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水层下疏水漏斗非承压区内安全经济开采方案研究

来源 :科技信息·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荣一矿南一采区因上覆含水层富水影响,投产初期开采上限被迫由-190m临时调整至-300m,对矿井有效储量、经济效益、开拓布局及生产接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研究通过水文地质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尤其是对地下水特征离子的提炼、检测与分析,得出结论:将Cl-作为特征离子对矿井水进行监测,可判别地下水的来源。并由此判断出:矿井投产后水位急剧下降,煤系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在开采范围内已形成降落漏斗,南一采区在降落漏斗范围内只要不改变现有开采范围,在-370水平以上开采矿井涌水量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安全开采。并因此将-190m至-300m呆滞资源量得以释放,实现了安全开采,缓解了生产接续紧张局面。
  关键词:富含水层下;疏水漏斗非承压区内;安全经济开采
  1 研究背景
  东荣一矿自建矿以来,在开拓延伸的过程中,就多次受到水患威胁;至回采时,仍然存在着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突出问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南一采区富含水层下能否实现安全开采的问题,因上覆含水层富水影响,投产初期开采上限由-190m临时调整至-300m,对矿井有效储量、经济效益、开拓布局及生产接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结合矿井生产布局及接续情况,传统垮落法回采工作面布置仍为主体生产布局,在上覆富含水层下煤层群能否安全而又经济地开采尚需深入研究。
  因此,“东荣一矿南一采区富含水层下安全经济开采方案研究”既对改善该矿生产接续紧张局面具有现实价值,又对富含水层下、尤其是“天窗”下实现安全经济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2 上覆含水层对南一采区临时开采上限的制约
  东荣一矿不同阶段的水文地质研究,共同得出了煤系地层上覆的白垩系裂隙承压含水层以埋深300m为界,划分为强裂隙承压含水段(Ⅰ)和弱裂隙承压含水段(Ⅱ),强裂隙承压含水段(Ⅰ)的认识直接导致投产初期开采上限由-190m临时调整至-300m,-300m以上区域大量煤炭资源处于临时呆滞状态,而矿井深部开拓的工程量致使生产接续异常紧张。
  2.1不同勘探时期上覆含水层地质研究的结论
  东荣一矿在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建井前的水文地质精查阶段,建井期间水文地质补勘阶段,生产阶段水文地质补勘阶段。对矿井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都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给出了较为类似的结论。
  根据地层时代、岩性、含水介质、空隙发育特征等划分基础上,将东荣一矿地下水含水层划分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新近系孔隙裂隙含水层、白垩系裂隙含水层和煤系基底裂隙含水层。其中,煤系地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上覆的白垩系裂隙含水层。
  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为:第四系含水层与新近系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新近系孔隙裂隙含水层与白垩系裂隙含水层水力联系也较弱;但在“天窗”范围内,第四系含水砂层直接与白垩系风化裂隙含水层接触,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与白垩系裂隙承压含水层之间产生水力联系。
  根据本区前述煤系裂隙水含水层发育特征、结合煤矿防治水特点(开采水平),将白垩系裂隙承压含水层以埋深300m为界,划分为强裂隙承压含水段(Ⅰ)和弱裂隙承压含水段(Ⅱ)。
  ⑴ 强裂隙承压含水段(Ⅰ)
  据岩性统计显示,强裂隙含水段含水层平均厚度约58m,加之地层结构较为松散,风化裂隙发育程度相对较强,导致了含水层的渗透能力、传导性和地下水交替作用变强,为井田外局部裸露区大气降水入渗及地表水的间歇性渗漏补给、邻区含水层中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以及上覆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下渗越流补给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强裂隙含水段,测井各种物性参数相对变化较大,同时反映出各孔含水层富水性的差异。
  据抽水试验资料,强裂隙含水段(基岩顶界面下120m)水位标高14.07~-213.23m,水位降深31.36~-139.37m,涌水量0.0037~0.0362L/s,钻孔统一标准单位涌水量0.0033~0.0275 L/s·m,渗透系数0.0043~0.0706m/d,矿化度为1455.24mg/L,水质类型为OH?Ca·Na型水,富水性弱,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
  ⑵ 弱裂隙承压含水段(Ⅱ)
  弱裂隙含水段含水层厚度约71m。该段裂隙发育程度相对较弱,含水段的储水空间相对较小,含水层的渗透能力、传导性和地下水交替作用相对强裂隙含水段较弱。
  据抽水试验资料,混合裂隙含水段水位標高90.89~96.05m,水位降深18.44~-157.54m,涌水量0.033~6.009 L/s,钻孔统一标准单位涌水量0.0016~0.0716 L/s·m,渗透系数0.0009~0.0671 m/d,可溶性固体含量1402.86 mg/L,水质类型OH?Ca·Na型,含水层富水性弱。
  2.2 受上覆含水层制约的临时开采上限选择
