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厨娘,有专家认为记录在案最早的当属汉朝,“汉朝可能还出现了第一位记录在案的女厨师,这就是司马相如的夫人卓文君。当年人家当垆卖酒于市中,酒店除了卖酒应该还有食物,这时卓文君可能也会入厨露两手,于是中国第一位女厨师就这样诞生了。”唐朝出现了女厨师——膳祖。膳祖为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厨。段曾自编《食经》50章,主持段府厨房的女厨师膳祖,烹调技艺原本精湛,又得段的调教,如虎添翼,身手更加不凡。她对原料修治,滋味调配,火候文武,无不得心应手,具有独特本领。段府40年间,这女厨师长从100名女婢只选中9名传艺。她烹制的名食,后来大多记载在段文昌之子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中。不过,到了宋代,“厨娘”成为一个行业。宋代的《旸谷漫录》说:“京都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甫长成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采拾娱侍,名目不一……就中厨娘最为下色,然非极富贵家不可用。”厨娘一出,人皆养女。开封的小户之家,生女便异常爱惜,渐长,便因材施教,培训成各类“女专家”,供士大夫家雇聘。“女专家”共有十类,第一类叫“身边人”,需面容姣好,灵慧聪巧,让富家翁无此人不欢,转而收做侍妾。第十类叫厨娘,得有烹调大手艺,所以非极富贵之家不能用,因为用不起。
厨娘,比想象中的更霸气
厨娘的手艺如何?千万不要以为,是厨娘就要端上美味佳肴,她们可是有分工的。《膳夫录》说,徽宗朝蔡京,有“厨婢数百人,庖子亦十五人”,其中有女厨专职切葱。该切葱厨娘后来嫁给某书生,书生乐煞,以为从此家常豆腐胜燕窝,殊不知她只会切葱。
据宋陶谷的《清异录》载:“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辋川图”,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之地“辋川别墅”的画图。这里包括有辋水、华子岗等二十一所,与裴迪赋诗,以纪诸景。梵正拼“辋川图小样”,实非易举。她不仅要拼二十只独自成景的小冷盘,且彼此都要有机地构成“辋川别墅”的迷人风光,再有要用的原料是腌鱼、干肉等物,没有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刀工,是做不到了。这是一种大型风景冷拼盘,梵正可算得上是中国古代“意境中国菜”的大师了。
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御厨
刘娘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御厨,在赵构未登基前,司职膳食。赵构即位后,命为御厨。按照规定,掌皇宫御食,为五品官,女子是不合规矩的,但赵构爱的就是刘娘子的那一碗菜,没办法,破例。
人们了解刘娘子,史籍没有更多的笔墨,只在何蘧撰《春渚纪闻》笔记集提起。据《春渚纪闻》卷一《两刘娘子报应》载:“上皇朝内人有两刘娘子。其一年近五旬,志性素谨,自入中年,即饭素诵经,日有程课,宫中呼为看经刘娘子;其一乃上皇藩邸人,敏于给侍,每上食,则就案所治脯修,多如上意,宫中呼为尚食刘娘子,乐祸而喜暴人之私。一日有小宫嫔微忤上旨,潜求救于尚食,即诺之,而反从之下石。小嫔知之,乃多取纸笔焚之日:‘我且上诉于天帝也。’即自缢而死。不逾月,两刘娘子同日而亡,时五月三日也。至舆尸出阁门棺敛,初举尚食之衾(qin),而其首已断,旋转于地,视之则群蛆丛拥,而秽气不可近。逮启看经之衾,则香馥袭人,而面色如生。于是内人知者皆稽首云:‘善恶之报,昭示如此,不可不为之戒也。’”何蘧说报应,看经刘娘子“志性素谨,饭素诵经”,看似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而食尚刘娘子“乐祸而喜暴人之私”,所以,两人死后的状态也不一样。看经的刘娘子“则香馥袭人,而面色如生”;而食尚刘娘子“其首已断,旋转于地,视之则群蛆丛拥,而秽气不可近。”