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茂名市城建设计院 525000
摘要: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据此分析了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演进过程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巨大影响,探讨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不足以及兼容并蓄问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演进;兼容并蓄
1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诞生、发展、演进与困境
1.1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产生的背景
现代主义建筑(Modernist architecture)与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建筑起源于19世纪中叶,此前大约100年时间的建筑称之为古典主义建筑(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例如法国复古风格的古典主义建筑、英国浪漫主义建筑和美国折衷主义建筑等。这段时期,工业化刚起步,社会经济还不是很发达,许多欧美国家仍处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结构状态,封建贵族势力统治着国家,维护传统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反映在建筑设计上就是因袭古典传统风格,以此来宣示其权力、财富和欲望。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社会形态和思想意识发生巨大变化,工业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住房问题成为城市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城市发展不仅需要建造许多公共建筑,还需要兴建大量工业建筑和居住建筑,复杂、昂贵的古典主义建筑难以适应这种状况。18世纪开始的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使人们对于民主、进步、平等充满了渴望,反传统成为时尚。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突破也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泥、钢铁的大量生产和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使现代建筑成为可能。现代建筑特指脱离了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建筑影响以后的建筑,是经过数十年的摸索、新旧建筑思想的碰撞,大约在20世纪初期形成的。现代建筑的形成迫切需要一种设计思想,明确建筑风格、形式以及为谁服务等重大理论问题,这就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产生的基本背景。
1.2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诞生与发展
一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此时西方国家大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成熟时期,工业化程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人口增长和都市化带来城市建设的巨大需求。德国、俄国和荷兰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运动的主要发源地。1919年德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包豪斯,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其创始人为德国著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的成立,不仅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一些具有前卫思想的艺术家和设计家发动了“构成主义”运动,它以理性主义为基点,重视技术的应用,提出结构是建筑设计的起点,同时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社会性。荷兰的“风格派”在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风格派”由画家、设计师、建筑师等组成,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发表在《风格》杂志上,对现代主义设计以及其后的国际主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这段时期是现代主义建立的重要时期,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人格罗皮乌斯与密斯·凡德罗、法国人勒·柯布西耶、芬兰人阿尔瓦·阿尔托等。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特征可以用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来概括,包括功能主义、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设计标准化、反对装饰主义、整体原则等[1]。建筑风格多为相似的平屋顶、简洁屋檐、造型不对称、白墙面、玻璃窗、几乎无装饰线脚等。
1.3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演进与高潮
20世纪30年代末,由于受到纳税德国压制,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人物移居美国发展,战后美国更成为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的中心,国力强大,资金充沛,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得到广泛接受,尤其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设计思想受到美国政府、大企业的热烈欢迎,各种公共建筑、联邦政府兴建的低收入住宅大量应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玻璃幕墙则成为企业建筑的标准风格。随后传播到世界上很多国家,成为国际设计时尚——国际主义风格,并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由此产生了大量杰出的建筑家,如理查德·努特拉、华莱士·哈理逊、山崎实、路易斯·康、丹下键三、贝聿铭等。国际主义与早期的现代主义一脉相承,但也有不同,前者设计思想中更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平等、功能至上、不要风格等原则;后者更重视商业利益,因此设计中更多资本主义、独断、权威、形式至上、突出风格等意识。
