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小学生而言,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初中生仍然对《道德与法治》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要充分发挥课堂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自发地参与《道德与法治》的思考与探究当中去,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本质内涵与外延。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5-0078-01
  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启发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活动。在重“德”的同时,如何让“德”行天下,不得不把“法律”引进来,当“德”不能“行”时,就让“法”“行”,达到“德”“法”治天下。而面对“德”与“法”中那些富含哲理性、抽象较强的观点时,学生缺乏一定的好奇性和理解力,上课的积极性与注意力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生学习与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保证与前提。
  一、巧妙导入,引起兴趣
  对于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一个良好的导入就意味着这堂课成功了一半。因为教师的导入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度,也直接影响着本堂课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导入教学内容。如学生喜欢的游戏、故事、比赛等形式都可以。而导入的内容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喜好与课堂教学内容,要保证在传授知识的前提下学生还能有着充分的兴趣与热情积极参与。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一些有趣的、搞笑的、幽默的事物往往能够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可采用一些“奇思妙想”的情景来让学生自发认可、自发参与。而让学生感到妙趣横生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喜好,并根据他们的喜好来巧设情境。具体而言,可采用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音乐情境等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在恰当的时候采用恰当的方式创设情境。如,在讲解“心中有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再现一个庭审活动现场,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庭审现场氛围从而真正体会法律存在的真实意义。庭审活动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扮演角色,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在再现庭审活动现场的过程中,既能真正参与到这个情景当中去,还能在参与情景的同时学习到法律知识。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极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热情,而且能够有效地传授法律知识。让学生在欢乐游戏的轻松氛围中学习到新的法律知识。
  三、开展活动,唤起兴趣
  在真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習兴趣的一定不能少了有趣的实践活动。因为,对于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这种具有抽象性与哲理性的理论课往往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以验证与理解。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活动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乐趣,从而加强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所讲授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我与他人和集体”的知识时,就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在平时的团队活动中感悟自己与他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在课上可以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感悟。以此在让同学真正联系实际来感悟自己与他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并体会处理这种关系的有效方法。而在课后就可以安排同学之间自由组成小组来完成一个小任务,并认真感悟自己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自己与团队中成员的关系,完成任务后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适时提问,启迪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全程都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程都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思维开小差的时候采用恰当的提问来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课堂。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在学生思维不集中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讲解“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内容时,就可以设置提问来保证学生思维集中度,“我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我们又处在一个怎样的社会?我们在国家与社会中如何生活?”用这三个问题来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向,保证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同时又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体会与感悟国家、社会与自己到底存在什么关系。
  五、小结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实现,关键是教师如何恰当使用,而教师能够有效使用的前提是教师对于学生有着充分全面地理解。所以,要保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是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孙培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
  [2]齐笑蕾.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
  [3]李玉婷.体验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还有各种理论指导下,调查并且分析了有利于小学教学中的各种模式,据调查显示,合作学习有利于渲染教学氛围,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我们的教学体系提供了很大的好处。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际情况;合作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9-0134-01  在当今时代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理
摘要新课改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建模能力进行培养,有效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当中,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建模思想,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建模能力,及时革新教学方案,对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拥有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而运用建模方式将数学问题有效解决。文章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了数学教师提升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的主体已经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承担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强化自身的课堂引导作用。数学课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乏味,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学科知识,增强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进而可以比较全面的认识数学,提升学习数学的创新能力。在文中,主要分析了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实际应用方法,探究有效提问的策略。 
摘 要“矛盾情境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種情境教学方法,因其具有的独特的“矛盾性”而受到教师青睐。它的出现,为解决思想品德教学三维目标中最难突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本文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该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故在文章中探讨“矛盾情境教学”的一些粗浅想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矛盾情境;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在低段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们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感受:有些数学内容在上之前,学生老早就会了。这个时候,课堂上少了“新鲜味”,学生提不起“学习劲”。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以人教版一上《认识加法》这节课为内容,探讨“如何把简单的内容上深刻”这一话题,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加法;抽象;数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
摘 要时代的进步对于学生的教学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期望值逐渐递增,不仅仅要求知识的深度学习,还希望学生可以全面掌握知识背后蕴含的内容,提升能力和思维。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思考能力和缜密程度。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思想开展研究工作,并进行以下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C931.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实施近十年,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已从当初的迷茫中逐步摸索出了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符合本校校情、学情的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已被大家广泛接受和认同。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和本校的“163·四步八阶自主学习模式”,得出一些感悟。  关键词自主学习;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3-0001-02  发达国家与落后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能够令学生享受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乐趣,逐渐变成了衡量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为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陆陆续续引入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教育研究学者试图以这些教育方式的引入来改变传统课堂中初中语文教学一贯沉闷的课堂氛围,角色扮演理论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对角色扮演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对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角色扮演;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
摘 要小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时候受自身认知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认为体育学习是可有可无的,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学生的这一错误观念,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时候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影响了学生的体育质量。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习惯,让学生自觉参与,能够帮助学生抓牢体育的脉络,促使学生夯实基础。教师分析学生的问题、分析培养的意义、探索教学的方法,都能为学生提供一臂之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
摘要 在学生们的求学阶段中,语文可以说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时也就需要以更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实施自己的教学,课堂提问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便论述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课堂提问;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115-01  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