但是由此而引发的余波还远远没有过去。排除内因,长城涨价的外部环境,是所有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共同面对的。
价格已触底
自2002年中粮华夏以“离经叛道”般的方式推出15—18元一瓶的解百纳以来,高高在上的葡萄酒降价风潮开始愈演愈烈。2008年底,张裕创立之初的子品牌——麟球重出江湖,万众推测会“与奢侈品挂上钩”的它,市场售价竟然是18元一瓶,最贵也仅卖到32元。如今,市场上10元左右的葡萄酒依旧不在少数。
与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截然相反的是,葡萄酒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前不久,张裕公司公布了2010年葡萄收购价格,其中赤霞珠糖度18.5度每公斤为4.0元,20.5度5元;蛇龙珠18度4.2元,20度5.2元,与往年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今年云南弥勒葡萄收购价维持在4—5元/公斤,宁夏糖度在22度以上的葡萄收购价每公斤最低4.2元,比去年增加0.4元,糖度23度以上的达到了6元,比去年增加0.4至0.8元。
除了葡萄外,生产一瓶葡萄酒还需要酒瓶、酒标、胶帽、木塞等原材料,另外还有机器损耗、水电气费用、工人工资、管理费用以及税收等。在记者采访时,多位葡萄酒生产商表示:“好多都涨了,员工工资、水电燃气、包材价格等,每一项均摊到一瓶葡萄酒上单看都不算多,积少成多,所有的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还需要借助销售网络才能分销到消费者的手中。再加上渠道费用和宣传推广费用,河北昌黎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葡萄酒酿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各种成本加在一起,一瓶普通干红的成本最低也要近20元。”
“在北京超市,我竟然看到一些国产葡萄酒才卖十几块钱,觉得特别不可思议。”从事过白酒、进口红酒销售的柳雅缤提出质疑,“这么低的价格,让人不得不怀疑产品品质。” 他分析认为,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是国内酒水企业在低端市场惯用的竞争手法,“卖这么低,说明国内葡萄酒低端市场的竞争何其激烈。只不过,这样的价格企业基本上没有任何利润可言。”
涨与不涨的难题
在通胀预期环境下,涨价几乎成为所有行业面临的议题。对于国产葡萄酒行业来说,除此之外,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难题——原酒短缺。
葡萄酒行业中有一句俗语叫“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源,国内原酒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局面,“近年来,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急剧增长,葡萄酒生产量一直在放大,虽然葡萄种植面积也在拓展,但是整体存在吃不饱的现象。”致力于葡萄酒原浆的生产销售和OEM代加工业务的丘比特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戚立昌告诉记者。据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的《2009—2010年度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葡萄酒产量96万吨,在酒类产品中占比1.6%。虽然所占比例的基数低,但是产量却连续七年来一直保持了18.8%的复合增长率。根据国家葡萄、葡萄酒发展规划,2010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到66.67千公顷,到2015年将达到100千公顷。依此推算,原酒供不应求的局面将继续维持,只能靠进口来解决原酒不足的缺口。戚立昌告诉记者:“受葡萄收购价格上涨影响,国内原酒价格总体上涨,增长幅度约10%,明年将在15%以上。”
近日,北大光华葡萄酒协会秘书长朱东飞预测:“年底前葡萄酒可能会再次涨价,涨价的幅度不会大,应该在10%以内。”威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砚田表示,近阶段,物价几乎全线上涨,酒行业也有压力。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也直言:“企业在规模扩大过程中,投资者要求回报,员工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随着整个物价指数的变化,尤其是原料价格的变动,企业都会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企业所在行业的地位,以及市场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通过价格的调整来实现企业利润。”对于是否存在涨价意向,周洪江并未明确表态。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可敬告诉记者,王朝的价格尚无调整,自己也未曾听到公司涨价信息。孙砚田也表示,威龙可以通过科学管理转化成本上涨压力,暂时不会涨价,“以后还要根据市场变化再做调整。”
不过,张裕副总经理孙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袒露心声:“现在物价涨得太厉害了,粮、油的价格都在涨,葡萄酒产品价格不涨能行吗?其实大家都想涨,但涨价是把双刃剑。”
进口酒压力
涨价虽然可以把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缓解利润压力,但是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销售压力,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来自进口葡萄酒方面的威胁。
虽然依靠价格、地缘等优势的国产葡萄酒目前仍然占据着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随着近年来进口酒在中国市场推广力度的增进,高、中、低价位阶梯的逐渐分明,进口酒以愈来愈强的姿态对国产葡萄酒进行着有力冲击。这种冲击,正在从高端葡萄酒市场向中低端蔓延,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度仅大陆在售的进口葡萄酒品牌就达到1386个,专门从事进口葡萄酒经销与流动业务的企业达到24137家,今年上半年沿海省份葡萄酒进口额同比增长七成以上。
据孙砚田介绍,葡萄酒文化起源于国外,进口酒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普遍优于国产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高端市场相对国产酒品类的单一,几百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酒给予消费者很大的选择空间。并且,近两年进口葡萄酒价格整体重心下移,部分中低价位的进口酒性价比甚至优于同价位的国产酒。在低端产品上,由于关税等因素,进口酒远远比不上国产葡萄酒的价格优势。不过,人民币升值使得国外1—2欧元的餐酒过关进入中国后成本可控制在20元左右,有的批发商30元左右就可以发货。显然,在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口葡萄酒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给国产葡萄酒的压力不小。
一旦国产葡萄酒提价,进口葡萄酒是否会“趁虚而入”?这是国产葡萄酒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孙砚田认为,想要规避成本过高的风险,国产葡萄酒应该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比如威龙打造有机酒,就是期望借助酿造优秀品质的产品,提高自己的中高端品牌形象。”面对进口酒的威胁,刘可敬则认为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应该摒弃单兵作战,相互协作,“不过,市场是国际化的大市场,保护民族产业需要好好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