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中,林笑峰先生的新作《健身教育论》是核心的话语资源和理论形态。在《健身教育论》中,林笑峰先生对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与竞技(sports)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真义体育思想谱系背后的思想根源、话语权、资源配置等的博弈。在真义体育思想谱系背后的多重博弈下,《健身教育论》显示了独特价值,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丛生问题提供了破解的思路,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相应权益提供了合理的利益格局。
关键词:健身教育论;真义体育;体育健身;竞技娱乐;林笑峰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2-0009-04
Multiple gaming and value behi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Expatiation on the profound value of the Fitness Education Theory by Mr. LIN Xiao-feng
LI Shou-r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the Fitness Education Theory, a new work of Mr. LIN Xiao-feng, is the key speech resource and theoretical form. In the Fitness Education Theory, Mr. LIN Xiao-feng revealed the gaming of the ideological root, speech right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behi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by means of his keen contemplation and profound observation on sport and competition. In the multiple gaming behi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the Fitness Education Theory has shown its unique value, and provided a brand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ports fitness and competitive entertainment, a way of thinking to solve problems constantly occurring to sports fitness and competitive entertainment, and a rational interest structure for rights corresponding to sports fitness and competitive entertainment.
Key words: fitness education theory;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fitness;competitive entertainment;LIN Xiao-feng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要重视思想家的思想,至少应以思想家的思想为研究的切入点”[1]。我国体育思想史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思想史学术界却一直缺乏理论上的自觉、深度和视野。在寥寥几本以体育思想家为主要线索构架而成的体育思想史著作中,也只是再现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嬗变和西方现代竞技项目的渐入,缺乏对社会秩序与意义世界重构的现实关怀和理论张力。
林笑峰先生被誉为“体质派和真义体育派的带头人”,他的新作《健身教育论》[2]标志着真义体育思想谱系的形成,表达了体育健身的现实诉求和理想图景,是中国体育思想的范本。《健身教育论》有着深切的现实关怀,不仅勾勒了以“健身”为坐标系的体育理论图式,深化了我国体育研究的问题意识,拓宽了我国体育研究的理论视野,而且面对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的多重博弈,坚守价值中立、学术独立和社会责任的知识分子传统和社会批判品格,将“体育(phsical education)”“竞技(sports)”等理论内涵与体育健身和竞技娱乐制度化变迁有机地加以勾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精神取向的现代“话语谱系”,将对中国体育发展产生极具深远的影响。
1真义体育思想谱系背后的多重博弈
1.1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博弈的根源
在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中,林笑峰先生一直坚持体育与竞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涵摄。“涵摄”是一个逻辑概念,指的是将外延较窄的概念划归到外延较宽的概念之下[3]。《健身教育论》从哲学的高度对体育与竞技进行了体系脉络的梳理和概念范畴的阐释,认为两者不可涵摄,各自具有独立的主体价值和概念内涵[2]106-116,并进一步指出我国学术界对体育概念的认识混乱,出现了以sports为结构核心与意义中心的大体育观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117-123,是导致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博弈的根源。
