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四川江津有一位袍哥传奇人物,人称“李大爷”,他就是江津义字袍哥总舵爷李贡秋。
李贡秋1896年出生于江津南部山区嘉平场乡下,祖上以农耕为业。但他从小就不想干这种既苦又累的农活,十五六岁就混迹于嘉平场的各大茶馆。24岁那年,他正式“嗨”了袍哥(加入袍哥组织),成了袍哥里的小老幺。
1930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李贡秋一家搬到长江边的江津县城。因为与当时任江津县征收局长的重庆袍哥义字总社社长冯什竹扯上了些关系,李贡秋在江津城最热闹的地段大什字组建了大明社,自任社长,成为江津义字袍哥大明社的掌舵人。原来排名的小老幺,今日成为舵爷,人们开始称他为“李大爷”。此后,有了江湖地位的“李大爷”一路扶摇直上,很快成为当时江津富豪之一。
成了富豪的李贡秋打起了“慈善牌”。1933年,他主持募捐修建了江津龙华寺,自任龙华寺理事会理事长。龙华寺在全县各乡镇设有小坛馆,在江津县城设立“江津龙华寺院慈善会施药处”,向贫困者免费发放药品。一时龙华寺在全县形成很大影响,远近的善男信女都来此募捐善款。
李贡秋因此大发其财后,又成立了利群商号,打的仍是“做好事、办善事”的旗帜,而他自己也收获了“大善人”的赞誉。
抗日战争时期,江津成了日本占领区难民的“迁建区”之一。1938年年底,作为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的母亲宋氏也来川避难。
卫立煌,1897年生于安徽合肥,青年时曾任孙中山警卫,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曾指挥了历时1个多月,歼敌2万余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战役——忻口战役。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
就是这样一位被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为“国军中最能干的将领”,被美国《中国人名大辞典》称为“常胜将军”的著名抗日爱国高级将领,他的母亲宋夫人,并没有因儿子的显贵而四处张扬。她不露声色地与同乡一道来到江津,与佣人一起租住在李贡秋院内。
李贡秋并不知道来人的真实身份,只是见这位宋夫人年老体弱,语言不通,就给予很多关照。她初来时,小院没有照明物,李貢秋立即派人送来多盏马灯,后来又安上煤气灯,最后还帮着装上了电灯。江津当时多靠人工挑水,李贡秋又给宋夫人家安上竹筒小槽,解决了用水问题。为给宋夫人解闷,李贡秋还专门送来戏票。宋夫人看了一次后说:“这川戏我是无法看懂的了……”李贡秋就叫自己的丫环陪看,随时向宋夫人解释戏文。平素宋夫人遇到困难,向李贡秋问这问那,或提点小要求,这李贡秋总是解释或想着法子帮她解决。如果有解决不了的,就说“这事干不起了……”
1941年3月,卫立煌从第一战区回到重庆述职,派人来江津接宋夫人相聚。宋夫人对儿子说:“江津李先生是个大好人、大善人,帮我做了许多好事……”母亲的意思是要儿子“相机回报”。卫立煌将此事记在了心里。
这年年底,卫立煌从水路去成都,路过江津,江津县长卿科和在乡军长夏仲实与地方绅士设宴款待。大家落座后,卿县长一一向卫立煌介绍客人。完毕,卫立煌问道:“江津义字旗下大明社袍哥李贡秋大爷可好?能否请来相见?”此话一出,满座皆惊。卿县长立即差人请来李大爷。
李贡秋到后,卫立煌也不多说,就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一口不谈帮助母亲之事,只是亲奉酒菜,尽赞袍哥之义气。宴席完后,卫立煌还伸出手拉着李贡秋说:“来渝一定到我公馆一聚,我有要事相商……”此话一出,众人更是目瞪口呆。
不几天,李贡秋就被县政府任命为江津救济院院长。救济院内设有施药所、贫民食堂、养老残废所等。这下,在国民政府的官方花名册中,袍哥大爷李贡秋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从此,李贡秋在江津身价陡增。他被推举为江津全县义字袍哥的总舵把子,并开始干预县政,常为自己的兄弟谋求乡镇长之职,以至当时江津的乡镇长多出李门之下。有人形容此时的李大爷,“走在大街上,衣角都会撩倒人的”。
但是好景不长。1943年开春,李大爷背着家人和袍哥组织挟持来江津演出川剧的演员小丽娥到重庆街头漫游。袍哥人家干种这事,是犯忌的。但李大爷自持能量大,事事都能摆平,于是就越了雷池。
重庆的袍哥中有嫉妒李贡秋的,便唆使重庆卫戍部稽查处特务张利林来“办”他。张跟踪李贡秋几天,终于在重庆有名的章华戏院找到了机会。这天晚上,李贡秋搂着小丽娥在包厢里看戏,张利林上前,借了个争风吃醋之名,与李贡秋发生抓扯。抓扯中张利林有意露出手枪,李贡秋发现来找茬的人带有“硬伙”,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就开始赔不是。张利林不仅抢走了小丽娥,而且重打了李贡秋两记耳光。
这耳光打得太重,李贡秋觉得大丢面子。回家后又怕事情暴露,不敢出门,忧郁重重,第三天突然头昏脑涨,脑袋下沉,第四天就不治而死。
李贡秋在江津的丧事办得非常隆重,袍哥组织成立了阵容庞大的治丧机构。全城各街道都扯上“瞒天过海”祭幛,孝狮、孝龙、孝幛无数。据说道场做了整整7天。
令人吃惊的是,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特赠铭旌,并委托其弟卫立朗亲临江津祭奠。这又在江津的官场和袍哥内引起震动,大家都在明里暗里嘀咕:“这个袍哥李大爷,和卫立煌司令长官到底是什么关系吗?……”
