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讲故事的爱尔兰人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enhu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尔兰人喜欢讲故事的来历主要源自讲故事人的历史。爱尔兰最原始的讲故事人挨村挨户地讲故事。林奇将他们描述为“记者、艺人兼历史学家”,他们集这几种角色于一身。他们擅长讲述库胡林或芬恩·麦克库尔的英雄神话,同时他们也记录和传述了当地历史,而且对于爱尔兰农村地区而言,更重要的是他们传播了当地发生的各种事情。正是讲故事人这种将日常事件描述得饶有趣味的本事让爱尔兰人变得巧言善辩。
  口头传述故事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盖尔酋长社会时期。但是到二十世纪50年代,这种传统逐渐消失。如今,您只需在手机上按一下按钮就可以收听从当地新闻到最新的斯堪的纳维亚惊悚故事,应有尽有。讲故事人千年的故事传述传统似乎已经终结。
  然而,我和林奇一起到了都柏林日益智能化的史密斯菲尔德地区的第三空间咖啡馆。他准备向群众讲述几个故事。不过,大家事先似乎不知情。
  林奇有15年的讲故事经验。经过一番讨论是否要移动一些桌椅以腾出一个舞台之后,林奇大步走到咖啡馆中央并开始发表开场白。他讲述了一个传统的爱尔兰民间故事,他一边讲述,一边摇摆身体和踱步,双眼眯成了一条缝。故事伴有舒缓的韵律,这不仅要求人们集中精神,而且还要求故事有趣味性。如果一开始人群的安静只是出于礼貌,而到故事讲完的时候,已经有二十几人在伸长脖子倾听,他们的座椅都已经错开,以便更好地观看表演。
  后来又有更多的讲故事人过来讲述。其中既有英雄神话,也有战争传说,而且还有当地历史故事。苏萨姆·奥毛拉讲述了都柏林明火枪团第五大队志愿军的故事,对于他们参加1916年复活节起义的部分描述得尤为令人印象深刻。讲这个故事几天之后就是这次起义的100周年纪念日,正是这次起义让爱尔兰走上了追寻独立的艰辛历程。讲述期间,听众都埋头倾听,不时爆发出掌声。
  这种兴趣发展迅速。第三空间咖啡馆活动只是最近这些年来兴起的众多定期讲故事活动和酒吧中的一个。此外,有意思的是,同样的便捷技术曾经威胁了讲故事人的生存,如今却又彻底拯救了爱尔兰的故事传述传统。
  2012年,我在爱尔兰戈尔韦偶遇飞蛾与蝴蝶俱乐部的创始人奥拉·麦戈文。这个团体已经从少数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分享故事,发展成为每月举行一次活动,吸引了近百人。
  像很多新兴爱尔兰故事传述团体一样,飞蛾与蝴蝶俱乐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美国飞蛾故事传述团体的启发,参与者必须在五分钟内讲述一个真实的个人故事。不过,虽然这里也鼓励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是各种故事都受到歡迎。麦戈文也承认让一个爱尔兰人在这么长时间内讲完他们的名字都很难,因此他们将时间限制翻了一倍。
  这个团体在阿达比亚聚会,这个餐馆布置得就像传统石屋一样。我去的那天,屋子里人头攒动,人们各自坐在不成套的家具和经过维修的教堂长椅上。
  其中两名定期表演者同时用盖尔语和英语讲述了一个即兴故事。第一个表演者用盖尔语讲述这个故事,然后第二个表演者用英语翻译过来并增加一些内容。这种混乱是故意的,到结束的时候故事居然变成了一头猪在喝Poití(爱尔兰传统烈酒),听众笑成了一团。
  很少有活动能够像这样吸引各色人等平等地聚集到一起。
其他文献
要想了解美国的购物,势必要了解美国的城市格局。与中国不同,美国没有明显的城乡差异,除了一个州主要的几座城市之外,其余的一眼望去,都是乡村,但仔细一看,一些高档超市、购物区都隐藏在茂林修竹之中,因为美国的富人区、大学与工业园,基本上都在乡下。  如果你认为富人区在乡下,进而可以大大的“血拼”,那就大错特错。以本人所居住的庙岭镇为例,这里既是美国的大学城,也属于北卡州的富人区之一,就在我们公寓的周围,
期刊
最近好多人问我:“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仔细想想,还真没有。  说到最大的感受或者收获,我自己就必须把所有的收获罗列出来,然后再排出个一二三四,这个还挺难的。对我来说,这次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笔财富,美好或者不堪,顺利或者阻碍。既然都是财富,我也不必去比较哪个最值钱,哪个相对廉价。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变得麻木,缺乏新鲜感。这时候就需要一次出行来调剂生活。哪怕是一次短途旅行,回来后,感觉身
