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末,在澳洲旅行的王鸿见到了一个“新奇”玩意儿:奇异果。她看了看:“这不就是我们都江堰漫山遍野都有的猕猴桃么!”可是,这种水果在南半球竟被奉为了尊贵的稀奇东西。
如今,王鸿将家鄉的特产出口到了全世界。在鄉下长大的她始终有一份“泥土情结”,所以她爱和水果打交道,爱和种水果的人打交道。
新西兰的“毛梨”,有啥稀奇
90年代末,还是律师的王鸿和先生共同到澳洲旅行。一位澳大利亚朋友热情接待了这对夫妇,主人端出一个很大的果盘,盘子里摆满各种水果,但某种水果只有薄薄的两片,亮绿亮绿的,果肉中心一排椭圆形黑色种子活像一张嘴唇。王鸿一看,便觉面熟。作为土生土长的都江堰人,她第一时间猜测:“像是‘毛梨儿’,都江堰的特产猕猴桃。”随即在心里嘀咕:“主人还挺搞笑,就切两片是个什么意思。”这时,主人开始殷勤介绍起来——“请品尝来自新西兰的珍贵水果,奇异果,只给尊贵的客人享用。”
王鸿尝了一口,回答:“这是我从小吃到大的毛梨,学名猕猴桃。”可主人坚持自己的看法,对王鸿的回答不置可否。“我当时的感觉是又有些愤怒,又有些伤心,又有些疑惑。”五味陈杂的王鸿当天没法睡个好觉了,第二天一早她就冲到了墨尔本当地的精品超市,专门研究这奇异果。观察了外形,仔细尝了味道,她甚至去了图书馆查资料:“猕猴桃,原产中国,1904年被一位去华旅游的新西兰女校长带回国种植,因外形酷似新西兰国鸟kiwibird(穴奇异鸟),故被称为kiwi fruit(奇异果)。”得到这个肯定的答案,王鸿开心了。
不就是个水果么?为何竟令王鸿执拗至此?王鸿称,是泥土情结在作祟。“在我的家鄉,漫山遍野都种植着猕猴桃,我是吃着猕猴桃长大的。”可八九十年代,由于没有技术和市场的支持,都江堰的猕猴桃长期被贱卖和浪费,在家鄉只卖几毛钱一斤的水果,在地球的另一边竟被奉为稀有之物,王鸿心里有了一个埂。
“我要把家鄉的猕猴桃卖到全世界。”她当时就有了这个想法,“要争口气!”从澳大利亚回国不久,王鸿就真的开始卖水果了。起步初期业务较小,她一面做着本职工作,一面上山下鄉地收货品,通过贸易公司出售。直到接到一笔大订单,“粗略计算,至少需要装15个大集装箱才够”,必须成立公司了。
做律师吧,又高雅,又高收入,好不容易从鄉下走到了城市,何苦再回头辛苦地搞农业?可王鸿只经历了极短时间的犹豫,便选择了后者。“我已经实现过了一个人生的梦想,该为另一个更深的情结做点什么。而如果你去农村和果农们住上一天,就更加明白该选择什么。”
4毛的水果 她偏要8毛收
王鸿的想法得到了先生的支持,更得到了都江堰市政府的支持。成立公司不久,政府工作人员与她、先生一起,深入都江堰大山深处调研,并被安排住在一个小村庄的村长家。为了招待客人,村长从镇里买回了他认为得体,实则是很普通不过的家常菜肴——这笔花销,竟是全家人一年的油盐钱。那顿饭,王鸿吃得很不是滋味。
当天晚上,王鸿也整整一宿没能合眼。深秋时节,山里已经寒风陡峭。村长特意更换了床单、枕头,还拿出一套干净的被子给王鸿夫妇御寒。这床全家最好的被子上全是补丁,棉絮也已经旧得结成了块状,根本没有多少保暖效果。王鸿和先生身体被冷得僵直,心里也像有冰刀在刺,“怎能睡得着!”
