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得快速发展,施工监理工作成为建筑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监理就是保证工程建设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止建设行为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工程建设费用、进度、质量按计划实现,确保工程建设科学推进,并达到节约费用、保持质量、高效运作的目的。虽说当今我国工程质量监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建议。
一、我国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分析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受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包括4个方面: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在技术方面,监理工程师除了通晓本专业的设计和施工管理,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外,还能编制本专业的概预算和招标标底,制定、洽商、管理工程合同。监理工程师还要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一定的专业学历和广泛的理论基础,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再培训后才具备资格,许多发达国家对监理人员的年龄、工龄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目前有许多单位聘请监理工程师不注意知识结构和应具备的能力,这就不能达到工程监理的目的。
通过对工程建设者的行为进行评估、督导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工程项目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避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保证工程建设费用、进度和工程质量按照计划实现,从而确保工程建设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建筑工程的领域实现了工程监理制度。至今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向着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稳步的发展。组建了一只只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监理队伍。目前我国已经有7 000一多家监理公司,受监理的项目约占到75%左右,工程监理工作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也得到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可以说我国的工程监理存在稳步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2l世纪的今天,面对各种科技的渗入,我国的工程监理面临诸多的问题。[1]
二、实行施工监理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能否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以及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服务,是其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建筑工程质量还体现着国家的综合水平和科技水平。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改革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就必须实行建设监理。时代发展的驱使下,只有由监理单位、承建商和项目业主三方参加的管理体制,才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才是符合世界標准的新体制,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三、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监理单位法律风险承担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大规模开展,不断增加了建设监理任务,使得监理责任日益重大,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的纠纷。按照监理工作的理论,如果发生了工程事故,则应根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由监理单位对第三方或业主进行赔偿,监理单位应当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如果违反则应负相应的责任,对第三方或业主进行经济赔偿。在我国,监理单位注册资本所要求的下限比较低,而且监理收费也不高,造成监理单位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从而降低了业主对监理单位的信任度,这对监理业的发展无疑是极大的阻碍。
2.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责任意识比较浅薄
在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对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内部对安全监理人员的安排不到位,企业领导在安全问题上对其不太重视,甚至有的单位就没有监理机构,有的也仅仅是几个兼职的工作人员,由他们对安全监理工作负责,这远远没有达到国家安全监理工作人员数量上的要求,显然,这是不可能满足实际安全监理工作需要的。
3.相关制度和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相关制度和市场环境还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其主要表现的问题有两个方面。(1)存在着明显的建筑工程监理区域性保护。在建筑工程监理的行业中,我国目前的发展还远没达到成熟的阶段,监理行业还没有能够达到足够的市场开放度。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某些地区有区域性垄断保护的存在,对外来企业有限制的措施,对市场有封锁的现象。(2)建立的监理制度具有局限性。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太过于关注工程质量管理,使得许多监理企业往往只具有工程监理的单一业务职能,都将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其工作的主要范围,监理工作中很少涉及工期控制、决策策划阶段、设计阶段、项目运营、投资控制、合同管理等方面,这很显然不符合工程监理所要求的全程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监理行业全面发展的明显限制。[2]
四、建筑工程监理的对策
1.加强制度构建
建立监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领域深化改革的需要。完善体制,建立良好的监理制度,应主要包括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单位对在场监理工作人员进行的惩罚制度管理和考勤制度管理,业主评价制度管理,以及项目工期控制、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运营、投资控制、合同等方面的制度管理。
2.提高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是十分关键的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关键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建筑工程监督管理队伍一定要具有高标准、高素质,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设计能力、勘察能力、对前期工作进行询问的能力等。
从总体上讲,监理人员需要提升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积极加强积累和总结日常的工作经验,以及加强对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和考核。
3.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建立建筑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并将其落实到监理工作中,提高领导的质量意识,各级领导都需要按照自己的职责负责各自的工程质量。通过多年的责任制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建立了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无论是大工程还是小工程,都需要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相关人员。同时,需要加强对监理单位资质的监管,如果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则必须进行严厉的惩处,如果违法情节比较严重的,更是应该将其资质证书予以撤销。[3] [4]
五、结语
根据本文对工程监理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工程监理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能够有效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给予建筑工程监理足够的重视,同时,随着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步调,主管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的管理、协调也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监理行业的向前发展,才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才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冬华.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2,03.
[2] 赵亚楠.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 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11).
