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风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影响着学校的教学与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如何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就是高校和高等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所谓的学习习惯就是良好的学习行为所组成的,要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落实在建立每一个良好学习行为上。本文列举了高校学风问题的几项通病并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出发,对塑造良好学习行为的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行为主义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大学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优良的学习风气是建设优秀大学的必备条件。要搞好高校的学风建设,首先要正视、重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风行为,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 高校的学风问题
当前,在生源95后、社会思潮多元化、大学扩招等大背景影响下,在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迟到、早退、旷课、讲闲话、看其它书籍、玩手机、打瞌睡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常常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是按照家长的指示或者就业情况来做出选择,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头来,学生只为了毕业证而学习,没有职业生涯的规划,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高校发现,自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大量的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大学时间。很多学生自理能力、自我控制力较差。从完成高考、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他们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不能根据专业课程来制定学习计划,考前临时抱佛脚。有的学生寄希望于补考,补考不过还有重修,总之抱着最后找个工作,学校肯定会发毕业证的想法。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高中阶段学校和家长给予的应试教育压力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到了大学阶段,没有了高中阶段的外部环境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培养自主、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造成学习方面的困难。
学术诚信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它也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业剽窃、利用网络文章粘贴复制,东拼西凑,代写毕业论文、考试作弊、代考等违法乱纪行为时常发生在大学校园、见诸于媒体报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思想道德、法治教育与正确的学习习惯。试问如果能够通过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学习要求,谁又会违反道德甚至法律去破坏学术诚信呢?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对于学风,我们一般把它定义为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目标、方法、纪律、品德等学习习惯的集合,可以通过日常学习行为来观察和区分好坏,比如考试作弊是不好的行为、上课玩手机是不好的行为、上课守纪律是好的行为、作业按时、按质完成是好的行为等。所以,大学的学风建设要取得的成效就是让学生养成并坚持好的行为,摒弃不好的行为。那么如何做到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行为是外在环境对学习者产生刺激使后者的反应发生可观察到的变化的过程。学习是可以被测量和观察的。行为主义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构建者。他的实验以狗为对象。在实验中,他发现狗吃食物会分泌大量唾液,然后又发现狗看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后来,只要听到喂食者的脚步声,让狗觉得马上可以吃到食物,它也分泌唾液。
通过实验得知,狗吃到食物就按照自然的生理反应分泌唾液,不需要通过学习,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是食物,相对应的生理反应是无条件反应。在实验中,喂食者的脚步声和狗分泌唾液没有必然的关联,是无关刺激(中性刺激);当脚步声和事物同时多次出现以后,狗听到脚步声就分泌唾液,是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结合转变成了条件刺激并由此引发分泌唾液形成条件反应。
2.1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
(1)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无条件反射,即必须要有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关联,才能产生条件反应。
(2)条件反射是可以习得的,就像实验中狗逐渐认识到了脚步声与食物的关系。
(3)如果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不再同时出现,习得的条件反射会消退。如果脚步声与食物不再同时出现,久而久之,即使有脚步声,狗也不会分泌唾液了。
(4)条件反射可以泛化,即形成了条件反射之后,相似的条件刺激也可以激发条件反应。
(5)条件反射还可以分化,即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强化特定的条件刺激,只有这种条件刺激发生才做出条件反应。
(6)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可以与新的刺激相结合从而形成二级甚至多级条件反射。
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 他设计并依托“迷笼实验”提出了“错误学习理论”。在实验中,他把饥饿的猫关在装有机关的笼子里,把食物放在笼子外面。开始,饿猫在笼子里活动了一段时间,偶然碰到了机关逃出了笼子,吃到了食物。然后,桑代克重复实验并记录每次逃脱的时间,发现猫逐渐掌握了逃脱的方法。最后,他得出结论:在实验中,猫是在尝试错误的学习,它经过种种尝试,学会了利用机关打开牢笼。学习是通过“尝试”建立一定情景与特定反应之间的联结。
2.2 “错误学习理论”认为:
(1)行为的后果是对学习起决定性作用的。行为后果使欲望满足,情景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加强;行为后果不令人满意,情景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减弱。
(2)行为是由结果控制的。如果行为得到了强化,证明尝试是正确的,行为就能保留下来,否则就会作为错误尝试而放弃。
(3)学习不是消极的接受,学习者在学习时有某种需要来驱动其进行“尝试”。
(4)通过“尝试”建立的情景-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通过不断应用来强化,也可以通过长期不应用来减弱。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实验”。在他的实验中,设计了更为复杂的机关,动物不仅能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还能学会分化行为。比如,斯金纳设计当灯亮时触碰机关可以得到食物,而灭灯时触碰机关得不到食物,因此动物学会了只在灯亮时触碰机关。
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 一类是应答性反应,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类似;另一类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即行为不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而是自发的。影响行为出现的是该行为所得的结果,即“强化”(正强化与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加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促进行为的发生。