1.4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困境
大凡可以称之为时尚的事物都存在着相似的规律——盛极而衰,用它来形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发展历程也非常贴切。现代主义建筑千篇一律的平、简、光、秃的工业化方盒子建筑风格,给人以刻板、冷漠、无情之感,尤其国际主义过分关注形式而忽略功能的做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诟病,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走向式微。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其名著《后现代建筑宣言》第一章就写到“现代建筑,1972年7月15日下午3点32分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当时帕鲁伊特·伊戈居住区几栋14层板式住宅因为不断的暴力行为而被当局炸毁。
2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潮的兴起与不足
2.1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潮的兴起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并活跃于70~80年代。从概念上看,后现代主义涉及的范围极为宽泛,几乎囊括了社会文化、艺术与哲学的一切领域,而查尔斯·詹克斯则首次在建筑设计领域引用了这一概念。正如前面所叙述的那样,后现代主义是出于对现代主义的反对而引入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已经历过大规模的建设风潮,城市人口不再增加,甚至呈现出下降趋势,对建筑的需求已趋于饱和,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高涨,但现代主义建筑在这方面的表现极为贫乏。因此,后现代主义适时竖起了挑战现代主义的大旗,其核心内容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批判和建筑设计理论的重建[2]。按照查尔斯·詹克斯的观点,现代主义的问题包括:形式单一,只有玻璃-钢这种形式;粗率大意的象征主义,也就是对人性的冷漠;内容单一,过度的商业化和露骨的为投资者服务的价值观,缺乏人性和民族性。后现代主义重建内容包括:借鉴历史及新折衷主义;从复古到改造装饰;突出乡土特色;个性化+都市化产生新的文脉主义;借鉴隐喻和玄学;采用复杂的、含混不清的空间组合形成后现代空间。本质上后现代主义希望通过弘扬人文主义、改变审美取向,构建新的建筑设计模式。 2.2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潮的发展与流派
后现代主义是在对现代主义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并没有统一的目标和公认的领袖。从20世纪60年代孕育,70年代确立设计界的重要地位,80年代走向成熟。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之机,同时也是多元化思想风起云涌之时,所以后现代主义设计其实是一个很宽泛、松散的群体风格,包含众多流派,如后现代古典主义、新乡土风格后现代主义、重视文脉的后现代都市主义、后现代隐喻主义、后现代装饰主义等,其中每一种流派里面可能还包含若干分支,像后现代古典主义里面就有反语式古典主义、潜在的古典主义、现代传统主义等。
2.3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潮的不足
后现代主义是多元化社会中的重要力量,以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地位而在设计界获得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唯一的设计体系,例如晚期现代主义(Late Modernism)就是与后现代主义同时但主张相反的革新思潮,其提出通过极端技术观点来解决现代主义设计中问题。因此,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形式与建筑内外各种因素的关联,容易产生浮夸和淡化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重视传统,但不善于挖掘传统中深刻的内涵,容易导致形似而无神似,也就是让传统与生活脱节。
3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兼容并蓄
3.1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分野
尽管后现代主义存在各种不足,重视形式,忽视功能,但不能否认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设计所做出的贡献,它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内容。实际上,后现代主义设计从来也没有全盘否定和推翻现代主义设计,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正如查尔斯·詹克斯所言“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加上别的什么”,这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着文化思想方面的传承,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对现代主义某种不足进行修正而已。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分野在于两者观念不同,而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功能性、民主性方面,现在还包括未来都很难彻底被放弃。
3.2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兼容并蓄
哲学上有“扬弃”这个概念,在对待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这两种看似相逆的设计风格时也应抱有扬弃的观点,吸取其优点,舍弃其不足,也就是通过兼容并蓄更好地为我所用。那种跟风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时下多个省份热衷于建造“第一高楼”,你600米,我800米,殊不知多个国家早已作出了千米高楼计划[3]。
4 结语
无论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基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所进行的分析。面对西方建筑设计风格的演变,我们不应只当作一种时尚来模仿,而应看到其中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将其运用到我国建筑设计中,则有助于厘清近年来设计中的混乱局面,及早确立富有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 何秉桦.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形式及其特征探讨[J]. 美与时代·城市,2014(3):30.
[2] 田静涛. 探讨建筑设计知识的批判及其重建[J]. 城市建筑,2013(22):44.
[3] 万书元. 时尚与建筑——兼论鲍德里亚的时尚理论[J]. 艺术百家,2012(6):87-89.