第二天一大早,一大群孩子背着猕猴桃来到村长家门口:“4毛钱一斤,要得多可以少。”看着这些果子,王鸿当即以两倍价格,8毛钱一斤收了去。“我猜肯定有人骂我是瓜娃子,随便吧。”她随即和村民、孩子们攀谈了起来。在这个村里,一亩果林每年可生产猕猴桃二三百斤,就算成功把果实全部卖出去,收入也只有几十块钱。因为没钱,大多数孩子上不了学,只能帮着家里务农。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只能依靠最原始的生产方式种植果树,然后通过上集市和走街串巷的方式贩卖成品,再没有更大的市场。
“你们知道4毛钱一斤的毛梨,在国外卖到多少么?是你们的100倍。”这个答案对村民来说既是残酷的,又是充满希望的。王鸿开始给村民们讲起了这种在村里“连猪都不吃”的水果,如何漂洋过海到达地球另一面后,被培育成高价水果的故事。“先不提品质,新西兰奇异果行销局亚洲区的一位总销售,仅仅是发明了用刀切开猕猴桃,再用勺子挖着吃的简单方法,就在日本市场每年卖出2000多吨产品。”王鸿想要强调的,是知识的重要。她最后以这样一句话结束演讲:“统计一下有多少孩子没钱读书,我来负担他们的学费。”
校长、34名辍学的学生家长、孩子们,很快聚到了村长家,王鸿当即表示,自己和先生将为这些孩子无偿支付两年的学费。夫妻俩遵守了约定,当年那些背着筐售卖猕猴桃的孩子,如今一部分成了基地的技术骨干,一部分则在毕业后进入王鸿的公司工作。
“农产品只有变成商品,才不是废品。”虽然最初被新西兰将猕猴桃“换个包装、改个名字”就高价出售的行为有些“意见”,但在真正自己操作后,王鸿借鉴了新西兰奇异果行销局的包装形式,一讲品质,二拓市场。她自费给农民买肥料和技术书籍,资助农村孩子读书,从基层解决问题。她也从四川农业大学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下基地,从上往下解决问题。最初的几个技术员在基地住了整整1年半,在农户家吃、住,每天只吃两顿饭,走着不叫路的山路,“却没有一个人退出。”
破产危机前 她忙着救人
以下这段故事,是王鸿含着眼泪讲完的,关于汶川地震。
地震发生时,王鸿正驾车行驶在都江堰市区,她亲眼目睹了一栋栋房屋的轰然倒塌,亲眼看到被压在废墟中的人动弹不得的惨状。公司的房子也倒了,与此同时,果园被摧毁了,仓库里的水果全部被毁坏,公司损失保守估计在3千万元,“没有流动资金,我欠了员工的工资和供应商的货款几百万元。”
在目睹惨状后,王鸿其实压根没心思管损失。她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员工成立了一支急救队,她和员工一起冲进了两栋坍塌的废墟,救出了6个人。在因安全问题被要求撤离现场后,她和员工一合计,又将仅剩的186万元原本计划买地的资金,全部购买了方便面、矿泉水、饼干、帐篷等急救物资。13号下单,14号到齐,整整28车物资立刻被运送到灾区。18号,王鸿到了果园。“家里还好吗?”当她问候一个女农户时,对方一把将她抱住,嚎啕大哭了几分钟后说:“以后,就靠公司了。”这位女农户的两个女儿都在地震中死去了,大女儿身首异处,小女儿连尸体都没找到。本就患有肾衰竭的她,已经无力支持。王鸿泣不成声,只得紧紧抱住对方。 “那半个月我是怎么过来的?大家是怎么熬过来的?太难了。”半个月后,王鸿才回家看望了父母。在她又开车去公司的路上,汽车没油了,她开进加油站加完油,才发现自己身上的钱竟然无法支付油费,只得押了身份证在加油站,找朋友借了钱。然后,她召集齐了公司员工,宣布了一个两难的决定。“同事们,公司没钱了,快破产了,我只能宣布解散。”会场足足沉默了2分钟,之后一个同事突然大声喊到:“你在,我们在!”这句话后,员工们全体抱在一起,共同重复这句话:“你在,我们在。”