我国体育理论沿袭了西方体育理论的历史惯性,无论问题意识、提问方式、解决路径,还是思想前提、内在逻辑、表达习惯,多为欧美体育思想的投射。在《健身教育论》中,林笑峰先生[22]55指出,英、美、意、法、日、加、德、澳等国,尤其是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以传习各种运动技术为业,认为运动技术就是身体,技术教学就等于身体教育。这种以竞技运动为价值尺度和学术形态的竞技娱乐随着“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传入中国后,直接导致竞技运动在与体育健身的博弈中胜出,在中国取得了统治地位。国家精英也落入了西方体育思想精心构织的文化殖民体系,制定的体育政策造成了群体意识断裂,不能满足普通老百姓的体育健身诉求。“中国真正的体育被竞技娱乐取代,增强人民体质的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培养身体教育工作者的体育系科课程被游戏竞技取代,弄得体育教师只会教竞技运动,不会进行增强体质的教育工作,使所有受教育者受不到增强体质的教育。”[2]86
1.2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话语权的博弈
在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建构的秩序世界中,是有“中心”和“边缘”之分的,并不是按照表面上的“平等”“公正”原则来运作的。只有掌握了话语权,体育健身才能在我国以竞技运动占统治地位的现实秩序世界中获得修改或参与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林笑峰先生认为:“全力以赴为体育事业争取向阳之地,对体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4]在我国,真义体育思想谱系正是在以sports为结构核心与意义中心的大体育观占统治地位的现实利益格局中,寻求体育健身的话语权。在《健身教育论》中,林笑峰先生[2]122呼吁树立体育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真义体育观的立足点是教育,关注的是增强人民体质的国民身体教育——体育,这是真义体育观的特点,也是与大体育观、人文体育观的不同之处”[2]120,以求真义体育话语权获得现实影响力。
以sports为结构核心与意义中心的大体育观已经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话语资源和价值体系,在我国已经获得了制度性安排,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性认同让全社会成员接受下来,内化为体育世界观,取得了一家独大的地位,引发了真义体育观对话语权的合理诉求。在我国,话语权一直是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博弈的焦点。早在1979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的林笑峰先生到北京给百余名体育界的官员和学者演讲,在演讲中明确指出体育和竞技要完全分开,引起体育思想的大震荡和体育话语权的分化。2008年深秋,熊斗寅先生回忆当时情形时说:“中国的体育理论界一直没有学派,也没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林先生另创一派,百家争鸣,一定会促进中国体育理论乃至中国体育的发展。”[5]真义体育观开始作为一种话语资源行使话语权,不断改变体育学术界和普通大众关于体育就是竞技的固有思维。1979年2月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体育业务工作上来,并确定了“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方针政策,初步形成了奥运战略。1980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定下竞技体育为工作中心的战略。林笑峰先生的真义体育观,显然在和这种体制唱反调,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围攻下被剥夺话语权。
1.3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资源配置的博弈
资源配置是个经济学概念,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无限性的矛盾。用有限的资源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就必须进行选择[6]。
我国在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中的资源配置受到政府、政策、体制的约束。在我国,举国体制和奥运战略使得以sports为结构核心与意义中心的大体育观获得了资源配置的先机,导致以增强人民体质为中心的真义体育观的资源配置空间萎缩。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这份纲领性文件实际上是强化举国体制的制度设计,也是竞技运动获得资源配置优先权的“尚方宝剑”。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经费保障体制划分为:国家财政拨款、体育彩票公益金、社会赞助、运动队开发所得、国际奥委会资助5大类,其中国家财政拨款占据主导地位[7],而且竞技运动的这种资源配置优先权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8]。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有资料显示国家在一个奥运选手上投入的费用大概在四五百万元人民币,按中国奥运代表团400名运动员计算,总投入大概在16~20亿,折算到32枚金牌上,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五六千万元[9]。而我国在增强人民体质的真义体育上资源配置薄弱,造成了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的资源配置失衡。2008年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场地面积不过1.03 m2,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场地200余个相比,差距悬殊[10]。“任何一个国家,若是把身体娱乐活动当体育,这个国家必然不但把身体娱乐经费,而且把全部体育经费都花在身体娱乐上,而真义体育工作则一事无成,这个国家的体育就会空有其名”[11]。林笑峰先生[2]93在《健身教育论》中指出:“竞技科学与体育科学本可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人为地用竞技科学取代体育科学,破环了研究人体发展问题的真正的体育科学,对竞技的提高无任何补益。”
