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及长期预后的判断价值。
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市五医院收治的18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CAP患者纳入研究,入院后即进行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检测,进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按照D-二聚体水平分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500 μg/ L,114例)和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500 μg/ L,75例)。出院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一年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水平对CAP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PSI评分Ⅰ~Ⅲ级患者的D-二聚体质量浓度为378.37 μg/ L(216.74,649.50)μg/ L,Ⅳ级的为673.41 μg/ L (544.77,866.85)μg/ L,Ⅴ级的为831.58 μg/ L(591.78,1066.39)μg/ L,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6.58,P <0.01)。Kaplan-Meier分析表明,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患者一年病死率高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log-rank法,χ2=52.51,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预测CAP患者长期死亡的独立指标(OR=2.05,95%CI:1.48~2.61,P<0.01)。
结论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衡量CAP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长期预后的独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