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宋朝素食比较兴盛,喜欢素食的女性对食物有很大的挑选空间。另外,虽然刘娘子被破格提升为尚宫,但是应了著名演员刘晓庆的话:“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虽然有皇帝撑腰,但是刘娘子还是饱受非议的。古籍没有留下食尚刘娘子特色肴馔的只言片语,但从御食菜单《玉食批》中,我们可以分析宋高宗喜食哪些肴馔便可略知一二。宋代皇帝每日赐给太子的食单,名日《玉食批》,记御厨之浪费说:“如羊头签止取两翼,土步鱼止取两鳃,以蝤蛑为签、为馄饨、为橙瓮,止取两螯。余悉弃之地,谓非贵人食。”包馄饨的馅,只取土步鱼的两鳃,羊头肉用两颊,其他部分直接扔掉,要知道,当时吴中羊肉一斤可以卖到九百钱,街面上一份羹汤加碗米饭的标准定食只要十文。当时的宋军前线将士,上禁兵每月一贯军餉,中禁兵每月500-700文,下禁兵每月300-400文,而粮食每月二到三石。粮食是够,但就那点工资,攒半年不一定能吃得起一顿羊肉。这还是平时,既然身在前线,别说肉了,连热乎乎的汤面也吃不到,随身携带的,只有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皇帝美食的精益求精与前方战士食物的简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刘娘子报应》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浪费的不满。
宋代最著名街头小吃——宋嫂鱼羹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业和市民社会勃兴的历史时期。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它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有了钱和近代化的商业、流通和技术进步,宋朝人吃出了风格,吃出了水平。美国人尤金·安德森在其《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到:“中国伟大的烹饪出于宋朝。宋朝美食有煎、炒、烹、炸、烧、烤、炖、熘、爆、煸、蒸、煮、拌、泡、涮等不下几十种做法,宋朝真不愧是美食的天堂。”因此宋朝小吃变得越来越丰富也就不奇怪了。
据(宋)周密著的《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六年(公元1171年)3月15日,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今开封)人,随驾到此,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并经历代厨师不断研制提高。宋嫂鱼羹的配料更为精细讲究,制成的鱼羹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故有赛蟹羹之称,是闻名遐迩的杭州传统风味名菜。俞平伯写的《双调望江南》中提到:“西湖忆,三忆酒边鸥。楼上酒招堤上柳,柳丝风约水明楼,风紧柳花稠。鱼羹美,佳话昔年留。泼醋烹鲜全带水,乳新翠不须油,芳指动纤柔。”其中的鱼羹佳话,指的就是宋高宗与宋五嫂这一段故事。赵构对民间小吃的喜爱,带火了宋嫂鱼羹。所以,做路边摊也要向宋五嫂一样,精益求精,说不定哪天就遇上美食家呢。 宋代厨娘咋收费?
厨娘是专供士大夫及富贵人家聘用的,一般经济中等人家是用不起的。南宋人廖莹中的笔记《江行杂录》记载,大约宋理宗宝佑年间,有位太守告假在家,因为家中“饮馔粗率”,便想起以前某次参加官宴,“庖膳出京都厨娘,调羹极可口”,于是念念不忘。恰好有朋友前往杭州,太守便托他在京都物色一位厨娘,只要手艺好,“费不屑较”。未久,朋友来信,说厨娘找到了,是一名二十余岁的妙龄少女,“有容艺,能书算”。几天后,这厨娘也到了,却在距城五里的地方停下来,遣脚夫送来一封告帖,字写得很是端正清雅,措辞也极礼貌委婉,先谦卑地自称:“庆幸,即日伏侍左右”;末尾则写道:“乞以四轿接取,庶成体面”,意思是说,请大人派专车相迎,这样才不致损了大人的面子。太守不敢怠慢,派了一顶轿子前往迎接,“及入门,容止循雅,翠袄红裙,参视左右,乃退”。太守见她形容举止落落大方,知书识礼,气质优雅,很是满意。