之后的7个月,一个家境较好的员工自愿免费承担起了公司总部30多个人的吃饭问题。王鸿的手机停机后,没钱交费,有人偷偷地帮她充了话费——直到今天,王鸿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之前每天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王鸿,睡眠时间缩短到了两三个小时,意外的是,“我的身体竟然没有一点问题,连感冒都没有。你看,有时候意志是很神奇的力量。”几个月过后,一家风投公司主动找到了王鸿。在王鸿完成一个小时的情况介绍后,对方老总用一句“你征服了我”让王鸿心里的石头落地。公司得到了400万元的投资,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这笔投资成功挽救了濒临破产的公司,而团结的团队、共同的志向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可能是比资金更重要的力量。在后地震时期,即使又撞上了金融危机,但王鸿最终还清了震后800万元的欠款,并让公司重回轨道,甚至比震前还要好。
如今,除了猕猴桃,公司的其他水果也已经销往世界各地,产品还成为英国皇室的特供——她因此将都江堰的基地命名为“皇室果园”,纪念这个成绩。除了家鄉都江堰,果园培植基地还延伸至了陕西、甘肃等地,在全国发展到了18座。当年王鸿投宿的村长家,在2005年就新修了房子,买了汽车,不少农户甚至开始到城里买房投资。每年过年,王鸿会在都江堰的酒店举办年会,表彰优秀的果农。这些曾经需要走5公里山路才能坐上汽车进城的农户,如今可以在自家门口坐车(王鸿投资维修了两条公路)或者开着私家车进城了,而他们还不忘给王鸿捎上自家腌制的腊肉或养殖的土鸡,以做春节礼物。
最初只为一份情结做的事业,如今成了王鸿极佳投资眼光的体现。对此,王鸿不无自豪。不过,让她自豪的不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认同。”她一直喜欢用“卖水果的女人”来称呼自己,而这个卖水果的女人与水果之间,还会有更多感人、有趣的故事发生。
对话王鸿
水果是最能表达爱的礼物
Q=《成都女报》 A=王鸿
Q:90年代初就成为律师了,也是觉得这个职业有某种光环?
A:之所以读法律,完全出于对一位家族长辈的崇拜。我父亲的爷爷曾经是一位“大状”,在《都江堰志》中都有对他的记载,他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偶像。在进入大学后,做律师成了我“人生中最大的梦想”。那个时候,高校还有分配就业制度,毕业后我成功被分配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做企业顾问。感谢那次有趣的旅行,让我圆了另一个情结。
Q:你是“卖水果的女人”,私底下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A:毛梨。吃了这么多年,吃了那么多水果,最喜欢的还是家鄉的猕猴桃。我个人在家时最喜欢做水果沙拉,还会根据营养师的食谱,调制出有各种功能的水果搭配,比如养颜的、塑形的、瘦身的。让水果更“个性化”,也是接下来公司要进行的创新。
Q:你认为水果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即水果文化?
A:对,水果可以被融入文化,成就有地方特色的、自己的文化。举个例子,现在的节越来越多,可节日内容却开始模式化。比如情人节就得送巧克力、玫瑰,母亲节就是康乃馨。可是,这为什么不能被打破呢?我认为水果是最能表达恋爱各阶段感受的礼物,比如初恋的感觉可能是甜蜜的、苦涩的,暗恋是酸涩的,每一种感觉,都可以通过一种水果的味道更直观地呈现。
Q:律师出身的你,如何积累起了商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经验?
A:看、学、做。我最初是做猕猴桃的,所以几乎翻遍了与猕猴桃相关的书籍,懂它的过去、现在,再根据实际去给它画出个未来。另外,我很乐于参加各种培训班。你看我桌上这张大合照,就是由高盛集团出资,牛津大学教师授课的“巾帼圆梦培训班”的毕业照。如今,我又参加了金融总裁班,每周六上课。用心投入这些课程,收获的不仅有知识,还有快乐。比如巾帼圆梦培训班吧,我们自己设计了班级LOGO、做了班服、还写了班歌,建了网站。虽然毕业了,同学们还是在组织各种活动,有观摩交流、车模大赛、品酒会等,我们这群快乐的女企业家,用女人的方式,快乐地丰富着生活。
