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是思考的前提,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问题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在改变以往简单教授方式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问题”引入课堂,并借助问题串的形式来将整节课串联起来,以此来丰富课堂的形式,进而,也为实现高效且具有互动性的数学课堂打好基础。
关键词:问题 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如果还是简单的依靠多练的方式来达到基础知识巩固的目的,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的。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为了调动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积极性,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以及探究解决来推动学生自主的去了解知识的本质,进而,为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贡献。本文笔者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为例,对如何构建以“问题”为切入点的数学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
1、问题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某节课的开始,是对所将要学习内容的一个初了解,但是,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并不习惯进行预习,而且,要布置该怎样预习或者说是缺少预习的方法,导致预习的效率较低,学生的积极性也差。所以,在构建“问”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将问题与预习融合在一起,通过恰当问题的提出来帮助和引领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预习和思考。
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环节,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即:
(1)平行四边形三条性质的逆命题是什么?
(2)结合教材,尝试对两组对边对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证明?
(3)在一四边形中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请问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
引导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对于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能根据教材内容对相关的判定定理进行自主推导,有学生则可以通过结论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当然,学生也能解决问题,更能初步认识和了解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减少了学生在正常上课时的陌生感,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也能确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预习的价值。
2、问题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重要性是任何环节不可取代的,所以,有人说: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而问题导入作为导入的一种形式也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也是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
还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组织学生回答了预习环节的三个问题,尤其是对第(3)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反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这些定理进行初步的认识,这样课程不仅连贯,而且,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预习不是摆设,是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这样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相反,如果在课上我们没有引导学生对预习的问题进行回答或者是再次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预习是没用的,老师在课上也不会涉及到相关内容等,而最好的衔接点就是要将相关的内容与导入环节结合在一起,简单的讨论以及思考后快速的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的探究环节,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问题探究
探究是课堂各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额关键环节,当然也是上课的难点,所以,在构建“问题”式的课堂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学习,这样要比简单的讲述效果好的多,而且,学生也能记得牢。
还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为例,在顺利的导入之后,我们要与学生一起进行证明和验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几个问题的证明和解答。即: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DC,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上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C,∠B=∠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证明,这样的问题思考可以直接得出结论,明确两组对边对应相等的四边形是属于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之后,为了达到巩固,我们在分别引导学生练习相关的习题,这样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在当场联的过程中实现巩固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逐步加大一些难度,让学生尝试进行解决,最后,在组织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进行描述,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能确保学生在问题解决以及自主证明中锻炼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我們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类比,这样才能进行灵活应用,才能发散思维,提升效率。
4、问题拓展
对于一节课来说,拓展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所学的内容更有深度,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注重拓展,往往都是基础问题讲完之后,学生练习巩固就基本结束了,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较差。所以,为了有效落实课改基本理念,也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节课的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如图所示,ABCDE是一正五边形,连接BD、CE,且相交于P,证明:四边形ABPE是平行四边形。
(2)在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亮点,其中AE=CF,连接BE、BF、DE、DF,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并在此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且证明。
……
这里的拓展需要适量,不可太多,难度也不宜过大。对于拓展的第一个问题来说,从整体来看,试题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寻找的关系也就多,所以,这一问题的思考证明是能够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的。而第二个问题是一道复合体,并不是简单的证明,还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对试题进行改编,而且,第二个问题中的图也是几何学习中经典的图,所以,多角度的思考能够拓展,也能发散,是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的。
5、问题反思
反思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懂得了反思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明确改进的方向,所以,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的教学时,我们除了在各个教学环节设计好思考的问题之外,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要设计好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比如:知识点的反思,如:在一四边形中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等;对于整体学习情况的反思,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思考: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如何证明的?自己的练习题正确率是什么情况等,总之,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改进,才能在整体上提高课堂的效率,明确课堂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
总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要设计“好”问题,要确保“问”的有效果,“问”的能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数学课堂主体性,才能确保学生在“问题”连串的课堂中感受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最终,为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兴趣的保护等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乐,邢明月.聚焦问题设计,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J].中国教师,2020(S1):64.
[2]孙文秀,孙菁菁.挖掘问题本质,凸显问题价值——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好”问题[J].中国教师,2020(S1):108.
