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指派去采访法国布列塔尼大区孔子学院院长,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压力。
因为是第一次采访法国人,所以,当我在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会议室等待“被接见”时,一边心里惴惴不安,一边反复念叨着采访前临时抱佛脚抱来的“你好”、
“洌谢”等法语单词,准备着见到院长先生时,先用法语礼貌地道一声“院长先生好”,然后,期盼着能顺利完成这次采访。
在我的想象中,担任法国布列塔尼大区孔子学院院长职务的人,一定是一个不苟言笑、治学严谨的老绅士。他应该有着深邃、灰蓝的眼睛和微凸的肚腩,风度翩翩,要不怎么能贵为布列塔尼孔子学院长呢?
不经意间,会议室的门被打开了,走进了一个卷发碧眼的“帅哥”,面带歉容,阳“洋腔洋调”的中国普通话不断对我说:“抱歉,抱歉,我刚开完会,让你久等了”。
HY GOD!难道,这就是,孔子学院院长?!我惊得合不上嘴巴。
仔细打量眼前这位礼貌谦逊的“洋院长”:个子高高、鼻子高高、眼睛明亮深蓝,一个纯老外。年纪轻轻的就“混”上院长了?好奇使我早已准备好的问题被抛到了脑后。
采访就在Blaise Thierree“洋腔洋调”的中文和我磕磕巴巴的英语中顺利展开。
大学“转行记”
随意问起Blaise Thierree的年龄,他没有表现出想象中西方人对年龄的忌讳莫言,很爽快地告诉我,他今年31岁。至于这么年轻就能当上孔子学院院长,要感谢他大学时期的“英明革命”。
Blaise Thierree大学时是主修西方哲学的。当时,在他眼里,除了西方哲学,世界上在别的地方是找不到哲学的。后来,作为“哲学知识分子”的他,无意间读了一本关于中西方差异的书,使他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偏见,开始对中国充满了好奇。2001年,他“慕名”来到中国“探宝”。
飞机在香港停落,他一下就喜欢上了香港,那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堪比伦敦、纽约,是一切潮流的聚集地,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香港看看玩玩。他夸张地耸肩,眼里透着赞赏。
他还去过广西、广东、云南几个地方,感觉那里与香港是截然不同的,他想说“有点贫穷”,又觉得不是很恰当,改为“很传统”来形容,那些地方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保存的很好。
很有趣的是,第一次来中国,BlaiseThierree有意避开了北京。
“我第一次来中国时,认为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一定是一个很正式、很严肃、没有生活氛围的城市,我不喜欢压抑的环境,理所当然地没去北京。”
一趟中国行,Blaise Thierree深深迷恋上这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回到法国后,Blaise Thierree给自己来了一次“革命”——将原来的西方哲学专业改为中国历史专业,专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
这也让他有了第二次来中国的理由——专门学习汉语。在北京待了
年后,Blaise Thierree彻底被北京征服。在他眼里,北京遍地都是历史宝藏,俯拾皆是历史遗迹,他甚至动过要在北京定居的念头。描述北京时他用的最多的词汇就是“神奇”、“不可思议”,因兴奋,他放大的瞳孔里溢满了对北京的喜爱。
虽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BlaiseThierree却在探索中国文化的路上载歌载舞,不亦乐乎。就像中国人学英语要看英文影片来辅助听力一样,他一直坚持看些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电视剧,如《卧薪尝胆》。
我随口问他明白讲的是什么故事吗?他笑说只能明白一小部分,但是很有趣,中国朋友会给他讲解剧情,他了解了很多中国历史故事和道理,很受启发。
游了半个中国的Blaise Thierree经常热情地向身边朋友推介中国,并传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经验,书本上的中国跟实际的中国误差很大,中国文化只有来中国才能真正的体验。
“中国很大,”他边说边伸开双臂,“而我们很渺小,中国是我一生都探索不完的宝藏。”
中国来了,汉语热了
据说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排外国家,你如果在巴黎用英语问路,那么法国人是不会搭理你的。还有种说法,法国人有着莫名的自信,觉得法语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语言,根本不用学习别的语言。
谈到这个问题,Blaise Thierree坦承,法国人确实比较固执,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年轻的一代,基本都会说英语,而且绝对不会拒绝用英语与你交流。甚至汉语在法国也成了相当热门的外语。
以前,很多退休的老年人为兴趣学习汉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学习汉语的行列。
“如果你想跟中国做贸易,你还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也为求职者、晋升者提供了渠道,增加了砝码。”
“是中国经济蓬勃增长的前景让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攀升,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让汉语越来越受关注了吧?”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可能这个问题问得复杂,BlaiseThierree如坠雾里,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听明白。我只好用英语来问。
“是中国经济is rising(崛起)使法国人重视中国了,才导致了汉语热?”