过了几日,太守准备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顿饭。厨娘力请由她试厨。厨娘拿了菜单,老人家欣然点了“羊头签”、“葱齑”等当时的名菜,准备好好吃上一番。羊头签是羊头肉卷起来,热油炸得焦黄,大笊篱捞出,便是极美味的“羊头签”,葱齑则是它的配菜。厨娘便根据菜单开单采料,送到太守面前,太守一看吓一跳,先是项羊头肉,要用羊头10个、葱5斤。不过头一次打交道,不便驳她;同时也要看看,一桌便饭,何以要用到这些材料?所以看完不做声,叫人照着采购就行。材料办齐,厨房里的下手通知厨娘,可以动手了。
厨娘于是打开随带的箱笼,厨房里的用具,一应俱全,连砧板都是自己带来的;而且好些用具如锅铲之类,是白银所制,璀璨耀目,将全家大小看得都愣住了。她自己带着丫头,选派丫头把这些用具送到厨房,一一安置妥当;然后她换了大厨的衣服,系上围裙;衣袖绾起,进入厨房,先坐在椅子上指挥下手,将材料先做初步的处理,该洗的洗、该剥的剥,等料理干净后,厨娘徐徐起身,一把厨刀到她手里,连转如风,切肉切菜,一会工夫就完了。
但整个材料,留用的也就一两成。像处理羊头,先在滚水中焯过,捞起来只剔出脸上两块肉,其余的往砧板外面推,都弃在地上;问她缘故,说是“除此以外,皆非贵人所食。有人心疼将她抛弃的羊头捡了起来,她笑笑说道:“你们是在狗嘴里夺食”。再比如她切葱,葱在她手里十分讲究,先在热水中过一下,外面的叶子都不要,只留葱白;看碟子大小切段,再剥去葱白数层,只剩下像韭黄那样的嫩心;在加盐的淡酒中浸渍片刻,沥干备用。等菜上桌,自是无话可说,所得的评语是“馨香脆美”四字。宾客都说口福不浅,太守更是非常高兴。第二天上午,太守将厨娘召来,大為称赞。
厨娘拜谢,主人的话完了,她还不走,原来她也有话。“昨天试厨,幸而贵宾还中意,请照例犒赏。”太守一听愣住了,随便请客吃个便饭,厨娘要支赏,这是哪里的规矩?
太守正犹豫间,那位厨娘又从从容容地开口了:“想来是要知道成例?”她探手入怀,取出一叠花笺,捧向主人:“喏,这是未到府上以前,京中一位达官的犒赏单。”太守取来一看,上面写的是:“每大筵,支镐钱十千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绢二十匹;常食半之,数皆足,无虚者。”古代将铜钱穿成串,便于携带。称之为缗,一千个铜钱为一缗。《宋史·食货志》有:“绍定元年(1226),江、浙诸州军折上供物帛钱数,以银折输者,两不过三贯三百文”的记载,(绍定是(南)宋理宗赵昀年号)。按此一两银折合铜钱三贯三百的标准计算,千缗亦可兑白银303两。十千缗是3030两白银,太守实在养不起厨娘,没过几天,找个借口,将这个厨娘打发走了。
有手艺有文化不愁嫁
宋代女厨,不仅有手艺而且有文化。南宋末年,浦江有个女名厨吴氏,厨技精,文章好。把厨房心经都记在《吴氏中馈录》里,菜谱共计70余款。《吴氏中馈录》将婺州古菜分为3大类:脯蚱、制蔬和甜食,其实就是鱼肉类、蔬菜类和面点类食品。可惜的是,有些制作原料和制作方法,现在已经无从考证。《吴氏中馈录》中记载的配料不比今天少:姜、蒜、葱、辣椒、红曲……应有尽有。比如有道叫“黄雀舴”的菜,是这样记载的:每只洗净,用酒洗,拭干,不犯水。用麦黄、红曲、盐、椒、葱丝,尝味和为止。却将雀入匾坛内;铺一层,上料一层,装实。以箬盖篾片扦定。候卤出,倾去,加酒浸,密封久用。书中记载的炉焙鸡、蒸鲥鱼、雪花酥、瓜齑、糖醋茄、水滑面等,至今仍然实用。
宋代时候,名流圈很流行斫鲙,以刺身为人间美味。宋笔记《侯鲭录》收录了一份当时最美味的饮食名单,其中之一便是“吴人鲙松江之鲈”。北宋梅尧臣家有一厨娘,善斫鲙,朋友均“以为珍味”,欧阳修、刘原父诸人“每思食脍,必提鱼往过”梅尧臣家。南宋陆游诗“斫鲙捣齑香满屋,雨窗唤起醉中眠”,所咏叹也是斫鲙佐酒的美味。
民间许多人家也特别注意培养女孩子的厨艺,以图女儿能被富贵之家相中,聘为厨娘。唐朝时,“岭南无问贫富之家,教女不以针缕绩纺为功,但躬庖厨,勤刀几而已。善醯盐菹鲊者,得为大好女矣。斯岂遐裔之天性欤!故俚民争婚聘者,相与语曰:我女裁袍补袄,即灼然不会;若修治水蛇黄鳝,即一条必胜一条矣。”岭南人家的女孩子,多不善女工,但做菜的手艺可不一般。做得一手好菜的美女厨娘不愁嫁,被争相婚聘。
厨娘,比想象中的更霸气
厨娘的手艺如何?千万不要以为,是厨娘就要端上美味佳肴,她们可是有分工的。《膳夫录》说,徽宗朝蔡京,有“厨婢数百人,庖子亦十五人”,其中有女厨专职切葱。该切葱厨娘后来嫁给某书生,书生乐煞,以为从此家常豆腐胜燕窝,殊不知她只会切葱。
