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辅助治疗乳腺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对64例乳腺癌患者行CTF辅助化疗;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达73.44%,化疗后行保乳手术者占10.94%;结论:新辅助化疗有缩小原发肿瘤病灶、降低分期、减少播散及体内药敏试验的作用,增加了保乳手术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及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CTF;乳腺癌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11-01
随着对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认识转变,对乳腺癌的治疗重点亦从以往的手术治疗转向注重早期全身治疗的新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出现[1]。NAC是指对非转移性肿瘤在局部治疗应用前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又称术前化疗、首次化疗或诱导化疗,它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08年4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均为女性;年龄32~70岁,平均(48.6±7.2)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经病理学活检或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其中临床Ⅰ期乳腺癌9例,Ⅱ期乳腺癌38例,Ⅲ期17例。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入选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环磷酰胺(CTX)400mg/m2,静注,第1天,吡柔比星(THP) 30mg/m2,静注,第1天,5-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注,第1天,每周重复。化疗前30min赛格恩5mg、地塞米松10mg静注,预防消化道反应。新辅助化疗前后,根据临床体检和B超检查判断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和垂直径以及腋窝淋巴结的变化。同一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1天及最后1周期化疗结束后1周,检查、测量对比。化疗后每周查体、查血象,观察毒性反应的情况。化疗开始后每周检验血常规1~2次,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所有患者均接受CTF方案3~4周轮化疗,化疗期间如出现白细胞下降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
1.3疗效标准按照WHO制定的实体肿瘤客观疗效标准来判断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大于50%;稳定(NC):病灶缩小不及50%或扩大未超过25%;进展(PD)病灶扩大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变【3】。CR+PR为有效;NC、PD为无效。
2结果
经过CTF新辅助化疗治疗发现:有效(CR十PR)47例,总有效率达73.44%(47/64),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R) 11例占,17.19%(17/64),部分缓解(PR)36例,占56.25%(36/64),另外,肿瘤无变化者(NC)17例,占26.56%(17/64),无病变进展病例。CTF新辅助化疗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比例分别为9.38%(6/64)和79.69%(51/64),保乳手术为10.94%(7/64)。新辅助化疗胃肠道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其中I度11例,II度2例, III度1例,未见IV度反应,予以对症治疗2~3天后症状均缓解。骨髓抑制为主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以白细胞降低较为明显,其中I度9例,II度4例,III度2例,未见IV度反应。89.06%(57/64)患者出现脱发反应。全组患者未发生因化疗而引起严重肝、肾功能改变者,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和需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
3讨论
到目前为止,乳腺癌手术方式和范围的改进并未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率。术后较高的远处转移率主要来自全身潜在的微小转移灶,成为威胁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NAC已成为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手术治疗相比较,NAC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降低临床分期:乳腺癌临床分期由乳腺癌原发肿块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有无远处转移3大要素决定。(2)提高保乳率:一些学者进行了大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比较了保乳手术与根治性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3)NAC以未切除的肿瘤为药物疗效的观察指标,可观察化疗前后肿瘤的大小、病理学及生物学指标的变化,非常直观地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和方案是否敏感、有效。(4)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和改善生存率。蒽环类抗癌药物的出现显著提高了乳腺癌治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由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和剂量累积毒性限制了此方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使用。吡柔比星(THP)是新一代蒽环类半合成抗癌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的改变,抗肿瘤活性有所提高。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HP抗癌活性优于或相当于阿霉素,并对部分抗阿霉素的肿瘤仍有效,而且急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毒性和脱发、胃肠道反应等明显低于阿霉素。本文对64例乳腺癌患者行CTF辅助化疗,研究结果发现总有效率达73.44%,化疗后行保乳手术者占10.94%。因此,新辅助化疗有缩小原发肿瘤病灶、降低分期、减少播散及体内药敏试验的作用,增加了保乳手术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及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少华,于泽平,李宁,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现状和展望[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9):68•9-39•9.
[2]古卫权,杨劼,叶国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7,13(11):50•31-70•31.