期刊
做外贸的民营企业家陈先生,上世纪90年代生意很好,资产已有几个亿。他10年前开始收藏瓷器,这些年,外贸生意不太景气,瓷器倒是不停涨。去年,他拿出一件瓷器拍卖,拍得百万元高价。“搞收藏是一举两得的事,”他说,“在圈子里显得有文化品位,还是一笔投资。”商圈里的这种“文化热”,如今的“温度”正越来越高。  学儒学佛练太极  老板们的文化热,可分为“西学派”和“国学派”。  这两年,老板们“西游取经”的不
期刊
两次到广东中山,都见到饭店招牌上写着“脆肉鲩鱼”字样。在宾馆看到介绍本地风情的宣传册,也说“中山脆肉鲩”是一种特色。因为时间匆忙,未及品尝便离开了。但“脆肉”两个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脆肉是什么肉?嚼起来脆脆的,那该是一种什么感觉?“鲩鱼”又是什么东西?  回来后上网搜了一下才知道,“鲩鱼”其实是北方的草鱼,一种常见的,口味一般的鱼类。广东这边称为“鲩鱼”,显得有点儿洋气。这个“鲩”读作“换”(莫
期刊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自己创业,创业究竟是什么?其实,创业不是“创”的事,也不是“业”的事,创业是一种特别的人生选择。当你选择创业的时候,你就选择了一种特别的人生。  那是我还在机关工作,有一天,我突然就想辞职去做生意。知道这个消息后,我父亲很着急,因为他也是“公家人”,就写了封信给我,质问了我十几个问题,比如我将来看病怎么办,没房子怎么办,我是党员,以后到哪儿去过组织生活,等等。我是1989年以后
期刊
这是一间窗明几净、摆设考究的单身公寓,空气中飘浮着许多钻石形状的符号。如果你专注地盯着某个符号,它就会自动展开,显示旁边商品的详细信息。如果消费者遇到心仪的单品,只需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并敲击头上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头盔的侧边,眼前就会出现“加入购物车”的选项。  上文描述的VR购物体验表明,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到商店完成采购或到新开的商场购物。  VR技术甫一问世,就引
期刊
劳瑞上幼儿园那天起,我心里明白生活从此要发生些变化了。  他回家时把前门砰的一声推开,帽子先扔了进来,嗓门变得粗声粗气:“有人在家吗?”  午饭时他出言不逊,又打翻了小妹妹的牛奶。“幼儿园里怎么样?”我故意漫不经心地问道。  “还行”。  “你学到什么东西了?”丈夫问。  劳瑞冷冷地翻了丈夫一眼,说:“没有学任何东西。”  “但是老师打了一个孩子的屁股。”  我问:“这孩子是谁呀?”  “查尔斯,
期刊
一般人以为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越走越慢,以至完全走不动。我们常说走路的秘诀是“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很片面。  很多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怕站而不怕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挨,说不做而做着并没有歇,说做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
期刊
父亲生在农村,敦厚朴实,少言寡语。他比所有人更普通,更平凡。就像一滴雨,一片雪,一粒微尘,渗透泥土里,飘在空气中,看不见,不会引人注意。可父亲在我的心中却是一座静立的山峰,巍峨高大。从我记事起至今日,为了这个贫穷的家庭,我不知道可怜的老父亲究竟饮吞了多少世人所不知道的苦难与辛酸。忽然耳畔传来“……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歌声,泪水交汇在一起,思绪把我拽扯到30
期刊
郎平和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忘年交,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交往开始于1980年。当年,郎平19岁,是威震四海的“铁榔头”,而臧克家75岁,是“年景虽云暮,霞光犹灿然”的老诗人。  臧克家对体育运动从来抱有兴趣。晚年的他曾经写道:“我是个老病号,也是个老球迷。”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时,青年臧克家就爱好打网球和篮球。当时在济南,一师和省立一中,是争夺篮球赛冠军的对手,许多有趣的细节,老年臧克家也记得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