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介绍临沂市综合运输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主要难点,从而提出了临沂市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F5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涵盖了五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体现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全”,而不仅仅是五种运输方式的简单总和,它立足于各种有机联系,使五种运输方式协作配合、有机结合、联结贯通。从交通运输建设来看,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总体效率和效益,各种运输方式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从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看,在统一的运输市场中,运输组织结构联合,动作协同。
2、临沂市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优势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濒临黄海,南邻苏北,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是区位优势明显的枢纽城市,是国家确定的179个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2.1铁路方面。新亚欧大陆桥新荷兖日铁路(中国能源大通道) 、晋中南大能力铁路(中国能源大通道) 、胶新铁路(中国临海大通道) 、枣临铁路、东平铁路、坪岚铁路、兖石铁路在此交汇。
2.2公路方面。京沪、日东、长深、临枣、青兰五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国道205、206、327等以及多条省道连接临沂各地。
高速公路、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330公里和2万公里,均居全省前列。
2.3港口方面。市区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200公里。
2.4机场方面。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是山东五大民用机场之一,目前已开通航线20条。
2.5城市定位。临沂市是“物流天下”的商贸强市。目前,全市各类市场1004处,年成交额排全国第三位,已成为系统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集散地。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依托商贸物流优势,实施“以商兴工”的战略,延长加工业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具有优势的机械、建材、食品、木业、医药、化工、纺织、冶金、等八大支柱产业。
3、临沂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临沂交通运输业依托以上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使临沂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物流城。截止2012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112公里,其中,国道964.4公里,省道1252.4公里,县道3074.5公里,乡道3061.6公里,村道15747.5公里,专用公路11.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40.3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99.6%,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6%,全市客运、货运、水路运输企业分别达20家,492家,10家,营运机动车16.8万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40万人,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2.3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8.6亿人公里,公里货运量3.35亿吨,货物周转量958.4亿吨公里,全市现代物流园区10处,等级客运站184个,三类以上维修企业1000余家,运输业占全市服务业的14%。
4、临沂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综合运输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当前临沂市各种运输方式都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但交通运输管理综合化程度低,综合运输发展总体水平与大美临沂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交通运输发展仍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历史阶段。
4.1协调发展的理念较薄弱。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整体,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征不同,各有优势和特点。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运输方式,理应成为未来我市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和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沂河市区水面达70平方公里,水面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建立水上交通运输线路,打造一支符合临沂水上运动之城需求的水上运输队伍,显的尤为迫切。但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客观原因,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内河航运相对于现代化的陆路运输方式而言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4.2交通运输资源缺乏综合利用。站场布局分散,难以统筹规划和建设。运输一体化枢纽化程度不高,交通运输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弱小散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各种运输方式分散管理管理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3交通运输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不够有力,与建立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的矛盾日益突出。
4.4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制约了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4.5资源环境等对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的约束强化,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刻不容缓。
4.6行业安全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保持交通形势稳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5、临沂市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策略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将临沂作为全省七个特大城市之一重点培育,着力打造鲁南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枢纽,全市“大交通”的框架已经拉开,加快构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功能优势互补、资源集约配置、效能充分发挥的综合运输体系,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5.1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活交通运输发展潜力。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以建设创新型交通为目标,自觉做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转变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面掌握群众所想所盼,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改革的动力和奋斗目标。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交通管理的重心转移到社会服务上来,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效益,实现由“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型部门。着力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深入实施科技强势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交通发展的贡献率。要以创新推进运输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优品质的运输服务。
5.2坚持统筹城乡,积极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于城镇化进程。要在优化基础设施结构上下功夫,着力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要坚持适度超前、稳中求进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力支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提升临沂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要围绕构建“半小时、一小时”城市生活圈,以绕城高速、环城快速为依托,加快形成东西相通、南北相连的快捷、通畅路网,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统筹规划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合理确定建设计划,形成两环绕城、七路通港、七路西进、六路南下、六路北上、连通县城、辐射全市的快速通道大格局。要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經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互连互通,以交通一体化推进经济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
5.3坚持人才兴交、科技强交,为交通运输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要加强交通队伍管理,以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高素质管理型人才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作风转变为突破点,着力打造一支思路宽、能力强、业绩优的干部队伍。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加快推进应急指挥、网上审批、网上办公、公众出行、物流信息等信息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综合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用信息化和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6、结束语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是新时期赋予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的一项重要使命,交通运输行业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各项工作,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努力探索具有临沂特色的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由“交通管理大市”向“交通管理强市”的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孙重阳(1966-),男,山东临沂人,经济师。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F5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涵盖了五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体现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全”,而不仅仅是五种运输方式的简单总和,它立足于各种有机联系,使五种运输方式协作配合、有机结合、联结贯通。从交通运输建设来看,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总体效率和效益,各种运输方式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从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看,在统一的运输市场中,运输组织结构联合,动作协同。
