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两次国共合作,不仅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两次国共合作原因的分析,以期更好的促进国共两党在新时期关系的发展以及通过增强这种关系来更好地处理两岸关系问题。
【关键词】两次 国共合作 原因
目前,关于国共合作的著作、文献期刊数不胜数。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著作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有:黄黎的《国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几个问题》等;以及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著作中较为优秀的有:蔡迎浩的《试论张学良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等;以及关于两次国共合作的总体及对比交叉研究的著作:田克勤的《国共关系论纲》等一系列优秀的著作。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对两次国共合作进行总结叙述,不仅重视历史的概貌,更对掩藏在历史事件下的深层脉络挖掘了出来。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国共合作的认识和反省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得到不同的结论和启迪。
一、国共合作论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两个政党,一个是中国国民党,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代表着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则代表着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两个政党的利益取向不同必然会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大背景,使得两个政党有了共同的敌人——封建势力、军阀、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了中华民族的同生存共命运,两党走向合作。然而一旦主要矛盾有了一定的缓和,两党的破裂是必然。总之,两党之间的合作与分裂,合作过程关系的维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和前途。
二、国共合作的成因浅析
马克思认为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逐步形成的阶级性的政治组织。活跃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的政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到近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同样有其各自的阶级属性。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同盟会,后演变为国民党。五四运动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走大到工人中去,领导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两党在主义、追求、政策和方针也必然大相径庭,两党的对立和排斥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由于两党同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同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两党又可以达成一致的政治基础。
1.共同的奋斗目标带来了两党合作的凝聚力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合作都并非偶然的结果,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在共同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上,以追求共同的或者相对而言比较一致的政治目标为出发点而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为打倒列强、消除军阀,实现民族民主革命,实现反帝反封这一共同的奋斗目标下展开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拯救中华民族这一共同目标下两党的携手。由此可见,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不同性质的政党结合在一起的根本前提。
2.外界的压力与威胁提供了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中国近现代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的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前的中国是一个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国家,这样的国情使得各个阶层都处于帝国侵略者和封建军阀的残酷压迫下。当时,甚至有人绘制了瓜分中国的《时局图》,足见当时帝国主义侵略者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侵略者的行径深深地刺痛每个有良知的中华儿女,面对如此情景:“怎样救中国?如何救中国?”陈独秀认为:“凡属民主革命的分子,若但真要革命,便应该集合在民主革命的中国国民党,使它成为一个有力的革命党。”第二次国共合作前中国处于国民党和共产党连年的内战中。1931年日本为摆脱本国的经济危机,转移民众视线,缓和国内矛盾,发起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这种严重的民族危机下维护国家统一上升为主要的矛盾,两党必然会联合起来。正如蒋介石在1936年6月30日的日记中感慨道:“呜呼!国势至此,何以为人?凡有血气之伦炎黄子孙,其将何以雪耻其辱!若不图自立,复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间!” 1936年8月25日发出了《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我们愿意同你们结成一个巩固的革命的统一战线,如像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第一次中国大革命时两党结成反对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的伟大的统一战线一样,因为这是近日救亡图存的唯一正确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带来的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得民族矛盾又一次急剧上升,国共两党面临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威胁时愿意暂时放下两党的矛盾而联系起来。
3.国共两党的互补促使两党必然走上合作之路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两党合作的前提,外界的压力和威胁无疑是两党合作的催化剂,而两党之间的互补是两党合作的现实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大党。而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各方面与国民党都无法比拟,正如陈独秀说的:“产业幼稚的中国,工人阶级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而且在质量上很幼稚。”瞿秋白说:“在目前的中国,仅仅靠如此薄弱的无产阶级,尤其是靠上几十名党员,是无法完成民族革命的。”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要运用自己的先进的理论去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命运,建立国共合作是最好的选择。国民党同样也希望借助共产党改变其成分复杂、组织涣散,纪律不强等缺陷导致的革命事业受阻的局面,正如孙中山谈到的:“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年所,……固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夫意志不明,运用不灵,虽有大军,无以取胜。”为了挽救国民党自身的落败,同时,也为了吸取新鲜的血液获得自己的重生。走上合作是其最好的选择。
除了国共两党互相选择之外,强大的敌人也是国共两党走向联合的又一重要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前中国面临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无疑统治阶级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前,日本帝国主义强大的力量,加上其野蛮的灭绝人性的侵略,使得国民党在诸多抗日战争中遭受了一系列的失败,使得国民党逐渐意识到联共抗日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东孙,《谁能救中国》[J],东方杂志,第20卷,第12号
[2]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三联书店.1984年P252
[3]张秀章,《蒋介石日记揭秘》[M](下)团结出版社.2006年P500
