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生长规律的研究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88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0~4岁体格生长特点和规律。

方法

按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电子病历信息登记系统中的8 496例早产儿横断面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同期随访203 123名足月儿作为对照。早产儿按出生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NBW)组、低出生体重(LBW)组和极低出生体重(VLBW)组;观察不同组别男、女童48月龄内的体重、身高(长)变化,并构建数值表,分析其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结果

8 496例早产儿中男4 839例、女3 657例,其中VLBW组525例,出生体重(1.28±0.14)kg;LBW组3 862例,出生体重(2.07±0.28)kg;NBW组4 109例,出生体重(2.86±0.35)kg。NBW组2~<3月龄体重[男(5.61±0.96)比(5.64±0.78)kg,女(5.11±0.67)比(5.18±0.71)kg]和8~<10月龄身长[男(70.3±2.4)比(70.6±2.4)cm,女(68.9±2.2)比(68.9±2.4)cm]与足月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BW组24月龄前体格指标随年龄增长与足月差距减小,24月龄后接近足月平均水平,体重相差0.64~0.95 kg,身高相差1.3~1.7 cm;VLBW组48月龄体重、身高仍低于足月平均水平,体重轻2.80~2.86 kg、身高低3.3~4.3 cm。VLBW组2~12月龄体重增长值分别高于LBW、NBW组0.35、0.71 kg;但在0~2月龄、12~48月龄VLBW组体重增长值分别低于LBW、NBW组(0.64、0.76)kg,(1.04、1.49)kg。24~<36月龄时,VLBW组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检出率最高,NBW组低于LBW组(P均<0.01);NBW组超重或肥胖率最高,VLBW组低于LBW组(P<0.01)。

结论

4岁前,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体格指标达到足月儿平均水平时间不同,有必要对早产儿生长的校正胎龄时间深入研究。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超重肥胖发生率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障碍发生率高,两者都是值得重视的营养不良高危人群。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宁夏汉族老年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C(ITPKC)、磷脂酶C样1蛋白(PLCL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老年COPD稳定期汉族患者250例,分为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组103例、COPD非PH组147例,同期选取老年汉族健康对照组12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ITPKC基因和PLCL1基因纳入位点的基因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9例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9~67岁,平均28.0岁;车祸伤11例,高空坠落伤6例,挤压伤2例;根据Tile分型,C1型8例,C2型2例,C3型9例;6例改良肢体严重创伤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 MESS)≥7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卫生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行为规范、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以及社会治理和精细化管理等。新冠疫情使人们对公共卫生有了新启示和新定位,要改革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病原的变异监测及预警,加强传染源的早期识别与发现,关注传播途径的认知与阻断技术,加强疫苗的研制及战略技术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建设。公共
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与髋部骨折并发症、住院时间、死亡风险的关系及乳酸对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 004例髋部骨折患者资料,记录入院时、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乳酸值,根据住院期间乳酸平均值是否高于2 mmol/L将患者分为高乳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高乳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30 d及1年病死率,根据受试者工作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导致的脑内继发性损伤涉及多种病理过程,神经系统内漫长的炎症反应是影响神经修复与再生的重要因素。作为神经系统内固有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MG)在整个神经炎症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节MG活化状态,改变炎症反应向促进神经修复再生的方向进行,是治疗TBI极具潜力的策略。本文围绕TBI后神经系统产生的炎症反应及MG在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探讨其对神经修复和再生的