2多重博弈下真义体育思想谱系的独特价值
2.1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在体育思想史上,以《健身教育论》为标志的真义体育思想谱系在社会化的重要维度和实践功能的意义上,将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思维演进方式与基本价值观念的变迁两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直接凝聚、传达了有关真义体育的知识、观念、思想和信仰,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以《健身教育论》为标志的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作为全新的“概念工具”和“思想资源”,以哲学、逻辑学思维来更完美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现代性思想。“林笑峰先生为代表的‘真义体育观’因其采用严格的逻辑分析方法对一些关键性概念做出了清晰的解释而格外引人瞩目”[12]。在《健身教育论》中的“分歧与争议”“见解”两个篇章中,通过完整的思想演进形态和理论阐述对身体教育和运动竞技进行了精细考察[2]55-122。《健身教育论》全书体现着强烈的思想史关怀和宏阔的学术视野,重视从词汇、概念来揭示真义体育内涵的丰富层次及其历史变迁,体现了真义体育思想的“变化”和“延续性”,延续了“体育的真义是健身教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不是运动竞技(sport-athletics)、休闲(leisure)、娱乐(recreation),体育(PE)不是体娱(PR)”[13]这个旗帜鲜明的学术观点。《健身教育论》不仅梳理了真义体育思想发展的历程和理论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更为重要的是在“论体质”“增强体质”“增强体质的手段”“优生优育健身”等4个篇章中“特别关注体育教师对健身知识和技能的实验研究”,系统地形成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中“体质”“健身”等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术语,丰富了真义体育思想谱系的研究视界,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2.2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丛生的问题提供了破解的思路
在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的多重博弈下,我国体育和竞技产生了诸多内生性问题,受到内在性危机的现实拷问。以《健身教育论》为标志的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作为一套特定的话语和话语规则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关怀,面对新的学术现实提供新的破解思路,将真义体育思想与现实价值追问紧密结合起来。面对我国青少年学生部分体能指标20年来持续下降[14]的社会现实,林笑峰先生[2]12在《健身教育论》中呐喊:“体育教师(进行增强体质教育的教师)实则只会运动教练,空有体育之名。体育(PE)中健身的主业不能再荒芜下去了,要创建健身学,为真义体育立增强体质之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开始腾飞,特别是中国运动员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中国体育界的眼光越来越向着竞技体育,尤其是奥运会集中。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提出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奥运战略。尽管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再三强调,奥运战略并不等于金牌战略。但省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仍将夺金牌视为最明显的政绩,主要的人、财、物力自然都向可能夺金牌的项目集中。竞技体育成为了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中心,以致出现了有的省体育部门领导因全运会成绩不佳,返回时刚下飞机即有免职书“迎接”的怪象[15]。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推出了《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指出发展体育的基本方针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可“奥运争光”是硬任务,“全民健身”是软任务,两者根本谈不上“协调发展”。面对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多重博弈下的两难困境,林笑峰先生[2]115在《健身教育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中国用体育组织制度名称去标记竞技组织制度的概念,从中脱落了体育组织制度的概念和竞技组织制度的名称,中国体育和竞技的组织制度无法完善起来,全部体育和竞技的组织制度陷入混乱状态。”真义体育思想谱系将体育和竞技的丛生问题纳入方法诉求和价值申述的破解路径,是“喊话哲学”的逻辑理由和实践选择。“中国体育行政机构要进行重大改革,管理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竞技体育)的行政机构必须分开”[16]。
2.3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相应权益提供了合理的利益格局
真义体育思想谱系是一种寻求合理安排体育和竞技利益格局的理论机制,对合理、理性的体育秩序和竞技秩序进行暗示与规范。体育的真义,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类的身体。在现实实践中,以《健身教育论》为标志的真义体育思想谱系希望实现从“运动”为中心的体育思想向以“人”为中心的体育思想的转向,为身体教育和运动竞技相应权益提供了合理的利益秩序。
