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zy0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利用CIPP模型分析法针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确立,并分析了指标确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提供思路。
  关键词: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CIPP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8-0209-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CIPP model analysis establishes the training quality estimate standards of forestry engineering specialty technical skillful person with ability, and analyzes the existent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establishing the estimate standards, which offers the ideas for estimate model establishment of the students with technical skill in technological academy.
  Keywords: forestry engineering specialty; training quality of technical skillful persons; estimate standard; CIPP model analysis
  2014年全國職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两文件的印发,明确提出了“加快高等职业学校改革步伐。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鼓励企业、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等评价。积极支持各类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可见,对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成为高职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改革创新,也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人才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确定
  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方式可采用具有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等显著特点的CIPP模型分析法,即全称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CIPP模型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方面,这四种评价可为决策的不同方面提供信息。
  (一)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即是对评价对象所处环境的需求、资源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评价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与就业质量、专业人才服务社会的技能、专业为社会提供的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能力、学生对学校专业建设的评价和满意程度等。
  首先,这里的“就业”是指林业类专业毕业生找到了稳定或相对稳定工作或从事了岗位,并具有了工作和劳动所得的报酬和经济收入,还包括了学校推荐的工作和岗位,以及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等方面。其次,林业工程类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社会或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应用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为当地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的技术和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后,开设林业工程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专业建设的满意程度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校该专业的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林业工程类专业的整体办学质量。
  (二)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即是确定如何有效使用现有资源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输入评价主要考虑学院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两个方面。
  决定师资队伍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这里主要考虑三个要素,即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结构及高职学校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考量师资队伍质量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生师比、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德育教师的数量等;考量师资结构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及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考量高职学校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专任教师的培训情况、兼职教师的授课情况、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等。
  教学设施包含是内容众多,这里只考虑两个方面,即校内外实训条件及设施、现代教育与信息化教学实施。考虑校内外实训条件及设施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数量、可容纳学生人数、基地可实训项目涵盖专业行动领域课程的比例等;考量现代教育与信息化教学实施的二级指标主要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情况、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网络覆盖率以及网络平台和电子资源使用情况等。
  (三)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反馈,以及时地、不断地修正或改进项目的执行过程。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评价主要考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两个方面。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采用的一种有计划、有架构和管理科学的培养计划与方案。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数采用“2+1”模式,即学生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到企业顶岗实训;也有林业工程类专业院校做出新的改造和构建,不断向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方向发展,如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施行的“工学交替2+1双循环”模式,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施行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范例。   课程教学主要考虑四个方面: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管理、课业的评价以及教材建设。目前各林业工程类专业院校都注重内涵建设,积极推行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手段,此项重点考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包括微课、幕课、基于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管理考量的二级指标包括课内实践、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课业的评价重点考量过程性考核的运用,是否做到考核目的具体化,考核内容实用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时间全程化。教材建设重点考量工学结合教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数量与比例。
  (四)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评价项目所达到的目标进行衡量和解释。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果评价主要考虑专业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情况、专业岗位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双证率”以及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等四个方面。
  将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是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水平的技能大赛也是检验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技能大赛的参赛情况可以作为林业工程類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成果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学校在日常的教学与实训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动手动力的培养,还要对学生所学的专业实操技能进行测评或考核,并且参照国家职业技能的统一标准进行评价,以高水平、高要求来规范学生的学习与实训。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实行双证书制度,即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对工作崗位责任心强、任劳任怨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学生与团队协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工作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想法等;学生打下良好学习基础和方法的能力,并且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和工作要求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等。
  二、评价指标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专业设置的要求,林业工程类专业特指木材加工技术(含人造板自动化生产技术方向)、木工设备应用技术、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等4个专业。目前国内开设木材加工技术的高职院校有9所,在校生约1200人,企业人才需求约50000人/年;开设木工设备应用技术专业高职院校有1所,开设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专业高职院校有3所,此3个专业在校生较少,市场人才缺口较少。林业工程类专业的主要特点即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主要从事设备操作、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等工作,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问题
  针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其实也是对开设此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设立合理的评价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是关键所在。但不得不承认,很多指标想要量化评价是很困难的,评价过程中的许多现象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比如成果评价中,对学生职业素养与能力二级指标,我们只能采用诸如“水平高(低)、效果好(差)、重点突出(模糊)、能力强(弱)”等评语来评价,然而这类评语本身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不分明的,因此,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合理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问题
  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于评价目标的意义和重要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对每个指标赋予的权重也应该是不一样的。经验的做法大都以专家咨询法为主,而以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少。导致评价方法主观性太强,人为的影响过大,不能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理论性过强,缺乏操作性。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相对合理的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客观评价方法来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和各指标的权重,形成一套数据采集方便、指标权重分配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个性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问题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才能回归教育的本真。人的个性化以现实社会发展为基点,实现个性化不仅限于基本知识、理论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在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不能绕开个性化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问题。
  三、结束语
  为了使林业工程类专业高职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评价方式应保持自己的特色。高职教育作为高层次、高标准、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应该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则是建立人才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评价,发现人才培养现状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才是改革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7gDpzo3SSPeVQkNszT4rp4iRFwYKORURPp3gDw7_MDb2GGgPVTTc71f9CN19cBO2jRTn7KSfm_EvkbD5vk72K.
  [2]关岱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1,3.
  [3]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4]杨浩英.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5]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其他文献
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船舶舱室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可编程控制和触摸面板在船舶舱室环境监控系统中的成功应用,着重描述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
水下模式开发的油气田中,跨接管作为水下井口、管道终端管汇(PLEM)及管道终端(PLET)间的连接管段,与海底输送管道相比具有相对特殊的结构形式与特点.因此跨接管设计通常独立于海
我国不断推进远洋船舶的建造和使用,加速了航运信息化建设进程,改善了海上船舶管理完全依靠传统人工操作的局面。本文结合当前成本低、使用简便的CCTV和RFID设备,提出一种海上船舶视频快速检索方法,实现了目标的快速定位、身份信息识别和视频信息的快速查找。该方法首先结合RFID和CCTV特点,利用数据库交互捕获包含目标对象的画面信息;然后在监控区域内,利用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完成对目标的识别跟踪、R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