摘要: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据此分析了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演进过程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巨大影响,探讨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不足以及兼容并蓄问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演进;兼容并蓄
1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诞生、发展、演进与困境
1.1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产生的背景
现代主义建筑(Modernist architecture)与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建筑起源于19世纪中叶,此前大约100年时间的建筑称之为古典主义建筑(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例如法国复古风格的古典主义建筑、英国浪漫主义建筑和美国折衷主义建筑等。这段时期,工业化刚起步,社会经济还不是很发达,许多欧美国家仍处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结构状态,封建贵族势力统治着国家,维护传统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反映在建筑设计上就是因袭古典传统风格,以此来宣示其权力、财富和欲望。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社会形态和思想意识发生巨大变化,工业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住房问题成为城市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城市发展不仅需要建造许多公共建筑,还需要兴建大量工业建筑和居住建筑,复杂、昂贵的古典主义建筑难以适应这种状况。18世纪开始的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使人们对于民主、进步、平等充满了渴望,反传统成为时尚。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突破也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泥、钢铁的大量生产和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使现代建筑成为可能。现代建筑特指脱离了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建筑影响以后的建筑,是经过数十年的摸索、新旧建筑思想的碰撞,大约在20世纪初期形成的。现代建筑的形成迫切需要一种设计思想,明确建筑风格、形式以及为谁服务等重大理论问题,这就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产生的基本背景。
1.2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诞生与发展
一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此时西方国家大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成熟时期,工业化程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人口增长和都市化带来城市建设的巨大需求。德国、俄国和荷兰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运动的主要发源地。1919年德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包豪斯,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其创始人为德国著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的成立,不仅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现代主义的设计体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一些具有前卫思想的艺术家和设计家发动了“构成主义”运动,它以理性主义为基点,重视技术的应用,提出结构是建筑设计的起点,同时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社会性。荷兰的“风格派”在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风格派”由画家、设计师、建筑师等组成,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发表在《风格》杂志上,对现代主义设计以及其后的国际主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这段时期是现代主义建立的重要时期,其代表人物包括德国人格罗皮乌斯与密斯·凡德罗、法国人勒·柯布西耶、芬兰人阿尔瓦·阿尔托等。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特征可以用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来概括,包括功能主义、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设计标准化、反对装饰主义、整体原则等[1]。建筑风格多为相似的平屋顶、简洁屋檐、造型不对称、白墙面、玻璃窗、几乎无装饰线脚等。
1.3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演进与高潮
20世纪30年代末,由于受到纳税德国压制,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人物移居美国发展,战后美国更成为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的中心,国力强大,资金充沛,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得到广泛接受,尤其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设计思想受到美国政府、大企业的热烈欢迎,各种公共建筑、联邦政府兴建的低收入住宅大量应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玻璃幕墙则成为企业建筑的标准风格。随后传播到世界上很多国家,成为国际设计时尚——国际主义风格,并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由此产生了大量杰出的建筑家,如理查德·努特拉、华莱士·哈理逊、山崎实、路易斯·康、丹下键三、贝聿铭等。国际主义与早期的现代主义一脉相承,但也有不同,前者设计思想中更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平等、功能至上、不要风格等原则;后者更重视商业利益,因此设计中更多资本主义、独断、权威、形式至上、突出风格等意识。
1.4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困境