据宋陶谷的《清异录》载:“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辋川图”,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之地“辋川别墅”的画图。这里包括有辋水、华子岗等二十一所,与裴迪赋诗,以纪诸景。梵正拼“辋川图小样”,实非易举。她不仅要拼二十只独自成景的小冷盘,且彼此都要有机地构成“辋川别墅”的迷人风光,再有要用的原料是腌鱼、干肉等物,没有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刀工,是做不到了。这是一种大型风景冷拼盘,梵正可算得上是中国古代“意境中国菜”的大师了。
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御厨
刘娘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御厨,在赵构未登基前,司职膳食。赵构即位后,命为御厨。按照规定,掌皇宫御食,为五品官,女子是不合规矩的,但赵构爱的就是刘娘子的那一碗菜,没办法,破例。
人们了解刘娘子,史籍没有更多的笔墨,只在何蘧撰《春渚纪闻》笔记集提起。据《春渚纪闻》卷一《两刘娘子报应》载:“上皇朝内人有两刘娘子。其一年近五旬,志性素谨,自入中年,即饭素诵经,日有程课,宫中呼为看经刘娘子;其一乃上皇藩邸人,敏于给侍,每上食,则就案所治脯修,多如上意,宫中呼为尚食刘娘子,乐祸而喜暴人之私。一日有小宫嫔微忤上旨,潜求救于尚食,即诺之,而反从之下石。小嫔知之,乃多取纸笔焚之日:‘我且上诉于天帝也。’即自缢而死。不逾月,两刘娘子同日而亡,时五月三日也。至舆尸出阁门棺敛,初举尚食之衾(qin),而其首已断,旋转于地,视之则群蛆丛拥,而秽气不可近。逮启看经之衾,则香馥袭人,而面色如生。于是内人知者皆稽首云:‘善恶之报,昭示如此,不可不为之戒也。’”何蘧说报应,看经刘娘子“志性素谨,饭素诵经”,看似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而食尚刘娘子“乐祸而喜暴人之私”,所以,两人死后的状态也不一样。看经的刘娘子“则香馥袭人,而面色如生”;而食尚刘娘子“其首已断,旋转于地,视之则群蛆丛拥,而秽气不可近。”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宋朝素食比较兴盛,喜欢素食的女性对食物有很大的挑选空间。另外,虽然刘娘子被破格提升为尚宫,但是应了著名演员刘晓庆的话:“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虽然有皇帝撑腰,但是刘娘子还是饱受非议的。古籍没有留下食尚刘娘子特色肴馔的只言片语,但从御食菜单《玉食批》中,我们可以分析宋高宗喜食哪些肴馔便可略知一二。宋代皇帝每日赐给太子的食单,名日《玉食批》,记御厨之浪费说:“如羊头签止取两翼,土步鱼止取两鳃,以蝤蛑为签、为馄饨、为橙瓮,止取两螯。余悉弃之地,谓非贵人食。”包馄饨的馅,只取土步鱼的两鳃,羊头肉用两颊,其他部分直接扔掉,要知道,当时吴中羊肉一斤可以卖到九百钱,街面上一份羹汤加碗米饭的标准定食只要十文。当时的宋军前线将士,上禁兵每月一贯军餉,中禁兵每月500-700文,下禁兵每月300-400文,而粮食每月二到三石。粮食是够,但就那点工资,攒半年不一定能吃得起一顿羊肉。这还是平时,既然身在前线,别说肉了,连热乎乎的汤面也吃不到,随身携带的,只有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皇帝美食的精益求精与前方战士食物的简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刘娘子报应》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浪费的不满。