李贡秋1896年出生于江津南部山区嘉平场乡下,祖上以农耕为业。但他从小就不想干这种既苦又累的农活,十五六岁就混迹于嘉平场的各大茶馆。24岁那年,他正式“嗨”了袍哥(加入袍哥组织),成了袍哥里的小老幺。
1930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李贡秋一家搬到长江边的江津县城。因为与当时任江津县征收局长的重庆袍哥义字总社社长冯什竹扯上了些关系,李贡秋在江津城最热闹的地段大什字组建了大明社,自任社长,成为江津义字袍哥大明社的掌舵人。原来排名的小老幺,今日成为舵爷,人们开始称他为“李大爷”。此后,有了江湖地位的“李大爷”一路扶摇直上,很快成为当时江津富豪之一。
成了富豪的李贡秋打起了“慈善牌”。1933年,他主持募捐修建了江津龙华寺,自任龙华寺理事会理事长。龙华寺在全县各乡镇设有小坛馆,在江津县城设立“江津龙华寺院慈善会施药处”,向贫困者免费发放药品。一时龙华寺在全县形成很大影响,远近的善男信女都来此募捐善款。
李贡秋因此大发其财后,又成立了利群商号,打的仍是“做好事、办善事”的旗帜,而他自己也收获了“大善人”的赞誉。
抗日战争时期,江津成了日本占领区难民的“迁建区”之一。1938年年底,作为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的母亲宋氏也来川避难。
卫立煌,1897年生于安徽合肥,青年时曾任孙中山警卫,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曾指挥了历时1个多月,歼敌2万余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战役——忻口战役。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
就是这样一位被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为“国军中最能干的将领”,被美国《中国人名大辞典》称为“常胜将军”的著名抗日爱国高级将领,他的母亲宋夫人,并没有因儿子的显贵而四处张扬。她不露声色地与同乡一道来到江津,与佣人一起租住在李贡秋院内。
李贡秋并不知道来人的真实身份,只是见这位宋夫人年老体弱,语言不通,就给予很多关照。她初来时,小院没有照明物,李貢秋立即派人送来多盏马灯,后来又安上煤气灯,最后还帮着装上了电灯。江津当时多靠人工挑水,李贡秋又给宋夫人家安上竹筒小槽,解决了用水问题。为给宋夫人解闷,李贡秋还专门送来戏票。宋夫人看了一次后说:“这川戏我是无法看懂的了……”李贡秋就叫自己的丫环陪看,随时向宋夫人解释戏文。平素宋夫人遇到困难,向李贡秋问这问那,或提点小要求,这李贡秋总是解释或想着法子帮她解决。如果有解决不了的,就说“这事干不起了……”
1941年3月,卫立煌从第一战区回到重庆述职,派人来江津接宋夫人相聚。宋夫人对儿子说:“江津李先生是个大好人、大善人,帮我做了许多好事……”母亲的意思是要儿子“相机回报”。卫立煌将此事记在了心里。
这年年底,卫立煌从水路去成都,路过江津,江津县长卿科和在乡军长夏仲实与地方绅士设宴款待。大家落座后,卿县长一一向卫立煌介绍客人。完毕,卫立煌问道:“江津义字旗下大明社袍哥李贡秋大爷可好?能否请来相见?”此话一出,满座皆惊。卿县长立即差人请来李大爷。
李贡秋到后,卫立煌也不多说,就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一口不谈帮助母亲之事,只是亲奉酒菜,尽赞袍哥之义气。宴席完后,卫立煌还伸出手拉着李贡秋说:“来渝一定到我公馆一聚,我有要事相商……”此话一出,众人更是目瞪口呆。
不几天,李贡秋就被县政府任命为江津救济院院长。救济院内设有施药所、贫民食堂、养老残废所等。这下,在国民政府的官方花名册中,袍哥大爷李贡秋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从此,李贡秋在江津身价陡增。他被推举为江津全县义字袍哥的总舵把子,并开始干预县政,常为自己的兄弟谋求乡镇长之职,以至当时江津的乡镇长多出李门之下。有人形容此时的李大爷,“走在大街上,衣角都会撩倒人的”。
但是好景不长。1943年开春,李大爷背着家人和袍哥组织挟持来江津演出川剧的演员小丽娥到重庆街头漫游。袍哥人家干种这事,是犯忌的。但李大爷自持能量大,事事都能摆平,于是就越了雷池。
重庆的袍哥中有嫉妒李贡秋的,便唆使重庆卫戍部稽查处特务张利林来“办”他。张跟踪李贡秋几天,终于在重庆有名的章华戏院找到了机会。这天晚上,李贡秋搂着小丽娥在包厢里看戏,张利林上前,借了个争风吃醋之名,与李贡秋发生抓扯。抓扯中张利林有意露出手枪,李贡秋发现来找茬的人带有“硬伙”,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就开始赔不是。张利林不仅抢走了小丽娥,而且重打了李贡秋两记耳光。
这耳光打得太重,李贡秋觉得大丢面子。回家后又怕事情暴露,不敢出门,忧郁重重,第三天突然头昏脑涨,脑袋下沉,第四天就不治而死。
李贡秋在江津的丧事办得非常隆重,袍哥组织成立了阵容庞大的治丧机构。全城各街道都扯上“瞒天过海”祭幛,孝狮、孝龙、孝幛无数。据说道场做了整整7天。
令人吃惊的是,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特赠铭旌,并委托其弟卫立朗亲临江津祭奠。这又在江津的官场和袍哥内引起震动,大家都在明里暗里嘀咕:“这个袍哥李大爷,和卫立煌司令长官到底是什么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