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要发展,农村要发展,就必须要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產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定程度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很低 ,发展中还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项目分布零星分散,地域特征不突出,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农产品品质认证率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突出等问题,本文通过我县农村经济现状来分析我县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寻找其解决的对策及方法。
【关键词】农业;农村;创新;产业化
一、农村经济现状介绍
1.农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10年的10.18%下降到2016年的8.56%,第一产业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同时,农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即农业滞后其他产业的发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阻力。
2.农村居民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平。
农村居民收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相比还是明显偏低,比如我县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0元,较去年增长9.7%,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0元,较去年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7倍。
3.劳动力流失严重,农业发展缺乏生力军。
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高的收入和相对方便的生活使得他们一代又一代人愿意留在外地、留在城市,不愿回到农村。农村仅剩30%左右的人口,城郊农村人口相对多一点,其中老弱病残就占70-80%,令人担忧:十年后、二十年后或者不久的将来,土地谁来种、食物哪里来、农村、农村经济......
4.我县农业经济现状。
渠县是农业大县,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黄花、茶叶、桔柑等多种植物和畜禽。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号猪、高瘦肉率商品猪基地县和省柑桔、黄花、竹产业基地县。2016年经过供给侧改革,实施三大提质工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为26:39.5:34.5,一、二产业结构占比略微下降,三产业占比上升了4.4%。
全县农业人口占64.16%,2016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5万亩,全年生猪出栏95.13万头,与上年同比下降4.2%;肉牛出栏6.03万头,增长3.5%;肉羊出栏19.14万只,增长4.3%;家禽出栏1177.30万只,增长3.7%;油料播种面积38.6万亩,产量58271吨,同比增长3.2%。
在文崇-李馥建设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6万亩,带动全县发展油菜产业25.5万亩。全县种植黄花10万亩、年产干花1.4万吨;新植柑桔7000亩、改良老果园5000亩,带动全县种植柑桔20万亩(其中柠檬2万亩);开展蔬菜工厂化订单育苗500万株,改造提升和新建常年蔬菜基地2000亩,带动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中滩镇集中连片规划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2000亩;依托天尚核桃、屏西盛果农业和利群核桃等专业合作社,分别在琅琊栽植核桃5000亩、报恩栽植核桃1000亩、在三板栽植核桃3000亩,带动全县种植核桃5.75万亩;依托万隆锦绣专业合作社在李馥乡8个村集中连片建花椒产业基地2万亩,示范带动全县种植花椒9.15万亩;2016年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14家、家庭农场53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00个、家庭农场100个,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家,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园6个。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不能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县虽已有宕府王食品、通济油脂、特驱饲料、华橙酒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规模小,數量少,不能有效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机械化。
2.产业项目分布零星分散,地域特征不突出,未形成规模化效应。目前,我县专业合作社达300个、家庭农场100个,涉及柑桔、柠檬、花椒、核桃、油菜、黄花、葡萄、火龙果、桃子、李子、梨子、猪、牛、羊养殖、蔬菜种植等多个品种,广泛分布于各个乡镇,零星分散且规模不是很大,未形成规模化效应,知名的、带有地域特征的只有黄花,其他都不具备地域特征。
3.农产品品质认证率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突出。没有通过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无法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无法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能打造品牌产品,就不具备较高附加值,也就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不突出,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产销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不通畅,销售体系不健全。产销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农产品的种养殖与市场需求不一致;销售渠道不通畅,销售体系不健全会造成农产品滞销,打击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三、对策及建议
1.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形式,培育产业化的经营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同样是一个组织程度由低到高,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社会化大生产的龙头企业必须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匹配,家庭农场、合作制、和股份所有制农场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产业经济理论,专业化分工、协作不仅扩大交易规模,而且促进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当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利用工业分工的成果并同时与工业品的交易规模增大的情况下,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将逐步让位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中,应该以农场生产经营为主,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服务是一种市场或契约联结下的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匹配的生产组织方式,农场只从事生产,而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都由社会分工产生的龙头企业集合各种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技术协会、行业协会)提供。 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也要适时创新。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再到“公司+专合社+农场”。
2.创新农业技术与管理方式,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竞争能力,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而龙头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和产业牵动能力的大小关键在于自主创新。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开创企业自己的品牌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的灵魂所在,农业科技开发和应用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水平、更关系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市场需求是第一需求,得市场则得天下,没有市场,产业、企业无法生存更无从发展,龙头企业市场开拓力度的强弱、独特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产业化经营的成败。