Blaise Thierree马上用英语纠正我的说法,应该用“has already risen”(已经崛起)来形容中国经济更恰当。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强大,“中国来了”。
然后,他纠正了我的“经济决定论”论调。他很认真地说,经济强大并非是促使法国人学习汉语的最关键因素,是中国悠久的历更文化让世界充满好奇。如果是经济占最重要的分量的话,那么,日本经济也很强大,为什么日语没有像汉语一样在法国受到重视?所以,法国人喜欢学习汉语是因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充满敬重,而非盲目的“拜金”。他郑重强调。
中国孔子知多少
中国成立了推广汉语教学的专业机构——汉办,在世界各地以非盈利的机构——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形式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现在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各地。
既然以孔子来命名汉语教学机构,那么法国人知道孔子吗?孔子在法国的知名度到底有多高呢?
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他似乎很想说孔子的知名度是100%,但犹豫了一下,让我给他一分钟思考,深思熟虑后,他说“一般上过学的人都会知道孔子,孔子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你随便问一个法国人,他知道哪位中国人,他肯定会首先说毛泽东,然后才是孔子。但是,这个排名,20年后是否有变化,我就不敢保证了。”
汉语,未来的主流
在Blaise Thierree看来,未来世界将会是兼容的多元化语言环境,各国也开始了推广本国语言的计划。对于汉语推广能走多远,Blaise Thierree以预言家的口吻,自信满满地道出他的观点“未来世界将会流行三种语言。第一种of course(当然)是英语了,这没什么可以疑问的,第二种是汉语;第三种是西班牙语。至于法语,将逐渐衰退。虽然法国意识到了法语在衰退,也推出了类似中国汉办的政府机构来推广法语学习,但是,种种原因让法语推广工作停滞不前。而中国汉办在推广汉语工作中对制度、课程、活动等方面做得都非常好,在很努力的推广汉语,这种主观的努力加上客观的文化和经济优势,汉语会像英语一样流行。”
Blaise Thierree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他的直率真诚也让我感动。短暂的采访,我越来越喜欢这个“有思想的”孔子学院洋院长,也满怀期待,在未来多元化的世界流行语言中,如他所言“汉语能居第二,”甚至跃居首席。
因为是第一次采访法国人,所以,当我在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会议室等待“被接见”时,一边心里惴惴不安,一边反复念叨着采访前临时抱佛脚抱来的“你好”、
“洌谢”等法语单词,准备着见到院长先生时,先用法语礼貌地道一声“院长先生好”,然后,期盼着能顺利完成这次采访。
在我的想象中,担任法国布列塔尼大区孔子学院院长职务的人,一定是一个不苟言笑、治学严谨的老绅士。他应该有着深邃、灰蓝的眼睛和微凸的肚腩,风度翩翩,要不怎么能贵为布列塔尼孔子学院长呢?
不经意间,会议室的门被打开了,走进了一个卷发碧眼的“帅哥”,面带歉容,阳“洋腔洋调”的中国普通话不断对我说:“抱歉,抱歉,我刚开完会,让你久等了”。
HY GOD!难道,这就是,孔子学院院长?!我惊得合不上嘴巴。
仔细打量眼前这位礼貌谦逊的“洋院长”:个子高高、鼻子高高、眼睛明亮深蓝,一个纯老外。年纪轻轻的就“混”上院长了?好奇使我早已准备好的问题被抛到了脑后。
采访就在Blaise Thierree“洋腔洋调”的中文和我磕磕巴巴的英语中顺利展开。
大学“转行记”
随意问起Blaise Thierree的年龄,他没有表现出想象中西方人对年龄的忌讳莫言,很爽快地告诉我,他今年31岁。至于这么年轻就能当上孔子学院院长,要感谢他大学时期的“英明革命”。
Blaise Thierree大学时是主修西方哲学的。当时,在他眼里,除了西方哲学,世界上在别的地方是找不到哲学的。后来,作为“哲学知识分子”的他,无意间读了一本关于中西方差异的书,使他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偏见,开始对中国充满了好奇。2001年,他“慕名”来到中国“探宝”。
飞机在香港停落,他一下就喜欢上了香港,那是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堪比伦敦、纽约,是一切潮流的聚集地,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香港看看玩玩。他夸张地耸肩,眼里透着赞赏。
他还去过广西、广东、云南几个地方,感觉那里与香港是截然不同的,他想说“有点贫穷”,又觉得不是很恰当,改为“很传统”来形容,那些地方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保存的很好。
很有趣的是,第一次来中国,BlaiseThierree有意避开了北京。
“我第一次来中国时,认为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一定是一个很正式、很严肃、没有生活氛围的城市,我不喜欢压抑的环境,理所当然地没去北京。”
一趟中国行,Blaise Thierree深深迷恋上这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回到法国后,Blaise Thierree给自己来了一次“革命”——将原来的西方哲学专业改为中国历史专业,专门研究中国历史文化。