王鸿小讲堂
给创业者的3个建议
有创业的勇气是极好的,但选择了创业,就应该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在创业初期,我仅给创业者们3个建议。
首先,不要害怕和放大失败。即使是一个成功人士,在事业中也时时会遭遇“失败”,可如果能从这次失败中吸取经验,那么失败就不再只是失败,它缩短了你成长的过程,是老师。其次,在创业初期,不要唯利是图。你创业的目的是什么?赚大钱?这可能是一种好的结果,但将其作为全部目的,并不明智。在初期,不要以赚钱为所有行为的目的和动力。最后,努力积累人脉。人脉的力量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在某个时间、某个时机发挥作用。多学习,报名参加EMBA也好,参加某项你喜欢的兴趣班也好,从各个方面和行业积累人脉,在事业的发展期,人脉将是你的巨大财富。
如今,王鸿将家鄉的特产出口到了全世界。在鄉下长大的她始终有一份“泥土情结”,所以她爱和水果打交道,爱和种水果的人打交道。
新西兰的“毛梨”,有啥稀奇
90年代末,还是律师的王鸿和先生共同到澳洲旅行。一位澳大利亚朋友热情接待了这对夫妇,主人端出一个很大的果盘,盘子里摆满各种水果,但某种水果只有薄薄的两片,亮绿亮绿的,果肉中心一排椭圆形黑色种子活像一张嘴唇。王鸿一看,便觉面熟。作为土生土长的都江堰人,她第一时间猜测:“像是‘毛梨儿’,都江堰的特产猕猴桃。”随即在心里嘀咕:“主人还挺搞笑,就切两片是个什么意思。”这时,主人开始殷勤介绍起来——“请品尝来自新西兰的珍贵水果,奇异果,只给尊贵的客人享用。”
王鸿尝了一口,回答:“这是我从小吃到大的毛梨,学名猕猴桃。”可主人坚持自己的看法,对王鸿的回答不置可否。“我当时的感觉是又有些愤怒,又有些伤心,又有些疑惑。”五味陈杂的王鸿当天没法睡个好觉了,第二天一早她就冲到了墨尔本当地的精品超市,专门研究这奇异果。观察了外形,仔细尝了味道,她甚至去了图书馆查资料:“猕猴桃,原产中国,1904年被一位去华旅游的新西兰女校长带回国种植,因外形酷似新西兰国鸟kiwibird(穴奇异鸟),故被称为kiwi fruit(奇异果)。”得到这个肯定的答案,王鸿开心了。
不就是个水果么?为何竟令王鸿执拗至此?王鸿称,是泥土情结在作祟。“在我的家鄉,漫山遍野都种植着猕猴桃,我是吃着猕猴桃长大的。”可八九十年代,由于没有技术和市场的支持,都江堰的猕猴桃长期被贱卖和浪费,在家鄉只卖几毛钱一斤的水果,在地球的另一边竟被奉为稀有之物,王鸿心里有了一个埂。
“我要把家鄉的猕猴桃卖到全世界。”她当时就有了这个想法,“要争口气!”从澳大利亚回国不久,王鸿就真的开始卖水果了。起步初期业务较小,她一面做着本职工作,一面上山下鄉地收货品,通过贸易公司出售。直到接到一笔大订单,“粗略计算,至少需要装15个大集装箱才够”,必须成立公司了。
做律师吧,又高雅,又高收入,好不容易从鄉下走到了城市,何苦再回头辛苦地搞农业?可王鸿只经历了极短时间的犹豫,便选择了后者。“我已经实现过了一个人生的梦想,该为另一个更深的情结做点什么。而如果你去农村和果农们住上一天,就更加明白该选择什么。”
4毛的水果 她偏要8毛收
王鸿的想法得到了先生的支持,更得到了都江堰市政府的支持。成立公司不久,政府工作人员与她、先生一起,深入都江堰大山深处调研,并被安排住在一个小村庄的村长家。为了招待客人,村长从镇里买回了他认为得体,实则是很普通不过的家常菜肴——这笔花销,竟是全家人一年的油盐钱。那顿饭,王鸿吃得很不是滋味。
当天晚上,王鸿也整整一宿没能合眼。深秋时节,山里已经寒风陡峭。村长特意更换了床单、枕头,还拿出一套干净的被子给王鸿夫妇御寒。这床全家最好的被子上全是补丁,棉絮也已经旧得结成了块状,根本没有多少保暖效果。王鸿和先生身体被冷得僵直,心里也像有冰刀在刺,“怎能睡得着!”