二是通过管理创新,建成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营造优秀的创新型文化,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调动要素生产力,确保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延伸龙头企业的产业链。
一是紧盯龙头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延伸链条,采用对口招商、以商招商、延链招商等方式,招引更多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与渠县“5+1”特色优势产业配套。
二是金融部门、财险等保险公司要倾斜支持龙头企业,用好用活新型经营主体基金、企业和农业产业保险等,综合施策,提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
4.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要围绕现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其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服务。由于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和市场机制的失灵特征,农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处于不利地位,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必须给予一些支持、保护和引导,特别是在产业化初期更要“多予少取甚至不取”着力解决好基地(农场)、龙头企业和市场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找准角色定位,有效发挥政府公共产品的功能作用。
但不能过度介入,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和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不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比如产业化初期可把重点放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资金融通等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可在整体布局规划、政策信息引导、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充分发挥协调指导、服务、保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设立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种养基地、家庭农场建设和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及提升产品档次,使企业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成长壮大。
5.创新农旅结合形式,打造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精品。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外出旅游的人数、次数、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数据顯示: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为4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13万亿元,对GDP综合贡献达到10.1%,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打造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农旅融合发展。目前,我县已建有汉亭农庄、水韵花香、橙香山庄、南庭湘苑、碧瑶庄园、龙潭万花谷等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园6个,以乡村旅游促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了农业与旅游业,成效显著。
6.创新农产品信息发布方式,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
一是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农户不再完全的靠经验来解决自己的农业生产问题,而是开始了数据分享,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二是提高农户的信息意识,让农民认识到现代农业的發展离不开网络,学会上网,学会在网络上发布自家农产品信息,提高网络平台的利用率,逐步改变传统意识,借助网络力量可以将农产品卖得更好,买卖双方的需求通过网络就可以相互传递并满足。
三是利用政府部门和企业建设的各类产销信息化平台,公布农产品生产、加工、批发和零售、走势与预警等信息,建立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会商机制,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有效保障主要农产品产销平衡、市场有序、价格平等、信息通畅。
农村要发展,农业要发展,就必须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业;农村;创新;产业化
一、农村经济现状介绍
1.农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减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10年的10.18%下降到2016年的8.56%,第一产业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小。同时,农业的发展速度跟不上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即农业滞后其他产业的发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阻力。
2.农村居民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平。
农村居民收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相比还是明显偏低,比如我县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0元,较去年增长9.7%,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0元,较去年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7倍。
3.劳动力流失严重,农业发展缺乏生力军。
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高的收入和相对方便的生活使得他们一代又一代人愿意留在外地、留在城市,不愿回到农村。农村仅剩30%左右的人口,城郊农村人口相对多一点,其中老弱病残就占70-80%,令人担忧:十年后、二十年后或者不久的将来,土地谁来种、食物哪里来、农村、农村经济......
4.我县农业经济现状。
渠县是农业大县,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黄花、茶叶、桔柑等多种植物和畜禽。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号猪、高瘦肉率商品猪基地县和省柑桔、黄花、竹产业基地县。2016年经过供给侧改革,实施三大提质工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为26:39.5:34.5,一、二产业结构占比略微下降,三产业占比上升了4.4%。
全县农业人口占64.16%,2016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5万亩,全年生猪出栏95.13万头,与上年同比下降4.2%;肉牛出栏6.03万头,增长3.5%;肉羊出栏19.14万只,增长4.3%;家禽出栏1177.30万只,增长3.7%;油料播种面积38.6万亩,产量58271吨,同比增长3.2%。
在文崇-李馥建设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6万亩,带动全县发展油菜产业25.5万亩。全县种植黄花10万亩、年产干花1.4万吨;新植柑桔7000亩、改良老果园5000亩,带动全县种植柑桔20万亩(其中柠檬2万亩);开展蔬菜工厂化订单育苗500万株,改造提升和新建常年蔬菜基地2000亩,带动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中滩镇集中连片规划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2000亩;依托天尚核桃、屏西盛果农业和利群核桃等专业合作社,分别在琅琊栽植核桃5000亩、报恩栽植核桃1000亩、在三板栽植核桃3000亩,带动全县种植核桃5.75万亩;依托万隆锦绣专业合作社在李馥乡8个村集中连片建花椒产业基地2万亩,示范带动全县种植花椒9.15万亩;2016年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14家、家庭农场53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00个、家庭农场100个,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家,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园6个。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不能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县虽已有宕府王食品、通济油脂、特驱饲料、华橙酒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但仍存在规模小,數量少,不能有效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机械化。
