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黎的三张桌子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f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晓黎开了家店,主营业务是卖三种桌子:餐桌、办公桌、书桌。
  这和她的经历有关,她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桌子不过是这三种。
  在晓黎的记忆中,家里总是高朋满座,但即便是年夜饭,也是十几个罐头草草拼就。“父母走南闯北,我们经常搬家。”晓黎回忆道,“钥匙总挂在我的胸口,父母不在家,我就领着弟弟妹妹,带着搪瓷缸子,去食堂排队等候。”
  晓黎一直渴望有一张完美的餐桌。
  这餐桌,包括父母亲手做的饭菜,以及围坐在一起的全家福场景。
  还有餐桌本身—为方便搬家,她家一直用折叠桌,吃饭时打开,吃完了收起来,靠在墙边,就像他们隔几年就要变动一次、总在将就的生活。
  所以,自晓黎经济独立起,无用的爱好中就包括买桌布;见了美丽的餐具,就走不动路。
  终于,她有了自己的家。她看上一张餐桌,棕色、实木的,但加上四把椅子,就占据了她小小客厅的一大半。无奈,她还是扛回一张折叠桌。
  直至前几年,经济条件好转,晓黎换了房子,拥有了一张像样的餐桌,心里才舒服。
  “一个周末,我做好饭,放在精心挑选的盘子里,丈夫、女儿们整整齐齐坐在桌前,我忽然意识到,这就是我想要的—完美的餐桌,以及它所代表的理想的家庭生活。”
  晓黎的履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张张办公桌拼起来的。
  从前在机关,她用统一样式的土黄色桌子,四角包铁,一侧印着编号。
  后来,她去了一家出版社,桌面是铁锈红色,桌上堆着如山的稿件。那时,每天午休,她就在桌子上铺开旧报纸,一遍遍写大字。
  晓黎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贸易公司,乳白色办公桌,临窗,看得见风景。
  “那份工作教会我许多。”她说,“正式入职时,领导谈完话,送我一个杯子,说:‘你第一天来,未必想得起来带。’”
  那一刻,她觉得被照顾,被重视,相信在此一定会有一番作为。之后,晓黎从大开间换到单人间,那个杯子一直带着,现在还放在她新开的店里一张气派的老板桌上。
  “办公桌是每天占据一个人时间最多的桌子。有时候,我想,办公桌意味着在职场的感觉。理想的职场,工作内容和氛围同样重要。”
  “所以,”晓黎指着店里博物架上的小盆景、杯子、杯垫和雕塑说,“除了桌子,我还开发摆件,希望它们能让人和人、人和自己更温情脉脉地合作。”
  晓黎向我展示她亲手设计的一张书桌。
  枫木色,连着书架,可伸缩。书架最短时五十厘米,最长可以拉到一米,桌子也能拉开变大,缩小则是我们学生时代玲珑可爱的一人式课桌。
  一度,晓黎全职在家带两个孩子,大的上幼儿园了,小的还在襁褓中,奶粉、尿不湿、婴儿、月嫂……各种气味、声音混杂,分身乏术,她得了轻微的抑郁症。
  “现在想想,就是没有精神生活了。”
  于是,每天她都抽时间看一会儿书,学习一会儿—或趴在窗台上,或接孩子放学前在临近的咖啡馆里。她甚至捡起大学毕业后就没碰过的设计专业,开始自娱自乐;后来慢慢开始创业,从线上做到线下……
  “我最满意这张书桌,我家里有张一样的。”晓黎抚摸着桌面说,“它提醒我,读书时间可长可短,看书的地方可大可小,但一定要有属于自我的时间。”
  “你知道吗?”晓黎歪着头看着我说,“我发现人们对桌子的要求,就是对家、工作、自我的要求,对它们的重視程度与相应的时间安排同步。
  “我现在仍然每天做早餐,让一家人整整齐齐在餐桌前吃早饭,这是我自儿时以来对家的向往;而后,我会在一张大办公桌上度过美妙的一天,设计我喜欢的桌子,和同事们招待和我一样对桌子有想法的顾客;晚上,再忙、再晚,我都会在书桌前待一会儿。我希望,孩子们成年后,仍记得妈妈在桌子前的身影。”
  “不将就、不凑合、不断调整,才能拥有理想的桌子,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生。”这句话,就写在晓黎的店门口。
其他文献
昆虫之中,就隐身的本领而言,确实有那么几位堪称大师的角色,提起来尽人皆知,交口称赞,在人类中粉丝众多。比如,大名鼎鼎的枯叶蝶,它若是双翅并拢、一动不动待在深秋的树上,任你离得再近,也看不出它不是一片枯叶。它完美地模拟了枯叶的一切—叶柄、叶脉、褐黄的颜色,甚至虫蛀的瘢痕,高超的工笔画家也未必能惟妙惟肖地画出这么逼真的写生作品。比如叶?,比枯叶蝶更厉害,它们把自己的六条腿都进化成了叶子的形状,就是摆在
期刊
一  问:什么东西有6只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  答:屋里面有3个男人,厨房水槽里摞得老高的脏碗要洗干净,洗衣机里已经洗好的衣服要拿出来晾晒,全身脏兮兮的孩子要洗澡,他们通通看不见。二  有一天,一帮健身房的教练坐在一起开会:“这项运动如果我们的收费标准是10美元1個小时,就不能给它起名叫‘跳上跳下’。”  “说得对。”大家表示认同。  “那叫什么呢?”  “我们得起一个时尚的名字。”  最后,一名