[4]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国党史参考资料》[M],第七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P426
【关键词】两次 国共合作 原因
目前,关于国共合作的著作、文献期刊数不胜数。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著作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有:黄黎的《国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几个问题》等;以及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著作中较为优秀的有:蔡迎浩的《试论张学良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等;以及关于两次国共合作的总体及对比交叉研究的著作:田克勤的《国共关系论纲》等一系列优秀的著作。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对两次国共合作进行总结叙述,不仅重视历史的概貌,更对掩藏在历史事件下的深层脉络挖掘了出来。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国共合作的认识和反省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得到不同的结论和启迪。
一、国共合作论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两个政党,一个是中国国民党,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代表着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则代表着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两个政党的利益取向不同必然会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大背景,使得两个政党有了共同的敌人——封建势力、军阀、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了中华民族的同生存共命运,两党走向合作。然而一旦主要矛盾有了一定的缓和,两党的破裂是必然。总之,两党之间的合作与分裂,合作过程关系的维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和前途。
二、国共合作的成因浅析
马克思认为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逐步形成的阶级性的政治组织。活跃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的政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到近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同样有其各自的阶级属性。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同盟会,后演变为国民党。五四运动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走大到工人中去,领导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两党在主义、追求、政策和方针也必然大相径庭,两党的对立和排斥也在情理之中。然而由于两党同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同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两党又可以达成一致的政治基础。
1.共同的奋斗目标带来了两党合作的凝聚力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合作都并非偶然的结果,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在共同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上,以追求共同的或者相对而言比较一致的政治目标为出发点而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为打倒列强、消除军阀,实现民族民主革命,实现反帝反封这一共同的奋斗目标下展开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拯救中华民族这一共同目标下两党的携手。由此可见,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不同性质的政党结合在一起的根本前提。
2.外界的压力与威胁提供了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中国近现代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的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前的中国是一个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国家,这样的国情使得各个阶层都处于帝国侵略者和封建军阀的残酷压迫下。当时,甚至有人绘制了瓜分中国的《时局图》,足见当时帝国主义侵略者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侵略者的行径深深地刺痛每个有良知的中华儿女,面对如此情景:“怎样救中国?如何救中国?”陈独秀认为:“凡属民主革命的分子,若但真要革命,便应该集合在民主革命的中国国民党,使它成为一个有力的革命党。”第二次国共合作前中国处于国民党和共产党连年的内战中。1931年日本为摆脱本国的经济危机,转移民众视线,缓和国内矛盾,发起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这种严重的民族危机下维护国家统一上升为主要的矛盾,两党必然会联合起来。正如蒋介石在1936年6月30日的日记中感慨道:“呜呼!国势至此,何以为人?凡有血气之伦炎黄子孙,其将何以雪耻其辱!若不图自立,复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间!” 1936年8月25日发出了《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我们愿意同你们结成一个巩固的革命的统一战线,如像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第一次中国大革命时两党结成反对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的伟大的统一战线一样,因为这是近日救亡图存的唯一正确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带来的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得民族矛盾又一次急剧上升,国共两党面临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威胁时愿意暂时放下两党的矛盾而联系起来。
3.国共两党的互补促使两党必然走上合作之路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两党合作的前提,外界的压力和威胁无疑是两党合作的催化剂,而两党之间的互补是两党合作的现实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大党。而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各方面与国民党都无法比拟,正如陈独秀说的:“产业幼稚的中国,工人阶级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而且在质量上很幼稚。”瞿秋白说:“在目前的中国,仅仅靠如此薄弱的无产阶级,尤其是靠上几十名党员,是无法完成民族革命的。”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要运用自己的先进的理论去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命运,建立国共合作是最好的选择。国民党同样也希望借助共产党改变其成分复杂、组织涣散,纪律不强等缺陷导致的革命事业受阻的局面,正如孙中山谈到的:“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年所,……固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夫意志不明,运用不灵,虽有大军,无以取胜。”为了挽救国民党自身的落败,同时,也为了吸取新鲜的血液获得自己的重生。走上合作是其最好的选择。
除了国共两党互相选择之外,强大的敌人也是国共两党走向联合的又一重要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前中国面临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无疑统治阶级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前,日本帝国主义强大的力量,加上其野蛮的灭绝人性的侵略,使得国民党在诸多抗日战争中遭受了一系列的失败,使得国民党逐渐意识到联共抗日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东孙,《谁能救中国》[J],东方杂志,第20卷,第12号
[2]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中)[M],三联书店.1984年P252
[3]张秀章,《蒋介石日记揭秘》[M](下)团结出版社.2006年P500
[4]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国党史参考资料》[M],第七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P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