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的各主要学科中,化学可以说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得最为密切。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根据中学化学教育的内容和特点,笔者认为在环境意识的培养方面应注重以下几项内容:
一、 密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适当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优患意识的目的。如:从初中“空气”中“空气污染”,“水”中“三废”的介绍,“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的叙述。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的掠夺般的行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必然会报复人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我在教学实践中,紧扣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探讨课本中环境教育的因素,详细列出中学化学各章节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境教育。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据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污水,55﹪为工业废水。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
二、 改进化学实验,强化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极好机会。如许多实验毒气外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装置漏气。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严格教育学生,在实验前首先要做好气密性检验。在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里,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或者及时烧掉,把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或毒性降解物。如我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中,将尾气用碱液吸收,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有毒气体的泄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师生的伤害。当前,微型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具有操作简捷、反应迅速、现象明显、节省药品、污染小且安全的优点。近年来我国已将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课题列入高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计划,并将微型化学实验写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育大纲(试用)》本中。如果我们适当地将一些污染比较大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不仅适应了化学实验改革形式的发展,也可谓是减少化学实验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仅仅在化学教学中讲世界的环境状况、中国的环境状况,有时还不能使学生有切肤之感,似乎还有“空对空”之虞。对此,我在环境教育中加入本地特色,使之更切合实际,更激起学生共鸣。环境教育从学生切身问题入手,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针对家庭住房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总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保知识,尤其与化学实验教学联系更密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十分可行的。它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化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冯权书)
一、 密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适当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优患意识的目的。如:从初中“空气”中“空气污染”,“水”中“三废”的介绍,“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的叙述。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的掠夺般的行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必然会报复人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我在教学实践中,紧扣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探讨课本中环境教育的因素,详细列出中学化学各章节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境教育。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据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污水,55﹪为工业废水。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
二、 改进化学实验,强化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极好机会。如许多实验毒气外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装置漏气。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严格教育学生,在实验前首先要做好气密性检验。在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里,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或者及时烧掉,把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或毒性降解物。如我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中,将尾气用碱液吸收,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有毒气体的泄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师生的伤害。当前,微型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新兴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具有操作简捷、反应迅速、现象明显、节省药品、污染小且安全的优点。近年来我国已将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课题列入高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的科研计划,并将微型化学实验写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育大纲(试用)》本中。如果我们适当地将一些污染比较大的实验改成微型实验,不仅适应了化学实验改革形式的发展,也可谓是减少化学实验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仅仅在化学教学中讲世界的环境状况、中国的环境状况,有时还不能使学生有切肤之感,似乎还有“空对空”之虞。对此,我在环境教育中加入本地特色,使之更切合实际,更激起学生共鸣。环境教育从学生切身问题入手,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针对家庭住房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总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保知识,尤其与化学实验教学联系更密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十分可行的。它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化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冯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