[3] 王海英.浅究我国建筑工程监理现状与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
[4] 刘景军.浅谈施工阶段工程监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监理就是保证工程建设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止建设行为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工程建设费用、进度、质量按计划实现,确保工程建设科学推进,并达到节约费用、保持质量、高效运作的目的。虽说当今我国工程质量监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建议。
一、我国建筑工程监理的现状分析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受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包括4个方面: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在技术方面,监理工程师除了通晓本专业的设计和施工管理,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外,还能编制本专业的概预算和招标标底,制定、洽商、管理工程合同。监理工程师还要有丰富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一定的专业学历和广泛的理论基础,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再培训后才具备资格,许多发达国家对监理人员的年龄、工龄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目前有许多单位聘请监理工程师不注意知识结构和应具备的能力,这就不能达到工程监理的目的。
通过对工程建设者的行为进行评估、督导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工程项目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避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保证工程建设费用、进度和工程质量按照计划实现,从而确保工程建设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建筑工程的领域实现了工程监理制度。至今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向着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稳步的发展。组建了一只只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监理队伍。目前我国已经有7 000一多家监理公司,受监理的项目约占到75%左右,工程监理工作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也得到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可以说我国的工程监理存在稳步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2l世纪的今天,面对各种科技的渗入,我国的工程监理面临诸多的问题。[1]
二、实行施工监理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能否保证建筑工程的高质量以及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服务,是其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建筑工程质量还体现着国家的综合水平和科技水平。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改革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建立新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就必须实行建设监理。时代发展的驱使下,只有由监理单位、承建商和项目业主三方参加的管理体制,才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才是符合世界標准的新体制,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三、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监理单位法律风险承担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大规模开展,不断增加了建设监理任务,使得监理责任日益重大,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的纠纷。按照监理工作的理论,如果发生了工程事故,则应根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由监理单位对第三方或业主进行赔偿,监理单位应当承担履行合同的义务,如果违反则应负相应的责任,对第三方或业主进行经济赔偿。在我国,监理单位注册资本所要求的下限比较低,而且监理收费也不高,造成监理单位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从而降低了业主对监理单位的信任度,这对监理业的发展无疑是极大的阻碍。
2.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员责任意识比较浅薄
在建筑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对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内部对安全监理人员的安排不到位,企业领导在安全问题上对其不太重视,甚至有的单位就没有监理机构,有的也仅仅是几个兼职的工作人员,由他们对安全监理工作负责,这远远没有达到国家安全监理工作人员数量上的要求,显然,这是不可能满足实际安全监理工作需要的。
3.相关制度和市场环境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相关制度和市场环境还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其主要表现的问题有两个方面。(1)存在着明显的建筑工程监理区域性保护。在建筑工程监理的行业中,我国目前的发展还远没达到成熟的阶段,监理行业还没有能够达到足够的市场开放度。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某些地区有区域性垄断保护的存在,对外来企业有限制的措施,对市场有封锁的现象。(2)建立的监理制度具有局限性。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太过于关注工程质量管理,使得许多监理企业往往只具有工程监理的单一业务职能,都将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其工作的主要范围,监理工作中很少涉及工期控制、决策策划阶段、设计阶段、项目运营、投资控制、合同管理等方面,这很显然不符合工程监理所要求的全程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监理行业全面发展的明显限制。[2]
四、建筑工程监理的对策
1.加强制度构建
建立监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领域深化改革的需要。完善体制,建立良好的监理制度,应主要包括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单位对在场监理工作人员进行的惩罚制度管理和考勤制度管理,业主评价制度管理,以及项目工期控制、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运营、投资控制、合同等方面的制度管理。
2.提高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是十分关键的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关键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建筑工程监督管理队伍一定要具有高标准、高素质,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设计能力、勘察能力、对前期工作进行询问的能力等。
从总体上讲,监理人员需要提升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积极加强积累和总结日常的工作经验,以及加强对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和考核。
3.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建立建筑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并将其落实到监理工作中,提高领导的质量意识,各级领导都需要按照自己的职责负责各自的工程质量。通过多年的责任制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建立了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无论是大工程还是小工程,都需要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相关人员。同时,需要加强对监理单位资质的监管,如果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则必须进行严厉的惩处,如果违法情节比较严重的,更是应该将其资质证书予以撤销。[3] [4]
五、结语
根据本文对工程监理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工程监理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加强我国建筑工程监理,能够有效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给予建筑工程监理足够的重视,同时,随着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步调,主管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的管理、协调也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监理行业的向前发展,才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才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冬华.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2,03.
[2] 赵亚楠.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 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11).
[3] 王海英.浅究我国建筑工程监理现状与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
[4] 刘景军.浅谈施工阶段工程监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