宋代最著名街头小吃——宋嫂鱼羹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业和市民社会勃兴的历史时期。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它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有了钱和近代化的商业、流通和技术进步,宋朝人吃出了风格,吃出了水平。美国人尤金·安德森在其《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到:“中国伟大的烹饪出于宋朝。宋朝美食有煎、炒、烹、炸、烧、烤、炖、熘、爆、煸、蒸、煮、拌、泡、涮等不下几十种做法,宋朝真不愧是美食的天堂。”因此宋朝小吃变得越来越丰富也就不奇怪了。
据(宋)周密著的《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六年(公元1171年)3月15日,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今开封)人,随驾到此,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并经历代厨师不断研制提高。宋嫂鱼羹的配料更为精细讲究,制成的鱼羹色泽油亮,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故有赛蟹羹之称,是闻名遐迩的杭州传统风味名菜。俞平伯写的《双调望江南》中提到:“西湖忆,三忆酒边鸥。楼上酒招堤上柳,柳丝风约水明楼,风紧柳花稠。鱼羹美,佳话昔年留。泼醋烹鲜全带水,乳新翠不须油,芳指动纤柔。”其中的鱼羹佳话,指的就是宋高宗与宋五嫂这一段故事。赵构对民间小吃的喜爱,带火了宋嫂鱼羹。所以,做路边摊也要向宋五嫂一样,精益求精,说不定哪天就遇上美食家呢。 宋代厨娘咋收费?
厨娘是专供士大夫及富贵人家聘用的,一般经济中等人家是用不起的。南宋人廖莹中的笔记《江行杂录》记载,大约宋理宗宝佑年间,有位太守告假在家,因为家中“饮馔粗率”,便想起以前某次参加官宴,“庖膳出京都厨娘,调羹极可口”,于是念念不忘。恰好有朋友前往杭州,太守便托他在京都物色一位厨娘,只要手艺好,“费不屑较”。未久,朋友来信,说厨娘找到了,是一名二十余岁的妙龄少女,“有容艺,能书算”。几天后,这厨娘也到了,却在距城五里的地方停下来,遣脚夫送来一封告帖,字写得很是端正清雅,措辞也极礼貌委婉,先谦卑地自称:“庆幸,即日伏侍左右”;末尾则写道:“乞以四轿接取,庶成体面”,意思是说,请大人派专车相迎,这样才不致损了大人的面子。太守不敢怠慢,派了一顶轿子前往迎接,“及入门,容止循雅,翠袄红裙,参视左右,乃退”。太守见她形容举止落落大方,知书识礼,气质优雅,很是满意。
过了几日,太守准备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顿饭。厨娘力请由她试厨。厨娘拿了菜单,老人家欣然点了“羊头签”、“葱齑”等当时的名菜,准备好好吃上一番。羊头签是羊头肉卷起来,热油炸得焦黄,大笊篱捞出,便是极美味的“羊头签”,葱齑则是它的配菜。厨娘便根据菜单开单采料,送到太守面前,太守一看吓一跳,先是项羊头肉,要用羊头10个、葱5斤。不过头一次打交道,不便驳她;同时也要看看,一桌便饭,何以要用到这些材料?所以看完不做声,叫人照着采购就行。材料办齐,厨房里的下手通知厨娘,可以动手了。
厨娘于是打开随带的箱笼,厨房里的用具,一应俱全,连砧板都是自己带来的;而且好些用具如锅铲之类,是白银所制,璀璨耀目,将全家大小看得都愣住了。她自己带着丫头,选派丫头把这些用具送到厨房,一一安置妥当;然后她换了大厨的衣服,系上围裙;衣袖绾起,进入厨房,先坐在椅子上指挥下手,将材料先做初步的处理,该洗的洗、该剥的剥,等料理干净后,厨娘徐徐起身,一把厨刀到她手里,连转如风,切肉切菜,一会工夫就完了。
但整个材料,留用的也就一两成。像处理羊头,先在滚水中焯过,捞起来只剔出脸上两块肉,其余的往砧板外面推,都弃在地上;问她缘故,说是“除此以外,皆非贵人所食。有人心疼将她抛弃的羊头捡了起来,她笑笑说道:“你们是在狗嘴里夺食”。再比如她切葱,葱在她手里十分讲究,先在热水中过一下,外面的叶子都不要,只留葱白;看碟子大小切段,再剥去葱白数层,只剩下像韭黄那样的嫩心;在加盐的淡酒中浸渍片刻,沥干备用。等菜上桌,自是无话可说,所得的评语是“馨香脆美”四字。宾客都说口福不浅,太守更是非常高兴。第二天上午,太守将厨娘召来,大為称赞。
厨娘拜谢,主人的话完了,她还不走,原来她也有话。“昨天试厨,幸而贵宾还中意,请照例犒赏。”太守一听愣住了,随便请客吃个便饭,厨娘要支赏,这是哪里的规矩?