  由于对白垩系裂隙承压含水层以埋深300m为界划分的强裂隙承压含水段(Ⅰ)和弱裂隙承压含水段(Ⅱ)认识,以及矿井在建井与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涌水事故影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本区暂定开采上限标高为?190m,首采工作面的开采上限更是确定在?300m以下。
  主要依据是:
  1、“?190水平”建井期间涌水量增大异常
  在井筒施工至底在?190水平拨开码头门后涌水量增大,最大时达1200 m3/h,严重影响了矿井建设。
  2、“首采面”开采上限因涌水被迫临时下移
  矿井在在设计中设计部门认为,“对于本矿井防水煤柱计算,根据地质报告,井田内8~12勘探线的煤层露头部位因第三系缺失而形成“天窗”。因该井田第四系层岩性主要为各粒级砂岩,且富含水,即相当于本矿井于“水体”下采煤,故应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规定,留设防水煤岩柱。防水煤岩柱计算如下:   因第四系层(水体)直接位于基岩之上,故保护等级为Ⅰ级,即不允许裂隙波及水体,也即防水煤岩柱高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Hsh≥Hli+Hb+Hfe
  式中:Hsh—防水煤岩柱高度,m
  Hli—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m
  Hb —保护层厚度,m
  Hfe—基岩风化带深度,m
  由于本井田为煤层群开采,故计算防水煤岩柱的煤层厚度应采用煤层综合作用厚度,计算公式为:
  ∑Mj=Mj+Cj*Mi
  式中:∑Mj—煤层综合作用厚度,m
  Mj—计算煤层的厚度,m
  Mi—上层煤的厚度,m
  Cj—相邻两煤层层间距与两层中的下一层煤厚之比
  “天窗”下参与计算的煤层有9~26号共计8个层,经计算,∑Mj=4.36m。
  根据“三下”采煤规程选取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计算公式如下:
  ⑴ Hli=100∑Mj/(1.6∑Mj+3.6)±5.6
  ⑵ Hli=20√∑Mj+10
  经计算,Hlimax=51.8m。
  保护层厚度(Hb)根据“三下”采煤规程取值为6.6m;基岩风化带深度(Hfe)根据地质报告取30m;因此,防水煤岩柱高度(Hsh)计算值为88.4m。
  根据精查地质报告中的三、四系等厚线图,其天窗处的四系层最大厚度为157m,地面平均标高为66.6m,求得四系层底板绝对标高为?90.4m,加上防水煤岩柱高度88.4m,则防水煤岩柱底界面绝对标高为?178.8m。因此,设计暂定本井田开采上限标高为?180m。根据临矿东荣二矿、东荣三矿实际开采情况,其初期矿井涌水量较大,为保险起见,设计首采区开采回风水平标高降至?190m。”。
  根据东荣一矿提供的首采区范围及哈尔滨煤矿设计院的建议,首采区?230m为强风化裂隙含水带下部界限,?300m为亚风化裂隙含水带的下部界限,并确定将首采工作面的开采上限确定在?300m以下。由此,形成-300m以上至-190开采上限区域的大量资源量被临时搁置,且矿井需向深部开拓,生产接续异常紧张。
  3 白垩(煤)系含水层和矿井涌水关系的再研究
  为尽快释放-300m以上临时煤炭呆滞资源,缓解矿井生产接续紧张局面,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对比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水文地质资料,重新构建了井田范围内白垩(煤)系含水层和矿井涌水之间的关系,即:白垩(煤)系含水层主要表现以裂隙涌水为主,且构造及构造裂隙在煤系地层中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掘进和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主要充水通道。
  3.1 白垩(煤)系含水层和矿井涌水关系历史认识对比分析
  精查勘探中根据裂隙发育程度、埋藏深度、充填情况及含水性和透水性等因素,将煤系地层裂隙含水层定义为风化裂隙含水带,并根据裂隙发育程度又分为风化裂隙含水带、亚风化裂隙含水带和弱裂隙含水带。其中,风化裂隙含水带埋藏深度为350米,亚风化裂隙含水带埋藏深度为450米,以下为弱裂隙含水带。同时也提出,由于受勘探手段的限制,这种按不同富水程度划分的含水带依据不够充分,同时还认为由于风化作用和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裂隙发育是不均匀的,富水性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从北往南逐渐增大。长期以来这一观点指导了东荣矿区的防治水工作。
  2013年补充勘探时根据本区前述煤系裂隙水含水层发育特征、结合煤矿防治水特点(开采水平),将白垩系裂隙承压含水层以埋深300m为界,划分为强裂隙承压含水段(Ⅰ)和弱裂隙承压含水段(Ⅱ)。
  3.2 白垩(煤)系含水层和矿井涌水关系的新认识
  通过对东荣一矿建井及生产实践,对矿井发生的水文地质问题及矿井涌水规律的分析和总结,煤系含水层水主要表现以裂隙涌水为主,且构造及构造裂隙在煤系地层中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掘进和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主要充水通道。区域内集贤煤矿及东荣各矿的开采实践也说明裂隙是矿井涌水的主要形式。
  本次研究,详细对比分析了井田内煤系含水层历次的抽水试验成果,除水11孔单位涌水量为1.17 L/s·m>1为强富水外,其余各孔各时期抽水试验成果,单位涌水量(q)在0.0098~0.3567 L/s·m、均<1. 0 L/s·m。根据防治水规定:上述q值确定了东荣一矿煤系含水层富水性为弱至中等,局部强富水,富水性受構造控制。根据矿井开采实践,煤系含水层在补给通道不畅时容易疏干。
  同时,在矿井工程施工由浅至深、巷道涌水量表现为由大变小,这一现象说明垂直分带性的存在,但根据对区域内集贤矿、东荣二矿、东荣三矿及东荣一矿的现场调查结论,各矿井下工程在施工中,无论是浅部或是深部涌(淋)水点,往往处于构造裂隙或正断层附近,这也说明煤系地层裂隙水受构造控制,具有平面分带特征。因此,将煤系裂隙水定义为构造裂隙水更为准确,也有利于今后煤矿井下防治水工作的开展。