3 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对策
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出发,如果要鼓励学生实行一种行为我们就要在它发生的时候伴随让学生愉悦的事物,或者让学生知道这种行为将带来令其愉悦的后果。相反的,如果要禁止学生的一种行为,我们就要在它发生的时候伴随让学生厌恶的事物,或者让学生知道这种行为将带来令其厌恶的后果。无论是经典条件反射,还是条件性条件反射,它们的应用都要遵循实事求是、因人而宜的原则。
3.1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
也许他们进校前对专业的选择是盲目的、对所选择的专业是不够了解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迷惘的,但是只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愉悦与成功,就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找到学习方向、更积极的参加学习活动。比如,温馨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如果每次学习行为伴随着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得学生对每次学习活动都充满期待;比如,邀请往届校友介绍成功经验、以及他们的学习经历,能够使得学生对专业学习、职业生涯充满期待与向往,获得学习的动力从而落实在好的学习行为中;再比如,参加专业 技能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学习的热情,当他们获得奖项、成绩的时候将强化专业学习的动力。
3.2 学生的学习纪律需要严抓
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必须及时、严肃的处理,这不仅对当事人是鞭策,对其他的学生也起到警示作用。 比如,对于无视学校纪律,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行为,就要严肃的给出处分、处罚并公示,让当事人明确后果,不敢再犯,对其他学生也起到警示作用; 比如,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一旦出现就必须要及时制止并严肃批评,使得批评与课堂不良行为始终相伴,让学生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产生恐惧与担心;再比如,对于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奖励,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批评与课程评价上的扣分,这样强化了遵守纪律的行为。
3.3 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需要按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塑造
由于学生具有年级、专业、教育经历、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要分析不良学习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塑造行为习惯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改变哪些行为习惯来达到目的、学生的个性、喜恶是怎样的、可以利用哪些强化措施来引导与鼓励。比如,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特别是经常旷课。经过思想教育,如果他能够改正,就应该在他比较在意的,如班集体荣誉、家长态度、教师重视度等方面给予其正面的反馈,使其行为得到正强化并保持下去;如果他不能改正,那么相反的,就要让他在意的方面给予负面的反馈,使其错误的行为得到控制并逐渐转化。
参考文献
[1]郭志宏.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101-103.
[2]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贾红英.环境控制与行为养成——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大学生行为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4]文敏.浅述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作者简介
陈俊民,现为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
作者单位
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上海市 201306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行为主义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大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大学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优良的学习风气是建设优秀大学的必备条件。要搞好高校的学风建设,首先要正视、重视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风行为,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 高校的学风问题
当前,在生源95后、社会思潮多元化、大学扩招等大背景影响下,在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迟到、早退、旷课、讲闲话、看其它书籍、玩手机、打瞌睡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常常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是按照家长的指示或者就业情况来做出选择,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头来,学生只为了毕业证而学习,没有职业生涯的规划,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高校发现,自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大量的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大学时间。很多学生自理能力、自我控制力较差。从完成高考、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他们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不能根据专业课程来制定学习计划,考前临时抱佛脚。有的学生寄希望于补考,补考不过还有重修,总之抱着最后找个工作,学校肯定会发毕业证的想法。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高中阶段学校和家长给予的应试教育压力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到了大学阶段,没有了高中阶段的外部环境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培养自主、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造成学习方面的困难。
学术诚信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它也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作业剽窃、利用网络文章粘贴复制,东拼西凑,代写毕业论文、考试作弊、代考等违法乱纪行为时常发生在大学校园、见诸于媒体报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思想道德、法治教育与正确的学习习惯。试问如果能够通过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学习要求,谁又会违反道德甚至法律去破坏学术诚信呢?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对于学风,我们一般把它定义为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目标、方法、纪律、品德等学习习惯的集合,可以通过日常学习行为来观察和区分好坏,比如考试作弊是不好的行为、上课玩手机是不好的行为、上课守纪律是好的行为、作业按时、按质完成是好的行为等。所以,大学的学风建设要取得的成效就是让学生养成并坚持好的行为,摒弃不好的行为。那么如何做到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行为是外在环境对学习者产生刺激使后者的反应发生可观察到的变化的过程。学习是可以被测量和观察的。行为主义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构建者。他的实验以狗为对象。在实验中,他发现狗吃食物会分泌大量唾液,然后又发现狗看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后来,只要听到喂食者的脚步声,让狗觉得马上可以吃到食物,它也分泌唾液。
