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反思型教师是对经验型教师的超越,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从反思型教师的特征、为什么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如何成为反思型教师几个方面对反思型教师进行分析和阐述,阐述教学反思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互动;交流
教育家杜威在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写道,“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策略,持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能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促进对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对教学施过程进一步改进,从而积累实践经验,总结有效做法,更好地指导今后教学实践,最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教学反思的涵义和内容
1.1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它不是简单的放电影式教学情境回忆,而是一种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1.2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内容。一般来说,对教的反思主要有:对教材的选择和理解是否合适?教学目标界定是否准确?教学重难点确定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等。对学生学的反思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如何?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怎样等。每次教学反思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既可以全面审视,也可以就教学活动中某一方面进行回顾思考。这两方面以课堂教学贯穿主线: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战场”,作为教师都有体会,一旦进入课堂马上就进入“临战”状态,每一次上课结束或“酣畅淋漓”或“意犹未尽”或“若有所思”,一次教学只要下来后认真分析,总有值得总结的亮点“如今天用的方法很有效,学生好像一下就明白了”;“今天讲课的思路很顺,这个知识点下次按照这个例题抽丝剥茧的方式讲下来,看似非常复杂的公式在学生眼前顿时清晰起来”;“今天某个学生的提问很有建设意见,对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这样的想法在课后进一步思考、总结形成文字,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一门课教学的规律。教学水平就在反思中得以不断提高。
2.反思型教师的特征
反思型教师应具有积极的反思态度,即教师首先能够主动地通过对“现实自我”的反思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达到“理想自我”。杜威提出反思型教师在态度上应具有三个特征: 思维开放 ,全心全意,有责任感 。
思维开放,即反思者应打开心扉,用积极的心态虚心倾听多方面的意见,而不是墨守成规,一意孤行。以开放的胸怀接纳和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好的教育方法去优化教法,完善教学;全心全意,即反思者应专心致志,全身心地致力于问题的解决。有责任感,是指反思型教师需要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潜在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思考、探究,设计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解决问题,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理念经常进行回顾和思考,不断修正自己原先错误的教育理念,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3.如何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3.1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由于教学情景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复杂性,教学过程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重复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面对不同教育对象,同样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和不断的反思、来不断修正和完善。
3.2加强师生的交流,从学生教学反馈中反思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真实感受。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询问、书面调查、问题解决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地记录信息并加以整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对信息的合理应用将非常有利于教师取得更好的成长。
3.3撰写教学日志、随笔,加强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即通过教师个体对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计划,课中复习,新课导入,内容呈现,授课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作业布置等以及课后反馈进行回顾、诊断、分析、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行为及效果。撰写教学日志、随笔,是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日志作为新教师可以是每节课后都写,总结每堂课的得失,作为以后课堂教学的参考,随着教师入职年限的增长,可以逐步变为一个章节一个反思,对整个章节的内容或者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适时撰写教学随笔。通过撰写教学日志、随笔,能够促使教师将视线聚焦于自己日常教学生活的细节,积累生动的教学事件,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提炼,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4从与同行学习交流中反思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同行沟通交流是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最直接的办法。定期参加优质课观摩,教研组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发现别人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教学智慧,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学习比较,找出教学理念上的差距,分析教学手段、方法上的差异, 学习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优秀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技巧等,从而提升自己。尤其是评课,即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或观看教学录像,并对整堂课的设计、教学过程的优点、缺点做出客观性的評价,在集体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使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学者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但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理论和实践交互进行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的探索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使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闵玲.国内教学反思的研究视角管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9期
[2]管海芳.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营养素[J].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4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互动;交流
教育家杜威在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写道,“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策略,持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能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促进对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对教学施过程进一步改进,从而积累实践经验,总结有效做法,更好地指导今后教学实践,最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教学反思的涵义和内容
1.1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它不是简单的放电影式教学情境回忆,而是一种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1.2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内容。一般来说,对教的反思主要有:对教材的选择和理解是否合适?教学目标界定是否准确?教学重难点确定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等。对学生学的反思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如何?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怎样等。每次教学反思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既可以全面审视,也可以就教学活动中某一方面进行回顾思考。这两方面以课堂教学贯穿主线: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战场”,作为教师都有体会,一旦进入课堂马上就进入“临战”状态,每一次上课结束或“酣畅淋漓”或“意犹未尽”或“若有所思”,一次教学只要下来后认真分析,总有值得总结的亮点“如今天用的方法很有效,学生好像一下就明白了”;“今天讲课的思路很顺,这个知识点下次按照这个例题抽丝剥茧的方式讲下来,看似非常复杂的公式在学生眼前顿时清晰起来”;“今天某个学生的提问很有建设意见,对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这样的想法在课后进一步思考、总结形成文字,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一门课教学的规律。教学水平就在反思中得以不断提高。
2.反思型教师的特征
反思型教师应具有积极的反思态度,即教师首先能够主动地通过对“现实自我”的反思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达到“理想自我”。杜威提出反思型教师在态度上应具有三个特征: 思维开放 ,全心全意,有责任感 。
思维开放,即反思者应打开心扉,用积极的心态虚心倾听多方面的意见,而不是墨守成规,一意孤行。以开放的胸怀接纳和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好的教育方法去优化教法,完善教学;全心全意,即反思者应专心致志,全身心地致力于问题的解决。有责任感,是指反思型教师需要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潜在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思考、探究,设计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解决问题,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理念经常进行回顾和思考,不断修正自己原先错误的教育理念,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3.如何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3.1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由于教学情景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复杂性,教学过程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重复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面对不同教育对象,同样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和不断的反思、来不断修正和完善。
3.2加强师生的交流,从学生教学反馈中反思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真实感受。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询问、书面调查、问题解决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地记录信息并加以整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对信息的合理应用将非常有利于教师取得更好的成长。
3.3撰写教学日志、随笔,加强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即通过教师个体对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计划,课中复习,新课导入,内容呈现,授课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作业布置等以及课后反馈进行回顾、诊断、分析、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行为及效果。撰写教学日志、随笔,是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日志作为新教师可以是每节课后都写,总结每堂课的得失,作为以后课堂教学的参考,随着教师入职年限的增长,可以逐步变为一个章节一个反思,对整个章节的内容或者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适时撰写教学随笔。通过撰写教学日志、随笔,能够促使教师将视线聚焦于自己日常教学生活的细节,积累生动的教学事件,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提炼,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4从与同行学习交流中反思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同行沟通交流是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最直接的办法。定期参加优质课观摩,教研组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发现别人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教学智慧,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学习比较,找出教学理念上的差距,分析教学手段、方法上的差异, 学习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优秀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技巧等,从而提升自己。尤其是评课,即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或观看教学录像,并对整堂课的设计、教学过程的优点、缺点做出客观性的評价,在集体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使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学者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但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理论和实践交互进行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的探索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使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闵玲.国内教学反思的研究视角管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9期
[2]管海芳.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营养素[J].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