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庆祝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既为我们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两翼,老师固然重要,但学生自身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为重要。
把教学的重点转向研究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引路”,而不是“包办”,“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习具有探究的性质,从而使学生拥有的知识能对未来的提高起到迁移的作用。
人脑本身就是一张网,是最丰富的活资源,我们的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本身就是最重要也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始终是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指导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向主动学习的王国。
二、要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观念
教育质量是教师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教师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现在我国的教育已经驶上了素质教育的“高速公路”,不再是传统教育以分数为一切,而是推崇各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不仅仅是个别同学的提高。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观念,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会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对教育期待的变化,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日益显现。教师的教育关注将放宽,放远,学生的整体发展将进入教师的视野。
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在人才质量要求上,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教育质量的最主要标准。
三、要树立创新性学习的观念
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效益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教育发展水平最主要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师教育主要形式是拥有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的教师通过课堂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课堂获取知识,学生常常采用适用性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应试教育模式的需要,其结果是忽视了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个体与特长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必须留给学生按一动性创新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摈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创新教师必须进一步肃清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学生朝着会学习,善思维,能创新的方向发展。
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应该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精神。
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当教师仅是个“知识传授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的;当教师是个“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教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的需求将比以往任何时候变得更为强烈。
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进行革新的必备条件,它可以使教师的课程得到改革,更要立足于人的终身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愿望和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认识到学校不是教育的终结,也不是为学生的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要考虑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学习,使他们走出校门也能自己去获得知识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满足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引导广大教师率先实现由“管用一生”的教育观向“贯穿一生”的学习观转变,为教师提供各种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体系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教育作为人类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自觉行为,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在新旧体制转换、新旧习惯冲突、新旧观念碰撞中,创新教师教育的办学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教育创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两翼,老师固然重要,但学生自身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为重要。
把教学的重点转向研究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是当作认知体来研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引路”,而不是“包办”,“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习具有探究的性质,从而使学生拥有的知识能对未来的提高起到迁移的作用。
人脑本身就是一张网,是最丰富的活资源,我们的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本身就是最重要也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始终是一对矛盾。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指导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向主动学习的王国。
二、要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观念
教育质量是教师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教师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现在我国的教育已经驶上了素质教育的“高速公路”,不再是传统教育以分数为一切,而是推崇各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不仅仅是个别同学的提高。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观念,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会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对教育期待的变化,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日益显现。教师的教育关注将放宽,放远,学生的整体发展将进入教师的视野。
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在人才质量要求上,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教育质量的最主要标准。
三、要树立创新性学习的观念
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学习能力,水平,效益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教育发展水平最主要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师教育主要形式是拥有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的教师通过课堂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课堂获取知识,学生常常采用适用性的学习方法,以适应应试教育模式的需要,其结果是忽视了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个体与特长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必须留给学生按一动性创新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摈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创新教师必须进一步肃清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学生朝着会学习,善思维,能创新的方向发展。
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应该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精神。
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当教师仅是个“知识传授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的;当教师是个“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教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的需求将比以往任何时候变得更为强烈。
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进行革新的必备条件,它可以使教师的课程得到改革,更要立足于人的终身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愿望和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认识到学校不是教育的终结,也不是为学生的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要考虑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学习,使他们走出校门也能自己去获得知识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满足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引导广大教师率先实现由“管用一生”的教育观向“贯穿一生”的学习观转变,为教师提供各种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体系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教育作为人类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自觉行为,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在新旧体制转换、新旧习惯冲突、新旧观念碰撞中,创新教师教育的办学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教育创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