  4 各含水层水质类型识别与特征离子研究的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通过重新分析了以往各勘探时期取得的水质分析成果,并对矿井当前各出水点采样分析,按照地下水化学类型的舒卡列夫分类法分类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HCO3?Cl?Na?Ca型和HCO3?Cl?Na型为东荣一矿煤系地层原始状态时的地下水水质类型,HCO3?Na?Ca型为第四系和第三系地层中的水,HCO3?Na型为当前矿井涌水。
  通过水质分类可以看出煤系地层水,在原始状态下其显著特征是Cl?当量较高,因此,将Cl?作为特征离子对矿井水进行监测,将非常容易判别地下水的来源。当矿井水中Cl?含量>1.0时,矿井涌水为煤系裂隙水;当矿井水中Cl?含量<1.0时,矿井涌水为第四系水。
  5 形成疏水漏斗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安全开采的技术保障   通过对比分析历史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矿井建设、开拓延伸与采矿深入,煤系裂隙水受矿井建设及采矿的影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特征是水位的持续下降(表1)。
  从1983年煤系裂隙水水位从原始的与第四系水位在一个水平上的状态,到2008年补勘时水位下降了近10m。
  矿井投产后水位仍急剧下降,在接近开采区下降了约80m到280m,煤系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在开采范围内已形成降落漏斗。2013年补勘期间施工的JX6、JX7、JX8、JX9四个钻孔均在漏斗范围内,通过绘制等水位线图可以看出煤系基岩水降落漏斗的范围和大致形态,在降落漏斗范围内水位最大降深约为-370m。如图1:
  通过对当前矿井水水质化验资料的分析和特征离子的检验,也可以得出目前矿井在开采区内煤系裂隙水水位已降至-370m。在降落漏斗范围以外,如-450水平的涌水依然保持着煤系原始水质,而在降落漏斗以内矿井涌水表现出与第四系水相近的情况。
  因此,可以认为目前矿井涌水直接疏放第四系水,煤系地层中的裂隙成为第四系水的导水通道。在降落漏斗范围内(即:非承压区内)只要不改变现有开采范圍,在-370水平以上开采矿井涌水量不会有大的变化,传统垮落法开采也是安全的。
  6 安全回采后的经济性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东荣一矿南一采区16煤右零片工作面(-245m水平)采取垮落法回采工艺,自2014年12月开始回采,至2015年12月结束,生产过程中矿井涌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实现了安全经济开采。截止2017年末,有效释放了99.7万吨呆滞煤炭资源,完成了39880万元的销售收入,极大缓解了矿井接续紧张的局面,为企业高效高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 结论
  针对东荣一矿南一采区在上覆富含水层下能否实现安全开采的问题,本次研究在立足历史水文资料数据深入挖掘的基础上,通过矿井水质分析与对比的手段,得到了如下重要成果与结论:
  ⑴ 影响东荣一矿矿井防治水方案多年的“白垩系裂隙承压含水层以埋深300m为界,划分为强裂隙承压含水段(Ⅰ)和弱裂隙承压含水段(Ⅱ)”的理论基础,被“白垩(煤)系含水层的富水性受构造控制,属构造裂隙水,在补给通道不畅时容易疏干。”这一结论所补充,这将有利于今后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针对性开展。
  ⑵ 白垩(煤)系含水层原始状态下特征离子Cl?的研究发现,提供了矿井涌水来源的判断依据,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了便利精准的靶区。
  ⑶ 上述两项研究结论与成果,结合白垩(煤)系含水层水位受开采影响而迅速下降的数据,有力地支撑了“白垩(煤)系含水系统在开采范围内已形成最大降深-370m的降落漏斗,在降落漏斗范围内(即:非承压区内)垮落法开采是安全的。”这一关键结论,打破了该区域-190m至-300m受水患威胁暂缓开采的禁区,为南一采区安全经济开采提供了技术理论支持;并在随后的回采过程中得以全面验证。
其他文献
摘要:压力斜板罐是现河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设备,其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污水水质处理效果。本文介绍了现河污水站压力斜板罐的工作原理、工艺结构和性能特点,分析了导致效率降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总结了改造效果。  关键词:压力斜板罐;沉降区;浮油  1 引言  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集输大队现河污水处理站建于1991年,是集污水处理和污水回注于一体的泵站,采用“重力沉降+压力除油+压力过滤”工艺
期刊
摘要:最近幾年,由于城镇化的影响,都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天然气需求量日渐增加,为天然气公司带来更多成长机遇。天然气公司在成长环节里面,测量控制作业身为一项基本性作业,对于公司经济效益的保证与增长存在重要作用。但是在控制实践中,受到漏气、盗气等因素的作用,常常会产生天然气测量输送误差,作用测量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天然气公司的成长。本篇论文从天然气输送误差形成因素研究入手,在此前提下,提出减少测
期刊
摘要:为实现飞机导线轻量化,对民用飞机使用铝导线替代铜导线进行详细分析。首先对国内外飞机上的铝导线应用情况及铝导线的架构进行调查分析,并对铝铜导线替代参数进行对比,其次分析使用铝导线后的接线端子压接及相关工艺,从而提出民用飞机应用铝导线的建议。  关键词:民用飞机;导线材料;减重分析;接线端子工艺  引言  随着民用飞机设计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其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重量。若减轻飞机重量,能够提