太守正犹豫间,那位厨娘又从从容容地开口了:“想来是要知道成例?”她探手入怀,取出一叠花笺,捧向主人:“喏,这是未到府上以前,京中一位达官的犒赏单。”太守取来一看,上面写的是:“每大筵,支镐钱十千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绢二十匹;常食半之,数皆足,无虚者。”古代将铜钱穿成串,便于携带。称之为缗,一千个铜钱为一缗。《宋史·食货志》有:“绍定元年(1226),江、浙诸州军折上供物帛钱数,以银折输者,两不过三贯三百文”的记载,(绍定是(南)宋理宗赵昀年号)。按此一两银折合铜钱三贯三百的标准计算,千缗亦可兑白银303两。十千缗是3030两白银,太守实在养不起厨娘,没过几天,找个借口,将这个厨娘打发走了。
有手艺有文化不愁嫁
宋代女厨,不仅有手艺而且有文化。南宋末年,浦江有个女名厨吴氏,厨技精,文章好。把厨房心经都记在《吴氏中馈录》里,菜谱共计70余款。《吴氏中馈录》将婺州古菜分为3大类:脯蚱、制蔬和甜食,其实就是鱼肉类、蔬菜类和面点类食品。可惜的是,有些制作原料和制作方法,现在已经无从考证。《吴氏中馈录》中记载的配料不比今天少:姜、蒜、葱、辣椒、红曲……应有尽有。比如有道叫“黄雀舴”的菜,是这样记载的:每只洗净,用酒洗,拭干,不犯水。用麦黄、红曲、盐、椒、葱丝,尝味和为止。却将雀入匾坛内;铺一层,上料一层,装实。以箬盖篾片扦定。候卤出,倾去,加酒浸,密封久用。书中记载的炉焙鸡、蒸鲥鱼、雪花酥、瓜齑、糖醋茄、水滑面等,至今仍然实用。
宋代时候,名流圈很流行斫鲙,以刺身为人间美味。宋笔记《侯鲭录》收录了一份当时最美味的饮食名单,其中之一便是“吴人鲙松江之鲈”。北宋梅尧臣家有一厨娘,善斫鲙,朋友均“以为珍味”,欧阳修、刘原父诸人“每思食脍,必提鱼往过”梅尧臣家。南宋陆游诗“斫鲙捣齑香满屋,雨窗唤起醉中眠”,所咏叹也是斫鲙佐酒的美味。
民间许多人家也特别注意培养女孩子的厨艺,以图女儿能被富贵之家相中,聘为厨娘。唐朝时,“岭南无问贫富之家,教女不以针缕绩纺为功,但躬庖厨,勤刀几而已。善醯盐菹鲊者,得为大好女矣。斯岂遐裔之天性欤!故俚民争婚聘者,相与语曰:我女裁袍补袄,即灼然不会;若修治水蛇黄鳝,即一条必胜一条矣。”岭南人家的女孩子,多不善女工,但做菜的手艺可不一般。做得一手好菜的美女厨娘不愁嫁,被争相婚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