在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中,“体育属于教育,特性是身体的教育,本质是增强(发展、完善、建设)人的体质。”“竞技也有其属性、特性和本质。它属于实用文化,特性是运动技术,本质是夺冠(金牌)”[17]。体育和竞技两个语词概念界定得相当严密,意义清楚、行为明晰,本应各有自己的利益格局和现实秩序。但在sports大体育观统治的现实利益格局中,由于中国竞技体育承担着夺取金牌的政治任务,所以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一直延续下来,形成了竞技体育一家独大的畸形现实利益格局。在sports大体育观的学术视界中,所谓体育强国,是指在世界重大运动竞赛中名列前茅的国家,即以竞技水平为最鲜明、最主要的标志。例如,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取得总体优势,名列前几名(一般指3~6名)的国家[18]。Sports大体育观希望通过这种学术话语的社会化、制度化、意识形态化,产生一种优势力量来安排自己的利益格局。在《健身教育论》中,林笑峰先生[2]20,21,55对在sports大体育观影响下形成的体育体制、观念模式与价值模式进行了理性批判。“不读书,不看报,不治学,无学术,不会考证、分析、推理和判断,不动思维,自以为是,粗鲁野蛮,是运动技术挂帅的综合症。”“近百年来,体育界对运动术与健身术都没啥讲究,专搞运动术,似乎运动术就是健身术,似是而非”“在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的体育基本上都以传习各种运动技术为业,并不真正研究人体发展和增强体质的事。”以《健身教育论》为标志的真义体育思想谱系旨在通过思想批判达到社会批判的目的,为体育提供一个新的思想空间、一种新的思想可能性,进而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相应权益提供合理的利益格局。
在真义体育思想谱系关怀中的体育,是一项致力于追求并竭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身体健康的伟大事业。林笑峰先生的《健身教育论》,用哲学理性对体育和竞技进行了深刻、颇富新意的审问与检讨,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富于教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郑大华. 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5-01-26.
[2] 林笑峰. 健身教育论[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M]. 范扬,张企泰,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97.
[4] 李寿荣. 倡行真义体育——林笑峰先生访谈录[J]. 体育学刊,2007,14(5):1-3.
[5] 杨中旭. “体育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与争议[J].中国新闻周刊,2008(6):39.
[6] 陈汉平. 经济学思想发展对财政学理论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3(3):57-59.
[7] 梁晓龙,鲍明晓,张林. 举国体制[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
[8] 杨中旭. 后奥运中国“举国体制”不会动摇[J]. 中国新闻周刊,2008(9):66.
[9] 勾晓峰. 对“举国体制”的冷思考[N]. 经济参考报,2004-10-20.
[10] 曹辛.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N]. 南方周末,2008-08-28.
[11] 杨文轩,林笑峰,郑俊武,等. 体育原理
关键词:健身教育论;真义体育;体育健身;竞技娱乐;林笑峰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2-0009-04
Multiple gaming and value behi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Expatiation on the profound value of the Fitness Education Theory by Mr. LIN Xiao-feng
LI Shou-r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the Fitness Education Theory, a new work of Mr. LIN Xiao-feng, is the key speech resource and theoretical form. In the Fitness Education Theory, Mr. LIN Xiao-feng revealed the gaming of the ideological root, speech right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behi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by means of his keen contemplation and profound observation on sport and competition. In the multiple gaming behi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deology, the Fitness Education Theory has shown its unique value, and provided a brand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ports fitness and competitive entertainment, a way of thinking to solve problems constantly occurring to sports fitness and competitive entertainment, and a rational interest structure for rights corresponding to sports fitness and competitive entertainment.