第二天一大早,一大群孩子背着猕猴桃来到村长家门口:“4毛钱一斤,要得多可以少。”看着这些果子,王鸿当即以两倍价格,8毛钱一斤收了去。“我猜肯定有人骂我是瓜娃子,随便吧。”她随即和村民、孩子们攀谈了起来。在这个村里,一亩果林每年可生产猕猴桃二三百斤,就算成功把果实全部卖出去,收入也只有几十块钱。因为没钱,大多数孩子上不了学,只能帮着家里务农。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只能依靠最原始的生产方式种植果树,然后通过上集市和走街串巷的方式贩卖成品,再没有更大的市场。
“你们知道4毛钱一斤的毛梨,在国外卖到多少么?是你们的100倍。”这个答案对村民来说既是残酷的,又是充满希望的。王鸿开始给村民们讲起了这种在村里“连猪都不吃”的水果,如何漂洋过海到达地球另一面后,被培育成高价水果的故事。“先不提品质,新西兰奇异果行销局亚洲区的一位总销售,仅仅是发明了用刀切开猕猴桃,再用勺子挖着吃的简单方法,就在日本市场每年卖出2000多吨产品。”王鸿想要强调的,是知识的重要。她最后以这样一句话结束演讲:“统计一下有多少孩子没钱读书,我来负担他们的学费。”
校长、34名辍学的学生家长、孩子们,很快聚到了村长家,王鸿当即表示,自己和先生将为这些孩子无偿支付两年的学费。夫妻俩遵守了约定,当年那些背着筐售卖猕猴桃的孩子,如今一部分成了基地的技术骨干,一部分则在毕业后进入王鸿的公司工作。
“农产品只有变成商品,才不是废品。”虽然最初被新西兰将猕猴桃“换个包装、改个名字”就高价出售的行为有些“意见”,但在真正自己操作后,王鸿借鉴了新西兰奇异果行销局的包装形式,一讲品质,二拓市场。她自费给农民买肥料和技术书籍,资助农村孩子读书,从基层解决问题。她也从四川农业大学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下基地,从上往下解决问题。最初的几个技术员在基地住了整整1年半,在农户家吃、住,每天只吃两顿饭,走着不叫路的山路,“却没有一个人退出。”
破产危机前 她忙着救人
以下这段故事,是王鸿含着眼泪讲完的,关于汶川地震。
地震发生时,王鸿正驾车行驶在都江堰市区,她亲眼目睹了一栋栋房屋的轰然倒塌,亲眼看到被压在废墟中的人动弹不得的惨状。公司的房子也倒了,与此同时,果园被摧毁了,仓库里的水果全部被毁坏,公司损失保守估计在3千万元,“没有流动资金,我欠了员工的工资和供应商的货款几百万元。”
在目睹惨状后,王鸿其实压根没心思管损失。她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员工成立了一支急救队,她和员工一起冲进了两栋坍塌的废墟,救出了6个人。在因安全问题被要求撤离现场后,她和员工一合计,又将仅剩的186万元原本计划买地的资金,全部购买了方便面、矿泉水、饼干、帐篷等急救物资。13号下单,14号到齐,整整28车物资立刻被运送到灾区。18号,王鸿到了果园。“家里还好吗?”当她问候一个女农户时,对方一把将她抱住,嚎啕大哭了几分钟后说:“以后,就靠公司了。”这位女农户的两个女儿都在地震中死去了,大女儿身首异处,小女儿连尸体都没找到。本就患有肾衰竭的她,已经无力支持。王鸿泣不成声,只得紧紧抱住对方。 “那半个月我是怎么过来的?大家是怎么熬过来的?太难了。”半个月后,王鸿才回家看望了父母。在她又开车去公司的路上,汽车没油了,她开进加油站加完油,才发现自己身上的钱竟然无法支付油费,只得押了身份证在加油站,找朋友借了钱。然后,她召集齐了公司员工,宣布了一个两难的决定。“同事们,公司没钱了,快破产了,我只能宣布解散。”会场足足沉默了2分钟,之后一个同事突然大声喊到:“你在,我们在!”这句话后,员工们全体抱在一起,共同重复这句话:“你在,我们在。”
之后的7个月,一个家境较好的员工自愿免费承担起了公司总部30多个人的吃饭问题。王鸿的手机停机后,没钱交费,有人偷偷地帮她充了话费——直到今天,王鸿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之前每天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王鸿,睡眠时间缩短到了两三个小时,意外的是,“我的身体竟然没有一点问题,连感冒都没有。你看,有时候意志是很神奇的力量。”几个月过后,一家风投公司主动找到了王鸿。在王鸿完成一个小时的情况介绍后,对方老总用一句“你征服了我”让王鸿心里的石头落地。公司得到了400万元的投资,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这笔投资成功挽救了濒临破产的公司,而团结的团队、共同的志向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可能是比资金更重要的力量。在后地震时期,即使又撞上了金融危机,但王鸿最终还清了震后800万元的欠款,并让公司重回轨道,甚至比震前还要好。