大凡可以称之为时尚的事物都存在着相似的规律——盛极而衰,用它来形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发展历程也非常贴切。现代主义建筑千篇一律的平、简、光、秃的工业化方盒子建筑风格,给人以刻板、冷漠、无情之感,尤其国际主义过分关注形式而忽略功能的做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诟病,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走向式微。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其名著《后现代建筑宣言》第一章就写到“现代建筑,1972年7月15日下午3点32分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当时帕鲁伊特·伊戈居住区几栋14层板式住宅因为不断的暴力行为而被当局炸毁。
2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潮的兴起与不足
2.1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潮的兴起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并活跃于70~80年代。从概念上看,后现代主义涉及的范围极为宽泛,几乎囊括了社会文化、艺术与哲学的一切领域,而查尔斯·詹克斯则首次在建筑设计领域引用了这一概念。正如前面所叙述的那样,后现代主义是出于对现代主义的反对而引入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已经历过大规模的建设风潮,城市人口不再增加,甚至呈现出下降趋势,对建筑的需求已趋于饱和,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高涨,但现代主义建筑在这方面的表现极为贫乏。因此,后现代主义适时竖起了挑战现代主义的大旗,其核心内容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批判和建筑设计理论的重建[2]。按照查尔斯·詹克斯的观点,现代主义的问题包括:形式单一,只有玻璃-钢这种形式;粗率大意的象征主义,也就是对人性的冷漠;内容单一,过度的商业化和露骨的为投资者服务的价值观,缺乏人性和民族性。后现代主义重建内容包括:借鉴历史及新折衷主义;从复古到改造装饰;突出乡土特色;个性化+都市化产生新的文脉主义;借鉴隐喻和玄学;采用复杂的、含混不清的空间组合形成后现代空间。本质上后现代主义希望通过弘扬人文主义、改变审美取向,构建新的建筑设计模式。 2.2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潮的发展与流派
后现代主义是在对现代主义批判中发展起来的,并没有统一的目标和公认的领袖。从20世纪60年代孕育,70年代确立设计界的重要地位,80年代走向成熟。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之机,同时也是多元化思想风起云涌之时,所以后现代主义设计其实是一个很宽泛、松散的群体风格,包含众多流派,如后现代古典主义、新乡土风格后现代主义、重视文脉的后现代都市主义、后现代隐喻主义、后现代装饰主义等,其中每一种流派里面可能还包含若干分支,像后现代古典主义里面就有反语式古典主义、潜在的古典主义、现代传统主义等。
2.3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潮的不足
后现代主义是多元化社会中的重要力量,以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地位而在设计界获得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唯一的设计体系,例如晚期现代主义(Late Modernism)就是与后现代主义同时但主张相反的革新思潮,其提出通过极端技术观点来解决现代主义设计中问题。因此,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形式与建筑内外各种因素的关联,容易产生浮夸和淡化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重视传统,但不善于挖掘传统中深刻的内涵,容易导致形似而无神似,也就是让传统与生活脱节。
3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兼容并蓄
3.1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分野
尽管后现代主义存在各种不足,重视形式,忽视功能,但不能否认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设计所做出的贡献,它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内容。实际上,后现代主义设计从来也没有全盘否定和推翻现代主义设计,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正如查尔斯·詹克斯所言“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加上别的什么”,这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着文化思想方面的传承,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对现代主义某种不足进行修正而已。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分野在于两者观念不同,而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功能性、民主性方面,现在还包括未来都很难彻底被放弃。
3.2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兼容并蓄
哲学上有“扬弃”这个概念,在对待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这两种看似相逆的设计风格时也应抱有扬弃的观点,吸取其优点,舍弃其不足,也就是通过兼容并蓄更好地为我所用。那种跟风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时下多个省份热衷于建造“第一高楼”,你600米,我800米,殊不知多个国家早已作出了千米高楼计划[3]。
4 结语
无论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基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所进行的分析。面对西方建筑设计风格的演变,我们不应只当作一种时尚来模仿,而应看到其中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将其运用到我国建筑设计中,则有助于厘清近年来设计中的混乱局面,及早确立富有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 何秉桦.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形式及其特征探讨[J]. 美与时代·城市,2014(3):30.
[2] 田静涛. 探讨建筑设计知识的批判及其重建[J]. 城市建筑,2013(22):44.
[3] 万书元. 时尚与建筑——兼论鲍德里亚的时尚理论[J]. 艺术百家,2012(6):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