[3]倪青,魏娜,易亮.乳腺癌新辅助化疗42例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07,31(6):215-216.
(收稿日期:2009.03.10)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CTF;乳腺癌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11-01
随着对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认识转变,对乳腺癌的治疗重点亦从以往的手术治疗转向注重早期全身治疗的新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出现[1]。NAC是指对非转移性肿瘤在局部治疗应用前进行的全身性的、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又称术前化疗、首次化疗或诱导化疗,它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08年4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均为女性;年龄32~70岁,平均(48.6±7.2)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经病理学活检或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其中临床Ⅰ期乳腺癌9例,Ⅱ期乳腺癌38例,Ⅲ期17例。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入选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环磷酰胺(CTX)400mg/m2,静注,第1天,吡柔比星(THP) 30mg/m2,静注,第1天,5-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注,第1天,每周重复。化疗前30min赛格恩5mg、地塞米松10mg静注,预防消化道反应。新辅助化疗前后,根据临床体检和B超检查判断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和垂直径以及腋窝淋巴结的变化。同一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1天及最后1周期化疗结束后1周,检查、测量对比。化疗后每周查体、查血象,观察毒性反应的情况。化疗开始后每周检验血常规1~2次,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所有患者均接受CTF方案3~4周轮化疗,化疗期间如出现白细胞下降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
1.3疗效标准按照WHO制定的实体肿瘤客观疗效标准来判断肿瘤对化疗的反应,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大于50%;稳定(NC):病灶缩小不及50%或扩大未超过25%;进展(PD)病灶扩大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变【3】。CR+PR为有效;NC、PD为无效。
2结果
经过CTF新辅助化疗治疗发现:有效(CR十PR)47例,总有效率达73.44%(47/64),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R) 11例占,17.19%(17/64),部分缓解(PR)36例,占56.25%(36/64),另外,肿瘤无变化者(NC)17例,占26.56%(17/64),无病变进展病例。CTF新辅助化疗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比例分别为9.38%(6/64)和79.69%(51/64),保乳手术为10.94%(7/64)。新辅助化疗胃肠道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其中I度11例,II度2例, III度1例,未见IV度反应,予以对症治疗2~3天后症状均缓解。骨髓抑制为主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以白细胞降低较为明显,其中I度9例,II度4例,III度2例,未见IV度反应。89.06%(57/64)患者出现脱发反应。全组患者未发生因化疗而引起严重肝、肾功能改变者,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和需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
3讨论
到目前为止,乳腺癌手术方式和范围的改进并未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率。术后较高的远处转移率主要来自全身潜在的微小转移灶,成为威胁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NAC已成为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手术治疗相比较,NAC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降低临床分期:乳腺癌临床分期由乳腺癌原发肿块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有无远处转移3大要素决定。(2)提高保乳率:一些学者进行了大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比较了保乳手术与根治性手术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3)NAC以未切除的肿瘤为药物疗效的观察指标,可观察化疗前后肿瘤的大小、病理学及生物学指标的变化,非常直观地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和方案是否敏感、有效。(4)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和改善生存率。蒽环类抗癌药物的出现显著提高了乳腺癌治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由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和剂量累积毒性限制了此方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使用。吡柔比星(THP)是新一代蒽环类半合成抗癌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的改变,抗肿瘤活性有所提高。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HP抗癌活性优于或相当于阿霉素,并对部分抗阿霉素的肿瘤仍有效,而且急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毒性和脱发、胃肠道反应等明显低于阿霉素。本文对64例乳腺癌患者行CTF辅助化疗,研究结果发现总有效率达73.44%,化疗后行保乳手术者占10.94%。因此,新辅助化疗有缩小原发肿瘤病灶、降低分期、减少播散及体内药敏试验的作用,增加了保乳手术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及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少华,于泽平,李宁,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现状和展望[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9):68•9-39•9.
[2]古卫权,杨劼,叶国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7,13(11):50•31-70•31.
[3]倪青,魏娜,易亮.乳腺癌新辅助化疗42例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07,31(6):215-216.
(收稿日期: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