[3]顾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导学,2020(S2):85-86.
关键词:问题 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如果还是简单的依靠多练的方式来达到基础知识巩固的目的,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的。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为了调动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积极性,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以及探究解决来推动学生自主的去了解知识的本质,进而,为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贡献。本文笔者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为例,对如何构建以“问题”为切入点的数学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
1、问题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某节课的开始,是对所将要学习内容的一个初了解,但是,从实际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并不习惯进行预习,而且,要布置该怎样预习或者说是缺少预习的方法,导致预习的效率较低,学生的积极性也差。所以,在构建“问”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将问题与预习融合在一起,通过恰当问题的提出来帮助和引领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预习和思考。
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环节,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即:
(1)平行四边形三条性质的逆命题是什么?
(2)结合教材,尝试对两组对边对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证明?
(3)在一四边形中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请问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
引导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对于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能根据教材内容对相关的判定定理进行自主推导,有学生则可以通过结论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当然,学生也能解决问题,更能初步认识和了解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减少了学生在正常上课时的陌生感,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的,也能确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预习的价值。
2、问题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重要性是任何环节不可取代的,所以,有人说: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而问题导入作为导入的一种形式也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也是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
还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组织学生回答了预习环节的三个问题,尤其是对第(3)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反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这些定理进行初步的认识,这样课程不仅连贯,而且,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预习不是摆设,是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这样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相反,如果在课上我们没有引导学生对预习的问题进行回答或者是再次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预习是没用的,老师在课上也不会涉及到相关内容等,而最好的衔接点就是要将相关的内容与导入环节结合在一起,简单的讨论以及思考后快速的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的探究环节,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问题探究
探究是课堂各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额关键环节,当然也是上课的难点,所以,在构建“问题”式的课堂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学习,这样要比简单的讲述效果好的多,而且,学生也能记得牢。
还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为例,在顺利的导入之后,我们要与学生一起进行证明和验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几个问题的证明和解答。即: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DC,AD=BC,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上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C,∠B=∠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证明,这样的问题思考可以直接得出结论,明确两组对边对应相等的四边形是属于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之后,为了达到巩固,我们在分别引导学生练习相关的习题,这样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在当场联的过程中实现巩固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逐步加大一些难度,让学生尝试进行解决,最后,在组织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进行描述,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能确保学生在问题解决以及自主证明中锻炼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我們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类比,这样才能进行灵活应用,才能发散思维,提升效率。
4、问题拓展
对于一节课来说,拓展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所学的内容更有深度,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注重拓展,往往都是基础问题讲完之后,学生练习巩固就基本结束了,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较差。所以,为了有效落实课改基本理念,也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一节课的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如图所示,ABCDE是一正五边形,连接BD、CE,且相交于P,证明:四边形ABPE是平行四边形。
(2)在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亮点,其中AE=CF,连接BE、BF、DE、DF,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并在此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且证明。
……
这里的拓展需要适量,不可太多,难度也不宜过大。对于拓展的第一个问题来说,从整体来看,试题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寻找的关系也就多,所以,这一问题的思考证明是能够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的。而第二个问题是一道复合体,并不是简单的证明,还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对试题进行改编,而且,第二个问题中的图也是几何学习中经典的图,所以,多角度的思考能够拓展,也能发散,是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的。
5、问题反思
反思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懂得了反思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明确改进的方向,所以,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的教学时,我们除了在各个教学环节设计好思考的问题之外,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要设计好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比如:知识点的反思,如:在一四边形中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等;对于整体学习情况的反思,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思考: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如何证明的?自己的练习题正确率是什么情况等,总之,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改进,才能在整体上提高课堂的效率,明确课堂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
总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要设计“好”问题,要确保“问”的有效果,“问”的能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数学课堂主体性,才能确保学生在“问题”连串的课堂中感受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最终,为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兴趣的保护等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乐,邢明月.聚焦问题设计,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J].中国教师,2020(S1):64.
[2]孙文秀,孙菁菁.挖掘问题本质,凸显问题价值——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好”问题[J].中国教师,2020(S1):108.
[3]顾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导学,2020(S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