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是一门实践化、生活化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地对学生开展教学,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得品德与社会教学能够在小学课堂中更好地开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讲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品德作为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因,又称德性。品德修养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等。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发展的初步阶段,身心发育尚不够成熟,这个时候也是为学生树立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黄金阶段,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地针对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一、挖掘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阶段开展的意义重大,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对小学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够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的课堂气氛不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品德与社会教学并不能够很好地开展。这个时候教师要积极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品德与社会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
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让诚信永远伴随我》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活动的方式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信息技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了教育教学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教学内容并不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相比于文字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图片、动画等形式更感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教学手段应用到了教育教学之中,在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课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品德与社会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教学内容的图片、视频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初步发展的时期,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再加上小學阶段的学生们刚刚步入校园生活,对学习的认知还不够,有着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玩等特点。而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很好地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集中注意力,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辩论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科技带给我们什么》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然后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对其影响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反应能力。通过辩论赛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了解到更多的教学内容,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为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素芳.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8(2).
[2]史玉涛.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8(35).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讲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品德作为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因,又称德性。品德修养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等。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发展的初步阶段,身心发育尚不够成熟,这个时候也是为学生树立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黄金阶段,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地针对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一、挖掘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阶段开展的意义重大,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对小学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够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的课堂气氛不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品德与社会教学并不能够很好地开展。这个时候教师要积极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得品德与社会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
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认识到品德与社会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让诚信永远伴随我》这一单元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活动的方式更好地开展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信息技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了教育教学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教学内容并不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相比于文字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图片、动画等形式更感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教学手段应用到了教育教学之中,在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课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品德与社会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教学内容的图片、视频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初步发展的时期,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再加上小學阶段的学生们刚刚步入校园生活,对学习的认知还不够,有着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玩等特点。而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很好地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集中注意力,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辩论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科技带给我们什么》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然后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对其影响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反应能力。通过辩论赛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了解到更多的教学内容,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从而为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素芳.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2018(2).
[2]史玉涛.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