这也让他有了第二次来中国的理由——专门学习汉语。在北京待了
年后,Blaise Thierree彻底被北京征服。在他眼里,北京遍地都是历史宝藏,俯拾皆是历史遗迹,他甚至动过要在北京定居的念头。描述北京时他用的最多的词汇就是“神奇”、“不可思议”,因兴奋,他放大的瞳孔里溢满了对北京的喜爱。
虽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BlaiseThierree却在探索中国文化的路上载歌载舞,不亦乐乎。就像中国人学英语要看英文影片来辅助听力一样,他一直坚持看些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电视剧,如《卧薪尝胆》。
我随口问他明白讲的是什么故事吗?他笑说只能明白一小部分,但是很有趣,中国朋友会给他讲解剧情,他了解了很多中国历史故事和道理,很受启发。
游了半个中国的Blaise Thierree经常热情地向身边朋友推介中国,并传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经验,书本上的中国跟实际的中国误差很大,中国文化只有来中国才能真正的体验。
“中国很大,”他边说边伸开双臂,“而我们很渺小,中国是我一生都探索不完的宝藏。”
中国来了,汉语热了
据说法国是世界公认的排外国家,你如果在巴黎用英语问路,那么法国人是不会搭理你的。还有种说法,法国人有着莫名的自信,觉得法语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语言,根本不用学习别的语言。
谈到这个问题,Blaise Thierree坦承,法国人确实比较固执,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年轻的一代,基本都会说英语,而且绝对不会拒绝用英语与你交流。甚至汉语在法国也成了相当热门的外语。
以前,很多退休的老年人为兴趣学习汉语,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学习汉语的行列。
“如果你想跟中国做贸易,你还必须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也为求职者、晋升者提供了渠道,增加了砝码。”
“是中国经济蓬勃增长的前景让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攀升,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让汉语越来越受关注了吧?”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可能这个问题问得复杂,BlaiseThierree如坠雾里,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听明白。我只好用英语来问。
“是中国经济is rising(崛起)使法国人重视中国了,才导致了汉语热?”
Blaise Thierree马上用英语纠正我的说法,应该用“has already risen”(已经崛起)来形容中国经济更恰当。中国的经济“已经”很强大,“中国来了”。
然后,他纠正了我的“经济决定论”论调。他很认真地说,经济强大并非是促使法国人学习汉语的最关键因素,是中国悠久的历更文化让世界充满好奇。如果是经济占最重要的分量的话,那么,日本经济也很强大,为什么日语没有像汉语一样在法国受到重视?所以,法国人喜欢学习汉语是因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充满敬重,而非盲目的“拜金”。他郑重强调。
中国孔子知多少
中国成立了推广汉语教学的专业机构——汉办,在世界各地以非盈利的机构——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形式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现在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各地。
既然以孔子来命名汉语教学机构,那么法国人知道孔子吗?孔子在法国的知名度到底有多高呢?
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他似乎很想说孔子的知名度是100%,但犹豫了一下,让我给他一分钟思考,深思熟虑后,他说“一般上过学的人都会知道孔子,孔子在世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你随便问一个法国人,他知道哪位中国人,他肯定会首先说毛泽东,然后才是孔子。但是,这个排名,20年后是否有变化,我就不敢保证了。”
汉语,未来的主流
在Blaise Thierree看来,未来世界将会是兼容的多元化语言环境,各国也开始了推广本国语言的计划。对于汉语推广能走多远,Blaise Thierree以预言家的口吻,自信满满地道出他的观点“未来世界将会流行三种语言。第一种of course(当然)是英语了,这没什么可以疑问的,第二种是汉语;第三种是西班牙语。至于法语,将逐渐衰退。虽然法国意识到了法语在衰退,也推出了类似中国汉办的政府机构来推广法语学习,但是,种种原因让法语推广工作停滞不前。而中国汉办在推广汉语工作中对制度、课程、活动等方面做得都非常好,在很努力的推广汉语,这种主观的努力加上客观的文化和经济优势,汉语会像英语一样流行。”
Blaise Thierree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他的直率真诚也让我感动。短暂的采访,我越来越喜欢这个“有思想的”孔子学院洋院长,也满怀期待,在未来多元化的世界流行语言中,如他所言“汉语能居第二,”甚至跃居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