2.产业项目分布零星分散,地域特征不突出,未形成规模化效应。目前,我县专业合作社达300个、家庭农场100个,涉及柑桔、柠檬、花椒、核桃、油菜、黄花、葡萄、火龙果、桃子、李子、梨子、猪、牛、羊养殖、蔬菜种植等多个品种,广泛分布于各个乡镇,零星分散且规模不是很大,未形成规模化效应,知名的、带有地域特征的只有黄花,其他都不具备地域特征。
3.农产品品质认证率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突出。没有通过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无法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无法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能打造品牌产品,就不具备较高附加值,也就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不突出,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4.产销信息不对称,销售渠道不通畅,销售体系不健全。产销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农产品的种养殖与市场需求不一致;销售渠道不通畅,销售体系不健全会造成农产品滞销,打击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三、对策及建议
1.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形式,培育产业化的经营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同样是一个组织程度由低到高,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社会化大生产的龙头企业必须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匹配,家庭农场、合作制、和股份所有制农场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产业经济理论,专业化分工、协作不仅扩大交易规模,而且促进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当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利用工业分工的成果并同时与工业品的交易规模增大的情况下,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将逐步让位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中,应该以农场生产经营为主,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进行社会化的服务是一种市场或契约联结下的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匹配的生产组织方式,农场只从事生产,而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都由社会分工产生的龙头企业集合各种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技术协会、行业协会)提供。 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也要适时创新。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再到“公司+专合社+农场”。
2.创新农业技术与管理方式,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竞争能力,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而龙头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和产业牵动能力的大小关键在于自主创新。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开创企业自己的品牌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的灵魂所在,农业科技开发和应用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水平、更关系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市场需求是第一需求,得市场则得天下,没有市场,产业、企业无法生存更无从发展,龙头企业市场开拓力度的强弱、独特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产业化经营的成败。
二是通过管理创新,建成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营造优秀的创新型文化,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调动要素生产力,确保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延伸龙头企业的产业链。
一是紧盯龙头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延伸链条,采用对口招商、以商招商、延链招商等方式,招引更多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与渠县“5+1”特色优势产业配套。
二是金融部门、财险等保险公司要倾斜支持龙头企业,用好用活新型经营主体基金、企业和农业产业保险等,综合施策,提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
4.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扶持引导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要围绕现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其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服务。由于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和市场机制的失灵特征,农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处于不利地位,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必须给予一些支持、保护和引导,特别是在产业化初期更要“多予少取甚至不取”着力解决好基地(农场)、龙头企业和市场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找准角色定位,有效发挥政府公共产品的功能作用。
但不能过度介入,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尊重企业和农民的意愿和经营自主权,不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比如产业化初期可把重点放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资金融通等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可在整体布局规划、政策信息引导、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充分发挥协调指导、服务、保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设立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种养基地、家庭农场建设和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及提升产品档次,使企业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成长壮大。
5.创新农旅结合形式,打造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精品。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外出旅游的人数、次数、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数据顯示: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为4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13万亿元,对GDP综合贡献达到10.1%,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打造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农旅融合发展。目前,我县已建有汉亭农庄、水韵花香、橙香山庄、南庭湘苑、碧瑶庄园、龙潭万花谷等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园6个,以乡村旅游促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了农业与旅游业,成效显著。
6.创新农产品信息发布方式,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
一是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农户不再完全的靠经验来解决自己的农业生产问题,而是开始了数据分享,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二是提高农户的信息意识,让农民认识到现代农业的發展离不开网络,学会上网,学会在网络上发布自家农产品信息,提高网络平台的利用率,逐步改变传统意识,借助网络力量可以将农产品卖得更好,买卖双方的需求通过网络就可以相互传递并满足。
三是利用政府部门和企业建设的各类产销信息化平台,公布农产品生产、加工、批发和零售、走势与预警等信息,建立农产品信息监测预警会商机制,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有效保障主要农产品产销平衡、市场有序、价格平等、信息通畅。
农村要发展,农业要发展,就必须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