通过实验得知,狗吃到食物就按照自然的生理反应分泌唾液,不需要通过学习,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是食物,相对应的生理反应是无条件反应。在实验中,喂食者的脚步声和狗分泌唾液没有必然的关联,是无关刺激(中性刺激);当脚步声和事物同时多次出现以后,狗听到脚步声就分泌唾液,是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结合转变成了条件刺激并由此引发分泌唾液形成条件反应。
2.1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
(1)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无条件反射,即必须要有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关联,才能产生条件反应。
(2)条件反射是可以习得的,就像实验中狗逐渐认识到了脚步声与食物的关系。
(3)如果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不再同时出现,习得的条件反射会消退。如果脚步声与食物不再同时出现,久而久之,即使有脚步声,狗也不会分泌唾液了。
(4)条件反射可以泛化,即形成了条件反射之后,相似的条件刺激也可以激发条件反应。
(5)条件反射还可以分化,即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强化特定的条件刺激,只有这种条件刺激发生才做出条件反应。
(6)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可以与新的刺激相结合从而形成二级甚至多级条件反射。
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 他设计并依托“迷笼实验”提出了“错误学习理论”。在实验中,他把饥饿的猫关在装有机关的笼子里,把食物放在笼子外面。开始,饿猫在笼子里活动了一段时间,偶然碰到了机关逃出了笼子,吃到了食物。然后,桑代克重复实验并记录每次逃脱的时间,发现猫逐渐掌握了逃脱的方法。最后,他得出结论:在实验中,猫是在尝试错误的学习,它经过种种尝试,学会了利用机关打开牢笼。学习是通过“尝试”建立一定情景与特定反应之间的联结。
2.2 “错误学习理论”认为:
(1)行为的后果是对学习起决定性作用的。行为后果使欲望满足,情景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加强;行为后果不令人满意,情景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减弱。
(2)行为是由结果控制的。如果行为得到了强化,证明尝试是正确的,行为就能保留下来,否则就会作为错误尝试而放弃。
(3)学习不是消极的接受,学习者在学习时有某种需要来驱动其进行“尝试”。
(4)通过“尝试”建立的情景-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通过不断应用来强化,也可以通过长期不应用来减弱。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实验”。在他的实验中,设计了更为复杂的机关,动物不仅能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还能学会分化行为。比如,斯金纳设计当灯亮时触碰机关可以得到食物,而灭灯时触碰机关得不到食物,因此动物学会了只在灯亮时触碰机关。
斯金纳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学习: 一类是应答性反应,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类似;另一类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即行为不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而是自发的。影响行为出现的是该行为所得的结果,即“强化”(正强化与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加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促进行为的发生。
3 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对策
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出发,如果要鼓励学生实行一种行为我们就要在它发生的时候伴随让学生愉悦的事物,或者让学生知道这种行为将带来令其愉悦的后果。相反的,如果要禁止学生的一种行为,我们就要在它发生的时候伴随让学生厌恶的事物,或者让学生知道这种行为将带来令其厌恶的后果。无论是经典条件反射,还是条件性条件反射,它们的应用都要遵循实事求是、因人而宜的原则。
3.1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
也许他们进校前对专业的选择是盲目的、对所选择的专业是不够了解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迷惘的,但是只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愉悦与成功,就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找到学习方向、更积极的参加学习活动。比如,温馨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如果每次学习行为伴随着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得学生对每次学习活动都充满期待;比如,邀请往届校友介绍成功经验、以及他们的学习经历,能够使得学生对专业学习、职业生涯充满期待与向往,获得学习的动力从而落实在好的学习行为中;再比如,参加专业 技能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学习的热情,当他们获得奖项、成绩的时候将强化专业学习的动力。
3.2 学生的学习纪律需要严抓
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必须及时、严肃的处理,这不仅对当事人是鞭策,对其他的学生也起到警示作用。 比如,对于无视学校纪律,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行为,就要严肃的给出处分、处罚并公示,让当事人明确后果,不敢再犯,对其他学生也起到警示作用; 比如,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一旦出现就必须要及时制止并严肃批评,使得批评与课堂不良行为始终相伴,让学生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产生恐惧与担心;再比如,对于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奖励,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批评与课程评价上的扣分,这样强化了遵守纪律的行为。
3.3 学生的优良学习习惯需要按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塑造
由于学生具有年级、专业、教育经历、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要分析不良学习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塑造行为习惯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改变哪些行为习惯来达到目的、学生的个性、喜恶是怎样的、可以利用哪些强化措施来引导与鼓励。比如,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特别是经常旷课。经过思想教育,如果他能够改正,就应该在他比较在意的,如班集体荣誉、家长态度、教师重视度等方面给予其正面的反馈,使其行为得到正强化并保持下去;如果他不能改正,那么相反的,就要让他在意的方面给予负面的反馈,使其错误的行为得到控制并逐渐转化。
参考文献
[1]郭志宏.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101-103.
[2]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贾红英.环境控制与行为养成——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大学生行为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4]文敏.浅述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作者简介
陈俊民,现为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
作者单位
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上海市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