期刊
摘要:采集磨耗踏面数据,研究踏面磨耗规律及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本文以采集的车辆磨耗踏面数据为基础,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精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磨耗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重点研究车轮踏面磨耗对车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平稳性的影响。  关键词:车辆踏面;机械摩擦;闸瓦制动  引言  轮轨几何接触是解释车辆运行动力学性能的基础,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及踏面不断磨耗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的发展现代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要,公路路基的路面施工对车辆行驶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公路因为质量问题出现的事故十分普遍,所以加强公路路基质量建筑是当前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应重视施工质量,使得公路车辆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文对路基路面施工质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路基路面;施工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一、公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期刊
摘要:城市建筑规模日益扩大,带动了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但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难度相对较大,施工通常比较复杂,本文针对现代高层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展现在我们面前,其质量控制措施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非常复杂,而且工序多、工程量大、对延续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期刊
摘要:對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很有必要,重视栽植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以期园林绿化效果的改善。本文通过对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以及养护管理要点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以期更好的推进乔木植物的成活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乔木;栽植;养护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乔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而现在许多园林绿地乔木的成活率低、成活效果差。除规
期刊
摘要:轴箱弹簧是地铁列车悬挂系统中重要部件之一,它的结构和质量影响到列车转向架一系悬挂系统的安装精度、运行稳定性和系统使用寿命。本文运用Matlab2012a优化函数,建立地铁列车转向架轴箱弹簧设计模型,通过实例分析某型地铁列车轴箱弹簧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地铁车辆;参数模型;轴箱弹簧  1 地铁车辆转向架轴箱弹簧作用  轴箱主要包括转臂式轴箱体,采用迷宫式防尘结构,整体铸造,尺寸紧凑,轴箱上
期刊
摘要:打造合格的、专业的建筑消防系统是保障建筑安全、人身安全的必要手段,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是愈加复杂化和规模化,这大大增加了消防系统配套的难度,因此消防系统中一些消防设施安全管理和安装施工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消防设施安全管理与安装施工面临各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提出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加强消防系统配套能力和提升建筑的安全防火级别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管理;安装及施工
期刊
摘要: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不断进步,也带动电气工程施工进程的不断前行。然而在电气工程施工工序的发展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方面的施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变电运行安全措施的重视程度,以此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并以更高的百分比进行经济、社会建设的转化,从而推动国家发展。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措施;思考  前言: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我国不断地出现现代化的建筑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此同时,相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