期刊
01  和朋友看完《小妇人》,晚上快十点的时候骑车回家。  前面两个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速度不快,特意保持并行状态,一起唱着《精忠报国》:“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我身后一个大爷骑着“二八大杠”,突然加入合音:“来贺—” 02  买早点时,卖包子的阿姨一边给我装包子、打豆浆,一边和儿子视频。  “让你少玩手机听见没?坏眼睛的,懂吧?”  “妈,你啥
期刊
新西兰孤悬南太平洋,早年间植被茂盛,食物丰富,没有猛兽和毒蛇的袭扰,非常适合鸟类栖息繁衍。久而久之,许多鸟类翅膀退化,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18世纪后期,欧洲殖民者大举开发新西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还带来了牲畜放牧。无翼鸟不会飞也跑不快,猎捕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连殖民者带来的猪、狗、猫之类的也会偷袭幼鸟,不到200年,大部分无翼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绝种了。  在所有无翼鸟中,几维鸟体型最小,只有2公
期刊
我是四川成都人,从小喜欢画画。我父母本来认为艺术这条路太小众了,不好走,但架不住我喜欢,就花大价钱请了老师辅导。我也不负众望,考上本地的一所艺术院校,后来又读了动画专业的研究生,现在在一家影视培训基地当老师。  我父母的感情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不过是搭伴过日子吧。我爸在农村长大,小时候过得很苦,他总觉得给家人充裕的物质生活才算尽到责任,所以拼命挣钱。学艺术特别烧钱,我上大学时,有些额外的课程一
期刊
漢代宫苑中的鞠城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据《史记·苏秦列传》《战国策·齐策》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中就有蹴鞠运动。  东汉有位名叫李尤的人曾为一座完工的“鞠城”题写铭文,是为《鞠城铭》。所谓鞠城,是专门进行蹴鞠运动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足球场。鞠城为长方形,面积约为半个足球场大小,多为露天建造,外有矮墙,以方便捡球。  汉代蹴鞠已是
期刊
闲时喜欢翻看《西游记》,有时爱看神仙,有时爱看妖精,这一回看的时候突然让两桌素席吸引了。一桌是花果山众猴设宴送猴王出海:“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另外一桌是唐太宗办御宴招待唐僧,“烂煮蔓菁,糖浇香芋”“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当然,后一桌里的食物描绘得更为精确,毕竟是“人”吃的。况且这些素菜,如今也常见。  请客是好事,但如果菜不佳,骨多肉
期刊
特别推荐:卢米埃尔!冒险开始  导演:蒂耶里·福茂  类型:纪录片  戛纳电影节总监蒂耶里·福茂从“现代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早期拍摄的数量惊人的短片中,精心挑选出108部,组成了这部长约90分钟的短片合集。这些影片在现代4K技术的修复下重新焕发光彩。有机会重温这些短片,令人热泪盈眶,这是超越时空、最有温度的历史。在那个朴素如诗的年代,卢米埃尔兄弟以惊人的直觉记录下生活的吉光片羽。此后,电影开始了
期刊
马平川:父母家里装了网络,我和他们视频通话。我住在小房子里,每天早出晚归,家里无暇收拾,显得挺拥挤。当母亲看到我坐的沙发旁边包着一堆东西时,就问我那是什么。我说是冬天的厚棉被,没地方放,就堆在沙发靠墙的一边。我在北京多年,还是这样的境况,面对父母有些尴尬。没想到父亲说:“北京房价那么高,你们能有自己的房子已经很好了。家里拥挤些没关系,温暖就行了。”我顿时心里敞亮了。  惢:当年我还在上大学,男朋友
期刊
暮色四合,晚归者最大的安慰,莫过于一碗热汤;  离家千里,游子的思乡之情,具象为“鲈鱼莼菜”;  經典纪录片那么多,最深入人心的,当属《舌尖上的中国》;  看过一本书,内容早忘了,书名叫《爱,就是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  有人开玩笑说,每一个老祖宗留下来的节日,最重要的,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什么”。  我们对食物的追求由来已久,深深刻在骨子里。  这追求是江南无锡的一碗面,浇头丰俭由己,浓汤“鲜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