2、临沂市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优势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濒临黄海,南邻苏北,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是区位优势明显的枢纽城市,是国家确定的179个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
2.1铁路方面。新亚欧大陆桥新荷兖日铁路(中国能源大通道) 、晋中南大能力铁路(中国能源大通道) 、胶新铁路(中国临海大通道) 、枣临铁路、东平铁路、坪岚铁路、兖石铁路在此交汇。
2.2公路方面。京沪、日东、长深、临枣、青兰五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国道205、206、327等以及多条省道连接临沂各地。
高速公路、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330公里和2万公里,均居全省前列。
2.3港口方面。市区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200公里。
2.4机场方面。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是山东五大民用机场之一,目前已开通航线20条。
2.5城市定位。临沂市是“物流天下”的商贸强市。目前,全市各类市场1004处,年成交额排全国第三位,已成为系统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集散地。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依托商贸物流优势,实施“以商兴工”的战略,延长加工业产业链,初步形成了具有优势的机械、建材、食品、木业、医药、化工、纺织、冶金、等八大支柱产业。
3、临沂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临沂交通运输业依托以上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使临沂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物流城。截止2012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112公里,其中,国道964.4公里,省道1252.4公里,县道3074.5公里,乡道3061.6公里,村道15747.5公里,专用公路11.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40.3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率达99.6%,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6%,全市客运、货运、水路运输企业分别达20家,492家,10家,营运机动车16.8万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40万人,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2.3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8.6亿人公里,公里货运量3.35亿吨,货物周转量958.4亿吨公里,全市现代物流园区10处,等级客运站184个,三类以上维修企业1000余家,运输业占全市服务业的14%。
4、临沂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综合运输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当前临沂市各种运输方式都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但交通运输管理综合化程度低,综合运输发展总体水平与大美临沂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交通运输发展仍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历史阶段。
4.1协调发展的理念较薄弱。交通运输业是一个整体,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征不同,各有优势和特点。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运输方式,理应成为未来我市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和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沂河市区水面达70平方公里,水面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建立水上交通运输线路,打造一支符合临沂水上运动之城需求的水上运输队伍,显的尤为迫切。但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客观原因,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内河航运相对于现代化的陆路运输方式而言基本处于自然状态。
4.2交通运输资源缺乏综合利用。站场布局分散,难以统筹规划和建设。运输一体化枢纽化程度不高,交通运输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弱小散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各种运输方式分散管理管理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3交通运输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手段不够有力,与建立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的矛盾日益突出。
4.4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制约了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4.5资源环境等对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的约束强化,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刻不容缓。
4.6行业安全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保持交通形势稳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5、临沂市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策略
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将临沂作为全省七个特大城市之一重点培育,着力打造鲁南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枢纽,全市“大交通”的框架已经拉开,加快构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功能优势互补、资源集约配置、效能充分发挥的综合运输体系,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5.1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活交通运输发展潜力。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以建设创新型交通为目标,自觉做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转变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全面掌握群众所想所盼,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改革的动力和奋斗目标。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交通管理的重心转移到社会服务上来,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效益,实现由“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型部门。着力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深入实施科技强势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交通发展的贡献率。要以创新推进运输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优品质的运输服务。
5.2坚持统筹城乡,积极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于城镇化进程。要在优化基础设施结构上下功夫,着力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要坚持适度超前、稳中求进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力支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提升临沂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要围绕构建“半小时、一小时”城市生活圈,以绕城高速、环城快速为依托,加快形成东西相通、南北相连的快捷、通畅路网,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统筹规划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合理确定建设计划,形成两环绕城、七路通港、七路西进、六路南下、六路北上、连通县城、辐射全市的快速通道大格局。要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經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互连互通,以交通一体化推进经济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
5.3坚持人才兴交、科技强交,为交通运输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要加强交通队伍管理,以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高素质管理型人才为重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作风转变为突破点,着力打造一支思路宽、能力强、业绩优的干部队伍。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加快推进应急指挥、网上审批、网上办公、公众出行、物流信息等信息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综合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用信息化和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
6、结束语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是新时期赋予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的一项重要使命,交通运输行业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各项工作,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努力探索具有临沂特色的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由“交通管理大市”向“交通管理强市”的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孙重阳(1966-),男,山东临沂人,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