如今,除了猕猴桃,公司的其他水果也已经销往世界各地,产品还成为英国皇室的特供——她因此将都江堰的基地命名为“皇室果园”,纪念这个成绩。除了家鄉都江堰,果园培植基地还延伸至了陕西、甘肃等地,在全国发展到了18座。当年王鸿投宿的村长家,在2005年就新修了房子,买了汽车,不少农户甚至开始到城里买房投资。每年过年,王鸿会在都江堰的酒店举办年会,表彰优秀的果农。这些曾经需要走5公里山路才能坐上汽车进城的农户,如今可以在自家门口坐车(王鸿投资维修了两条公路)或者开着私家车进城了,而他们还不忘给王鸿捎上自家腌制的腊肉或养殖的土鸡,以做春节礼物。
最初只为一份情结做的事业,如今成了王鸿极佳投资眼光的体现。对此,王鸿不无自豪。不过,让她自豪的不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认同。”她一直喜欢用“卖水果的女人”来称呼自己,而这个卖水果的女人与水果之间,还会有更多感人、有趣的故事发生。
对话王鸿
水果是最能表达爱的礼物
Q=《成都女报》 A=王鸿
Q:90年代初就成为律师了,也是觉得这个职业有某种光环?
A:之所以读法律,完全出于对一位家族长辈的崇拜。我父亲的爷爷曾经是一位“大状”,在《都江堰志》中都有对他的记载,他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偶像。在进入大学后,做律师成了我“人生中最大的梦想”。那个时候,高校还有分配就业制度,毕业后我成功被分配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做企业顾问。感谢那次有趣的旅行,让我圆了另一个情结。
Q:你是“卖水果的女人”,私底下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A:毛梨。吃了这么多年,吃了那么多水果,最喜欢的还是家鄉的猕猴桃。我个人在家时最喜欢做水果沙拉,还会根据营养师的食谱,调制出有各种功能的水果搭配,比如养颜的、塑形的、瘦身的。让水果更“个性化”,也是接下来公司要进行的创新。
Q:你认为水果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即水果文化?
A:对,水果可以被融入文化,成就有地方特色的、自己的文化。举个例子,现在的节越来越多,可节日内容却开始模式化。比如情人节就得送巧克力、玫瑰,母亲节就是康乃馨。可是,这为什么不能被打破呢?我认为水果是最能表达恋爱各阶段感受的礼物,比如初恋的感觉可能是甜蜜的、苦涩的,暗恋是酸涩的,每一种感觉,都可以通过一种水果的味道更直观地呈现。
Q:律师出身的你,如何积累起了商界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经验?
A:看、学、做。我最初是做猕猴桃的,所以几乎翻遍了与猕猴桃相关的书籍,懂它的过去、现在,再根据实际去给它画出个未来。另外,我很乐于参加各种培训班。你看我桌上这张大合照,就是由高盛集团出资,牛津大学教师授课的“巾帼圆梦培训班”的毕业照。如今,我又参加了金融总裁班,每周六上课。用心投入这些课程,收获的不仅有知识,还有快乐。比如巾帼圆梦培训班吧,我们自己设计了班级LOGO、做了班服、还写了班歌,建了网站。虽然毕业了,同学们还是在组织各种活动,有观摩交流、车模大赛、品酒会等,我们这群快乐的女企业家,用女人的方式,快乐地丰富着生活。
王鸿小讲堂
给创业者的3个建议
有创业的勇气是极好的,但选择了创业,就应该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在创业初期,我仅给创业者们3个建议。
首先,不要害怕和放大失败。即使是一个成功人士,在事业中也时时会遭遇“失败”,可如果能从这次失败中吸取经验,那么失败就不再只是失败,它缩短了你成长的过程,是老师。其次,在创业初期,不要唯利是图。你创业的目的是什么?赚大钱?这可能是一种好的结果,但将其作为全部目的,并不明智。在初期,不要以赚钱为所有行为的目的和动力。最后,努力积累人脉。人脉的力量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在某个时间、某个时机发挥作用。多学习,报名参加EMBA也好,参加某项你喜欢的兴趣班也好,从各个方面和行业积累人脉,在事业的发展期,人脉将是你的巨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