Key words: fitness education theory;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fitness;competitive entertainment;LIN Xiao-feng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要重视思想家的思想,至少应以思想家的思想为研究的切入点”[1]。我国体育思想史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思想史学术界却一直缺乏理论上的自觉、深度和视野。在寥寥几本以体育思想家为主要线索构架而成的体育思想史著作中,也只是再现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嬗变和西方现代竞技项目的渐入,缺乏对社会秩序与意义世界重构的现实关怀和理论张力。
林笑峰先生被誉为“体质派和真义体育派的带头人”,他的新作《健身教育论》[2]标志着真义体育思想谱系的形成,表达了体育健身的现实诉求和理想图景,是中国体育思想的范本。《健身教育论》有着深切的现实关怀,不仅勾勒了以“健身”为坐标系的体育理论图式,深化了我国体育研究的问题意识,拓宽了我国体育研究的理论视野,而且面对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的多重博弈,坚守价值中立、学术独立和社会责任的知识分子传统和社会批判品格,将“体育(phsical education)”“竞技(sports)”等理论内涵与体育健身和竞技娱乐制度化变迁有机地加以勾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精神取向的现代“话语谱系”,将对中国体育发展产生极具深远的影响。
1真义体育思想谱系背后的多重博弈
1.1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博弈的根源
在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中,林笑峰先生一直坚持体育与竞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涵摄。“涵摄”是一个逻辑概念,指的是将外延较窄的概念划归到外延较宽的概念之下[3]。《健身教育论》从哲学的高度对体育与竞技进行了体系脉络的梳理和概念范畴的阐释,认为两者不可涵摄,各自具有独立的主体价值和概念内涵[2]106-116,并进一步指出我国学术界对体育概念的认识混乱,出现了以sports为结构核心与意义中心的大体育观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117-123,是导致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博弈的根源。
我国体育理论沿袭了西方体育理论的历史惯性,无论问题意识、提问方式、解决路径,还是思想前提、内在逻辑、表达习惯,多为欧美体育思想的投射。在《健身教育论》中,林笑峰先生[22]55指出,英、美、意、法、日、加、德、澳等国,尤其是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以传习各种运动技术为业,认为运动技术就是身体,技术教学就等于身体教育。这种以竞技运动为价值尺度和学术形态的竞技娱乐随着“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传入中国后,直接导致竞技运动在与体育健身的博弈中胜出,在中国取得了统治地位。国家精英也落入了西方体育思想精心构织的文化殖民体系,制定的体育政策造成了群体意识断裂,不能满足普通老百姓的体育健身诉求。“中国真正的体育被竞技娱乐取代,增强人民体质的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培养身体教育工作者的体育系科课程被游戏竞技取代,弄得体育教师只会教竞技运动,不会进行增强体质的教育工作,使所有受教育者受不到增强体质的教育。”[2]86
1.2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话语权的博弈
在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建构的秩序世界中,是有“中心”和“边缘”之分的,并不是按照表面上的“平等”“公正”原则来运作的。只有掌握了话语权,体育健身才能在我国以竞技运动占统治地位的现实秩序世界中获得修改或参与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林笑峰先生认为:“全力以赴为体育事业争取向阳之地,对体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4]在我国,真义体育思想谱系正是在以sports为结构核心与意义中心的大体育观占统治地位的现实利益格局中,寻求体育健身的话语权。在《健身教育论》中,林笑峰先生[2]122呼吁树立体育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真义体育观的立足点是教育,关注的是增强人民体质的国民身体教育——体育,这是真义体育观的特点,也是与大体育观、人文体育观的不同之处”[2]120,以求真义体育话语权获得现实影响力。
以sports为结构核心与意义中心的大体育观已经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话语资源和价值体系,在我国已经获得了制度性安排,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性认同让全社会成员接受下来,内化为体育世界观,取得了一家独大的地位,引发了真义体育观对话语权的合理诉求。在我国,话语权一直是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博弈的焦点。早在1979年,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的林笑峰先生到北京给百余名体育界的官员和学者演讲,在演讲中明确指出体育和竞技要完全分开,引起体育思想的大震荡和体育话语权的分化。2008年深秋,熊斗寅先生回忆当时情形时说:“中国的体育理论界一直没有学派,也没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林先生另创一派,百家争鸣,一定会促进中国体育理论乃至中国体育的发展。”[5]真义体育观开始作为一种话语资源行使话语权,不断改变体育学术界和普通大众关于体育就是竞技的固有思维。1979年2月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体育业务工作上来,并确定了“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前提下,侧重抓提高”的方针政策,初步形成了奥运战略。1980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定下竞技体育为工作中心的战略。林笑峰先生的真义体育观,显然在和这种体制唱反调,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围攻下被剥夺话语权。
1.3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资源配置的博弈
资源配置是个经济学概念,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无限性的矛盾。用有限的资源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就必须进行选择[6]。
我国在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中的资源配置受到政府、政策、体制的约束。在我国,举国体制和奥运战略使得以sports为结构核心与意义中心的大体育观获得了资源配置的先机,导致以增强人民体质为中心的真义体育观的资源配置空间萎缩。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这份纲领性文件实际上是强化举国体制的制度设计,也是竞技运动获得资源配置优先权的“尚方宝剑”。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经费保障体制划分为:国家财政拨款、体育彩票公益金、社会赞助、运动队开发所得、国际奥委会资助5大类,其中国家财政拨款占据主导地位[7],而且竞技运动的这种资源配置优先权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8]。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有资料显示国家在一个奥运选手上投入的费用大概在四五百万元人民币,按中国奥运代表团400名运动员计算,总投入大概在16~20亿,折算到32枚金牌上,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五六千万元[9]。而我国在增强人民体质的真义体育上资源配置薄弱,造成了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的资源配置失衡。2008年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场地面积不过1.03 m2,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场地200余个相比,差距悬殊[10]。“任何一个国家,若是把身体娱乐活动当体育,这个国家必然不但把身体娱乐经费,而且把全部体育经费都花在身体娱乐上,而真义体育工作则一事无成,这个国家的体育就会空有其名”[11]。林笑峰先生[2]93在《健身教育论》中指出:“竞技科学与体育科学本可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人为地用竞技科学取代体育科学,破环了研究人体发展问题的真正的体育科学,对竞技的提高无任何补益。”
2多重博弈下真义体育思想谱系的独特价值
2.1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在体育思想史上,以《健身教育论》为标志的真义体育思想谱系在社会化的重要维度和实践功能的意义上,将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思维演进方式与基本价值观念的变迁两者有机地联系了起来,直接凝聚、传达了有关真义体育的知识、观念、思想和信仰,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以《健身教育论》为标志的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作为全新的“概念工具”和“思想资源”,以哲学、逻辑学思维来更完美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现代性思想。“林笑峰先生为代表的‘真义体育观’因其采用严格的逻辑分析方法对一些关键性概念做出了清晰的解释而格外引人瞩目”[12]。在《健身教育论》中的“分歧与争议”“见解”两个篇章中,通过完整的思想演进形态和理论阐述对身体教育和运动竞技进行了精细考察[2]55-122。《健身教育论》全书体现着强烈的思想史关怀和宏阔的学术视野,重视从词汇、概念来揭示真义体育内涵的丰富层次及其历史变迁,体现了真义体育思想的“变化”和“延续性”,延续了“体育的真义是健身教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不是运动竞技(sport-athletics)、休闲(leisure)、娱乐(recreation),体育(PE)不是体娱(PR)”[13]这个旗帜鲜明的学术观点。《健身教育论》不仅梳理了真义体育思想发展的历程和理论思维发展的内在逻辑,更为重要的是在“论体质”“增强体质”“增强体质的手段”“优生优育健身”等4个篇章中“特别关注体育教师对健身知识和技能的实验研究”,系统地形成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中“体质”“健身”等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术语,丰富了真义体育思想谱系的研究视界,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2.2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丛生的问题提供了破解的思路
在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的多重博弈下,我国体育和竞技产生了诸多内生性问题,受到内在性危机的现实拷问。以《健身教育论》为标志的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作为一套特定的话语和话语规则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关怀,面对新的学术现实提供新的破解思路,将真义体育思想与现实价值追问紧密结合起来。面对我国青少年学生部分体能指标20年来持续下降[14]的社会现实,林笑峰先生[2]12在《健身教育论》中呐喊:“体育教师(进行增强体质教育的教师)实则只会运动教练,空有体育之名。体育(PE)中健身的主业不能再荒芜下去了,要创建健身学,为真义体育立增强体质之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开始腾飞,特别是中国运动员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中国体育界的眼光越来越向着竞技体育,尤其是奥运会集中。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提出了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奥运战略。尽管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再三强调,奥运战略并不等于金牌战略。但省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仍将夺金牌视为最明显的政绩,主要的人、财、物力自然都向可能夺金牌的项目集中。竞技体育成为了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中心,以致出现了有的省体育部门领导因全运会成绩不佳,返回时刚下飞机即有免职书“迎接”的怪象[15]。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推出了《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指出发展体育的基本方针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可“奥运争光”是硬任务,“全民健身”是软任务,两者根本谈不上“协调发展”。面对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多重博弈下的两难困境,林笑峰先生[2]115在《健身教育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中国用体育组织制度名称去标记竞技组织制度的概念,从中脱落了体育组织制度的概念和竞技组织制度的名称,中国体育和竞技的组织制度无法完善起来,全部体育和竞技的组织制度陷入混乱状态。”真义体育思想谱系将体育和竞技的丛生问题纳入方法诉求和价值申述的破解路径,是“喊话哲学”的逻辑理由和实践选择。“中国体育行政机构要进行重大改革,管理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竞技体育)的行政机构必须分开”[16]。
2.3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相应权益提供了合理的利益格局
真义体育思想谱系是一种寻求合理安排体育和竞技利益格局的理论机制,对合理、理性的体育秩序和竞技秩序进行暗示与规范。体育的真义,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类的身体。在现实实践中,以《健身教育论》为标志的真义体育思想谱系希望实现从“运动”为中心的体育思想向以“人”为中心的体育思想的转向,为身体教育和运动竞技相应权益提供了合理的利益秩序。
在真义体育思想谱系中,“体育属于教育,特性是身体的教育,本质是增强(发展、完善、建设)人的体质。”“竞技也有其属性、特性和本质。它属于实用文化,特性是运动技术,本质是夺冠(金牌)”[17]。体育和竞技两个语词概念界定得相当严密,意义清楚、行为明晰,本应各有自己的利益格局和现实秩序。但在sports大体育观统治的现实利益格局中,由于中国竞技体育承担着夺取金牌的政治任务,所以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一直延续下来,形成了竞技体育一家独大的畸形现实利益格局。在sports大体育观的学术视界中,所谓体育强国,是指在世界重大运动竞赛中名列前茅的国家,即以竞技水平为最鲜明、最主要的标志。例如,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取得总体优势,名列前几名(一般指3~6名)的国家[18]。Sports大体育观希望通过这种学术话语的社会化、制度化、意识形态化,产生一种优势力量来安排自己的利益格局。在《健身教育论》中,林笑峰先生[2]20,21,55对在sports大体育观影响下形成的体育体制、观念模式与价值模式进行了理性批判。“不读书,不看报,不治学,无学术,不会考证、分析、推理和判断,不动思维,自以为是,粗鲁野蛮,是运动技术挂帅的综合症。”“近百年来,体育界对运动术与健身术都没啥讲究,专搞运动术,似乎运动术就是健身术,似是而非”“在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的体育基本上都以传习各种运动技术为业,并不真正研究人体发展和增强体质的事。”以《健身教育论》为标志的真义体育思想谱系旨在通过思想批判达到社会批判的目的,为体育提供一个新的思想空间、一种新的思想可能性,进而为体育健身与竞技娱乐相应权益提供合理的利益格局。
在真义体育思想谱系关怀中的体育,是一项致力于追求并竭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身体健康的伟大事业。林笑峰先生的《健身教育论》,用哲学理性对体育和竞技进行了深刻、颇富新意的审问与检讨,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富于教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郑大华. 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5-01-26.
[2] 林笑峰. 健身教育论[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黑格尔[德].法哲学原理[M]. 范扬,张企泰,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97.
[4] 李寿荣. 倡行真义体育——林笑峰先生访谈录[J]. 体育学刊,2007,14(5):1-3.
[5] 杨中旭. “体育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与争议[J].中国新闻周刊,2008(6):39.
[6] 陈汉平. 经济学思想发展对财政学理论的影响[J].学术论坛,2003(3):57-59.
[7] 梁晓龙,鲍明晓,张林. 举国体制[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
[8] 杨中旭. 后奥运中国“举国体制”不会动摇[J]. 中国新闻周刊,2008(9):66.
[9] 勾晓峰. 对“举国体制”的冷思考[N]. 经济参考报,2004-10-20.
[10] 曹辛.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N]. 南方周末,2008-08-28.
[11] 杨文轩,林笑峰,郑俊武,等. 体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